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对社会综合性人才需求的直接回应。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不仅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还应当注重思政政治理念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本文以会计专业课程为例,通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多个维度阐述了如何推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一种通过将专业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育方式,是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应运而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依然是以专业课教育为主,在教学内容构建时加入一些思政元素,于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思政教育。

一、会计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课堂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思政课程依然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而“课程思政”是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内容隐蔽性的进行输入,这样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政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会加强对于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的培养,从而实现合力育人的培养目标。其次,现代高校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还要培养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强烈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拥有会计核算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职业素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加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助推国家长久繁荣富强的发展。

二、会计学专业课教学理念之“思政”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起点应当是重新构建课程定位,树立与之相匹配的课程理念。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除了实现会计专业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落实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职业素养、价值观的引领去完成专业知识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还注重与职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伦理道德等多角度的交融,这样的理念不仅可以在专业知识教育课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多学科的交流对话,避免单一知识的灌输。会计专业相关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专业课教师既要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项目练习。因此,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教育,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带动教学效果,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育人质量。

三、会计学专业课教学结构之“思政”

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如何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教师作为课堂的第一负责人,首先应当充分分析授课对象的特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其在价值取向、思想觉悟等方面也不同,所以专业课教师在做学情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基于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重构课堂教学工作。其次,专业课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是落实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的直接践行者,对授课学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还应当及时学习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最新理念,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贯彻“课程思政”教育,从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德育教育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政课程”的教学结构下,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作为教师的带头作用,无论是在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下,都要严于律己。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遵循两个原则:第一,适度性原则,即在将会计专业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要素进行有机融合的时候,应当保持适度性,避免过度突出思政教育而弱化了专业课程教育,最终形成本末倒置的教育效果,要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时候自觉的响应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第二,适合性原则,即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授课对象的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节的课堂教学,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特点,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和安排,从而达到双重育人的教育目标。

四、会计学专业课教学内容之“思政”

“课程思政”应当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所以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当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保持与传统思政课程的价值统一原则。“课程思政”要统一于会计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与会计专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相向而行,要深入挖掘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育人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全面性人才。“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如何进行有机结合是实施的重点与难点,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有其专业特殊性,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尽相同。会计专业课程也有很多具体课程等,每一门课程都有特有的课程特点,每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也会有所不同。以《基础会计》第一章为例,内容是会计的发展历程以及会计定义、目标、假设、信息质量要求,这些属于显性的专业基础知识,其中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就是会计信息质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舞弊三角”理论、“个人诚信”对自身、公司以及社会的影响,在构建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下,将思政元素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展现出来,所以每一门课程都要根据内容不同、挖掘与之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切不可生搬硬套,也不可形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局面。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融合和调整,培养学生诚实诚信、创新能力突出、有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信念。

五、会计学专业课教学方法之“思政”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所学习的知识以教材内容为主。专业课教师通常先进行会计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通过手工帐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践教学。如果想要达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的目标,就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使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使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例如学习通、蓝墨云班课、慕课等平台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实时观测学生完成情况,借助头脑风暴、互动讨论等升华同学们之间的协作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混合应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

(二)专题教学法。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常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形式通常零散的、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这样就可以将思政元素进行重组形成不同专题教学活动,从而渗透进入到专业知识内容中,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可以将“课程思政”灵活性、针对性的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避免出现重复的思政元素反复讲,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讨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很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扮演“导演”,抛出问题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探索活动,由于每个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之后会通过互相讨论进行观点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引入讨论教学法,这样才能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产生共情的能力,进而达到与思政元素的共鸣,并在讨论过程中强化认识和认知。

(四)情景式教学法。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时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设计思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比如以虚假会计核算为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切身感受不诚信的会计核算行为对自身、企业以及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主动并直观的认识到作为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保持诚信,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诚实做人、诚信核算的重要性。

六、会计学专业课教学评价之“思政”

会计专业课教学评价改革要以促进“课程思政”为目标,一方面对于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考核要从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维度去进行,通过评分制去考核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也不能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相同,打破以传统专业知识进行考核的办法,应当突出“德育”能力的过程性考核,考核应当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还应当以定量考核为主,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伦理的考核,可以通过教师客观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式进行,引起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从而可以主动的配合专业课教师进行学习。

七、结语

总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社会主义新理念,以身先垂范的作用去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应当深入挖掘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后重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重新设计考评体系,突出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4):152-155.

[2]王芳.“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6):35-37.

[3]侯新,孙荣禛,冀成中.高校会计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J].会计师,2020(03):55-56.

[4]唐芳云.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定位的哲学审视[J].理论导刊,2020(02):121-124.

[5]柯翌娜.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S2):107-108.

作者:张晓伟 单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