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为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人员的科学培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与价值。高校在持续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逐步拓宽思路,尝试对旧有的校内管理机制做出创新调整,打造精细化管理机制,为提升学校的管理服务质效,为学习、科研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以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方法,旨在做好经验的总结,稳步促进高校内部控制的精细化。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管理举措

前言

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人员发掘、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提振自身教育教学治疗,各大高校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与此同时,为保证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有效利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通过精细化、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逐步弥补过往高校内部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稳步消除高校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苗头隐患,稳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对于高校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增强有着极大的裨益。为确保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认知,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为后续相关管理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自身的各项活动的规范,打造流程化、体系化的运行机制。在内部控制体系下,高校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手段,保证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避免资金划拨、使用过程中出现挪用或者侵占等情况的发生,为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资基础。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与传统的管理机制不同,其将管理责任进行细化、明确化、制度化,强调管理执行力与管理成效。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中的实现,无疑能够在教学、科研、行政、采购、财务等不同的工作领域,明确管理责任,规避管理盲区,减少缺职、失职行为的发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正是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这种优势,高校逐步认识到其积极作用,愿意进行尝试,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优化以及调整,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高校的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呈现出制度化、流程化的特点,并且逐步形成了管理共享平台,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部门协作,联合进行相应的内部管理工作,稳步提升了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与水平,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现阶段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问题的深刻探讨,实现了对高校管理成效、管理方法的系统反思,细化管理问题的具象以及表征,为精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内部控制能力的强化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较弱。与企业不同,高校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教育、科研、行政等工作视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对于高校的重要性。思维认知的缺失,使得高校决策者、管理者没有能够将内部控制融入到相关工作环节,造成内部控制的覆盖面较为狭小,对于风险的防范能力不足,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规范的执行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内部控制思想认知的不充分,无疑也对管理实践工作的落实造成了不便,部门之间、人员之间没有能够形成协同化的工作机制,无形之中,影响了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为有效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强调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部分高校在实践之中,也逐步明确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尝试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构建,在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完善,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各项内部控制活动得到相应的约束。但是受到观念认知水平、工作经验等要素的局限,少数高校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创设、应用方面仍旧存在不足,例如其没有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制度作出灵活调整,导致高校部分经济活动没有能够真正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之中,没有开展必要的约束与管理。同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高校在内部控制环节,对于业务处理的约束性较差,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成效的下降,对于高校日常管理的提升作用有限。

3.内部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职能在于,对系列行为的约束与规范。例如部分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以审计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高校教育、科研等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资金流向等作出评估,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用等情况的发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内部监督职能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明显,尤其在审计制度健全与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短板,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导致审计工作的监督能力较差,存在相应的监督漏洞与盲区。

4.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较低。高校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信息化水平较低,共享能力不强的情况。从过往经验来看,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实现管理流程的透明度,工作人员能够对各类内部控制信息,快速做出应对,确保内部管理举措落实到位。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部分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忽视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得高校内部,在内部控制信息交互方面存在漏洞,部分信息无法快速进行共享交互,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的水平不高,不具备必要的风险评估、防范能力。同时较低的信息化水平,给高校管理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工作压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教育、科研、行政等诸多领域的数据进行归档整理,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增加了额外的费用支出。

三、高校构建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

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管理人员在转变观念认知的基础上,积极转变管理方法,打造精细化内部控制模式,实现对高校教育、科研各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弥补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不断增强管理的整体质效。

1.转变工作观念的认知。高校在进行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快速转变工作理念,准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作用,旨在借助工作观念的转变带动后续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基于这种认知,高校在日常工作开展环节,一方面决策者、管理者需要开拓自身的眼界,从国家政策要求、高校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考量,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特点与重要作用,逐渐摆脱旧有思想的桎梏,从更为全面、科学的角度出发,认真对待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高校要加紧做好宣传,通过必要的宣传,引导高校工作人员逐步认识到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转变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确保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逐步增强内部控制的精细化水平,扩大内部控制的覆盖范围,为后续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发挥出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助力高校发展。

2.逐步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制度。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从管理职责的确定、工作流程的细化、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等维度出发。具体来看,高校在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持精细化的管理标准,结合高校的实际,对组织战略、管理制度、资源整合等角度出发,逐步做好组织战略的明确化以及管理活动的规范化。考虑高校的特殊性,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一事一流程、一事一制度的原则,制定完备的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机制,将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制度覆盖到高校各个领域。例如高校立足于实际,针对于各项工作的要点,结合内部控制的逻辑、工作时序,将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能力,逐步实现了管理责任、管理要求、管理标准的明确化,有效解决了过往管理责任不明确、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除了进行上述管理标准的确定之外,高校还需要做好工作流程以及服务机制的必要调整,使得工作流程在兼顾合法性的同时,更加贴合高校实际,发掘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服务优势,实现各类风险隐患的准确把控。

3.逐步做好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在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扎实做好信息化建设。例如高校可以适当投入资源,引入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于信息平台,做好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精细化管理信息的快速交互与有效共享,便于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快速获取相应的管理信息,准确评估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手段,有序推动相关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注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打造完备的安全防护机制,避免高校数据的丢失或者泄露。

四、结语

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无疑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实现了对传统内部控制体系的突破,形成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在有效整合资源,满足高校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相关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校内风险的有效抵御,逐步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氛围,助力高校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杏.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财富,2018(2):98-99.

[2]李昭月,颉丽娜.高效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2):91-92.

[3]赵聚辉,王贺,魏晓慧.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J].改革与开放,2018(3):57-58.

[4]王玥.基于财务风险管控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8(3):106-107.

[5]李虹,王瑞珂.四位一体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高校内部控制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8(3):31-32.

作者:蔡慧 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