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目前,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给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实现从单一体系变为双重体系,势必会对高等学校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围绕资产的核算、负债的衡量、收支情况处理和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深入探讨政府会计制度的新变革对于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推进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影响;措施

随着2019年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我国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单一体系到双重核算体系的转变,主要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类。其中,前者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后者则是运用了权责发生制。通过两者并行的双重核算制度,建立分别的财务报告和会计预决算报告,对高校的资产负债核算和收支明细核算均有了较为准确的规定,实现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详细化,有助于各项会计指标的有效建立。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从单一核算转为双重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的新变革主要体现在于实现了单一核算到双重核算的突破,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与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主要指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创新性地提出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双同步。通过会计要素在预算与财务上的细分,实现优势互补;第二,由于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财务会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因此,通过引入两种类别的会计核算的制度基础,有利于确保核算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第三,采用财务报告和预决算报告这一双重会计报告形式,有利于全面掌握会计管理工作的要点。与此同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两大类型核算方式,各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业务特点,进行相应的核算选择,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有利于最终的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之间的衔接,应注意在报表附注部分详细阐明跨表结算的内容。

(二)实现会计制度标准的统一

政府会计制度的变革还体现在实现了各级政府单位部门和事业性单位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统一,对于财务报表科目、会计要素以及具体的核算方式的设定,不再进行分部门和分单位的区分。与之相反的是,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根据业务特点,进行核算方式和内容的固定,并通过会计制度和政策进行具体规范,保证核算工作的统一。

(三)强化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

通过此次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职能的强化。其中,在财务会计领域主要体现在:由于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因此针对收入和费用类的会计要素核算,相应增加了应收应付的财务管理工作。例如,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部门的无形资产研发工作,以及基本保障性住房建设、道路交通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行政办公类固定资产等,应当首先明确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用,落实相应的减值准备工作,做好折旧摊销以及费用的预提。在预算会计领域主要体现在:进一步拓展预算会计核算领域。对于进入预算管理工作的现金流,应当同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核算;明确不同核算方式的实现基础,区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四)实行基建财务核算的统一

根据现有的会计制度和政策,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基建投资项目核算的统一。对于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再采用单一账本记账的方式,而是使用同一套账进行核算。(五)构建系统性的报表制度构建系统性财务报表,应注意各报表体系内部区分。其中,财务会计核算内容通过财务报表体现,而预算会计则通过预算报表体现。前者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后者则主要囊括预算支出收入表以及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政府会计制度还对报表样式和附注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预算结转结余的调整进行了具体规定。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在资产和负债方面

1.加强资产核算的管理工作。首先,明确了资产要素内涵,通过对各资产的详细解释,明确资产定义。通过将已经拥有和控制的财产、债权以及其他权利,和预期会给高等学校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划入资产范畴,可以促进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核算工作。其次,加强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符合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根据实物形态,合理区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并相应选择折旧方式和摊销计提,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建立应收账款的明细清单,进行资产的盘查工作,有效减少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发生概率,建立长效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2.全面促进债务水平的合理调控。首先,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规范,确认预计负债的合理范围。各高等院校应当切实根据未来预期经济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明确负债偿还的现时义务。加强负债水平管理的精准化和清晰化,定期展开预计负债余额以及各明细科目的审核工作。其次,注重债务风险的分析与把握,提高对隐性负债管理的重视水平,确立风险预案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全面掌握负债科目余额的动态变化,合理制定监控指标,进行风险管理。最后,在报表附注应当注明隐性负债以及应付预付负债的会计信息核算内容,详细阐述负债形成原因和偿还风险,实现对高校债务水平的基本把握。

(二)在收入成本和预算绩效方面

1.实现收入和成本核算的相互匹配。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核算中,应当注重收入与成本核算的勾稽关系。例如,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属于费用类科目,通过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原则,能够计算出相应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无形资产的盘盈盘亏工作应注重对资产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实现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绩效管理在预算会计方面的应用。通过绩效管理的途径,可以实现会计资源的合理应用,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体上符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标。通过预算指标体系与财务管理的绩效考评工作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预算指标的反馈与核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三)在会计核算方面

1.存货。由于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针对结余的存货以及不同时期收到的存货,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符合标准规范的存货计价方法。由于双重核算体系的存在,应注重存货在不用核算方式下的成本差异,并在对应的报表附注进行相应披露。

2.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资产范畴存在一定程度的拓宽,因此在进行资产的会计核算时,应根据资产有形性特征,进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区分。例如,无形资产在计提折旧摊销时,应当保证计提的时效性,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应根据权责发生制来进行相应的计提。通过上述的折旧计提处理,能够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资产价值长效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规避价值虚增导致的资产会计核算数据失实。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核算,应当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对成本投入等各项工程款进行归集,并根据长期投资、债权投资以及股权投资等各类投资项目核算方式,计提对应项目的投资收益。由于投资风险性与收益性并存的特点,高校在进行投资项目核算时,应同时关注风险性与收益性的披露。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变革措施

(一)促进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

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是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会计专业性,应当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各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分享,创新会计信息技术水平的应用能力。要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步提升,还应积极向外拓展会计应用知识的学习,加强与企业专业人员的学习交流,促进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的沟通分享,全面拓宽高校财务人员的会计视野,促进其财务管理基本意识的提高。

(二)规范财务信息管理水平现阶段

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经不符当下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规范财务信息管理水平,需要创新应用财务软件,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核算工作的便捷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还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及时跟踪各项会计指标的内容,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为了促进财务信息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应加强专业性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实现在财务管理中的技术革新,创新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应当加强对隐性负债以及风险资产的披露。保证披露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不仅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还有利于提升报表使用人员的决策质量。

四、结束语

总结来看,2019年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有效杜绝腐败铺张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政府会计制度的变革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双重模式的转变,需要高校财务人员提升专业素质能力,规范财务信息管理水平,使得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准确和便捷。

作者:富安塞 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