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探析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探析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要求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全面优化财务内控工作。财务内控是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关键手段,通过财务内控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在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也应该在原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革,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的积极作用,从而改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存在问题,如内部控制基础环境薄弱、内控制度内容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财务内控作用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并在文章最后针对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引言

事业单位是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组织机构,其大部分内部资金和资产都来源于国家,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如何保证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是事业单位目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而防范财务风险、优化内部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并保证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率提高。

1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

事业单位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支持下,单位的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且使用合规合法。资金是维持事业单位正常发展的基础要素,所以资金是否完整是影响事业单位顺利发展的关键,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对资金的流转使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为资金预算执行“保驾护航”,严格控制经济活动的成本,并且合理设置关键岗位,使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关系,有效避免出现内部人员侵占或者挪用资金的情况[1]。其次,提升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对内部资金流转进行跟踪监督和记录,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向各个部门提供有效信息。最后,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水平,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管控,减少出现不合规的行为,切实优化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

2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1财务内控管理缺乏科学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方法单一,且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管理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缺失,而部分设置预算管理部门的事业单位,未明确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导致预算管理部门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作用,进而影响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第二,资产管理缺少跟踪监督,政府采购业务制度实行之后,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有了一定的限制条件,但是在实际使用资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的支持下能够提升发展质量,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发现,还有少数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存在问题,财务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难以发挥。财务内部控制成效未能达到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事业单位在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员工对内控制度的理解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财务内部控制部分环节制度约束力度较弱。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执行落实过程中,未能完全落实问责机制,权责不清晰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此外,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不足导致内控工作和制度执行缺少控制监督,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较低。

2.3财务风险管理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势必会发生财务风险,而且财务风险是单位无法有效避免的,事业单位只有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不利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少数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并未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足,个别财务风险发现不及时,单位的财务内控水平提升受到威胁。财务风险若是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则会给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成本等造成较大压力,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2.4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协助事业单位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财务内控能够依靠信息化技术实现质量提升,但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不具备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财务内控信息化一般都是单位其他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或者是将单位各个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集成,虽然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快捷,但是由于各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侧重点不一致,导致最终整合而成的信息系统无法满足财务内部控制的需求。

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优化措施

3.1优化财务内控管理方法。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构建良好的财务内控环境,健全财务内控体系,增强全员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需做好表率,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正确认识财务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优化改革财务内部控制机制[3]。事业单位针对预算管理工作,需明确内部预算管理部门具体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流程展开工作,避免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还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参考政府政策,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且严格要求单位所有员工遵守内控规范,按照响应的流程展开工作,进而加快提升单位的财务内控有效性和实际执行效率。事业单位要明确财务内控所涉及的各个部门组织,经过综合分析后制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相关人员按照流程开展工作时应及时反馈问题,便于财务内控人员对相关的流程进行优化,不断提升财务内控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预算、决算、资金管理、收支业务、财务处理等工作严格按照流程执行。

3.2加快落实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首先,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并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明确关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授权审批制度,同时按照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关键岗位,确保各岗位之间能够形成相互监督制衡关系;第二,依据财务内控的具体要求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以便于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控制过程中能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合理安排并使用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促进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质量。其次,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监督和考评工作强化财务内控效果,确保财务内控制度顺利执行的重要条件,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完善监督和考评体系,对财务内控活动的开展、内控措施落实、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考评以及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分析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以及发现与实际不相符的制度内容,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进行解决。再者,优化内部审计部门,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作用,对内部控制执行全过程展开审计监督。最后,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根据审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结果,针对其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者人员实施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反之对于在财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消极怠工,表现较差的员工则进行一定的惩处,以此提升其对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重视,从而提升财务内控效率。

3.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强化财务内控工作时,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而且风险管理评估也是内部控制中的关键要素。事业单位全员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财务内控人员,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的指导下,财务内控人员及时核查财务活动中已发生或者潜在的财务风险,对风险类型和具体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事业单位要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体系,财务内控人员根据获取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依据风险预警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前识别风险,并由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风险预案,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3.4提升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事业单位在提升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时,也应该注重成本控制,因此,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在原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独立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模块,减少开发新系统的资金投入,将节省的资金用于财务内部控制功能模块优化方面[4]。在开发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过程中,单位需将内控的具体流程融入其中,尽量保证大部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可以由信息系统完成,一方面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工作失误率,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另外,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内控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安装安全插件或者软件,保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安全完整,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4结语

事业单位要根据政府政策对财务内控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并且高度重视财务内控,加大财务内控的改革力度,有效提升财务内控水平。总之,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财务内控工作,结合实际深入分析财务内控问题的具体成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夯实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环境,同时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变化,对财务内部控制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潘方红 单位:湖州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