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思考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思考

摘要: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因此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中,要避免照搬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争取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实现培养非财会专业会计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特点;会计信息使用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长,高校开设会计学的专业越来越多,如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虽同为会计学课程,但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结合非财会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

1非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特点

1.1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就财会专业而言,财会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会大概率的从事会计工作,会以会计信息创造者的身份参与会计活动,所以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同时具备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围绕这个目标,财会专业设置了一系列与会计相关的课程,包括会计学、中期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审计等。而对非财会专业而言,其培养的学生在未来接触会计信息时更多地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身份出现的,他们需要的不是会计实操能力,需要的是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重在培养有着基本理论素养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解读和使用会计信息。

1.2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正是由于培养目标不同,非财会类会计学课程有着不同于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课时设置较为充足,会达到48课时甚至54课时之多;教学形式也较多样化,既会有理论教学部分,同时还会有实践教学环节。相比之下,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在课时安排上稍显紧张,有的可能是32课时,有的可能是36课时;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会安排相应的或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

2精心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做好课程准备

2.1防止照搬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模式。在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倾向就是照搬财会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很少作出改变。这种倾向并没有考虑到非财会专业不同于财会专业的两个特点,无法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实现培养目标。对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来说,让学生沉下去,深入到会计实务中是必要的。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真实地接触实务工作、处理实务工作难得的练习机会。正是通过大量会计分录练习、账户登记练习等,学生才能在毕业后才能更快地上手实务工作。但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过多的会计业务练习并没有多大用途,正如前面谈及非财会专业培养目标时所言,非财会专业学生需要的是会计理论素养和解读会计信息的能力。对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讲,跳出来比沉下去更重要。因此,在非财会专业的会计教学中,切忌采取对财会专业与非财会专业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2.2结合非财会专业培养做好课程前的教学设计。由于现在的会计学教材主要是针对财会专业而编制的,因此要做好非财会专业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与非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相关性比较大的作适当扩充,而对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大可以作适当缩减。(1)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会计理论上。会计学教材一般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并重,其中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开展的基础,会计实务是加深会计理论理解的现实基础。从非财会专业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一目标看,会计理论自然要重于会计实务。这并不是要放弃会计实务,只是讲要以会计实务作为辅助来加深非财会专业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而不能向财会专业那样,以会计理论为辅指导学生有能力进行会计实务工作。对会计理论要抓住其中的逻辑主线,讲明“为什么”。会计的基础理论所辖范围甚广,包括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假设等。这些会计理论看似繁杂,实则有着一条逻辑主线贯穿始终。无论是哪一个会计理论,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而服务的,因此不同的会计理论与这一最终目标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树状的逻辑体系。当抓住了这个逻辑主线,学生自然就可以理解每一个会计理论“为什么”的问题。以会计基础为例,其与会计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假设中提出了会计分期的假设,依照会计分期前提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各期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也奠定了分期比较和分析的基础,怎样更好地提供各期的会计信息呢?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能更好地做到这个任务,由此也就产生了“权责发生制”这一普遍的会计基础。简而言之,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以讲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于怎样做的问题应以概括性强的案例加以说明,以少而精的练习加深理解。

3开展互动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课时限制,非财会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注定了无法采取财会专业的一些耗时较长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内的教学效果。在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1)对会计理论教学应采取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方式。会计理论虽不高深,但对初涉的学生来讲仍有深坠其中的迷惑。且考虑会计理论是教学重点,有必要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会计的逻辑主线,阐明会计理论的根源与内容。当然,在阐述会计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发问式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学生的地方和作用,在学生了解、理解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练习可以采取学生参与,老师辅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2)对会计实务教学可以采取学生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翻转方式。在学生对会计理论有着较好掌握的基础上,会计实务部分的教学完全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的翻转方式。会计实务部分只是会计理论的现实仿真,并没有任何理论的拔高,这一块可以由教师明确代表性业务案例,交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实际业务处理章节为例,该章的内容无非是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等会计理论的展开,其展开逻辑一般遵循的企业资金运动的环节,这里教师就可以就每一个环节分别指定一项或几项代表性业务,交给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的成果。当然,在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时,教师并不是毫不作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至少要做好两项辅助性工作,一项是代表性业务的指定,另一项是翻转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出的及时释疑。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有高低之分。这是就需要老师把握每一个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老师应分析哪些是需要加强的知识点或者教学方式上是否有不足之处,及时作出改进,防止教学问题越积越大。

参考文献

[1]秦俭.经管类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5).

[2]司洁萌,周顺奎,鲁丽丽,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

[3]祝素英.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6).

作者:潘修中 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