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分析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分析

摘要:文中首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随后就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期间存在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的可靠性优化建议,包括严格进行交易费用过程处理、有效确认日期选择工作、严控类似金融工具选择标准等,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展开,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的可靠性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可靠性

引言

在我国经济水平逐渐增长的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促进经济增长构成中的重要成分,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的可靠性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现有的金融行业工作推进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行业衡量标准,进而对工作的开展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鉴于此,针对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这一课题的展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

(一)计量范围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范围划分,首先是计量结果写到金融资产中的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中,其次是金融工具持有时间结束——到期投资,再次是贷款、应收款项,最后为可供企业出售的金融资产[1]。在这一划分范围规定中,为了有效避免利润操纵行为出现在金融市场交易中,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初始阶段确认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计量变动均不可将其划分到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中去,包括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也不能进行重新分类,不可以将其计入金融负债的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中去。

(二)计量规定分析。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之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对企业会计实务具体开展情况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金融工具计量的规范,规定中指出,应该依照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对企业初期阶段所确认的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处理,期间,要求金融工具市场交易费用写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中[2]。与此同时,针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时,仍旧需要按照公允价值展开相应的计量工作,如计量期间出现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出现相应的利润或是损失,需要将该部分变动内容记入当期损益中。

(三)公允价值确认规定。在新会计准则中,针对金融工具进行公允价值的确认加以规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活跃市场中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规定。在交易市场活跃期间,市场报价可以应用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中,市场现行的出、要价阶段,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在报价方面均需要与现行出价相统一,其所承担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需要与现行要价相统一。如果企业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能够与市场风险相抵消,那么市场中间价的确定与市场风险寸头两者之间的公允价值可以进行抵消处理[3]。(2)不活跃市场中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规定。进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时,利用估值技术展开期间,最好将市场参与者所定出的金融工具标价相关参与利用起来,并且将其中与个别企业相关的特定参与剔除[4]。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定期针对现有公允价值进行校正,可以借助对未经过修正或是经历重新组合的金融工具公开交易市场价格进行公允价值定期估值,并对估值结果进行有效性测试。

二、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期间存在的可靠性问题

从本质上而言,金融工具会计研究工作的展开,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确保所有的金融资产及负债能够在公允价值最可靠的基础上完成计量工作,期间还需确保所有与其产生关联而衍生的类似金融工具可以从表外添加到表内,作为计量数据反馈[5]。但是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在现有的金融市场、会计及实务三个层面的发展建设工作推进均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导致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确认结果具备公允价值确认条件的金融工具具备计量资格。与此同时,在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会计与会计之间的目标必须确保相同,会计信息利用方面也必须保证其对于金融决策能够产生正向作用,且需要针对投资人的受托责任进行兼顾处理,这对于公允价值确认工作的推进效率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种状况下,我国采用的是混合计量模式,但该模式在实际市场交易应用过程中对于金融工具的实务处理质量优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除开上述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之外,在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会计最终目标与会计目标之间的目的标准不对等,也是导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可靠性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其中,前者主要将公允价值设定为金融工具真实价值的标准反馈渠道,而后者则强调现有市场交易状况下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并不高。由此可以总结出,现有的新会计准则下,虽然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加以重点强调,但在具体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处理中,并未对其产生完善的信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现阶段市场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工作的开展难度。

三、基于新会计准则分析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的可靠性

(一)严格进行交易费用过程处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指出,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运行期间对于交易费用的处理上,只要市场活跃并且报告日当前的收盘价明确后,当期所产生的所有交易费用都需要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中,包括金融资产获得、金融负债承担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我国现有的新会计准则下,对于交易费用进行处理时,也是直接将其进入到当期损益会计科目中[6]。从本质上分析,交易费用的出现源头,主要基于市场信息。以金融负债为例,一旦其交易费用过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面向金融市场反馈出承担债务企业的现阶段信用状况,对投资者产生信息误导。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在一个信息完全对称的交易市场中,不存在交易成本;对于实际交易时产生的交易成本与特定会计主体和选择的交易市场相关,获取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非公开市场等,属于会计主体的管理与决策范畴,并非经济资源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在新会计准则下,应该在公允价值计量时将交易费用剔除,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公允价值固有的可靠性。

(二)有效确认日期选择工作。在金融交易市场的会计实务处理时,金融工具交易日与其结算日出现差异是目前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此问题出现说明金融交易的日期确认过程中存在误差,并会对于会计处理工作造成影响。其中交易日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认未来将要接收的资产或负债时所标注的日期,而结算日则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收到资产或负债所有权的签订日期[7]。通常情况下,企业在结算日未到之前不能进行资产以及负债的确认工作,所以在这一前提下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就会出现时间上的间隔,这对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其可靠性。此时,为了提升可靠性,在新会计准则下,应该设立交易日会计,确保交易日与结算日之间存在的时间误差也规划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处理内容中。

(三)严控类似金融工具选择标准。在进行金融工具的选择时,为了正确了解一些与金融工具类型相似的金融工具是否具备相应的现金流量模式,可以充分针对该模式进行判断处理,在判断标准的确认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针对类似金融工具所估计的期望现金流量进行识别处理;其二,针对部分具有同类型特征的其他金融工具进行期望现金流量识别;其三,针对两种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可靠性影响因素加以评估;其四,就两种金融工具的期望现金流量内容进行对比;其五,当经济条件发生改变时对两种期望现金流量进行评估。上述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够找出所有类似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最适宜的计量标准,借此提升可靠性。

(四)正确调整市场价格。现阶段,虽然我国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地进行市场管理和政策优化,但是在具体的监管方面仍旧存在一些不足,致使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此种状态下,当企业在某一类型的证券持有数量过高、投票权过多时,很容易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换言之,如果企业当前所拥有的金融工具在数量上超过最初获得其标价标准交易数量,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则,通过最有利的价格完成金融工具价值衍生目标。与此类似,如果企业在证券投票权持有数量上过多,也会出现合计证券价格超出单项证券的问题,该情形出现后,对于社会中投资该企业的投资者而言,很容易被市场价格所提供的标准所误导,增加其投资风险。针对此类状况加以解决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时,就需要严格按照市场价格进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调整,需要注意,在金融市场过于活跃的状态下所设定的标价不能成为上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调整的参考项。

四、结语

通过对全文内容的研究能够发现,在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可靠性管理中仍旧存在有不足之处,导致现有的金融会计理论在混合计量模式的运用下,对会计实务操作方面得出的结果优化促进上并不理想。此时,有效将交易费用以及所应用的金融工具标准严格规定出来,对于可靠性的提升具有很大意义,希望借此文能够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确认可靠性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张文荣 单位:大华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