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对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对策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资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资产管理定义、折旧计提方法以及管理方式层面均产生了一定变化,增加了高校资产管理与核算的难度。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资产管理方式,构建符合要求的固定资产入账及折旧标准,更好地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资产管理;资产核算

0引言

资产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之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资产管理和核算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难度,使得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凸显。为此,高校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管理与核算策略。

1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变化

1)资产管理定义出现变化。新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与原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比,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层面产生了较大变化。在资产管理的定义中,将其解释为基于自身业务活动开展需要而对其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将重点放在控制而非持有,强调某一时期内对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对资产使用与处理层面,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因此在对资产的管理中更加贴合了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使用现状[1]。

2)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出现变化。原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层面,运用虚拟折旧的计算方式,各个高校结合固定资产性质及其实际使用现状等,综合计算之后确定折旧年限,但是在折旧年限以及具体折旧范围等层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际计提中对于“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未详细列明相关费用或者支出,使得固定资产实际计提不够及时。基于原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此进行了修订与完善,详细列明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折旧范围。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为3~50年。同时采用实提折旧的计提方法,结合其实际费用进行计提计算,将其计入资本成本或者当期费用,此种计算方式能够更为精准地体现固定资产的实际运用价值,更有效地促进资产核算与管理[2]。

3)资产管理方式出现变化。原有《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计算方面,采用“双分录”核算方式,计算方式为以成本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将支出列入“科研/教育事业支出”。新政府会计制度则采用“平行记账法”的记账方式,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固定资产的财务会计分录,并依据“收付实现制”制订相应的预算会计分录。对于无偿调入以及捐赠收入取得的固定资产,与出售转让的固定资产在入账计算方式上有所差异,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从整体上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层面更为细致,制订了更加明确的会计核算账科目,使得财务信息能更精准地反映当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提升了高校资产管理效率,构建了对资产的长远管理方式[3]。

4)增加了高校资产核算难度。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在核算过程中需要进行平行记账,增加了固定资产核算难度[4]。在计量中,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之前的开支均列入初始计量成本,在对其计算中主要依据固定资产的发票凭证价格、市场评估价格、名义上的评估价格等进行核算,并结合账面价值及时调整后续支出,增加了工作量,使得编制工作的难度增加。

2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模式构建不足。新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的实施成效依然较为有限,处于探索阶段,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面尚未构建健全的管理模式。虽然已经设置了资产管理部门,但在具体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受传统财务活动的影响,资产核算的独立性不足。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置,使得高校资产核算同时受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出现了权责划分不够明晰的现象。虽然高校已经对资产管理构建了相应的监督方式,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最终导致对资产的监管不足[5]。

2)资产内部管理控制不足。当前部分高校对资产的内部管理控制不足,未构建规范化的管理控制体系,在资产购买、使用、复查、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足。较重视资产的购置,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以及资产管理的相关体系中,通过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使用,优化教学管理活动。但是在购置完成之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出现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不足的现象。同时未对其进行定期盘查,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到期之后依然在使用的现象,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不足。在管理层面,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6]。

3)原有制度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些高校在对固定资产折旧中依然采用传统折旧方式,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背离之处。财政拨款是当前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传统会计管理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对固定资产折旧未制订细致的管理方法,在相关运行层面存在一定不足。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出现了盲目购买而利用率不足的现象,使得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效率不佳。一些高校未对固定资产折旧建立合理的管理方法,甚至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未制订科学、有效的测算方式,未详细列明相关成本费用,使得计算过程中的科学性不足。建校时间较长的高校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不足,出现固定资产与实际账目不符的现象,给固定资产折旧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容易出现资产虚高现象,对高校整体资产管理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7]。

3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校资产管理与核算优化策略

1)不断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使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相互独立,并加强协作与分工。为此,要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有效划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责任与权限,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合适的资产管理模式。通过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界限,避免后期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同时有效加强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资产核算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在高校内部建立三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级系统是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联合构建的固定资产总账;第二级系统是由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设定分类账目,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设定单独的管理类目;第三级系统为资产使用单位制订资产使用的具体明细,主要由院系及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由此实现对资产账目的有效核算,一旦出现账实不符现象,则对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盘查,进行有效监督。

2)健全高校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资产购置、使用、核算、报废等均建立相应的管理控制机制。制订科学的购置体系,要求在购置之前,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度、是否已经具备同类型固定资产、未来使用频率的预测等进行科学测算与分析,以此保证固定资产购置符合实际使用需求,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相符合。在固定资产实际使用过程中,定期组织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与盘点,并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保管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对清查数据负责,以此保证固定资产清查数据的真实性。若出现固定资产丢失或者损坏,确定相关的责任人,按照规定对其予以赔偿,并及时入账,以确保账实相符。规范资产处置流程。在有效清查的基础上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复核,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由技术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复检,判断是否具有使用价值,由上级领导进行复批。若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或者长期闲置未使用,对其进行相应处理。若未达到使用年限或者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则依据规定继续使用,并进行计提折旧。

3)优化固定资产入账及折旧标准。①制订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根据高校固定资产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应超过一年,针对高于1000元的固定资产,在对其使用过程中,要求注意对外表形态的保护,避免产生较大磨损。若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使用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出入,在使用超过一年之后,也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管理标准进行处置。例如购入的某类实训设备入账金额1300多元,未达到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中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但是该设备对学生实际教学活动开展非常重要,保持了良好的外部形态,且已经使用超过一年,使用较为频繁,因此可以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畴。②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标准。建立固定资产折旧标准,将设备实际情况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结合优化折旧计提方式,并有效分析该固定资产具体使用年限以及使用价值。若该设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则可以适当提升折旧标准。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脑使用频率较高,同时电脑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要求改革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可以适当加速折旧,以此为设备的更新提供支持,更好地满足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需要。

4结束语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当前高校资产管理面临一些问题,如固定资产管理层面,将重点放在购置,购置完成之后对其利用不足,出现固定资产被搁置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未对其进行定期盘点与清查,超过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依然在使用,未进行报废处置,依然将其反映在高校财务报表中,使得报表出现虚高现象,账面金额与资产的实际金额不相符合。为了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要求遵守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优化资产管理方式,增强高校资产管理能力。

作者:史晓仙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