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解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解析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有企业在运营机制和经营管理中均取得较大进步,但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国有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引起重视,其实施与否、效果好坏也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国有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和价值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措施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开展工作时采用的一项有效的管理措施,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密不可分。建立和实施一套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各类风险管控能力,保证企业资产完整性,预防企业违法违纪,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降低成本,最小化风险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对管理层权力进行有效约束,防止其舞弊,增加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难度,为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通过内控系统,企业对预期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合理化评估,提前进行预防并采取应对措施,让企业在面对突发风险时,能够冷静处理,化风险为机遇。

(二)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性、会计信息完整性

国有企业通过明确分配人员责任、限制人员接触到重要资产、定期进行盘点检查等手段合理保证资产的完整性,避免出现国有企业资产被私人侵占。企业会计资料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国有企业内控管理需要对资金进行全过程的控制,需要规范会计预算、财务等流程,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提高经营效率,助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国有企业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用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减少或避免因管理不当而浪费资金和精力,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与效率。通过明确各部门权责,明确员工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科学设计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助推国有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体系重视程度不够,内控意识不强

部分国有企业相关领导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虽然印发了文件、制度,但是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落地实施。内控制度的有关款项订立不够严谨,可操作性不强,制度文件仅仅停留于表面,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风险没能形成有效的控制。更有甚者,有些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岗位、流程的相互制约稽核,没有把内部控制提升到整个国有企业层面,部门之间沟通匮乏,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全方位、是需要全员参与来管理和执行。

(二)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强 风险防范能力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本身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其执行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架构较为复杂,人员众多,管理难度也较大,在内控管理上单纯依靠建立制度远远不够,还应有完善的机制,强有力的执行力,促进制度发挥其真正作用。这就需要在推动制度落实上加强监督管理。国有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风险也是多样化的,但由于企业管理技术未能跟进,使得相应的风险应对和防范能力较弱。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没有将内控措施充分利用起来,执行力不强,未采取合理措施提升自身防范能力。部分国企现状往往是发生后再去进行补救,没有制定风险预警指标,风险防范能力较差。

(三)内部监督应加强,考核激励未到位

国有企业要提高对内控管理的监督,内审机构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设立内审机构,或者设立的内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独立性不强,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或者虽设立了内审部门,但因为治理层对内审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重财务轻内审现象,内审权威弱,无法客观地评价国有企业本单位及各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最终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效率。国有企业考核激励体系虽存在,真正予以兑现的却不多。这使得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感觉工作做好做坏一个样,多做少做一个样,有时候还可能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出力不讨好,薪酬与自身付出不匹配,从而导致员工跳槽,人才流失,企业人力成本增加。

四、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一)提高内控意识,建立良好内控环境

国有企业应加强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企业内控方面的学习,让他们率先认识到内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再着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进一步来说,企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使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内控管理中去,要让员工不再觉得内控管理是领导们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甚至产生反感的态度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控流程,并得到员工的认可,使他们认识到企业的内控管理与其息息相关,并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建立内控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应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内控各环节的执行,强调制度执行的约束性;要充分发挥领导层在企业内部的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积极执行各项内控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要利用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分享平台数据,为内控制度的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本身的再控制,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以及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评价以风险为导向,对国有企业相关部门及下属公司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或研讨座谈等方式,对企业各部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管理层参与评价内部控制、评估风险,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确保经营目标的完成。

(三)提高内控生机和活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需要持续的敲打和激励。不断创新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是保持国企内控生机与活力的源泉。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企业管理人员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并进行全面考核,多学习优秀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方法、模式,学习其激励机制的先进理论。建立员工绩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意识,通过分析自身情况制定与企业目前状况相匹配的激励机制,保证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先进性。对于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肯定和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而对于那些违反企业内部制度,对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必须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真正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四)强化内审职能,提升内审权威

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不断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优化内审文化。内审机构应隶属于国企组织架构中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业务督导,内审隶属的领导层级愈高,权威性和独立性也就愈高,内部审计工作才可能开展到位并有力。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各环节、各部门的业务操作规范性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经营、业务上存在的漏洞、风险,揭示其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有效规避经营管理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同时国有企业内控部门要制定科学的监管流程、监管制度以及监管方法,促使内部审计趋于常态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要持续稳健地发展,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内部控制的意识,科学合理地实施内部控制,实施高效的内控措施,这样才能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昊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激励机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2):127.

[2]吴雷.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J].财会学习,2019(08):246-247.

[3]沈烈,孙德芝,康均.论人本和谐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构建[J].审计研究,2014(06):108-112.

[4]孙海东.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述[J].商业故事,2018(08):148.

[5]王争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9(36):48-49.

作者:钱静 单位:舟山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法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