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

摘要:近年来,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注热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二者融合度不高,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对于会计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应结合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挥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建立符合专业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7年12月19日,为全面贯彻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方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使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同时还提出,为了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创新创业的“双创型”人才[1]。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优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思想。新时代和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行业重新整合产生各种新型业态形式。而会计传统的核算和监督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行业的岗位多样化需求,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带来了新挑战。

二、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复合型财务人员需求量高于核算型财务人员

各类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往往更多的注重学生会计核算技能的掌握,设置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在满足毕业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在战略方向上管理思维的培养[2]。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专家邬贺铨与2013年8月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大智移云”的概念,“大智移云”指的是“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概念的综合性概括。这些新兴领域也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会计专业领域也不例外。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要求专业知识水平过硬之外,还需要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富有领导力、学习力、善沟通且积极主动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雇主青睐,这也为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等学校提供了一个信息。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不能固步自封,应结合时展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二)会计领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以黑龙江省为例,根据《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相关内容,截至2018年末,黑龙江省现有81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9所,高职高专院校42所。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前三位的为工学管理学和文学,其中,工学46420人,管理学毕业生为22012人,占比17.80%,而且财会类毕业生占半数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学科大类分布前三位的为财经商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其中财经商贸大类毕业生为16534人,占比21.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黑龙江省2018年毕业生中财会类毕业生人数众多,这仅仅是以黑龙江省为例,如果以全国财会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人数只会更多。而目前就业市场的财会岗位与毕业生数量并不匹配,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况且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过层层筛选,择优录取,为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政府和高等学校应转换思维,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当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应深化校企合作的进度,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入手结合实际提高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率[3]。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途径

(一)结合专业特色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各省教育厅颁布相应政策促进创新创业的培养力度。黑龙江省教育厅相继制定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该政策明确提出,各高校应落实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各个环节[4]。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创业基础课和指导课程,双创课程总数达1976门次,可见,创新创业已经在高等学校中得到了重视。但在开设双创相关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不同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通用的创业基础课,还需根据专业特色设置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会计专业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应时刻关注财会领域前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例如,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是会计专业领域中的热门话题,所以高校可以结合新兴技术开设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拓宽学生眼界。

(二)增设学校与企业会计双创实训中心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双向需求,最终实现双方互惠共利。在此过程中,深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可建立会计双创实训中心,二者共享资源,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建立校内会计双创实训中心,企业由于场地资源有限,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设施以及场地建立校内会计双创实训中心,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学生在校内会计双创实训中心可以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实践实训活动;第二种形式,建立校外会计双创实训中心,利用企业的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财会工作相结合,避免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也可以满足学校的科研需求。两种形式可以根据学校与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无论选择哪种形式,双方均可以实现共赢。高校利用会计双创实训中心开设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心实习,真正地融入企业工作当中,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增加实践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使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观察思考,从哪些方面入手,能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同时,企业利用高等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择优培养实习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三)优化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制度和鼓励措施

高等学校应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鼓励措施。在黑龙江省某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自主创业毕业生认为对于创业有促进作用的活动中,占比最大的是假期实习或者课外兼职,可见,学生假期实习或者课外兼职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等学校应抓住关键点去设计会计专业实践活动。首先,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在校外进行实习,实习成果可以转化为实践学分,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其次,对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兼职的学生,高校可以提供一定的鼓励政策,企业也可以为兼职学生提供平台,进一步地深化了产教融合;最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取得显著成果的,高校应采取奖励措施,鼓励该类学生举办讲座,培养其他同学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传授经验,创新创业成果也可以转化实践学分,做到教学促创、实践促创。

(四)以赛促创、以赛促教

高等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是提高学生双创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校会计专业可以参照目前已经成熟的各类大赛的形式,结合会计学科特色,与企业合作举办财会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将专业知识贯穿比赛始终,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会计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5]。高校应注重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会计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深入企业工作,与时俱进,了解会计领域的前沿热点,更新知识体系。或者聘请企业人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带领学生参加财会类双创大赛,做到以赛促创、以赛促教。

(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双创”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也不断出台创新创业政策,从简政放权、财税扶持、税收优惠等多方面鼓励创新创业,如加速折旧、个人所得税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相关优惠,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不断增大,力求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应进一步研究探讨这些优惠政策,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尤其是对于会计学专业,其专业性较强,更应该结合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进行培训和教育,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步伐,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建设,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带领学生学习国家政府有关在企业设立、资金扶持、税收等政策,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对于“双创”的重视。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创业指导,提高风险意识,减少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四、结论

总理在出席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曾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掘人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主体市场的积极作用,调动社会创造力。“双创”就是一个有力的支撑,“双创”支撑着就业,就业是最大民生。“双创”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年轻群体扩大了就业空间,有利于促进就业形势,让每个家庭有安身立命之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针对会计专业的双创工作可能会经历重重困难。在谈到人才培养时曾提到“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往往不能一次成功,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但应该积极面对,切忌心浮气躁。高等学校应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发挥高校会计专业与企业的双方优势,探索符合会计学科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全覆盖、分层次、菜单式”的培养路径,结合会计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双向协同发展,为财会类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钟之静.基于产教融合视阈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20-25.

[2]黄国瑞.基于财务机器人背景的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8):180-181.

[3]邹唯.会计就业前景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9(07):165.

[4]赖玉莲,刘健良.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30.

[5]郑丹华.“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构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9):142-144.

作者:刘芳菲 田雪巍 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