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探析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探析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二十多年之后,已经从理念的领先转为内涵的发展,但在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课程建设上还是一团乱麻。特别是高职会计专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要求、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状况,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迫在眉睫。从新闻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会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把一叠厚厚的原始凭证放入一个机器,机器自动整理运算,很快就产生出了总账、明细账以及会计报表等资料。这就是人工智能下的会计工作的一幕。管中窥豹,通过这个现象就能感觉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新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会计工作的变化。反观我们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状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如果做不到与时俱进,及时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势必会被历史的车轮所淘汰。目前高职会计课程建设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职会计专业工作的教师,经过走访兄弟院校,在了解了十余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搜集梳理,我认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程体系混乱

专业课程体系是反映一个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最能体现一个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内容。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混乱,原因主要是传统会计与新技术下会计的冲突。传统会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具有较为完整、条理清晰的课程体系,但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高职会计人员在没有完全弄清新技术对会计影响的情况下,贸然进行课程体系的改建,造成在打破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没有建立起新技术下的会计课程体系建设,在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走访过程中,当问到为什么要设某门课程时,大多数回答是为了体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要求,但是课程的内容又与新技术没有多少关系,说白了就是为了给别人看。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既没有合理的会计逻辑性,也没有完全体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课程内容上文不对题

经过走访调研,在了解多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情况后发现,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为了招生等各种原因,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名称千奇百怪、内容五花八门,就像马戏团的小丑,为了博取别人的高兴,而失去了教育的本身。就像有的设置了《电子核算与电子支付》,根本没有相应的实验室的配备,老师私下告诉我说这门课就是在上《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还有的学校为了体现自己跟上了会计改革的步伐,完成了核算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课程名称乱加管理、分析等字眼。把《成本会计》改成《成本会计分析与预测》,而上课内容一点没变,教材还是原来的教材、课件还是原来的课件、线上课程就是改了个名字。

3教材建设上没有特色

高职会计专业在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设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材,体现了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但教材的同质性比较高,特色不够明显,特别在体现服务区域性经济方面没有专门的教材。高职教育有个较大的功能是服务区域性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但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校高职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国通用的教材,个别有自己老师编写的教材,也多体现出同类教材的同质性,没能体现地方经济的特色。

4实验室建设没有体现综合性、新技术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配套建设,在软件建设的基础上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建设。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还停留在过去的会计手工、计算机+软件的模式,没有仿真型的实验室,没有体现综合性的生产实训条件,更没有体现出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新技术要求的实训条件。

5教师队伍老化,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最普遍、最古老的专业。教师在同其他专业相比,平均年龄最大,知识相对陈旧。由于大多年龄在50岁左右,创新、创造能力相对不足,但由于教师人数的限制,又无法大规模补充新人。造成教师队伍老化,进取心不足。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比较单一,有的还停留在一本书、一根粉笔和一杯茶的教学状况。还有的就是通过课件照本宣读,只是把教材的内容搬到了课件上。7学校其他部门配合不力课程建设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多数高职院校部门之间还没有这样的配合意识,还停留在“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状况,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举步维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课程体系要有逻辑性,课程内容要结合会计原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协调安排,其他部门要通力配合。而以上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有老师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他部门配合不力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好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工作,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8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高职会计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传统会计的课程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是比较规范的。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会计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原来侧重于核算的大量重复工作已经逐渐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所替代,而这部分内容正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简单地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直接替代这部分的内容,而是要考虑直接去掉会计核算之后学生怎么来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怎么融入会计专业,而不是直接增加进去新技术的知识,那样就不是会计专业了,那就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了。所以经过调研,我认为高职会计专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像本科院校现在的形式,向管理会计转型。高职会计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不能丢,这是高职会计的根本。要懂一些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财政税务知识,扩大就业面。

9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任何工作要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组织保障工作是不能少的。要做好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应该建立以主管教学院长挂帅,教务处牵头,人事处配合,二级学院、专业及其他部门协调完成。主管院长做好协调学校各方,配置学校资源的工作。教务处要做好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专业共同的要求,保证课程建设的统一性。人事处要保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奖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二级学院和专业主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在教务处制定的框架范围内根据专业特点来完成课程建设工作。其他部门做好本部门对接的工作。

10如何发挥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2019年教育部提出“三教改革”之一就是教师,教师解决了教学工作中谁来教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内容,如何发挥教师的课程建设积极性,是首要解决问题。人都是需要鼓励的,需要被认可的,特别教师对于职称的渴望是最直接的刚性需求,人事处在职称评定上制定条件时侧重于课程建设,在待遇上做到多劳多得,激励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

11解决好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问题

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看似三个问题,其实是三体一元。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在的教材建设已经不仅仅限于编写一本教材、一本练习册和一套PPT课件。而是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等融于教材建设,相当于国外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包,包含了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资料、资源。所以说如何组织教师编写既符合会计原则、应用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又能完美融合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能较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立体化教材,是当务之急。

12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下实验室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新技术下的高职会计实验室建设也就提上日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政、行、企、校各方专业人士进行研讨,如何建设高职会计专业新技术下的实验室,这个调研论证工作一定要详细、认真。一是实验室建设一般情况下投入较高,一旦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浪费严重。二是新技术变化较快,技术淘汰率也就较高,如何把新技术用在高职会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上,需要慎重考虑。总之,笔者作为多年来工作在高职会计专业第一线的教师,一直以来不断地在调研和研究高职会计专业的一系列问题。但认为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新技术冲击下高职会计专业的应对策略,一旦跟不上新技术发展对会计的影响,那么高职会计专业也就危险了。

作者:石建平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