篮球文化论文范例

篮球文化论文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1

1.1篮球文化概念

在体育界,篮球文化的概念属于相对较新的概念,正在经历着激烈的争论.目前,对于篮球文化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广义上讲,篮球文化概念隶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是通过篮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来体现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的社会意识以及围绕篮球运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务的总和.狭义上讲篮球文化概念,人的感受性、价值观、篮球运动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通过篮球活动得以体现,促使参与者获得全面的身、心发展;第二种观点认为:篮球文化概念是指参与和观赏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的制度进行凝结所形成的与篮球相关的知识、技能、风俗和制度的总称;第三种观点认为:篮球文化概念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细小的分支,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具体特征和相关特性进行不断总结形成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总称.以上三种观点均从不同的角度对篮球文化概念进行了总结和陈述,为篮球文化概念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每种文化概念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的涵盖篮球文化概念全部内容.大力倡导多元的篮球文化概念,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概念,是目前篮球文化概念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1.2篮球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任何一个文化的概念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外延,这是文化概念的本质属性多决定的.通过对篮球文化概念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分析解读可以发现,篮球文化现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思维概念中,文化通常被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篮球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被按照传统思维的划分方法将篮球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按照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划分.因为体育界学者对篮球文化概念的分歧,在篮球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结构的划分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的划分方法: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从篮球运动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务以及文化价值入手,来分析和阶段篮球文化的结构和内涵;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将篮球文化分解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来对篮球文化内涵和结构进行不同的分析和解读;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将篮球文化的内涵和结构必须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注重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也就是人们的篮球观念,第二层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的于篮球有关的活动和行为,第三层次与篮球相关的如拉拉队、口号、标语等辅助表现形式.篮球文化的内涵和结构与篮球运动息息相关,在篮球运动是一项不断在改进了完善的体育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相关的游戏规则会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进行逐步的修订和完善,因此,篮球运动的特征决定了篮球文化的结构内涵也会随着篮球游戏规则的改变而改变.

1.3我国篮球文化的发展建设

2005年,随着篮球职业化改革的起步,篮球运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全力打造篮球文化,为中国篮球铸魂”的篮球文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体体育界的相关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来形成篮球文化的氛围,促进篮球文化的发展.篮球文化与篮球运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确保篮球文化的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才能促进篮球运动不断得到广泛的关注,促进篮球事业,乃至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倡导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篮球文化得到体育界大多数学者的广泛认可.以和谐的观念来发展篮球文化,处理篮球事业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是人为普遍可以接受的处理方式.为了大力弘扬我国的篮球文化观念,创建中国自主的CBA品牌,利用CBA品牌来发展篮球文化,传播我国篮球文化概念,是促进我国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篮球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我国篮球战略意义的形成和发展.

2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研究

对于我国篮球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CUBA篮球文化和CBA篮球文化.CUBA篮球运动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打破现有高校与外界之间的阻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促进高校体育文化设施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CUBA还只是处于前期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促进CUBA篮球文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CBA篮球运动在经历了数年的改革之后逐渐成熟和完善,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体育赛事.CBA篮球运动的发展同时带动了CBA篮球文化的形成和完善.CBA品牌的组建,结合了我国相关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对CBA篮球运动赛事的传播,有效的增强了广大民众的荣誉感和社会凝聚力.CBA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持续和谐发展的思维理念,让CBA文化具有了融合性、变动性、有效性和特色性的特征.通过CUBA文化和CBA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篮球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和谐持续发展是篮球文化的核心,这对于我国篮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国外篮球文化的研究和对比

NBA职业篮球赛是当今世界职业篮球发展的巅峰,所以关于NBA职业篮球的研究相对也比较多,这有力的促进了NBA文化的发展,让NBA文化形成广泛的共识.NBA职业篮球运动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因为其文化内涵也与其有着莫大的关联.NBA文化可以说是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美国的经济水平和政治面貌,反映了美国人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尤其在青少年身上体现较为明显.世界文化的开放性令NBA文化已经走出美洲走向世界,推动者世界篮球文化的发展.NBA文化涵盖了从经济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美国意识的价值观形成了直观的具体体现.对于中美篮球文化的发展和研究过程,CBA文化和NBA文化体现不同的篮球文化个性和篮球技术特点.学习和掌握NBA文化发展的精髓,对于我国篮球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篮球文化未来展望

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水平在世界排名较落后,无论是在联赛水平上,还是在观念上都还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化理论体系.我国民众始终存在一个信仰缺失的弊病,表现在篮球文化上就是无法放眼世界,固步自封,视野狭窄.只有从观念上彻底颠覆传统,借鉴国外篮球文化的先进理论,与世界保持步伐一致,形成一个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为篮球文化与世界接轨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民族精神.我国的篮球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现状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需要走出国门,学习NBA文化中的主场文化,注重释放个性,以人文本.

5结语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背景;篮球体育;教学理论;教学内涵;文化机制

在整个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其不仅需要注重创新运动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完善教学机制建设。结合篮球体育运动开展日益成熟这一客观状况,如今在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方法。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标准方法,从而实现篮球教学运动系统化、体系化发展。

1当前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现阶段篮球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充分注重完善训练要素,特别是结合篮球学员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全面融入,进而确保整个篮球体育运动能够实现相应发展。在整个篮球训练活动中,其作为系统化培养机制,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需要充分丰富培养元素,并且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是优化篮球引动教学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当然,从篮球体育成熟发展视角看,要以篮球体育发展趋势为基础,确定科学教学的核心标准与方法,极为必要。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也引导我们准确认识到当前篮球教学运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确保整个篮球教学运动教学机制科学、合理构建,并且确保整个篮球教学运动创新发展。在篮球教学运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教学机制,不仅是发挥学生自身基础素质的前提,更是篮球教学运动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和重点。结合当前篮球体育运动项目实际状况,现阶段篮球项目对教师的水平有着重要要求,同时整个篮球体育运动训练机制中,需要充分注重完善训练元素,尤其是要认识到篮球体育教学活动中文化元素的价值作用,通过界定篮球体育教学的核心标准与方法,从而推动篮球体育运动科学化发展。结合当前篮球体育运动开展实际状况来看,其训练水平实现了初步提升,但是其未能构建科学化、内涵化的教学机制,尤其是未能对整个篮球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把控。因此,对于现阶段篮球体育运动教学机制构建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制定教学思路,就成为篮球运动实施过程中的首要要求。当然,在整个篮球体育运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能脱离篮球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通过构建合适的篮球教学方法,从而为整个篮球体育运动成熟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因此,对于当前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说,除了教学技巧的相对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文化元素的相对缺失,也这成为影响篮球运动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应用状况,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理念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与精髓,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篮球体育教学活动汇总,其必然能够创新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思路,实现整个篮球体育教学活动的最大价值。

2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认知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元素,经过几千年的成熟发展,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机制,通过对整个茶文化理念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茶文化理念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无论是具体的物质元素,还是相关精神内涵,实际上都是整个茶文化理念价值作用的具体展现。茶文化是饮茶习惯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相结合的发展诠释,而茶文化理念中所具有的价值元素,不仅为传统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茶文化理念中所具有的多样元素,实际上也是整个文化机制时代化价值的重要表现。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其中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和作用,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理念应用提供重要帮助,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可以看到应用好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其能够为当前整个教学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借鉴。结合当前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状况,可以看到传统茶文化理念,不仅能够丰富篮球教学理念的具体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思维观念。结合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价值内涵,以及其时代属性,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要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意义符合当前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因此应用好茶文化元素,能够弥补当前整个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与篮球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入。

3当前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

当前无论是篮球体育运动的发展成熟度,还是发展内涵都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多数教练员将教学的衡量点放在了基础体能素质上,未能从整个篮球体育运动发展和开展的要求角度出发,制定篮球教学的核心标准与方法。结合篮球体育运动实际状况和具体特点,其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结合以下标准来具体实施:首先,要结合篮球体育运动的整体特点,细化要素分类,并且结合各个要素在整个篮球体育运动中的成绩影响状况,从多角度出发,制定多维度的教学标准。尤其是要充分结合篮球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各项影响元素,构建完善的篮球体育运动训练机制和方案。随着当前篮球体育运动开展不断成熟,在教学与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其标准也更加细致,因此,制定合理的篮球运动教学标准就极为必要。其次,要结合篮球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求,需要细化标准机制,尤其是要针对篮球体育运动员自身的基本情况,确定篮球体育运动员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而对篮球体育运动来说,其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力量素质培养及训练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结合运动员自身的力量素质状况,确定其训练方案。在篮球教学的具体方法确定时,应该注重动态化设置篮球教学考核机制,尤其是要将篮球教学的整体要求以科学化、数据化的理念来具体实施。当然,对于篮球教学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效果,还要将教学机制、训练机制相结合,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实现篮球体育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最后,在开展篮球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将篮球运动学习的各个素养融入其中,比如运球、防守、挡拆、抢断等基础要素等各项内容,都应该纳入到整个篮球教学活动中。对于整个学前篮球体育教学理论应用活动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必须将篮球运动所涉及到的各项元素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底。只有学生应用好这些技能素质,才能篮球体育运动活动开展提供基础和借鉴。

4茶文化背景下的篮球体育教学理论应用机制

当然,总的来说,在选拔人才时,要立足篮球体育运动的实际状况,来拟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不仅如此,在篮球体育运动训练项目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准确了解,就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实际上,当前篮球体育运动项目训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将重点放在了篮球项目的教学上,未能认识到寻找文化元素在整个篮球体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因此,在整个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机制的认知上,缺乏完善的教学思路。客观而言,当前篮球体育教学活动作为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内涵,其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而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文化内涵融入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相结合。相对于传统篮球体育运动教学活动开展状况而言,可以看到,其使用的训练方案和机制,未能与篮球体育运动本身相匹配,尤其是其科学性、合理性存在较大不足。从当前整个篮球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的关注点在于对篮球运动项目的技巧展现,未能从篮球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因此,结合准确认知,可以看到在整个传统篮球教学活动开展时,必须将传统文化元素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要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整个篮球教学机制中,从而为整个篮球运动教学活动有效推进提供重要基础。茶文化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元素内涵,不仅是丰富篮球教学活动等教学元素内容,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是对整个篮球教学体系的创新与优化。总的来说,在篮球运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将文化性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对于该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更注重的文化元素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开展该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元素内涵理念整体融入到篮球教学活动中。相对于以往整个篮球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就是缺乏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因此,在开展整个篮球运动教学活动时,要将篮球专业教学与文化性内涵融入相结合,特别是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从而满足篮球运动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建设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还是整个体育运动的价值内涵都实现了成熟发展。传统茶文化元素的有效应用,客观而言,是当前注重发挥传统茶文化理念在整个篮球教学活动中价值作用的具体要求。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要素,其能够在发挥传统茶文化理念具体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篮球运动教学理念的有效应用。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可以看到其中所具有的内涵要素,以及积极属性,能够为当前篮球教学活动创新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郭子良.拓展训练应用于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体育科研,2013(2):142-147.

[2]许宗祥.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13):151-153.

[3]郑新刚.现阶段福建省少年儿童女子篮球队员培养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3):103-105.

[4]董少斌.制约中学篮球运动员培养机制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7):311-314.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3

 

农村体育发展是农村经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不发展,农民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中国的社会体育永远不能实现现代化,也永远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的目的[1]。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体育成为体育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研究的是农民体育参与问题,主要针对农民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消费、生活方式进行描述与分析,旨在对农民体育参与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同时总结出现阶段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形成该特点的理由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尽可能客观地了解镇江市农民体育参与情况,本文认为农村中小城镇镇区居民和小城镇所辖村村民的体育参与情况有较大差别。故本文的样本即研究对象为小城镇所辖村村民。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自1990年以来的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对镇江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所辖小城镇所辖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4份,有效问卷550份。   有效回收率94.1%。其中,男性占46.6%,为256人,女性占53.4%,为294人。   1.2.3访谈法对部分镇、村负责人及村民进行个别深度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态度   本文对样本体育态度的描述主要从心理学视角,即了解被调查者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对体育的喜欢与爱好)、体育行为倾向三个方面。以此来把握被调查者的体育态度。   2.1.1体育锻炼对个体价值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98.5%的村民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对个人是有益处的,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广泛认可。进一步了解体育锻炼对个体作用,结果表明,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尤其是强身健体90.5%的被调查者将其排在第一位。再次表明村民普遍肯定体育锻炼的强身健体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体育作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没有得到认可,或者说在村民体育认知意义上,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生理层面意义更大,而对精神层面作用没有形成共识。   2.1.2对观看体育比赛的喜好   通过村民喜欢观看体育项目来了解村民对体育的情感。我们仍采取多选排序的问题方式来获取资料。结果显示,篮球、乒乓球、跑步(田径)分列前3位,足球被排在第7位。而在城市居民体育现实调研中,足球通常均排在前3位,这或许是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差异造成的。篮球是村民的首选,远超出其它选项。   镇江市农民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刘玉红2.1.3性别与体育行为倾向本文村民体育行为倾向是指有免费开放的体育场地及器材等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在探讨村民体育行为倾向时,本文认为性别是影响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故本文从性别的角度描述村民的体育行为倾向。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村民达72.5%,其中男性达42.5%,女性为30.0%。存在性别差异。   2.2体育锻炼行为   2.2.1参与体育锻炼及参加体育项目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1.1%,其中每周3次以上者为16.7%,按照每周参加3次每周30分钟以上,运动量为中等强度的以上体育锻炼者为体育人口的标准可推断镇江市村民体育人口为16.7%。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首选是散步达53.3%。其次是跑步为42.2%,再其次是篮球为32.7%,但羽毛球项目为21.8%,乒乓球为18.8%。   2.2.2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首选是健身长寿,其次为治疗疾病,消遣散心等。这一结果与村民的体育认知结果是一致的,说明体育认知对村民参加体育锻炼有积极促进作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没时间、劳动太累、没兴趣和没技术。   2.2.3性别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性别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有相关性,尤其是早晨锻炼,男性被调查者占28.5%,而女性被调查者占13%。   这可能与早晨女性多半从事家务劳动有关,这一结论通过对个别访谈中得到证实。调查显示选择早晚锻炼的村民达70.6%,这一结果与有关农村体育居民体育参与研究成果一致。   2.3性别与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消费者体育需求的行为和过程[2]。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村民对体育器材、运动服装及购买体育的比例相近,分别占调查者的37.3%、42.3%和38.4%。但有健身娱乐消费行为的只占19.2%。这与到体育场所锻炼17.1%的比例接近。性别在购买体育行为上有差别,购买过体彩的男性占被调查25.7%,而女性占12.7%,其余类型的消费行为性别差异较小。   2.4健康状况与促进健康的途径   被调查的550位村民中,有242人患有慢性疾病占44%,其中男女各占一半。有关节炎的所占比例最高,达55.9%,这一结果可能与被调查者年龄段主要是50岁以上有关,其次是神经系统毛病为18.6%。村民对促进健康途径的认识,改善饮食排在首位。其次是保证睡眠,参加体育活动第三位,再次表明村民对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认可。   3结论与建议   3.1目前,行政村常住人口成年人主要是50岁以上者,占3/4,小学文化水平的占71.3%,务农者占65.0%。体育锻炼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同,村民认为体育对个体价值排在前3位的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而心理层面的价值相比而言不被认可。反映出目前村民体育认知情况是参加体育锻炼主要促进身体健康,即满足基本生理需要。#p#分页标题#e#   3.2村民喜欢的体育项目按喜欢的程度排序,依次为篮球、乒乓球、跑步。有72.5%的村民表示如果有体育锻炼条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2.5%和30.0%。村民最希望参加的体育项目依次为散步、跑步、篮球及乒乓球。   3.3有61.6%的村民参加体育锻炼。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首选是散步其次是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性别与参加运动项目相关,其中参加篮球项目的男性为24.8%,女性为7.9%。不参加锻炼的村民占38.9%,其原因依次是没有时间、劳作太累、没兴趣和没运动技术。   3.4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村民中,有77.8%的村民锻炼地点在自家庭院、树林、路边。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仍是重要任务;锻炼时间在早晨的占70.6%;锻炼的方式独自锻炼占31.8%,与家人一起锻炼的为22.8%。   3.5村民患有慢性病的比率较高,达44%,其中男女各占一半。村民认为促进身体健康的途径首位是改善饮食,其次是保证睡眠和参加体育锻炼。一半以上的村民一年当中有比较空闲的季节,他们闲暇生活主要是看电视、看报纸、唠家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3。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4

 

1高校体育学科发展计划   1.1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展望未来,为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亟需大批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产生越来越强烈需求,同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寄予终生的希望和毕生的追求,为健康投资、为娱乐消费必然成为“十二五”时期人们生活中的主线。所以,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娱乐消费的相关产业也必将得到发展和提高。新世纪,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城市,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体育;新世纪,东财大的办学目标是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也需要一流的体育。因此,学校体育要发展、要创新、要创一流的紧迫感已是日甚一日。   1.2新时期的发展理念与目标定位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的理念是:学校体育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终身体育为本,使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适用于现在、应用于未来而终生受益。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的目标定位费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特点形成的。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实现学校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体育学科的内涵,加快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的建设,积极开展体育科研,特别是体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使体育学科成为教、学、研,产一体的、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以创建一流大学为契机,发展和提高学校竞技体育的队伍与水平;改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达到一流大学一流体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师生员工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同时,为实现学校体育“十二五”发展计划的奋斗目标,学校体育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与学校所属相关学科联合,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联合开设体育管理学专业。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排行第三。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2800个亿的投入,体育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后奥运时代体育市场人才奇缺,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尽早开设体育市场管理学专业硕士点和学士专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素养。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特点,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引进高学历和高级体育人才,改善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博士生研究生和若干名紧缺的高级人才(包括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使硕士、博士生学历的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改善和提高东财大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   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对硕士生的要求:五年内应攻读体育或其他专业的博士生或在职博士生课程;对本科生的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五年内应达到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对40岁以下的教师五年内必须进修完成体育或其他专业研究生课程;对40岁以上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短期培训或专业进修来更新和提高业务。   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为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对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进取精神退化,经考核多次不合格者,进行岗位流动。对于一些事业心强、工作积极,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提职增资、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以资鼓励。利用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遵循国家相关体育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结合高校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   3.1课程设置方面   从高校实际出发,开设体育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康复课及选修课。   3.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体育教学在学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是时间最长的学科。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有不同与中学教学的独立视角。教学内容方面,除了传授与深化必要的健身技术与方法外,还应传授与健身有关的医学保健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处方等,把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提升到一种自我体育、自我保健、修心养生的能力。   3.3教学组织与授课模式方面   体育素质具有明显的生物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会员制为特征的俱乐部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体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   3.4体育俱乐部授课时间设置方面   根据高校当下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特点,除体育达标考试定点、定时上课外,其他俱乐部根据场地设备条件,可在白天、晚上、双休日进行。充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缓解体育场地供需紧缺的矛盾。   3.5加快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建设   体育课的教学项目有几十种,许多动作具有复杂、抽象、瞬时的特点。利用媒体技术特殊的演示效能,强化学生的运动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不仅解放了教师,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网络优势,优化校园体育的教学与管理。具体实施计划:建立校园体育网站;购置一套身体机能状态测试仪;购置开发CAI体育教学软件所必须的设备;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科研所的硬件实施。   3.6加快高校体育教材建设   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抓紧做好高校各项体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4提高高校体育科研水平   科研是先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提高东财大体育科研的水平,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如下。#p#分页标题#e#   4.1成立相关的体育科学研究机构   近年来不少学校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学校体育。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所应把研究方向定位在师生的体质与健康、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体育市场的开发、体育商品的营销、体育资本的筹集和运作等。瞄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结合学校优势、采用多学科合作、渗透、联合申报省部级、部级课题。   4.2加大对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在科研经费的规划中,将有一定的数目作为体育科研的专项经费。用来购置体育科研仪器设备、资助体育课题的立项研究和科研论文的发表,奖励在市以上获奖的体育论文和成果。   4.3加强国内外体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国内外体育学术合作与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体育专家进行1~2次体育科研讲座,每年选派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去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本部门进行一次较高水平的体育论文报告会。   5提高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继续为高校争光添彩,高校新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计划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   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首先,以足球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全面提高。为了使学校男子足球尽快走出“低谷”,进而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学校将把足球作为突破口,力争在“李宁杯”大学生联赛中重新跻入三强。使女篮重新进入CUBA联赛中,并且尽快组建高水平田径队。形成以足球带动女篮和田径的发展态势。其次,重点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男子足球队,在全国的优势还在,但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北理工、东华、深大、人大等学校利用名校优势,正在招收和扩大球队的实力。而女子篮球和田径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近年均没有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比赛。因此加强上述三支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其次,一般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一般运动队只有两支(男子篮球和网球队),从项目来看数量偏少。还达不到以点带面,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的气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的效果。为此,新时期从学校实际出发,适时地、有的放矢地发展几个一般运动队。且争取达到辽宁高校大学生甲组比赛的前六名。   为提升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应具体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加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力度,要主动出击挖掘人才。并修订和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条例,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引进创造条件;提高教练员的能力与水平,必要时聘请或引进高级教练员来校执教;制定运动队的目标管理条例,引入激励与奖励机制,促进运动队的重新发展。   6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学校体育场馆的改造和建设   为了使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能更好地体现综合性、团体性、凝聚性、趣味性、可比性、新颖性、观赏性和经济性,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率,每年举办校体育文化节(师生),下一年举办校综合性运动会(师生)。   同时校内各单项体育竞赛由体育教学部统一计划,由校学生会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承办。从而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锻炼,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校新时期发展规划中对体育场馆设施是有严格要求的。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学校本科生的规模为10000人,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到时东财大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应达到56000平方米(现有24575平方米),室内面积应达到3200平方米(现有960平方米)。室内外场地面积分别缺额为56.1%和70%。为实现学校新时期争创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体育场馆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为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师生员工群体活动的发展要求。2008年之前,学校应建造网球馆1座、体操房3~5个、室内标准(50米×25米)游泳馆1座、400米田径场(包括足球场)1个、室外塑胶网球场5~8片、室外塑胶篮球场和排球场5~8片。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5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1.2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学生的运动技能较差、专项能力不突出,失去了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优势。尤其是体操方面技能较差。中小学希望能恢复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传统,重视术科教学,并严格把好考核关。培养方案中的术科、学科比例有些失衡(3∶7),术科比例偏低,未能突出运动技能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及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偏高,选修课中学科类课程偏高。中小学希望增加术科比例,与学科调整为5∶5较为合适。

1.3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对二期课改理念、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内容等了解较少。同时,对中小学的教材教法了解不多、分析不够。中小学要求加强教材教法及中考项目的教学,大学不仅要重视教的环节,还要创设学的环节,并希望多到中小学观摩、学习与交流。

1.4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两个方面。目前的分散实习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原来的集中实习值得借鉴。中小学希望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互结合,并加强高校教师、基层教师的指导及联系。此外,实习的时间要提前并要有反复,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论文基础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科研方法掌握不足。中小学要求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存在着诸如职业认同感不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男生阳刚之气不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2.本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反馈

学校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三类,即课程总体、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课程总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选修课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多、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缺,限定选修的主要问题是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的主要问题是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任意选修缺乏新兴项目。本专业2012届留沪毕业生对课程问题的看法如下。

2.1对课程总体的看法(表1)从表1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课程总体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8%的同学认为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4%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约46%~48%的同学认为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

2.2对必修课程的看法(表2)从表2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7%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约58%的同学认为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过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弱,用处不大,例如体育概论与体育史2门课。

2.3对选修课程的看法(表3)从表3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近54%的同学认为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不全,近48%的同学认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偏多;近63%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仅108学时),近57%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这些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训练的需要,尤其是目前上海的高中正在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要求大学实行项目的专业化教学,差距还很大,甚至连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约58%~60%的同学认为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缺乏新兴项目。相比山东师范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体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他们的专项课时多且有第二专项,任意选修课术科的门数亦远多于上师大本专业。

3.本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俗语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亦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所以,本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宜一蹴而就,可先在几个可做的点上有所突破,再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经过慎重考虑、多方讨论,拟先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3.1培养目标多能一专,秉承传统适时创新从以往经验看,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在于“多能一专”,即在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专项。这也正是上师大与上海体院、华东师大体教专业抗衡甚或超出的特色所有、资本所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主导思想的失衡,渐渐模糊了体育的本质属性———技艺性,逐步迷失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多能一专,慢慢走向了文化主导、理论主导、学科主导的并不完全适合体教专业特色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使毕业生的特点也发生了不小的退变。正如大同中学的一位老校友所言,现在上师大的学生专业基础薄了、专项能力弱了、专业特色少了。多能一专———这正是本专业的传统优势与精髓所在,也是历届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源,培养目标应该彰显这一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能一专的亦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多能的“能”并不仅仅指运动技能,更多的是指体育教学技能,包括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两类,理论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案书写技能及看、评课技能,实践技能包括项目运动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每一种又包含更为具体的技能。一专的“专”亦不仅仅指专项,而是指在这些教学技能中要有自己最拿得出手、最具竞争力的一两项技能。多能还有更宽泛的意义,还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科研能力等等多种当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培养目标在秉承传统、多能一专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适时创新。

3.2选修课增术科门类,专项课加学时学分目前,本专业培养方案的6门学科类限定选修课(音乐与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人体测量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医务监督与健身处方),每门2个学分,共占去12个学分,这意味着每门都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学生并没有选择余地。而专项技术类选修课只占8个学分,且大专项(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六选一)仅108学时6个学分,小专项(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四选一)仅36学时2学分,明显偏少。所以,应从学科类限定选修课中释放出一定的学分到专项技术类中,以增加大专项及小专项的学时学分,拟将大专项增至216学时、12学分(共3个学期、每学期72学时、4学分),小专项加至72学时、4学分(共2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2学分),不足的部分学分可从任意选修课(目前为16个学分)中略加释放。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目前的10门任意选修课(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课件制作、体育美学、体育英语Ⅰ、体育英语Ⅱ、体育市场营销学、常用运动负荷实验、营养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中,皆为理论性偏强的课程,而实践类、实用性、术科化的课程几乎没有,应该在这一环节增设实践类课程,鼓励广大术科教师开课。拟先增加教师形体训练、艺术体操、花样跳绳、棒垒球、高尔夫球、板球6门术科课程,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后根据基层中小学需要,再增新课。

3.3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实践环节不断加强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材教法》两门学科中加强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理论教学,更要在各门术科中加强这些要素的实践教学,如在各专项选修课中加强学生教案书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案要按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的规范格式书写等。除教师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如做好术科课后回忆笔记、写好学科课外作业等。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多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比赛,如教案比赛、说课比赛、技能测试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实践环节的教育实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见习环节,为适应学院“4+0”模式下的办学需要,拟在奉贤校区建立6个实习基地,中学4个(奉贤中学、弘文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柘林学校),小学2个(南桥小学、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让大二、大三甚或大一的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以了解基层所需、发现自己所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针对性。在毕业论文方面,主要强化论文选题、撰写、答辩三环节的监督控制,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配合两方面的制度建设等。

3.4俱乐部促课外锻炼,督导组保教学质量在目前术科课时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课外锻炼自觉性的良好举措。不过俱乐部要加强教师指导与政策引导,需要与院学生工作组一起做这项工作。退休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院的宝贵人力资源。以他(她)们为主体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以恢复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绝佳途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唯有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唯有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最终检验。

3.5请进来专家上讲台,走出去师生下基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本市中、小学的联系,是解决大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脱节问题的良方。拟请基层一些高水平的专家(体育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走上大学讲台,为本专业学生教授中小学最鲜活的案例、最实用的方法、最需要的人才等;同时,教师、学生也需要经常走出去,看看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

3.6紧扣体育课标中考,渐进修订大纲内容应该有效利用各门术科的有限课时,教授中小学最需要的内容。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及体育中考的项目,应该是本专业各门术科的精教内容。具体有:(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体操(垫上运动、杠上运动等),篮球,武术,游泳,田径,体育舞蹈等;(2)体育中考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双杆、单杠、垫上、横箱四选一,男1000m(女800m)、200m游泳二选一,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min跳绳、25m游泳、实心球、50m、立定跳远六选一。各门术科的专业必修课应以上述内容为基准,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可先选几门术科作为试点,若效果颇佳再逐渐推开。

三、结论

(1)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地中小学的要求有: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

(2)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且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且缺乏新兴项目。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6

一、师资配备基本到位,场地器材规范、充足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体育条例,国家对各学校的体育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等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尤其对农村中小学更是投入更多,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教学环境和师资落后的面貌,现在农村中学都铺上了环形塑胶跑道,最少也达到了300米。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基本满足了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活动的需求,从人均占地面积上,农村中学大多优于城里中学。中学现在都配备了专业的体育老师,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更专业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专业发展。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也能基本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因此现在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发展较好,很多坚守在农村中学一线的优秀体育老师不断地涌现出来,近年来农村中学的体育老师参加了县、市甚至省级优课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二、体育课堂教学规范

过去由于农村中学专职体育老师配备不齐,没有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充足的体育器材,所以导致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放羊式”教学。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缺乏专业的体育素养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匮乏,加上领导的不重视。现在国家对学校体育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及体育教学设施齐备,老师的敬业精神的提升,使得现在的农村体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优势

现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有超县城中学的趋势,原因我分析为:其一,现在城里中学学生体质多数不如农村中学,学生大多数受家庭影响,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其二,城里中学大多数学校学生多、场地少,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其三,城里中学学生家长对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追求高分的心理还是普遍存在。相反,农村中学现在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环境上都不比城里差,很多方面还优于城里学校。因此我相信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将会越来越好。

四、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如今,不论是农村中学还是城里中学,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多一点,因此思想意识比较薄弱,体育教学上难度相对其他科目难度大一点。他们虽然生长在农村,但是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富裕,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很广,接触的外界坏境也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很强,所以老师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现在中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因此体育老师还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来教育中学生,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学生。上课时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更是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减少或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总结:面对现在农村中学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教学新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用我们专业的知识和爱心来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获得幸福的生活。

作者:张丽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南刘集初级中学

第二篇:中学体育课堂自主合作教学实践

一、注重“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氛围的创设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氛围的创设首先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意识是个人的意愿、情感等的总和,如果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败与团体的成败同等重要,那么他就会自觉的投入到合作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观察每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个人要积极参到团体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全面参与,将很难体现教学的本质意义。《新课标》把“运动参与”作为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明确要求学生要有积极态度和行为,要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培养,用科学的方法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要部分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学习,逐步培养小团体合作意识。当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情况等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明确。上课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发现有的学生出现偏离教学内容,教师要加以启发引导,或让同学示范、师生之间切磋等等,让同学的注意力及时转回课堂。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充分、自然,而学生也会因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激励,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即尊敬又喜欢的情感。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则会自主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二、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小团体合作学习是一种新方式,学生开始可能会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缺乏与他人沟通,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要引导学生做到:1.学会收集资料,学生在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部分信息资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意识和能力,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2.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团体合作学习需要每位学生去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相互了解自己的想法,进而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反思,学会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用几句简短的话谈谈对课的感受、想法,或者让学生周末写写小结,下周在各自的小团体内交流自己的一些体会等等。

三、要合理组合好各个小团体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多种合作方式。第一,两人一组是便是最简便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可以按照队形配对,也可以自由配对,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纠错,最后还可以两人展示。第二是小团体合作,俗称小组合作方式,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班级人数多而带来的一些问题。这样分组关键是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如何引导小组长组织好本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稳定分组、阶段分组两种方式。1.稳定分组,即按照学生的队形、身体素质、性别、爱好等因素,分为较稳定的小团体,长时间不变,各小团体有一定的自主学练空间。其特点便于不同小组采用不同的内容和计划,区别对待各个小团体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更好的教学。2.阶段分组,阶段性分组持续的时间较短,可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组合,教学任务完成,小组也随之解散,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学生可以技术水平的高低选择小组,水平高的小组可以选择直接进行教学比赛的练习方式,而水平较低的只能从运球等一些基本动作练习,假如让篮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也练习运球,他会觉得枯燥无味的,只有合理的区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当然,也可以按技能水平高低搭配分组,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助技术差的同学,发挥同学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四、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中须注意的问题

小团体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发展适应了课改的要求,但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一些小团体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多少存在一些问题:1.不能将教材与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因此,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选定好教材,设定时间、人数,小团体合作方式,场地设施要求等,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发挥优势。2.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够,有些教师对其在小团体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明确,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不应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分组要求和任务后,把学生分好小组就可以袖手旁观。其实,运用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3.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不高,体育与健康课的合作形式是丰富多采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因此,要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

五、结语

总之,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之间要经常地开展小团体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小团体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大勇 单位: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第三篇:中学体育分组教学课堂构建

一、分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分组教学模式要根据项目选择合适的起点,按照自身能力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起点任务的同时,更好地超越自己,使自己向更高的目标挑战,这样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可以在分组教学的模式中受益,例如在进行球类教学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动作技术,但是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需要通过比赛的方式对其进行掌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比赛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时学生在比赛中分组应该按照力量进行分组,这样学生在比赛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也可以享受到不同的快乐,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得到提高。在当前我国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照数量和年龄固定在一个集体中,然后进行男女混合上课,但是按照体育的特点,一般分组的方式是按性别分,这样就可以使教师按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中学体育分组教学的构建

1.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分组教学法,可以改变过去的被动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现象,可以使学生在分组比赛中,拥有更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可以通过比赛增强信心,使学生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参与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良好的身心素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进行分组比赛的时候,可以安排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组长在比赛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凝聚作用,要使得本组通过协调以及交流寻找不足,发挥优势,获得胜利。这就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分清问题的所在,使学生拥有了一定的沟通能力以及学会一些战略战术,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得到解决问题能力上的提升。

3.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所增强

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使学生拥有独特的能力。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体育团队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使学生可以在比赛中,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以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可以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使之可以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并且日积月累,可以将这些能力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分组教学法还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经验,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解,并且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导向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感知体育,学习体育,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和教学目的。

作者:翟亚萍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

第四篇:中学体育课体育游戏现状研究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运城中学体育课体育游戏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与中学体育课开展体育游戏相关的内容,通过查阅山西大学图书馆和CNKI、清华同方等检索,阅读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优秀硕博论文、重要学术期刊论文,并对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运城市运城中学体育课体育游戏开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等,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了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容,其中包括体育教师的问卷和学生问卷。本人亲自去运城中学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放240份学生问卷,回收问卷202份,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82.92%,发放教师问卷8份,回收问卷8份,其中有效问卷7份,有效率为87.5%。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运城中学学生对于学校现有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

通过对运城中学学生对于学校现有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看,在调查的199人中,对学校现有场地设施满意的人数有167人,达到了调查人数的83.9%,不满意的人数则为32人,为总人数的16.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是满意的,而且根据本人的实地调查发现,运城中学是全省唯一一所有游泳池的中学,它的操场为标准的400m塑胶跑道,在操场上还有网球场地两个,旁边的小操场是由8块篮球场地和一些健身器械所构成,并且同样是塑胶的,这是很多中学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场地设施这一因素对运城中学的体育课提供了好的保障,也就为体育课体育游戏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2运城中学学生觉得学校开展体育游戏的器材完备与否

体育器材是否齐全,是否够用直接影响到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开展,通过对运城中学学生觉得学校开展体育游戏的器材完备与否的调查结果看,在被调查的199人中,认为学校用于开展体育游戏的器材完备的人数为161人,达到了调查人数的80.9%,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为38人,为总人数的19.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体育游戏的体育器材是完备的,而且根据本人的实地调查发现,在运城中学的体育器材室中,有着数量很多的足球、篮球、软排球、铅球、跳绳、毽子等,甚至还有羽毛球拍,其中有新有旧,从本人实习时的经验来看,完全满足至少5个班同时上体育课使用,如果错开使用,能满足更多的班级,这与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用于开展体育游戏的器材是完备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作为拥有着完备的体育器材的运城中学的体育课能更方便、更好的去开展体育游戏。

2.3体育游戏在运城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初一年级只有2.8%的同学觉得老师在体育课上是经常运用体育游戏的,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老师在体育课上是不经常开展体育游戏的,而且从收上来的调查问卷上发现,很多初一的学生在意见补充栏里都写着体育课上可以多一些体育活动、游戏时间,希望以后课上能多开展一些体育游戏等等相关的内容,反映了初一年级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开展体育游戏的频率并不是很好。高一年级虽然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不经常的,但仍有32.3%的同学认为是经常开展的,相比初一年级是要相对好一些。但从整体上看,有63.8%的同学认为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是不经常开展体育游戏的,所以运城中学的体育老师开展体育游戏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运城中学体育老师在一堂体育课上用于做体育游戏的时间集中在10分钟以内,时间相对较短。总体来看,在运城中学的体育课中,由于体育游戏运用的频率低、时间少,体育游戏并没有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很好地运用,这就影响了体育游戏在运城中学体育课上的开展。

2.4运城中学学生对体育课开展体育游戏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199名学生中,认为体育课运用体育游戏重要人数为130人,占总人数的65.3%,认为体育课运用体育游戏有点重要的人数为64人,占总人数的32.2%,认为体育课运用体育游戏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人数分别为2人和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和1.5%。而且初一年级的学生和高一年级的学生意见惊人的统一,绝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体育课开展体育游戏的作用,这表明,在体育课上开展体育游戏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根据体育游戏教材所知,体育游戏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他对于全面发展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有这很强的玩的欲望,如果体育课只是不停地跑步或是做操,很容易造成造成学生们的运动疲劳。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既然学生们都喜欢体育游戏,何不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们锻炼的积极性。

2.5运城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运用的体育游戏的种类多少

在被调查的7名体育老师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5种以下的占85.7%,运用6—10种的占14.3%,10种以上的没有人运用过。整体来看,运城中学体育教师掌握的体育游戏种类基本都在5种以下,占调查总数的85.7%。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运城中学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育游戏的种类不多,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中灵活运用体育游戏,对于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运城中学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育游戏种类的数量需要增加。

2.6运城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运用什么特性的体育游戏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喜欢运用的是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这也符合体育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在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本来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以趣味性为主的体育游戏恰恰也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学生和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也就为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7运城中学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是否对体育游戏进行过研究

虽然没有一名体育老师认为课余时间研究体育游戏是没有价值的,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是没有对体育游戏进行过研究的。这说明运城中学的体育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性,但在课余时间,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花时间去研究它,思想上是重视的,但并没有为之付出行动。这可能就是教师掌握体育游戏数量不多的原因,对体育课上体育游戏更好的开展也有就有了一定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运城中学为体育课所提供的场地设施在运城地区的中学里是相对很好的,为体育课上开展体育游戏提供了基本的保障。(2)从学生的观点和本人亲自调查发现,运城中学体育课上用于开展体育游戏的体育器材是十分齐全的,使用合理的情况下,能满足5个以上的班级同时进行体育课,这就为体育课上开展体育游戏提供了有力的条件。(3)超过一大半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上开展体育游戏是重要的,从侧面反映出学生们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和体育课上开展体育游戏的期待程度是很高的。(4)运城中学体育课上体育游戏开展的频率并不高,而且每次在课堂上开展体育游戏的时间也不长,在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齐全的情况下,说明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数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5)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喜欢运用以趣味性为主的体育游戏,这与学生们的观点相吻合,使体育游戏能更好的在体育教学中开展。(6)虽然体育教师都能意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并没有对体育游戏进行过研究,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育游戏的种类并不多,无法保障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3.2建议

(1)身为重点中学的运城中学,云集了很多优秀的学子,在平常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果再进行一节枯燥无味而且相对很累的体育课,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希望体育教师们在保证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穿插着体育游戏,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能快乐地去运动。(2)学生们应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其开展体育游戏提供时间保障。(3)在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齐全的情况下,希望老师能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尽可能的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做学生们喜爱、想做的体育游戏。(4)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能对体育游戏进行研究,掌握更多的体育游戏种类,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体育游戏,更好的在体育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

作者:屈朝辉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第五篇:民族地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

1结果与分析

1.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学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独山县、平塘县、三都县民族地区部分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现状的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中普遍存在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场地器材与体育设施缺乏、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适合民族地区实情和与学生体育健身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不够和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等几方面的问题。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滞后所导致的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运动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缺乏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适合民族地区实际是制约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还存在很多困难,生均教育事业经费与我国东部、南部及沿海地区相比较差距很大。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学校运动场地、器材及体育设施的建设,从不能在根本上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运动场地、器材及体育设施严重匮乏的约束下,再加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因素影响,诸如篮球、足球、体操等源自于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体系的运动项目教学难以正常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严重地制约了民族地区学校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

1.2利用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资源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

将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资源引入民族地区中学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根据教育部民族地区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参照民族地区实际办学条件,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通过对其资源进行教材化处理后在民族地区中学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在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教育设施严重匮乏,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条件下,如果能根据民族地区实情将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资源进行体育教材化处理,引入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能克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缺乏的不利因素,因条件制宜与因势利导地开展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与阳光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此外,将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作为教育资源引入民族地区中学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通过充分开发与利用“蚩尤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其民族文化层次,对继承与弘扬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构建和谐的民族地区社会,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

1.3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性特色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充分体现了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社会娱乐和体育表演功能。苗族“蚩尤拳”历史源远流长,拳种古老,有资料记载,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的文化源流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武术文化的“活化石”。蚩尤拳是在苗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以培养博击技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增强身体机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拳术套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传统武术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其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竞技搏击、强身健体、武技表演等文化领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苗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沉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深为各民族人民喜爱和赞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蚩尤拳”,具有典型的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其文化属性与价值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发展,是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蚩尤拳”具有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文化实力,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价值。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蚩尤拳”,具有明显的搏击价值与功能“,蚩尤拳”属于实用性技击武术类别,其动作追求克敌制胜的目的和动作技能的实效性与现代西方运动竞技文化具有非常相似的竞技体育属性。此外“,蚩尤拳”的武术表演具有新意、奇特的美学观赏元素,强调表演的动作技术结构的力度与美感,其表演价值与功能对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构,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将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资源引入中学学校体育,其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蚩尤拳”的强身与健体价值上,当代“蚩尤拳”的价值取向对人体机能发展,增强体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资源引入中学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1.4“蚩尤拳”作为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引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通过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二中高一年级9班、13班学生进行“蚩尤拳”为期两个多月,合计18个学时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组织辅导,验证“蚩尤拳”引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与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课余体育活动之前,先对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进行教材化处理,充分挖掘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元素,保留其健身性和技击性功能的民族文化特色,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材内容的选编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中心,遵循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武术,注重“蚩尤拳”所蕴含对人体机能全面发展方面的练习效果,强调教材的可操作性与适应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的需求性。通过将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与篮球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验比较,结果表明,进行“蚩尤拳”的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简便易行。而以篮球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在场地和器材需求上不能得到保障。以民族传统体育苗拳为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及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增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民族文化氛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蚩尤拳”作为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引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论证的结果表明,经过简化的民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教学简便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运动场地、器材及体育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场地器材缺乏的蔽端,能够因地制宣,合理地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蚩尤拳”,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对“蚩尤拳”作为学校体育教材的学习态度是75%的学生喜欢,21%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4%的学生不喜欢。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蚩尤拳”对自身体质和机能的提高有帮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喜欢以“蚩尤拳”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体育教学过程和认可其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机制下,各个学校都在根据自身实际条件与学生健康需求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民族地区学校虽然面临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及其体育设施缺乏的困难,但其所蕴涵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对发展民族特色体育课程教学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引进学校体育,根据民族地区学校实际条件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则能克服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

2结论与建议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普遍存在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场地器材与体育设施缺乏、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适合民族地区实情和与学生体育健身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执行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不够和身体健康水平下降等几方面的问题。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滞后所导致的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运动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缺乏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适合民族地区实际是制约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地区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2)苗族传统武术“蚩尤拳”是以培养博击技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增强身体机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拳术套路,是苗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沉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将“蚩尤拳”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引入中学校园,根据民族地区学校实际条件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则能克服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对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3)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及基础教育管理机构,加大对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挖掘、整理、开发、利用的工作力度、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加强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武术教材的整合能力、运用能力的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从而推进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注重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王亚琼 周兴刚 胡远洋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第六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目的需要,本文以临夏中学、回民中学、河州中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查阅发表的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论文主要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体育科学、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中国体育科技等。专著3篇,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程导论》。这些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网络查阅、下载有关文件、法规,教育统计资料。(2)问卷调查法。针对所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拟定相关问卷,根据指导老师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制定了学生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95份,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材料进行基本的整理和效验,采用常规的数理统计发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调查所获得数据在EXCEL2003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1、临夏市高级中学器材设施现状

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监督、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夏市高级中学器材设施调查结果显示:临夏中学是400米的塑胶场地,有十多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还有室外的乒乓球场。回民中学现在的校区是250米的土操场,篮球场排球场为数不多。河州中学是300米的土操场,只有一些篮球场和排球场。体育器材设施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体育器材设施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不是唯一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体育项目离开体育器材设施都是无法进行的。再有,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选择性、连续性和深刻性。这四大特点就将注定必须得有良好的体育器材设施做后盾。

2.2、临夏市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

《新课程标准》把中小学体育课程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式给这门课程赋予时代的色彩,符合学科发展观,更有利于实践工作的开展。临夏市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没有一位体育教师对课标是完全不了解的,但对《课标》改革缺乏必要的认识,教师的重视不够,不能更深一层的了解《课标》。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改革中,要对体育新《课标》的性质、结构、以及实施新《课标》的意义要进行深入的学习,使体育教师统一认识,尽快适应现代社会教师的需要是很有必要的。

2.3、临夏市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遵循的。临夏市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36.7﹪、增强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意识23.3﹪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20﹪,这与《课标》理念是相一致的,但是对于“健康第一”的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就是体育教师们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情况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却没能很好的体现。因此,虽说实施《课标》的教师们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标》的理念,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4、临夏市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的中介作用。教师问题意识增强,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气氛活跃。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临夏中学、回民中学、河州中学这三所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临夏市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们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像游戏法、合作学习法等。主要以游戏法为主,游戏法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教学理念是相一致的。而讲解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5、临夏市高级中学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

课程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拿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由于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而且学生们都处在相对活动的状态,因此教学组织活动更为复杂,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的方法。临夏中学、回民中学、河州中学这三所学校的学生是非常喜欢并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些说明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评价的激励性等让学生变得更爱上体育课,但部分学生的消极态度也是我们教学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对体育课有浓厚兴趣而喜欢体育课,而产生兴趣是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结果,由成功→有趣→喜欢这种心理过程。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临夏中学、回民中学、河州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中学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其针对高三学生,不但技能没有讲授,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指导,以至于学生阅读体育课本的习惯没有形成,造成学生体育知识的欠缺。体育教师多种的教学方法,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新课程的推进需要高中体育教师在理解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解决体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做一个体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和高中体育新课程的建构者、参与者、开拓者。

3.2、建议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7

建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每个文明进程中的烙印通过其自身表现出来。建筑由此成为转译故事因素的媒介,也就是叙事的载体。建筑的叙事性是除却功能、形式之外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属性之一。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建筑叙事是否可以借鉴文学叙事作品的表达手法,其转译的工具有哪些?关于文学叙事中读者介入叙事过程的探讨,为寻找建筑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关联以及建筑设计中文学叙事手法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建筑叙事;文学叙事;语境;序列

1.叙事的要素及其结构

叙事,可被视为一连串真实或虚拟的事件的呈现,呈现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是静止或动态的图像。讲故事是西方历史上最初的叙事形式,随着西方文明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绘画、雕塑、戏剧、音乐、摄影、直至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新闻、电影、电视、广播、游戏等都可视为叙事的各个门类。戏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早出现的叙事类别之一,在罗曼•雅各布森看来,其文学性重要于其文体本身。同样地,茨维坦•托多罗夫在研究“叙事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时,以《麦克白》为例,他认为其问题不在于是什么使得《麦克白》伟大,而在于是什么使得它成为悲剧。①这两则观点从侧面证明了在研究叙事作品的本质问题时不妨追问叙事是否可以被视为一个结构,其必要构成成分有哪些,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的。在文学叙事范畴内,文本是叙事的媒介,承担着表达故事的任务。在研究文本时,必然会牵涉到关于语言的讨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创立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并认为特定的言语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在这些持续变化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不变的深层次语言结构,并由此开启了符号学的研究,包括了构成符号的成分以及统治符号的规则的探讨。就这样,秉承结构主义的逻辑,语言学、符号学和句法学在文本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罗莱•巴特甚至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在他看来,每件事物都是一个符号,每个符号都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他认为每件事物都同样值得成为这种一丝不苟的文本分析的对象。文学叙事作品中,词语构成了句子。句子构成了小句组(微序列),小句组构成大的事件,大的事件构成一个强大的并且受约束的代码。然而作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重复性地陈述一系列事件,而是为了构筑一幅非常有吸引力的图景。叙事作品的功能不是传达所谓的真实性,而是呈现具有内部逻辑性的文本。而此种逻辑性需要读者的参与才得以完成。因为读者本身具有将所有独立事件连到一起处理的意识倾向,即使是偶然情况也不能阻止这一倾向。以“库勒肖夫实验”为例,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将前后彼此独立的事件并置,直接影响了观众对这些事件序列的理解。读者的理性敦促我们寻找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叙事作品的作者正是利用了读者的这一基础本能,将叙事中的事件按照已排好的序列表现出来。所以将事件序列连接起来的不是所谓的真实性,而是作者赋予的逻辑性。叙事的终极目的是叙事作品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因此,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对事件序列的铺设安排,需要结合读者细心解读的过程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叙事。解读文本的人在叙事过程中扮演着二次创作的关键性角色。

2.建筑的叙事性

1960年代,西方的建筑学界面临着对意义问题的重新探讨,在现代主义建筑风靡全球的半个世纪中,对功能的过分强调,形式的极度简化使得建筑师开始陷入内心的彷徨,逐渐开始关心建筑中的使用者是如何理解和阐释建筑的,以及在这一阐释建筑的过程中历史所扮演的角色。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以及柯林•罗和科尔特的《拼贴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缺陷,并试图寻找当代建筑和城市缺失的历史深度,实现一种深层次的传承性转换。这种对于现代主义原则的重新评估为建筑师们敞开了语言学的大门。关于语言学和文学叙事手法的探讨提供了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诠释建筑形式和意义之间关系的可能性。建筑叙事的构想与空间媒介相结合,使叙事作为一种基于人们日常经验的赋予建筑意义的构架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实现。文丘里和凡•艾克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从文丘里为母亲设计的住宅中可以看到文丘里精心策划的暧昧的冲突,建筑中一系列的传统符号就像是附加在主体结构上的独立元素,与同时存在的彰显着现代性的组织形式共同创造出了一幅暧昧的图景。凡•艾尔则针对建筑空间的品质,借助句法学,提出了他“双胎现象”的概念②,即利用一系列成对的、具有对比性的术语来定义空间。某种程度上,自现代主义后期开始,语言学延伸出的符号学和句法学理论为建筑阐发其自身的意义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成为了联系建筑和历史、环境的纽带。

3.文学叙事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互文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然而,就像文学叙事中文本自身无法完成叙事任务一样,建筑叙事的过程也需要人的参与得以完整。当读者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于文字意义的理解必须参照其他文字,因为没有任何作品是孤立存在的,而都是与它的存在之前的文化传统和它身处的文化背景相关联的。克里斯蒂娃将任何文本都比喻成由“形形色色的引用的镶嵌图”而形成的,她认为文本无非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变形。任何一种文本都不是单子式的存在,都是在与过去写成的文本、当代正在创作的文本、甚至未来将要写就的文本相互联系着的。“语境”一词是在1960年代被引入建筑学的,“context”,“contextual”,“contextualism”都是对现代建筑实践的批判中的一部分。建筑师或多或少将语境纳入设计过程中进行考量,甚至以戏剧性地方式将其用作设计概念。曾与屈米一同在伦敦ArchitectureAssociation执教的奈杰尔•科茨在《NarrativeArchitecture》中归纳出一种叙事性建筑类别——“群落生态”建筑。“Biotope”一词暗示着一种能够容纳多样性功能和故事情节的城市场域,共生于其中的事物互相支持且相对独立。这种建筑类别类似于一种城市语境的缩影,定义了一种包涵多种情境的有组织网络,能够呈现清晰的功能性并且同时激发出异元性和新颖、虚幻的形式。这类建筑也可被视为具有“互文性”的文本群。在OMA规划的乌特勒支大学校园中有一处由NLArchitects设计的篮球吧,混合了吧台、露天广场和运动场三种功能,是代表性的“群论生态”建筑。顶层是一片完整的篮球场,与被压在半地下的酒吧形成尺度上的对比。楼下的酒吧和室外的下沉广场休息空间连为一体。上半部分的篮球场在高度和宽度上都超过下半部分承载酒吧功能的玻璃盒子。当人们进入酒吧时会看到顶部的一个圆形天窗,这块圆形玻璃同样存在于楼上的篮球场地中。打篮球的人和喝啤酒的人可以通过圆形天窗互相窥视。篮球场一边的楼梯通向了海湾形状的露天下沉广场。三种活动有机共生,拥有各自客观的清晰性且彼此侵蚀。

3.2“错时序列”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文学叙事作品中的故事是按照已排好的序列表现出来的,其前提是故事序列需保持可识别性。这种编排手法在电影中屡见不鲜,其创作技巧一般是蒙太奇或剪接。罗兰•巴特在《叙事文本结构分析导论》对序列做出过定义:“由孤立联系结合而成的符合逻辑顺序的核心体系。”故事的序列发生在建筑中则成为空间的序列,是一种特定的建筑空间结构。空间序列的线性特征将事件、运动、空间组织为一个单一的进程,该进程组合或并置那些离散的关系。热奈特在文学叙事中将序列划分为正常序列与“错时序列”。其实,错时序列在电影中也存在,主要以蒙太奇手法实现“闪回”或“闪进”从而表现电影中人物内心不可言说的或无法描述的内心活动,是一种针对观者的强制性的场景转移。如果将错时序列的概念引入建筑,则需要参考人在建筑中的运动方式。因为人在建筑和城市中行走是一种主观的运动,其中的场景转移是通过对人的视线操纵实现的。在中国园林中路径和视线的关系显得多变而富有趣味,它更多是由视线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首先,在一个空间里同时存在多个景面,视线的选择也较复杂。视觉具有暂留现象和先在现象。也就是说,当路径已发生转向时,视线仍可以延续;或者,路径还没有转向时,视线可以先期到达。路径先而视线后是豁然开朗,视线先而路径后则是先睹为快。这种通过控制视线实现的序列错时也可以在密斯的巴塞罗那馆中找到③。“错时序列”是园林和现代建筑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手法,使一个空间得以突破它自身的界限与另一个空间发生联系,促使人们产生空间的联想,实现空间之间的流动。

4.总结

建筑是叙事的载体,也是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对话的媒介。建筑师可以被视为一个配方师,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个人的记忆、情感组织,创造事物间的种种联系。就好比文学作品的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触传递故事情节,其中的话语总能渗透出不同的个性。建筑的个性具体体现在建筑语汇的运用和空间结构的组织,以及建筑师对人在建筑中运动方式的策划。任何学科取得的最高成果通常体现了它的存在状态,因此质疑其界限也成为一种判断学科本质的方法。当建筑需要与文本、语境、活动、事件产生联系时,必然需要突破建筑学自身的界限,在其他学科中寻求线索。不论是符号学、句法学的应用,还是从使用者、观察者的认知和动态参与的角度展开的建筑语境和时间性的讨论都是建筑师们对现代建筑所面临挑战的积极回应。因为建筑是基于多重性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建筑师回应问题的手法从来都是复合而多义的。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人们希望从建筑中得到更多功能以外的满足。叙事帮助建筑脱离了无趣的模仿和历史风格的再现,在真实的功能和虚构的想象之间寻找平衡,将丰富美妙的人性投射到建筑中去。

作者:戴天晨 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注释:

①茨维坦•托多罗夫认为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本质的研究,而不是针对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本身的评价或描述。他所指出的文学理论并不是文学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前提条件,文学对象和其组成部分的本质。

②“双生现象”指的是一组对应物,在彼此的相互性关系中共存,凡•艾克认为应该重新使割裂的抽象现象互相建立连接,实现二者的协调。

③在密斯绘制的巴塞罗那馆概念草图中,位于后方的隔墙是可以通过前方的隔墙看见的,缟玛瑙墙面作为空间中的物理分割,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起到视觉分割作用,反而强化了空间感知的统一性。界面和玻璃面上得到的反射映像打开了空间的物理界限,暗示着空间的延展。靠近庭院的玻璃面上得到的天空和水池的反射印象,将这些室外元素移置室内,使水池和地毯重合,天空重现于屋面,观者在一个空间点可以同时观察到室内和室外的重合图像。这些反射映像宣示了自然元素对空间体验构成的介入,实现了观者运动过程中出乎意料的场景闪现和错时体验。

参考文献:

[1].(美)西摩•查特曼.徐强译.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2].(法)罗莱•巴特.董学文,王葵译.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篮球文化论文范文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各大高校针对体育教育的现状,深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一、前言

面对现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情形来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注重于学习而忽视了锻炼。接下来,作者就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论述,并根据现状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思考。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

1.体育教育概述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第一,教师。在当前的公共体育中教师为主要元素,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基本需要,也是高校体育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资源的不足(包括教师资源、设施、环境、学术资源等),且高校体育教学课堂还不太专业性。第二,学生。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需要主动对大学生进行公共体育教育,而现在的数据表明,体能测试结果呈下降趋势,现代大学生体育活动较少,这也是因为社会、家庭以及经济发展条件影响的,特别是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影响的。第三,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资源的第一要素,教学内容是决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内容的设置受到国家政策、学校、教师的影响,事实上高校的整体水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先进。第四,教学环境、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实际投资决策,更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教学效果更好。但有些高校教学普遍存在资源闲置的问题,为了避免部分学校破坏资源,财政支出,或避免学生忽视体育活动安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教育学生。一方面,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均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2.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主席说:“体育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如今,各大高校逐渐开始重视体育,对体育教育的硬件和软件都增加了投资,并希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了呆在电脑前看世界,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导致肥胖、易病、体力、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指数直线下降。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寝室,进行体育锻炼,高校的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不是单方面的,也需要学生自己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来经常锻炼,摆脱肥胖,摆脱宅男宅女。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在学生职业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很高,但很少有要求或鼓励学生锻炼。有些学校严格要求学生考试成绩和各种证书,只有拿到一些证书,才能拿到学校的学位证书或考试有特殊要求,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知识。然而,如果知识失去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一切,是身体体质的基础,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使用知识为社会贡献。身体是革命的资本,笔者认为身体是所有的资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的主要基地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它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或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和成就。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当然成为新课程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以往的学校课程过于集中于学生的心理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学习回到原来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目标,将决定着一个严重失衡的地位,试图改变学生的“大脑发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其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领域。综合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体验,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课程结合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可以提供各种便利的社会,但也提供了更多的娱乐的人,聊天,在线游戏,视频,购物是一种网络娱乐,作为大学生,它反映了很显然,大多数的男生喜欢玩游戏和观看比赛。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多的娱乐,但少了很多体育锻炼,男生打篮球乒乓球似乎是娱乐的唯一形式,女生经常打羽毛球。可见,娱乐的数量越来越多,也是一把双刃剑。

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对策

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运动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化和教育的范畴,具有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广泛。体育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意识作为一种反映人的大脑对这种社会的现象,也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在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上,体育意识可以表达为:人们对体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心理活动的总和。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指对大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对体育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和要求等。提高体育能力的基本活动能力,一般是指从事某项活动的人在表现能力。人们更加注重智力,事实上,智力也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人们了解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很少有人知道,任何一个人的能力是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相互作用的三个因素:一是生理素质的基础,二是教育,三是个人努力和实践成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是由它的道德,智力和身体条件的影响。因此,任何一个人的能力,不仅是作为一个质量的因素,而且应该被视为人民的整体素质之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建立强健体魄的关键时期,同化和异化的基本平衡,增长和发展越来越稳定,生理功能适应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时期,最旺盛的生命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的过程,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并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一个强健的体魄。在高等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体育,掌握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实践能力,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这是一个综合的工艺技术,发展智力、增强体质。除了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氛围,校园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文化的基本能力,运动兴趣和习惯,建立一个强健的体魄的基本要求,是高校体育的微妙过程,达到完整的积极培养和教师自身的指导,从而真正体现体育教育促进生命自身的利益。

五、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强身健体也是现状教育的必须品。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看来,对以体育教育未来的发展有着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在对体育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晓荣,朱保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1):91-94.

[2]刘志洪.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华章,2011(7):91-94.

[3]黄文扬.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91-93.

[4]朱雪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73-75.

作者:张昆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篮球文化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摘要:篮球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大学生可以通过篮球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自身对于社会的认知、开阔自身视野。自从篮球文化进入了大学校园,就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所以,该文章将针对篮球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和对于提高篮球文化教学质量的措施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篮球文化;高校体育教育;影响

篮球作为新时代下一种时尚运动,受到了很多男孩子的追捧,特别是对高校学生,因为他们课余时间较多,可以多方面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通常把篮球教学设为高校体育课程中必有的一门课程,但由于篮球过于普遍化,在开展篮球教学中缺少专业性指导,高校应采取有效的可行性措施并且对篮球文化对高校教育方面的意义展开详细分析阐述。

1篮球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1.1篮球文化促进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化

自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运动之后,这项运动风靡全球,自然也迅速进入了大学校园,融入了校园文化,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运动具有国际性,NBA就是由不同国家的球员汇集在一起展开的篮球比赛,而独特的篮球文化也成为了各个国家的标识。而中国不乏在校园里因为篮球文化得到机会的大学生,球场上的表现也映射着自身的品质,在学校组织开展篮球活动时,通过自身良好的表现就有可能得到校领导的认可。篮球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篮球比赛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接,能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和社会的联系,进而使学生能接触到社会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1.2篮球文化提升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多样化

我国由于缺乏对篮球文化的自主创新,所以我国篮球文化是基于国外的主体延伸出来的。因为国外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不同加上我国大学生了解国外文化的机会不多,所以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对于外国的篮球文化知之甚少,对其充满了好奇,这也促进了大学生对于学习篮球文化的兴趣,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篮球文化的传播中。并且篮球文化的传播是带有娱乐性的,在娱乐的同时篮球文化就会慢慢地渗入大学生的脑海里,这是我国传统体育教育教学从未有过的教学形式。我国篮球文化主体引用国外主体,这也造成了理念、文化的冲突,而这些理念、文化的差异也为我国高校教育添加了新内容,使大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教学内容,感受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而领略篮球文化的独特之处。

1.3篮球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推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篮球是一种竞技性的运动,自从篮球文化融入了大学校园,这种竞技性的运动方式受到了广大高校生的喜爱。但是篮球文化的推广力度很小,一是因为学校对于篮球文化不是很重视,二是由于大学生不了解篮球运动带来的好处。首先篮球运动能够增强肺活量、提高身体免疫力、提升身体素质。因为篮球运动中对身体负荷较强,所以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很明显。大量运动会燃烧脂肪,所以热爱篮球运动的大学生普遍体型轻盈。其次在篮球运动中,能更深刻地让大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养成胜不骄,输不躁的良好品质。篮球运动会使大脑释放愉悦的信号,能够调整大学生的心态。所以,篮球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推广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2提高篮球文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2.1重视篮球文化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现代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已逾百年,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学校往往理解错篮球文化的观念导致对篮球文化的重视不足。篮球文化不单单是对篮球知识、技能的概括,它的重点在于群体合作性,以群体为中心,所以篮球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好处。在大学校园,由于传统观念导致对于学习的过度偏重,却忽略了体育教育。从小就听过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如今基于德、智的发展要比体的比重大得多。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一方面是学校对于体育教育重视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兴趣不足,而篮球作为一个具有娱乐性的运动正适合当代大学生作为锻炼身体的最好运动。所以,各高校必须重视篮球文化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2.2增加篮球运动开展的方式

大学校园虽都设有篮球社,但是从周边了解,各大高校对于篮球运动的比赛鲜有人知,也就是说篮球运动开展的方式不足。篮球运动适应许多活动,各大高校可以通过班与班、系与系之间展开篮球比赛增进班级友谊,同时也能吸引到更多大学生对于篮球文化的求知欲。篮球比赛的展开要公正、公开,使大学生在享受运动的同时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学校应积极倡导篮球比赛的展开,给大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篮球运动在大学校园成为一种风尚,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了解到篮球文化,体会篮球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学校可以通过运动会、校篮球比赛、学校联赛之类的方式增加展开篮球运动的机会并增设奖品,让篮球比赛更加充满竞争性,令其他同学能够感受到拼搏的氛围,进而提高篮球文化教学质量。

2.3提升篮球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想要了解篮球文化主要是通过篮球教师来了解,所以篮球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大学生了解篮球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先育己才能育人,所以篮球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素养,给予大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篮球教师的知识以及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会影响大学生对篮球文化的第一印象。首先篮球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篮球文化的理解,以自身为榜样来领导大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其次篮球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核心,将正确的篮球文化传播给学生进而丰富大学生对篮球文化的知识。篮球教师应当多组织篮球活动,丰富自己组织活动的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大学生们对篮球文化的正确认知,通过专业化的指导来提升学生们对篮球文化的兴趣。所以,想要提高篮球文化教学质量必须要提升篮球教师的综合素养。

3结语

篮球文化,是由篮球这项运动中包含的技能、知识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如今,篮球运动已经融入了大学校园,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每个大学里都设有篮球场地来提供大学生们进行篮球运动,并且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篮球比赛来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展现自我。我国的篮球文化是从国外篮球文化的主体上延伸而来的,所以大学生们在体验篮球运动时更应该多了解篮球文化,体会篮球文化带来的魅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篮球文化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所以篮球文化对于我国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驰,孙明和,张寒慧.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前沿,2013(9):138-139.

[2]王玉瑾,张成功.从篮球文化视角下洞悉历届奥运会美国篮球成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6(26):187-190.

[3]李颖川,孙民治,于振峰.新视角下的篮球文化内涵、现状与趋势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23):194-199.

[4]高海明,熊锦平,刘敏.娱乐篮球及其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33):131-133.

作者:卢佳伟 荣凯 单位:佳木斯大学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轮滑选修课教学

摘要:作为一种时髦的休闲运动,轮滑受到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欢迎,为了满足学生们轮滑学习的需要,很多高校中都陆续展开了轮滑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但是就目前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成果而言,高校的轮滑选修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就目前高校轮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探讨轮滑选修课教学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提高轮滑选修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轮滑选修课;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我国高校内的体育选修课课程越来越多,而轮滑运动既存在着趣味性,还具有一定的健身作用,再加上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因此,高校内开展轮滑选修课成为了众望所归。但是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轮滑选修课在学生中的评价并不高,这是因为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们仅仅利用课上时间,根本不足以掌握轮滑技巧。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将主要对高校中轮滑选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解决目前我国轮滑课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我国高校轮滑选修课教学的现状

1.1没有专业的运动场地

在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中,很少有学校能够考虑到轮滑课程的场地要求而设计专门的轮滑训练场,因此,高校中轮滑课程的展开,通常是借用其他运动,比如篮球运动的场地进行,这种硬件设施上的欠缺,一方面不符合轮滑课程开展的要求,不利于保护同学们的安全;另一方面,同其他运动课程共用场地,难免会碰到课程冲突的情况,降低教学效率,增加运动风险。

1.2课程安排不合理

很多已经掌握轮滑技巧的体育教师认为,轮滑简单易学,技术难度低,没有体育规则的限制,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比较随意,对有些很快就能够掌握的技巧安排很长的时间进行讲解和教学,而一些技术重点,反而一带而过,导致学生的动作要领掌握不牢,对于一些技术使用也是一头雾水。另外,还有一些体育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留给学生的实践和练习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在学生们的实际运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教学方式传统、老套

现在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划重点,我讲你听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对于比较时尚的轮滑运动来讲,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轮滑课程中的趣味性,而不是竞技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教师仍旧强调技术动作的枯燥练习,没有适当增加教学中的有趣内容,因此课程进展不顺利,教学成效不明显。

1.4学生的安全性保障不足

由于缺乏专业的轮滑场地,因此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轮滑课程都是在学校的篮球场上进行,有时候会有课程的冲突,导致学习篮球运动的学生同轮滑课的学生共享场地,很容易造成彼此的碰撞伤害。另外一方面,我国高校轮滑课程受到资金的限制,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购置轮滑器材,很多学生由于主观或者客观上的原因,忽视了身体保护装备的采购,导致课程的安全保障不足,容易发生身体的意外伤害。

2现有条件下,改进轮滑选修课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2.1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时的利用效率

针对很多学生反映的课堂学习时间不足以帮助自己掌握轮滑技术要领的问题,教师们要进行课程设置的完善,做好一节课以及整个学期的课程合理安排,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和每一节课程安排的重点,使学生们的运动量能够合理发挥。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课程内容安排的趣味性,除了强调技术动作的标准和准确之外,也应该设置一些比较好玩的动作和游戏,避免长时间反复练习单一动作,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由于大部分高校的轮滑运动,都是选修课教学,因此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无意义教学环节,避免课时的浪费。

2.2重视轮滑的理论知识教学和重点动作分析

很多教师将轮滑课程理解为模仿教育,这种理念有所偏颇,从现阶段高校的轮滑教学来讲,目的是帮助学生们掌握基础的轮滑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轮滑滑行和一些简单的花式动作。在这种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教师们应该格外重视学生们基础技巧的教学,不能忽略理论知识和重点动作的分析。看似简单的轮滑运动,其实存在着很多技巧,比如直道滑跑阶段的蹬地技术、滑行阶段的摆臂技术等都是速度轮滑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有保证学生们了解了轮滑理论,准确掌握了技术要领,动作连贯规范,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动作技术分析的时候,单凭教师的讲解可能不够直观,这个时候,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给学生们播放优秀运动员的视频录像,分析他们的动作要领,使学生们更加了解运动学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给学生动作即时录像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进行动作对照,并使他们真正了解自己动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主动的和刻意的纠正。

2.3做好课程干预,保障学生安全

由于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好教学组织工作,保证严肃的教学秩序,强化课堂管理手段,对于人员、器材进行合理分组,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技术掌握情况,规定相应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区域。对于一些有一定轮滑基础、技术掌握好,又比较爱出风头的同学,教师们要格外注意控制其不恰当行为,避免其激烈运动给其他同学造成伤害。另外,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安全控制,通过讲授轮滑运动的危险性,增加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同学们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轮滑场地、器材和装备的检查,保证轮滑场地干燥、无油、无沙子,保证学生们的轮滑器材正常,没有损坏,同时教师要强调学生们穿戴好安全护具,防止摔倒时身体受伤。课程开始之后,教师首先应带动学生们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帮助学生们充分活动关节和筋骨;尽快达到运动需要的适宜水平。在运动过程当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技术错误,尤其是一些违背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的错误时要及时纠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轮滑运动需要考验人体的平衡能力,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过分紧张,会导致身体僵硬,动作不到位,这种情况反而更容易发生摔跤或者更严重的事故。教师们应该加强同学生的沟通,指导他们的动作,同时采取适宜的心理暗示、鼓舞和激励等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3进一步提高轮滑选修课教学的建议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轮滑选修课的教学水平,需要我们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加大专门的轮滑场地建设,满足教学需要,促进轮滑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轮滑教材的建设,保证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而常用常新,从而满足体育教育的目标,辅助专业人才的培养;最后,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当中,可以适当增加轮滑课程课时或者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技术巩固。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高校要加强专业轮滑人才的引进工作,使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运动员投入到教学当中,使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更加合理,使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以便为我国的轮滑运动和轮滑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贾立鑫,何玉秀,黄山,等.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轮滑选修课的可行性探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3(5):22-22.

[2]王东升.石家庄市高职院校开展轮滑课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赵国强.论高校大学生轮滑运动的兴趣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1):103-104.

作者:杨博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机制长期以来尚不完善,“国培计划”中的“脱产置换研修”项目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亦是在助力于为中小学培养未来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以“国培计划”为契机,以实现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国培计划;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一直备受质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更多的注重于教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教”,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会影响日后的中小学的体育教育质量,因此,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亟需引起重视。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体育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但关切到我国整个学校教育质量,更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而当前,高校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教育性”不强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首要培养目标便定位在“能够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但是在相关的课程设置方面,被列出的142个课程中仅有48个课程与体育的教育教学相关,在所有课程中仅占三成左右,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教育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忽视。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重“学”不重“教”

体育教育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授技能。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这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毕业前的实习时间很短,无法得到充分的教学实践锻炼,更有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大四的下半学期仍开设必修课程,学生更没有时间去完成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更是无从谈起。

二、“国培计划”与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

1、关于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简称,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同时发挥示范引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3]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培计划”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指参与国培计划的教师所在的中小学中的岗位,由负责“国培计划”的高校选派一定数量的师范生进行顶岗填补,置换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便可以参与到此高校负责的“国培计划”中进行研修和培训,顶岗的学生在参训教师岗位上进行顶岗教学实践。

2、国培计划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国培计划”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平台,其中的“脱产置换研修项目”更是丰富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实践形式,使向往一线教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拥有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4]首先,“脱产置换研修”项目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中小学作为进行实践教学的基地,置换后空缺的教师岗位也使得顶岗学生的实践工作更加具体。针对目前师范生实践基地紧缺的问题来说,“脱产置换研修”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既使更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接触到一线的基础教学,也能够方便学校对参与实践的学生的管理。其次,体育教育专业的顶岗学生代替国培学员的角色来进行实践学习,不仅能接触到一线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参与到更加全面的教学工作中去。并且,顶岗学生的实践时间通常与国培学员的学习时间等长,因此学生在教学岗位上能够得到更充足的锻炼,促进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从“学习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的转换。

三、国培顶岗实习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非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单位从事体育课教学的居多,但由于每所中小学对老师的需求不同,也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议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学校参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通过较多的非专业型课程的教学实践机会,学生便可以对众多非专业型的教学有更深刻的把握,从而有益于顶岗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每一种学科的教学都具有其自身教学方式的独特性,比如说,数学课的教学,多以让学生反复思考与练习为主;语文与英语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采用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而体育课主要是促进学生在采用肢体动作上的练习,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和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每一种不同的学科教学实践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学锻炼,从多方面使其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2、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与学科教师相比,班主任工作几乎可以接触到班级事务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可以使顶岗学生更加全面的接触教学工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期间,需要熟悉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安排;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班内情况,熟悉本班级学生的特长和思想情况,从而组织和领导好班集体,对学生开展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比较深入的观察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并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教育,也需要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定次数的家庭访问,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情况,并做好家访记录。一定时间的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工作耐心、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等都是一种考验与磨练,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都有毋庸置疑的效果。

3、顶岗学校事务性工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事务性工作一般是指行政类工作,主要包括办公室干事、会计等一类的文职,也包括一些日常琐碎的事务。顶岗学生负责一定的学校事务性工作,会帮助其对顶岗学校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运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办公室文化”,拥有行政事务上的工作经验。学校的工作一般分成教育教学和事务性工作两大板块,顶岗学生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同时从事一定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两大板块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均衡处理两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学会自主调节自我工作时间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国培顶岗实习与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体育课教学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实践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对专业知识进行长期的学习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应只停留在学科的理论基础上,要使学生摆脱学生思维的惯性,不再总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实践去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把握,成为一名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顶岗单位的主要实践内容是体育课教学。而顶岗实习的意义便是使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熟悉教学环节,锻炼自身的学科素质,在形成有效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经由这一过程,学生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曾经的工作基础便可成为其就业资本,在每年数量庞大的毕业生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在入职新的单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

2、学校体育课外活动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之余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强健身体的机会,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能够加强学校的管理,尤其是在西南民族地区,对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作用尤为显著。诸如早操、课间操、体能测试等的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顶岗学生的体育素质,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得顶岗学生的实习内容有所拓展,使学生在更多方面获得教学实践锻炼。并且,体育教师在各中小学的体育课外活动对当地特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顶岗学生的带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不论从地区文化的传承来说,还是就其今后作为职业教师的实际性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人民体育教师的后备军,在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应向应用型人才发展,“教”是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而应用型人才就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学会怎么“教”。“国培计划”便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才的重要契机,因此,应找准“国培计划”与体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的契合点,加强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共同培养体育师范生的良性机制,为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自全.浅谈体育教学质量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

[2]崔哲雄,张晓菲.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3,(3).

[3]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Z].

[4]梁梅,潘立.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推动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12,(7).

作者:张颖夫 李茜 单位:大理大学

第五篇: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拓展训练也叫外展训练,它利用崇山峻岭、大海山川等等自然环境为训练依托或者室内情景训练、户外床地训练的训练方式,打破了之前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者的精心策划后,拓展训练能让高校学生在参与训练中不断挑战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当前,拓展训练目前已经被引入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受到各大高校体育教育者的重视。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体育拓展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摆脱之前在校内体育场跑步、跳远等单纯的训练模式,它可以向学生们提供多种训练方式,不仅令体育训练变得有趣起来,还能有效培养出学生们的自立自强、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们的团结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扩宽学生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们的大学生活。拓展训练不仅弥补和完善了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缺陷,其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有重大意义。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将会给体育教学和学生带来益处。

1拓展训练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1增添体育教学的资源

拓展训练可以利用校园与校外的各种资源作为体育训练设施。可以利用校园健身器械、校园植被、校外山川河流等等开展相关教学,或者举办一些集体的活动,比如:野外爬山等。教学资源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项目也随之丰富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学到老师教授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各个方面,并会感受到体育训练带来的乐趣。

1.2改善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

传统体育教学是一种老师单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利用校园内的器械设备单一的进行训练的教学模式,难免会使学生们感到体育课堂单调无趣,学生上课没有激情,存在应付、懒散的态度。而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课堂之后,学生们能够与团队一起进行训练,还可以使学生们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学生们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体育训练带来的乐趣,也在无形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提高学生们克服困难、团结合作、领导等能力,培养出学生们优良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精神品质与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1.3多样的训练内容与方式

拓展训练所选择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且新颖有趣的。这一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并培养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1.4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传统教学中的体育老师已经具备了丰厚的体育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体育课的教学中,这些教师只要再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就可以掌握拓展训练的教学方法,改变之前的传统教育观念,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体育老师。

1.5训练方式具有灵活性

拓展训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要求教师提前精心策划的,拓展训练可以灵活的选择训练器械、场地等等,他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掌握程度等因素来因人而异的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从而完成自己的训练目标。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各种能力。

2在高校中加入拓展性训练需要遵循的原则

2.1要贴近实际情况

拓展训练若要在高校课堂中有效的实施,那么首先就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比如,需要参考学校的场地、设施、构造等等各个元素。只有当各个元素都考虑周到、准备充分,才能依据实际情况来精心策划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拓展训练,实现预想的训练效果。

2.2灵活选择教学设施与方法

高校学生体育训练内容较多,训练培养的体育技能也不尽相同,且多数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且拓展训练更注重的部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精神品质的养成,其教育意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灵活的选择教学设施,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使拓展训练与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2.3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拓展训练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还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2.4训练目标清晰化

高校的体育教学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只有当目标清晰了,老师和学生才能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当引入拓展训练教学后,老师和学生都对自己的训练的目标,要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定位,训练要有突出重点、难点。从而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盲目的教与学。

3结语

总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死板、没有趣味性,而且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道德的提高存在缺陷。而拓展训练能够弥补传统训练中的不足。但是,要注意开展拓展训练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使拓展训练真正有益于高校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顾洪伟,黄玉涛.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3):72-74.

[2]李佳静,刘敏.拓展训练教学法在高校武术课中的应用探析[J].运动,2016,(14):87-88.

[3]段钧,刘合云.“拓展训练”与高校篮球训练的结合研究[J].运动,2015,(11):93,95.

[4]谢存.体育拓展训练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6):2-3.

作者:王庆玉 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技能培养策略

【摘要】目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资本化的新时代背景的驱动下,世界范围内科技、经济以及文化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作为促进科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将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种大环境下,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体育学科研究生的规模也就自然而然的扩大了,但是体育研究生的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就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训练学上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培养并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技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

1规划以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的招录方式

把好招生通道是确保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培养高专业技能研究生的第一步。长期以来,虽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兼顾,但与学术性较强的体育研究生入学考试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在总体评价中优先考虑的是理论考试成绩,仍然没有把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评估放在首位。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是从事职业体育工作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招生时要特别倾向于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评估,使招进来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为培养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是要严格把关考试的资格,强调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考生一定要具备基础的体育实践经验,或是拥有相应的体育特殊技术技能以及其他与体育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彰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择选;再者是针对一些特殊人才,如运动员、职业体育教练等从事体育职业的非在校人员,我们应该采取以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特殊招录方法;最后就是要在复试中着重考察考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适当的提高复试分数,以引起考生重视,有利于以后教学。

2建构以专业技术技能内容为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安排体现了人才培养时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曾清楚指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应充分体现专业领域对人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应用的指导下,以满足专业要求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素质及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所以,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依据对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来设计专业课程,并基于体育职业实践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反馈组织课程内容,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方法来确定课程实施和评估的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理应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专业指导为本,要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教学。理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众多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在理论学习之后,应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时间,如教育实习、参加比赛组织,从而及时的将理论知识纳入生产实践。对于考核方式,要完成从以前的总结评估到过程评估的改变,即从传统的以课程论文与笔纸为主的知识技能考试转向为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考核,以彰显体育专业的职业能力水平。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体育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体育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参加体育活动等都是建构以专业技术技能内容为主要依据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3搭建以从事具体体育职业实际工作为主的实践平台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强调以体育事业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是其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取向。这种培养必须要与体育职业中的实际工作形结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与体育职业工作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高质量体育事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搭建以从事具体体育职业实际工作为主的实践平台是培养并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搭建好这一平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强校园实践教学,比如说模拟实践、学校体育训练等,其次就是学校要加强与办学单位或者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还有就是要鼓励学生使用一些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到相关单位或企业寻求兼职工作,加强职业技能。最后就是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参加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指导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导师与企业、行业骨干相互指导学习的双重教学系统。

4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与专业培训及专业资格考试的衔接

要加强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培训,以获得各类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各种证书教育、职业培训,将学文凭、岗位工作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和体育事业联系在一起,从而让高校体育研究生不仅拥有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而且还拥有依据面授学习和实践经验所获得各类专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质量和就业质量。各学校单位也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说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使学生毕业时不单单可获得毕业证书,还可获得专业资格证书,逐步形成“三证”制度,即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总之,改变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现状,培养并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不只是单纯的改变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在招生、考核制度等许多方面都要兼顾到,只有这样,成效才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邢海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2]王秀平.新课程标准下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探析[D].宁波:宁波大学,2012.

[3]梁美亚.山东省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4.

作者:陈琳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第七篇:茶文化对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更是我国长时间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特别是“动静”的哲学内涵,更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将高校体育与茶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达到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的效果,还会促进茶文化精神的升华,本文将茶文化思想与高校教育结合在一起,旨在运用茶文化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进行探究,从而结合当今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特点对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1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茶,是我国最为传统的饮品,可谓是历史悠久。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饮茶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了一种文化。在对茶文化的了解这,笔者发现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对于茶这一饮品的喜爱,更能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可以说茶文化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民族文化。同时,茶饮相较于其他饮品来说具有保健作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强身健体。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不断丰富着我国大众的精神世界,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茶文化的形成与品茶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主要的文化特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所谓物质层次是指饮茶所需要的器具、茶艺表演以及与茶有关的图画和故事;精神层面则是茶道、茶德、茶精神等

1.1茶文化的核心思想

茶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儒家的学说。所谓儒家思想其核心在于仁爱、和谐。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精髓,在茶文化的发展中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一些形式和内涵,所以说茶文化是不断发展中的文化,是存在创新精神的文化。正是因为茶文化具有这样的特点,才能将其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在促进茶文化创新的同时,实现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一个推崇道德、礼貌、无私、坚强等传统美德的国家。同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道德实践的活动中提升自我精神面貌,这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个人品质建设的主要内容。

1.2茶文化动静哲学

当代教育发展中,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推广,其中哲学对中国的体育活动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所谓茶文化的动静哲学是指一种观念,在这种观点中强调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关系。在这种动静哲学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体育活动就开展出很多养生的方法,包括动养之法、静养之法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在体育教学的模式中,我们也可以依照动静哲学创新出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的手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大多展现出的是以静为主的观点,这就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主静的意识。高校体育教育正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水平更体现了衡量高校教育改革水平。将茶文化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相结合,加强体育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设,从而打造出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

1.3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茶文化是一种充满积极、正能量的文化,这正好与我国的教学理念相符合,适合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品行的实践。茶作为传统的饮品,其自然属性中总是透着沉着、稳重、淡雅和质朴的灵气。现如今茶艺表演的不断发展,品茶已经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人对茶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曾有人提出“茶之性俭”的观点。将茶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引导学生讲文明,有礼貌,树新风。通过茶文化中多蕴含的道德观和思想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质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近些年我们提出的“茶味人生”就是一种文化的推崇,在品茶的时候,茶入口总会有微微的苦涩,之后舌尖慢慢感受到甘甜,在喝完茶之后,回味感受,唇齿留香。这就好比我们的人生,都是先苦后甜的过程,没有一开始的努力,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与喜悦,只有在尝到苦头的时候坚持住,不放弃、不屈服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2高校体育教学分析

当代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受到三个教学因素的制约,分别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理论指导,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增强体魄、培养运动精神的基础上,需要我们结合社会大环境和传统的文化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革,最终创新出适合于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育模式,从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使其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丰富分教学方式,激发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推动全面健身,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2.1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育模式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沟通的桥梁,良好的教育模式的选择可以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教学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整理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手段。高校体育教育也是相同,因此其具有系统性、可实施性、中介性等多种特点。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教学模式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将其看作是理念与时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将茶文化思想与高校体育模式相结合,是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中崭新的一个话题,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创新。茶文化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精神层次的交流,体育教育的模式众多,与其他教育相比方法独特,高校体育教育的推广,激发了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建设激情。

2.2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我国高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多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专业思想为主,其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改革理念给了很多教育者灵感与启发,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需要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对于体育课程的改革,除此之外还要涉及到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大型的运动会等多种途径。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更要磨炼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成为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要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工作。

3茶文化思想对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创新和改革

人才的塑造是需要一定方法和手段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广体育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塑造人才的一种手段。让大学生在拼搏和努力中找寻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并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向上。因此,不断创新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可以将传统的被动式的教育改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向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中去。

3.1体育教学理念

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较为狭隘,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认为体育仅仅是单纯的锻炼身体,并没有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不仅降低了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推广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引进了茶文化的和谐思想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未来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中,首先我们应以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制定终身运动的战略目标,激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积极推广高效体育教育活动理念,让大学生快乐运动。结合茶文化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动”中增添“静”的元素,发扬茶文化的儒学思想,这就使得我们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还要改善教学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3.2体育运动训练模式

无论何种教学思想都要通过体育训练来展现,因此,发展多元化的体育运动训练方式与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发展的关键期,高校不仅要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还要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特点。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个性化发展还需要结合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得体育教育的目标与文化的多元化相结合,促进我国的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将茶文化思想运用到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来,注重动静结合,展现出人类运动的情趣性。在室内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教育变得多元化,展现教育风采,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在积极追求体育运动的各种外在属性时,表现出了改革的坚强决心,但是教育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表现得急功近利,反而失去了体育本来期望培养出的高尚品质。茶文化与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帮助体育学科吸收“茶”文化内涵———朴实清廉、努力向上。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注重让学了解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的健康认识。茶文化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融合,让身体与大脑进步一得到发展和进步,达到全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馥茗.浅谈中国茶文化[J].茶叶科学技术,2007(2):178-179.

[2]伍国强.试论中国古代茶与茶文化的研究[J].农业考古.2011(2):778-779

[3]苏叶.中国茶文化中的雅与俗[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901-903.

[4]张小敏,李帅,张留生,喻丙梅.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现状分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7-69

[5]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