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课程改革实施路径探析

会计准则课程改革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是一门集会计学原理理论、企业实务实践为一体的综合型专业课程,是在原会计核算类课程基础上,以企业实务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落脚点,聚焦企业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充分融合,结合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践应用和财务报告解析,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的全新课程。本文在总结核算类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基于OBE“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从细化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模块、补充行业案例、优化考核方式、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实施路径。

[关键词]OBE;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实施路径

随着商业环境以及财务核算业务本身的变革,传统核算面临着从价值的守护者向价值的创造者转型,财务人员要承担更多的管理会计和决策支持相关的高价值职能。财务共享中心的推进应用,将企业业务流、财务流、信息流实现融合,大量的重复性的核算基础岗位面临着淘汰,外部环境的巨变促使财会类核算基础课程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重构。在新形势下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具备业财融合思维的新型财务核算人才,以适应市场外部大环境的需求,对此笔者借鉴OBE课程设计理念,从细化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模块、扩充案例资源、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及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路径。

一、课程定位

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的前置课程是会计学导论,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获得理解商业的基本逻辑,了解商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了解商业模式及企业战略模式、会计在商业运行中的作用及地位,为站在管理的视角来学习和理解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奠定基础。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是税务管理与筹划、企业运营与管理和财务分析与决策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置课程,为后续各门课程奠定基本会计理论基础,同时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内容是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等会计职称考试必考内容,也是CPA考试等的必考内容,对学生以后进入职场,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职称,增强自身的职场核心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课程授课内容深度、广度不够。传统的会计核算类课程的内容是基于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以往经济业务的记录,遵循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事后反馈,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获取的信息仅仅局限在票据方面,会计人员很少涉及业务层面的流程,只负责业务发生的单据流转和记录,并不涉及业务本身,将财务核算和业务完全割裂开来,核算视角过于狭隘,不能满足现在企业对财务人员转型的要求。会计核算类课程内容组织是将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前提的,然后以工业企业为范例行业进行内容的搭建,但实践中不同行业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具体的会计核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目前核算类课程的行业案例比较单一,普遍缺少新兴业态案例。

2.课程内容衔接的有效性不够。原有会计核算类课程中的授课内容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定,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讲授内容大量重叠,整体框架显得十分的冗繁,同一知识模块内容相互割裂。为应对核算变革,整个核算类课程体系需要重新进行梳理及重构,教学中应呈现出完整的业务场景,而且要有更为完整的认知和实践应用。

3.课堂教学应用型导向不足。目前教学方法普遍比较传统,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其决定着教多少教多深,他们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的,这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理论和实践环节完全割裂了,没有系统有效的衔接体系。即注重理论讲授,缺乏业务层面和全局层面的应用引导。因此,在后期要侧重改革教学方法,增加业务场景的具体核算内容的嵌入和引导以及多业态真实案例的融入,拓宽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从全局管理的高度来审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强化课程内容和课堂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信息化建设不足。现阶段辅助教学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应用于学生的过程量化考核,如考勤、测试、作业、考试等;专业线上辅导课程资源和课程知识体系配套有限,视频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收集,整体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现阶段信息化实训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讲授并不同步,现阶段模拟软件和传统手工实训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

1.明确课程设计理念。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基于OBE理念(Outcome-BasedEducation),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进行调研,获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组织,开展教学模块细分、教学课时间分配、教学形式设计等。基于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场需求、学校定位及学生发展来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分别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细分具体培养目标;梳理课程结构、丰富教学资源库、授课形式、考核方式及预期成果等内容,基于“大财务”业财合一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以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为主线,以“报表—业务—报表框架”为逻辑辅线进行立体的讲述。针对企业一般和特殊的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准则的应用,课程组织和设计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凸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模式为:学生预习推送的课程资料,教师以具体案例为媒介进行业务引导,对重点、难点集中进行讲授和答疑,通过讨论等开放式活动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教师进行综合点评、查漏补缺,侧重短板进行课后作业巩固内化。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引入更有趣和多元游戏因素吸引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实时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反馈,针对教学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调整,不断优化和完善资料和教学设计。

2.细化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的学习,在素养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全局思维。在专业能力方面具体体现为:能够阐述会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各个会计方法在企业财务核算中扮演的角色,掌握会计通用业务的具体应用,熟悉特殊业务对于企业的影响,能够甄别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劣势,能够通过资金流和业务流变化,关注到财务报表各个项目的变化,也可通过财务报表最终大数据反推企业财务、业务面临的风险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财务思维意识、提升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目的。

3.优化课程体系。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在原有专业核算类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前期课程的不足,基于信息化快速发展和财务转型需要,重新梳理和重构课程模块内容,明确各个模块的培养目标,凸显财务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的综合应用,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大财务”思维,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力,使其建立全局意识。

4.重构课程模块。针对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目前的不足和发展瓶颈,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整合和更新,引入企业财务概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前就能对以后面临的工作业务场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于适用所有企业的业务类型按照企业资金运动的循环为主线进行内容模块的解构,筹资业务、供应业务、生产业务、投资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分配业务等业务模块聚焦的具体业务场景,在具体核算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每笔具体业务事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和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原具体业务的经济实质,更多地关注业务背后的管理问题。针对特殊的业务事项,主要以小组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拓宽学生眼界和丰富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学生综合收集资料、提炼和表达的能力,所有的业务场景都立足于企业的财务报告,不是事后的机械记录,而是围绕业务场景,真正融入业务,为业务服务,为企业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5.补充新兴行业案例。搭建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习题、案例库,关注会计职称类培训课程的题目和资料库;通过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整合汇总合作企业、事务所及分院浪潮财务共享平台企业真实资料,经过进一步总结转化为教学案例;团队中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针对自己熟知的行业特征和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梳理,编写与课程相关的行业案例,使学生能更具象地理解所学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具体的应用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职业判断力。

6.变革考核体系。课程考核以学习过程监控和期末最终效果量化衡量相结合,规范化考核内容、制订合理的评分细则和多元考试方式。课程总评成绩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细分不同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讨论等课堂表现、创课讨论帖回复、平时个人测试等方面综合评定,案例分析、汇报等小组作业成绩由小组的个人分工贡献值互评和教师评定两方面综合判定,有效规避学生划水的情况,客观、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财务报告分析及写作能力。

7.建设立体交互信息化教学。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授课形式与实践两个方面。教学过程组织借助Tronclass平台实现线上多元化的智慧辅助,实现资料共享和分组实时讨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借助网络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Tronclass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参与和课后内化,实现沉浸式学习,线下教师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答疑,使教师从学习的推动者转变学习的引导者。实践方面借助现有的财务共享中心平台资源,让学生阶段性地接触企业核算业务的最新案例,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了解最前沿的行业发展状况,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业务,通过实践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程甜甜.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调查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11):37-39.

[2]王蔚.基于OBE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D].合肥工业大学,2016.

作者:王敏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