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方法探究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方法探究

摘要:自我国从2014年全面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已逐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形势来看,部分地方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于一些基层乡镇事业单位而言,问题较为明显。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再针对性的分析部分乡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相关法规条文为依据,对内部控制的改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引言

乡镇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担负着各自辖区内的经济、政治、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职能,为促进我国社会基础建设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完善乡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1.1乡镇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基层乡镇事业单位处于政务工作的一线领域,日常中与基层民众接触的时间最多,但是其待遇水平、工作环境相较于省市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较低,这也导致了单位人员编制不足,职员工作缺乏动力和活力,受到业务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还有所欠缺,管理松懈,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整体被弱化。所以对于基层乡镇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单位负责人应该号召全体职员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工作当中,以期提升乡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进程。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仅可以节约行政管理工作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减少体制和流程机制上的漏洞,降低徇私舞弊的概率。

1.2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的五个构成要素之中,控制环境是作为整体控制体系的基础前提而存在的,也是控制制度赖以生存的有效载体。而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单位的组织架构、权责分配、管理理念等因素。而对于乡镇事业单位,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风险评估。对于乡镇事业单位而言,需要适时地对开展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重要流程和环节的梳理,对其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挖掘,并判断出其中的高风险点,对于容易引发风险漏洞的环节要切实做好防范措施。控制活动。乡镇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主要是推进管理层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单位内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控制管理,自上而下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沟通。信息与沟通环节是连接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纽带,单位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才能保证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通力协作。在信息沟通方面,由于乡镇事业单位层级架构较为简单、人员规模小,反而有利于信息的高效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的手段。内部监督与其他各个要素之间紧密相关,良好的岗位职能分工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顺利实行的保证。

2乡镇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我国财政部在2015年下发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改革指导建议后,许多地区的事业单位也领会了上级部门的意图,根据法规条文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从总体来看,内部控制在多数乡镇事业单位内部的执行情况仍旧不太乐观,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1人员内控意识不足,缺少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建设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建设土壤的。但从多数乡镇事业单位的内部情况来看,人员的内控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实务过程中,许多单位还是主要以业务执行为主,缺少对内部管控的重视,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上,还缺少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导致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完善,也有赖于单位领导层是否重视,如果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意识方面也存在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建设在内部的推广和宣传效力不足,那么上行下效的情况下,下属人员也不会在意内部控制的执行落实。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完备的内控制度是有效执行落实内部控制的基础保障,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无法有效从根源防控内部各类业务和财务方面的漏洞和风险。日常管理中,虽然多数乡镇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从制度条例来看,其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内容制定较为零散,与单位的实际管理情况还有一定的偏离,导致执行情况不佳、可操作性不强[1]。

2.3监督机制缺位。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内部监督以及外部审计检察。而在实际过程中,许多乡镇类的基层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人力和财力资源较为紧缺,因此单位难以建立起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以及配备相关的专业监督人员。所以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工作往往是依靠外部审计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而内部的自我评价和监督常常是处于缺位状态,内控执行中的问题因此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2.4财务资金风险管控不到位。由于近年来,国家财政部门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但由于许多乡镇事业单位受地理位置影响,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导致单位内部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致体现在:第一,岗位的权责分工不甚明确,各个职员所担负的职责界线较为混乱,没有切实落实好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还存在资金支付业务代办的情况发生。第二,内部的资金审批流程管控不严。在一些涉及到资金支付的经济活动中,不能严格的对支付申请进行把控,一些乡镇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单位领导或者负责人的签字作为审批和支付的依据。而且对于大额款项资金支付没有实现集体决策和联合签名的制度,资金支付流程的牵制力度不足。第三,缺乏完善的核查机制。在对资产资金的定期盘点和核查工作上,部分乡镇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制度规定,导致账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资金费用的收支和报销工作处理不及时,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3乡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议

乡镇事业单位因为上述内容中的一些问题表现,导致单位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约束,执行落实情况大打折扣。所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

3.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控意识。在乡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营造中,需要相关基层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配合管理,主管部门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一边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管理经验的专项培训,以此来提升基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知和了解,一边要适时地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作为基层乡镇事业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的内容,通过一些硬性约束来强化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从而有效地加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3.2完善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且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升本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将国家的法律条文进一步贯彻落实,还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出发,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度的设立制定要遵守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要最大限度地涵盖到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活动,尽量做到不留空白。在人力资源较为紧缺的一些乡镇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要长期持续的关注重要经济活动和部分高风险的业务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此类关键风险点不存在重大性的漏洞。

3.3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基层乡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多数是依靠外部的检查监督为主,在自身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方面缺少执行动力和措施。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乡镇事业单位受限于人员配置、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因素,因此难以有效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内部监督部门[2]。基于此,本文建议各个基层乡镇事业单位的上级部在对下属部门的人员配置和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定期地对下属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做出合理的指导规划建议,以帮助基层事业单位尽快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3.4加强资金业务风险管控。乡镇事业单位要尽量在条件范围内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特别是对于出纳、核算、稽核等岗位职务要做到明确的权责规定。各类印章、签章要有专人保管,使用时要严格进行签字审批手续[3]。单位领导也要定期的进行检查管控,以便及时的发现和管控漏洞;在对于资金支付的审批手续上,大额款项还是需要执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资产资金也需要定期盘点清查,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单位领导要带头监督资产资金的核查对账,确保账实相符。

3.5加强单位职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在人员编制不足的乡镇事业单位,提升职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单位可以通过广泛的教育培训,以提升职员的业务水平,尤其在对于内部关键性岗位和职务,要切实加强相应人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单位内部可以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如可以对在现岗位满三年的职员进行轮岗交流,通过内部的岗位轮换制度,既可以减缓晋升渠道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培养全面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置业务流程中的漏洞。

4结语

乡镇事业单位作为基层一线部门,直接服务于广大民众,而为了能有效推进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勇妮.浅析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9,000(018):120-121.

[2]黄益琴.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J].时代经贸,2019,No.494(33):26-27.

[3]劳超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00(005):196-197.

作者:吉鹏国 单位:杨官屯乡财政经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