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究

高校会计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推崇,试点专业也逐渐从理工科扩展至文科、经管类专业,会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分支,也在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有力探索。本文将以东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探讨会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中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挑战

引言

现代学徒制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这种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而更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满足了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发挥了独有的优势,因此也越来越受到我国高职院校的推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大概从2014年开始,2015至2018年期间,相继进行了一批又一批的院校和专业试点,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时间较晚,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试点的专业中,也大多集中在理工科专业,财经专业试点的成功经验并不多。从2019年3月,东营职业学院开始了会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本文将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会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性文件、激励措施不够健全

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推行给予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肯定了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中央下发了两份文件,分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党的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议题之一;与此同时,中办国办分别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虽然国家从宏观层面给予了文件指导,也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行给予高度重视,不过这些文件精神均属于宏观性的政策指导,并没有细化高职院校可以遵从的试点实施办法,导致在学徒制的推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多数时候只能自行摸索推行。东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中,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性法规的指引性文件,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当地的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了解甚少,负责老师每次在走访企业的时候,需要跟企业做详细的说明,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参与现代学徒制能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性好处和利益。另外由于也没有给企业实质性政策的优惠,比如政府补助或是税收减免,导致有些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也不够细化,比如食宿问题、实习补助,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与企业深度协商此类问题,在达成一致性方面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

二、企业育人主体地位缺失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旨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其精髓是企业深度参与其中,然而就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可能大多流于形式,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企业育人主体地位缺失。在人才培养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方面参与度不高,多是由学校层面制定,学生实习没有一整套的程序和规则来引导,导致学生的实习可能会流于形式。企业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徒生需求量大,一到两个企业可能就可以容纳1个试点班的学生,学生实习相对集中,这对学生管理、校企沟通都能带来极大的便利性。而对于会计专业,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可能只需要两到三个实习生,再者在东营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的规模相对来说不大,最多能容纳5到6个实习生,因而一个试点班的学生可能需要多家企业来容纳。学生实习的分散给以后的学生实习安排和管理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与企业沟通的成本,另外对于培养方案的统一性和教学质量的把控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理论、实训课程架构不够完善

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会计教学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应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仍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会计校内实践大多以手工帐实训和软件实训为主,由于手工帐内容简单,与实际工作环境差异较大,会计软件的实训内容更新速度较慢,电脑设备数量有限。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的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很难立即上手,难以适应企业实际要求。东营职业学院针对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安排一周的时间去企业实习,主要了解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在大三集中去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充分的利用时间去实习锻炼。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缩短理论教学时间,注重借助于实训软件的应用,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四、学生、教师管理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过程中,决定了学生要兼具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作为学生,要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作为学徒,要在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对于学生这两种身份的转换,并未制定与这种工学交替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学分等细则有待进一步深化。而在教师层面,同样也存在导师与师傅两类角色,一方面教师在学校承担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要与实习单位对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给予现场指导,由于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够健全,对于教师在实习单位的指导情况,很难给予相应的量化考核。东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成立了一个包含40家企业的会计职教联盟,涉及事务所、记账公司、财税咨询公司、大中型制造企业等各个行业,要求一个专业老师对接一家企业,既让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双师素质水平,也为学生实习搭建平台。虽然成立了会计职教联盟,但由于缺乏制度层面的统一指导和约束,教师积极性和参与度不是很高。

五、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会计专业越来越受推崇,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但实训室的建设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训室建设相对滞后,比如电脑设备运行速度慢,会计软件内容过于陈旧,这使得学生的实训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学生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技能锻炼,实践能力有限,到企业很难胜任岗位要求,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学生。东营职业学院在近年来也是愈加重视学生实训能力的锻炼,结合教学需求,购买了多种实训软件,比如网中网、沙盘模拟实训、VBSE实训、锦绣软件等平台,并在1+X证书的背景下,组织老师深入学习和了解各类证书,根据老师们的反馈情况,鼓励学生在校考取技能证书。虽然实训平台在不断完善,但仍受制于实训室、电脑设备等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师资队伍建设不够规范

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是“双导师”制,即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校理论、实训教学,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但就目前试点情况来看,存在校内外导师选拔标准不统一、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很多职业院校的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能很好地给予学生实践层面的指导;而企业导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可能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但这些额外的工作可能很难量化为实际的工作量,大多是年轻老师参与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而企业导师承担的额外培养学徒的任务,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进来的积极性比较低。东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教师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团队创新性、活力很强,但在实践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还需要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团队模式,打造一支兼具活力与经验的教师队伍。

七、学生实习效果有限

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真的实践环境,弥补校内理论学习的不足,使其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但由于会计岗位保密性较强,企业的财务信息一般属于企业机密,出于信息保密性要求,学生实习一般无法深入到企业的核心账务,只能让其了解一些简单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一些简单操作,比如粘贴凭证,整理资料等。此外,会计岗位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一般来讲,学生要完成大部分的专业技能学习后才能上岗,但学生不同时间到企业实习,学习和接触的内容可能会出现脱节,影响了实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学生的实习效果可能有限。东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过程中,实行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到职教联盟内的企业进行实习,但为了保证实习的连贯性,鼓励让学生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由同一个企业导师来指导,增强实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结语会计是一门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学科,将现代学徒制引入会计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真正适应岗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能够更贴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增强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会计专业仍处于摸索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地应对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政府层面要进一步细化试点实施办法,加大扶持资金投入,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内容,使得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真正落到实处,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会计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倪丽.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与培训,2018(25):150-151.

作者:石建美 单位: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