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关系探究

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关系探究

摘要: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不仅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大要素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内部治理扮演权力配置工具、内部控制目标、工具手段的具体表现。因此,企业要改善内部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积极影响,就需要从现存的组织结构、治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维度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现实需求探讨改进措施,以寻求内控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措施

引言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遵从经济法规、维持健康组织机制的科学途径,同时也是企业完成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有效监督机制,因此,企业治理结构的探索一直是管理学界研讨的热点。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内控有效性密切相关,再加上企业治理链条的网状式分布,企业得以正常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章程、控制机制、反馈策略、风险解决方案,以使企业的内控机制应用有效、反馈及时、作用效益提升。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存在的影响和关系

(一)完整的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企业建立起以总经理、各级职能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为基本部门框架的治理结构体系,是企业执行各项监督管理决策、信息沟通、风险管理活动等内控活动的前提条件,一旦企业缺失完整的治理结构,那么企业内控有效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甚至失效。一是治理结构对监督管理决策的影响。一旦企业治理不能够履行内部制衡原则,使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面临很大的风险可能性,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二是治理结构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由于经理层缺少风险管理部门,或者企业基本不具备风险治理的组织结构,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基本没有组织章程依据和组织流程安排,以使得企业的内控机制存在失效风险。

(二)完善的治理结构实现企业内部权力的科学配置。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实现高级管理层之间、基层和高级管理层、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冲突缓解、权力分配,使企业内部权力相互独立使用、相互辅助运作,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了作用路径,以保证企业运作效率的提升。因此,持续完善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权力的有效配置机制。一是治理层对监督权的配置。二是治理结构对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科学分离。由于内部治理的需要,企业需要切实分离经营活动的执行责任和监督责任,以使企业的“循环系统”和“中枢系统”能够持续健康运行,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开展。

(三)优化治理结构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积极地去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契约设计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经营目标的实现、内控环境的优化提供一个有效的手段。例如,企业要实现内控环境的优化,就需要确保内部组织结构的持续优化,使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需要具备独立性的组织部门相继独立、存在经济责任重叠的部门进行重组变革、存在业务程序冲突的业务单元能够相互优化衔接,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信息沟通足够真实、风险评估足够全面、监督活动足够有效,最终保证企业各项内控活动的可靠开展。

(四)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共同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完成。无论是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还是监事会提出的问询研讨决议,都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使企业的内控信息实现高效交互、内控监督能够有力执行、内控活动有效进行、内控绩效持续改善,从而保证企业顺利完成盈利性目标。因此,企业具备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并服务于组织目标完成的先决条件。一是内控原则对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例如,企业职位设置不科学,使经理层和董事会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就会导致内部治理的权力失衡,甚至增加重大决策失误的风险。二是内部治理是内部利益分配的过程,从而促成经营权益和股东权益的科学分配,以使企业内控有效性稳步提升。三是内部治理目标统一于内控目标。由于企业内部治理目标之一是实现绩效提升、降低成本、保障股东权益、提升经营效率等,使企业的内部监督、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项内控机制得以持续健康运行,从而保证企业内控风险控制目标、成本效益目标、经营管理总体目标的可靠完成。

二、内部治理视角下增强企业内控有效性的科学措施

(一)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内部治理环境是企业内控控制环境的重要组分,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加速优化内部治理环境。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从现存的内部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契约设计层面出发,还需要对内部治理文化培育、内部治理目标设置提供一个特色范式和章程,从而为企业营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性、执行效率可观的内部治理氛围。具体而言,就需要从基础层面和高级层面优化内部治理环境。一方面,优化基础层面的治理环境。这需要企业关注基层组织的岗位设置、责任分工和权限配置,通过部门增设删减、部门重组、业务流程优化,使企业对内部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契约设计实现系统完整的改进,从而保证企业业务流程顺畅、内部信息沟通足够可靠、风险评估流程的全面执行,最终帮助企业营造出良性的基层治理环境。例如,企业实现风险管理部门、内审部门的单独设置,同时对其组织程序提供合理范式,以便于指导内部风险治理、内部审计活动的可靠开展。另一方面,优化高级层面的治理环境。这需要企业持续修订内部治理目标、改善内部治理文化,通过利益分配优化、权限分配优化、冲突解决、股东与管理者的有效沟通,使企业建立起治理目标可行性强、治理文化开放,进一步地,企业可以促使内部治理文化和治理目标形成一套人性化、特色化的制度系统,最终帮助企业实现“人治”到“境治”的内部治理环境转变。

(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共存的内部治理机制。在具备完整治理结构的基础上,企业要提升内控有效性,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共存的内部治理机制。一是完善监督层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企业要在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发挥、同时又不削弱董事会影响力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股权激励、监事激励的创新机制,通过探索监事绩效与企业部门绩效挂钩等方法,使监事积极参与重大决策、充分提升治理能力。例如,针对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监事监督力不足的现象,企业应当切实履行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对监事会的成员组成进行严格限制,以使小股东代表、职工代表、大股东代表充分参与监事会的决策研讨,从而帮助企业提升内部监督活动的激励效果。二是完善约束信息的沟通机制。这需要企业加快完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帮助企业提升内部层级沟通效率,及时执行约束信息的传递、反馈程序,以便于企业各分支部门机构高效协作、相互约束,最终帮助企业规范经济活动、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三)有力执行内控原则、完善内控目标设计。要发挥企业治理环境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积极影响,企业需要有力执行内控原则、完善内控目标设计。一是完善内控制度。这需要企业依据内控不相容原则、制衡性和重要性等基本原则,对企业业务治理流程、财务治理流程、管理审批机制、内部控制流程给予升级和改进,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符合内控机制的需要,最终增强内控有效性。二是完善内控目标。要保证企业内部监督等各项内控机制的持续健康运行,企业就需要完善内控目标设计,对成本、内部经营效率、内部交易成本、内部股权权益目标、外部绩效目标、外部风险控制目标等目标体系给予完整的设计,使得企业强化内控方面的优势,以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最终保证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提升。三是重点完善目标。要充分保证股东权益,企业内部控制要对股权权益设计科学可行的绩效指标,从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效率,以保证经营权益和股东权益的科学分配,最终保证内控有效性的稳步提升。

(四)提升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内部控制的作用路径,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因此,要提升内控有效性、改善审计应用效果,就需要企业关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一是需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企业要设置经理层岗位,就需要杜绝岗位兼职、一岗多职的现象,使得高级经理层的各个岗位与董事成员相分离,从而避免董事权力过大、决策随意性强的弊端,最终帮助企业改善内控机制建设。例如,董事会成员必须要有职工代表参与,但是作为职工代表的董事不能成为高级经理层。二是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运行。要保证企业的“循环系统”和“中枢系统”能够持续健康运行,就需要“免疫系统”来独立把关,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职责和监督职责的持续有效履行,需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运行来保证,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持续有效运行。三是完善风险审计。这需要企业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章程依据和组织流程安排,同时对内审机构中设置风险审计责任岗位,使其专门监督和执行企业的风险管理决策,从而帮助企业实施有效的内控风险评估活动。

三、结语

企业要充分提升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就需要关注提升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独立性、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有力执行内控原则等措施,同时对内部治理不良对内控的不利影响给予充分探讨,从而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景铭.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6):239–240.

[2]白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J].经营与管理,2020(07):37–40.

[3]李越冬,干小红.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机理与效果研究[J].商业会计,2020(09):4–8.

作者:周蕾 单位:广西沿海铁路经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