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大批最新的技术例如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等被应用到会计行业中。首先对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保障体系构建方式。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大批最新的技术例如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等被应用到会计行业中。在传统的印象中,多数企业都会认为,随着会计人员年龄的增加,其工作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而收入会越来越高。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会计人员面临着重要的挑战。

一、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社会对于会计职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人员只需要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就可以,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国外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使用财务智能机器人系统来对于会计中的凭证录入、核算、数据汇总等基础性的工作,从而替代了人工操作。这就使得社会对于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再是仅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一般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像以往的出纳、账务处理等基本能力仅是会计岗位的必备能力之一。会计岗位不但要有会计专业基础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会计职业能力。会计职业能力主要是由会计岗位能力、会计职业发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所构成。其中,会计岗位能力主要会计基础能力和会计实操能力。会计基础能力一般是指会计基本的出纳业务、点钞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而会计实操能力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凭证处理能力、总账及部门账务处理能力、手工做账能力等。会计职业发展能力一般对于高级会计人员而言,是指会计人员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要跳出会计岗位,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协调各部门,综合考虑后提出财务解决方案。另外,还得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与方法,适应环境需求的能力。会计职业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其定位就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根本来重新构建其人才培养模式,而技能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理论够用,实践为重”,故此,需要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重构其培养体系与内容。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职业能力为核心基础上,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构建,通过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管理及实践评价,培养从而实现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及证赛合一等内容。下面针对于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

(一)实践内容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主要是由各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课程所组成,例如成本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出纳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等所构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实践内容在快速的变化,而高校内的实训内容及部分软件内容并没有更新。例如:增值税开票软件的更新、营改增后的纳税申报表的变化、更新后模拟软件等。实践内容如果不能和社会需求进行全方位的接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就是落伍的,出了校门后,进入社会工作时,也势必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缺失。目前,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提供的实习、实训操作手册的步骤与流程进行操作。而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基本上是由平时出勤、实训报告组成。而对于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非常松散,并没有制订出平时考核的标准与规范。同时,实践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对于职业素质能力设置考核标准。对于职业素质内容的考核基本上是通过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必须要进一步地加强会计专业课程实践过程管理,同时也要结合每一门实践课程的性质加入职业能力过程考核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亟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教材较前几年而言,变得比较丰富,无论在内容上及实践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与社会需求联系的比较紧密。但是,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其办学的特色,而最能体现其特色的部分基本都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获取。因此,每一所高校的会计专业需要根据各自学校特色进行优化与调整其实践内容,而不能简单地使用别的院校的实践教材,可以在其他教材的基础上自编相应地实践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其实践内容。通过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访谈得知,仍然有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重视职业能力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将其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地结合,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存在缺陷。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转为教师,并没有在企业会计相关岗位上工作过,也没有过多地企业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家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机会,但是这没有真正地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当实践教师经验不足的时候,势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完全将经验传递给学生。当前很多院校,部分理论课教师非常喜欢做实践课教师,因为上课时比较轻松,为学生们布置完任务后,就不必花太多时间指导。这和实践课程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但要考核教师的理论水平,更加考核教师的实践水平,而且需要全程指导,加强过程管理。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保障体系构建

(一)基于职业能力调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职业能力,才能使得培养目标得以完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职业能力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学时、前续课与后续课关系以及实践形式等。针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中,适当地加入创新创业课程、数据分析、SPSS软件应用等相关的课程。同时,还要对于应用文写作、管理沟通技巧等公共选修课程加以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职业能力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为本地经济发展而服务,这就要求高校不能完全照抄其他成功院校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案。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掌握当今企业需求什么样的技能型会计人才,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能用的技能。同时,高校需要将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紧密相联。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领域做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方案》的一个重点是强调职业技能证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将校内的职业教育和校外的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为重要目标。“1+X”证书可以进一步地推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将实践教学与“1+X”证书进行有机结合,适当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学习,从而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基于职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基于各高校师资的现状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现有师资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精心挑选实践经验丰富,水平高的企业财务人员到高校进行授课,对教师进行实务操作等课程的培训。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将教师送到企业实习。加强教师实习考核的力度,要求教师真正地沉下去,能够真正做好企业的财务工作。同时,还可以制订相应地轮岗工作制度,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规定的年度内在学校财务部门轮岗半年以上,真正地接触会计实务工作,从而实现师资队伍尤其是实践教师队伍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基于职业能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加大对于实践设备、软件的投入,使得学校在实践教学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需要鼓励教师结合本校的特色编制相应地实践教学教材。争取与企业多加沟通,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加强合作机制。在完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制订有针对性的过程考核办法与标准。尽可能改善现有的考核方式,增加口试与面试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考能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技能型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需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需求,不断调整企业实践教学方案,培养出符合本地需求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作者:王丹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