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

谈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

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需遵循的原则进行思考之后,得出了高职会计专业1+X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实施路径,为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参考。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各层次的人才的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其关注的要点,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对各专业的影响巨大,国家在人才培养的时候注重1+X证书制度的改革和证书制度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调整。“1+X证书制度”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完成阶段教育所获得的文凭和多项技能等级证书。目前,我国社会很多职业都认同的是“X”。因此,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应该处理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等级证书的关系。如果说,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X”文凭是敲门砖,那么“1”是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的档次和能力水平。证书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国家、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让社会、企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职业院校对技能与等级证书进行细分制定相应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这对职业院校中的教学、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质量的改进和发展,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间的协调,是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协同并进,也是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建设的综合发展。

1高职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对于院校的会计专业来说,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以及国内的管理会计师、CMA。国内的管理会计师是协会主办,不是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效力不足;CMA是美国的管理会计师证书,但是报考费用较高,认可度没有CPA和ACCA高,高职在校学生的技能衔接困难。因而,在高职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非常有必要。

1.1推动高职会计专业进行特色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发现,高职会计专业在各种不同的企业对应岗位就业时,学生的多样化培养不能满足,特色培养的质量有待提高,应当更加具有专业性和方向性,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直击企业岗位需求,结合企业与学生就业的双重要求,探索适合高职会计专业进行特色培养的方案。

1.2提升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存在着人才培养固化,企业参与度不佳,课程建设没有与时俱进等问题,通过1+X证书的实行,将更加具体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和实施方向做了规定,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将各种规范和标准融入以及专业信息动态融入到课程中,使专业建设更加具有行业导向性,让专业建设更具实效性。

1.3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将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就业与学业相挂钩,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实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为学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就业渠道打基础,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1.4有利于提升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1+X证书制度实行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推进作用,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会将教学内容更加严谨细致的讲解出来,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其进行考核,使其顺利取得证书,使人才培养更加规范。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设施设备也为了适应证书培训要求而进行升级改造,是学校硬件方面的建设的一个促进。

2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整的课程体系,但是需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和时展的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和岗位竞争的需要,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欠佳,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专业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教学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明显清晰以及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多种多样的问题。

2.1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欠佳,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

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考察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体现,高职会计专业应当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但是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的课时量所占的比例较高,没有将实践课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显现出来,达到不学生对于能力提升的切实要求,专业课的的实践只是本课程的,多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性不足,使学生在职业资格证的考取方面存在差距。

2.2专业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课本内容陈旧不新颖,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差,许多课程的讲解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导致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知识储备不能匹配专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导致学生就业率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虽然与许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是许多协议并没有对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流于形式,高职院校没有切实做好企业的调查回访,从企业需求的人才入手,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修订中。

2.3教学中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明显清晰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已经对其相关的课程内容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做了调整和增补,但是有些修改只停留在内容修改的表面,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入手,教学内容过于深奥,学生理解掌握有限,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更加吃力,也对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利,没有达到循序渐进学习的效果。

2.4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引导和传授,教师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首先要将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进行综合提升。但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的探索的主动性不足,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掌握不足造成了能力的欠缺,使得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不足以撑起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的重担,无法应对1+X证书制度对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阻碍了岗位需求的人才的培养。

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需遵循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并且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才能够综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六个,分别是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升人才的全面进步;加强实践环节比例,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关注岗位能力提升,构建高职特色课程;推行1+X课证融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3.1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反应了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生对口就业率也是职业教育与市场企业相挂钩的融合形式的直观体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紧盯市场需求,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的发展动向,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落地生根真正落到实处,院校也可以保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是动态调整的,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将企业文化特色和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保障了学生就业。

3.2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关注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地域经济发展趋势主动创新适应本地高职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探索方面,可以借鉴成功院校的案例,但是不能照搬照抄,要注意创新性的融合,将各届毕业生的专业就业情况的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依据和方向,重点要将实践性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按照合理的逻辑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整体设计,找到适合本校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3.3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升人才的全面进步

注重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期形成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课堂,而且体现在各类讲座和活动中,多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对其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对素质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使学生的发展不仅只局限于专业,而且延伸到课堂外、实习中,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努力将高职学生培养为知能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3.4加强实践环节比例,提高学生技能培养

实践环节对高职各专业学生的考察是综合的立体的,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之后对操作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次测验。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强实践环节在总课程中所占的学时比重,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同时提高学习技能,使其从学习者向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更加顺畅,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岗位的工作需求。

3.5关注岗位能力提升,构建高职特色课程

所有岗位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学生借助课堂学习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虽然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中,对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能力拓展课程等多种课程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是没有真正对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课程进行认真改革,对高职特色课程的构建创新性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覆盖范围有局限,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构建高职特色课程。

3.6推行1+X课证融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其中,让学生除了获得学历证书,还应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具体行动,也是对高素质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在1+X课证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准备,应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到课程及课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中。

4高职会计专业1+X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实施路径

在高职会计专业实施1+X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应当创新性的探索校企合作的新的融合方式,将企业技术人员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建立院校、专业、企业三方的参与方式,构建融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能够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培养更具有实践意义。

4.1将X证书中的职业标准能力和技术等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中

X证书的融入是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的融合,也是推动学生能够更直接掌握新知的有效途径,证书考核内容所包含的标准和规范是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对于原有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应当全部打破重新搭建,融入与最新的应用新科技相关的新的课程,并且对人才的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将阶段性考核融入到考核过程中,考核侧重点注重实践性,注重目标性。

4.2构建人才需求及1+X证书双导向的培养目标

首先应当准确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定位,并且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定量分析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要贴合岗位需求,要注意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对接职业技能水平对专业学历证书的需要,促进科技及信息化对人才培养的促进。实现X证书与专业目标能够协同促进,对照岗位职业目录,将其定位到高职会计专业的对应课程中,寻找适合人才发展的新路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能力要求”比对职业技能证书的“岗位能力图表”,给学生介绍各证书所对应的岗位,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选择考取适合自己的岗位证书。

4.3搭建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在第一二学期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阶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对照证书中的基本技能要求;在第三四学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阶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在第五学期进行课证融通的学习阶段,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结合前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共同搭建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在第六学期进行专业拓展的学习阶段,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此时构建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四个阶段的阶梯式课程体系环环相扣,使学生的专业能力逐级递增,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4.4多方联动共建协同培养方式

多方联动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各司其职又共同培养,形成联合培养机制。对于政府而言,是X证书标准制定以及对X证书鉴定考核的主体,在培训评价组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应当保持对X证书考核的认证监管以及信息公开;学校在技能培训和X证书的认证方面,是实施的主体,也是保证培训质量、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和师资管理等各方面的关键操作方;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帮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

4.5形成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

结合职业技能培训要求以及岗位证书的要求,将校内的评价标准组成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大项,所占比例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校外考核评价的组成主要是由企业评价考核和社会评价考核两部分组成,将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例适当提高,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养成。

5结语

1+X教育方案的实施,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了方向。在现代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不明晰,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了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优势,因此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科学、专业、系统,更加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

作者:陈娅 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