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建设浅谈

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建设浅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成熟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化当前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标准、与时俱进的对该体系开展查漏与完善,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一版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并已正式推广与执行,这项新的制度也为构建统一、规范的会计标准体系夯实了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意义出发,分析了新制度执行以来暴露出的不足,并结合现实给出了若干具体完善建议,期望能够切实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设。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推广与实施,对各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创新点,并且有效的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预算机制的运作效率,使单位内部税收体制改革获得了新动力。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单位内部控制以及相关措施也得到全面的升级。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意义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与方针,促进推动政府会计改革,以实现规范化、科学统一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2019年1月1日起执行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内容创新,旨在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优化内部管理效能。事业单位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制以及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统一与规范化,促使单位内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另外,新的会计制度准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运用权责发生制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强化,尤其是在核算收支、负债以及资产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外,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还加大了资金收入与支出的会计因素,凡是当期的会计事项则必须计入当期内,更加贴合会计配比的原则。最后,新会计制度还对现有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核实与审计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折旧、摊销减值等内容进行了丰富,可以更加精准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产总值。

2.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涵盖了权责发生制与收入现实制度的新政府会计制度核实计算方法,其会计信息与新型财务制度匹配度更高,构建了较为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合理的对财务报表与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还对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业绩效率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增强了对单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也极大的促进了单位资金利用效益与效能。

3.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新政府会计制度还增加了针对资产分类管理的标准,使这部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更加清晰有效。如在过往的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中,对于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尤其是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中时常会遇到限制,而在新制度中则对政府的物资储备及其对应的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这显著的加强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全面性以及合理性,也进一步优化了内部控制在单位内部的职能。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1.新旧会计制度与准则衔接不畅。随着政府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过往的会计制度相较而言作出了较大调整,这必然导致两种新旧制度过渡期间衔接上出现一些问题。新会计制度主要对就制度中的科目进行了调整,适用范围也进行拓展,这也致使新制度下的工作难度进一步提高。其次,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新旧会计制度与准则难以有效的衔接,加之信息交互不畅通,极易形成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后,新会计制度中加入了权责发生制相关内容,使得会计核算的基础与旧制度相较而言产生差异,即旧会计制度核算方法为全部收支实现制,而政府新会计制度为权责发生制,导致制度之间衔接不畅。

2.业务流程监管亟需优化。针对于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开展的监督与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但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在内控设计以及相关优化的过程中,无法正确的意识到业务流程监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之难以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业务流程监管的要求相匹配,导致业务流程监管机制建设不合理。另外,由于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涉及面较广,如预算、收支、采购、资产以及合同流程管理等,鉴于当前新制度实施时间较短,相关管理经验不足,即便事业单位针对新会计制度对业务流程监管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从执行效果来看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体现出业务流程的价值,这对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监管建设来说也将是一个挑战。

3.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尚不成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有了新的内容与要求,其中内控评价的优化对于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质量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基于保障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完成质量的必要措施,但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实施中,疏于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脱离了新会计制度运作的实际需要,难以从内部监督管理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监督体系的优势。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1.加快新旧会计制度与准则之间的转换。依据国家推行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要从当前自身会计信息使用与会计管理的需求出发,重新规划会计目标以保障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与合理性。首先,为了更好加快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做好新的账目设置于资金月编写申报是其中的关键,即事业单位依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不同科目的期初余额与资产负债表进行编报,促进单位会计核算在新制度下更好的运作。其次,由于新会计制度建立在债券发生制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衔接效率,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固定资产与债务债权做好全面的清查与盘点。固定资产在旧有的会计制度下不需要处理,而在新制度下则要进行摊销折旧;债权债务工作在旧制度下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只有在资金有流入或流出时需要做账务处理,而新制度下必须做好挂账处理。因此,新制度下做好新旧衔接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固定资产盘点核实价值的工作,对往年的折旧摊销补提,另外厘清事业单位潜在的债权债务,并做好相关的挂账工作。

2.优化业务流程监管机制。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对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与清晰的认知,在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后,对业务流程的监管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并构建出严谨的流程调控措施,以此来保障单位业务监管体系得到及时的优化与调整。在此过程中,需要优化的部分有预算、采购、资产管理、合同流程以及收支业务等,使其能够尽快的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与运作标准,充分激发出业务流程监管的职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监管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审批程序的重视,结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审批的监管能够渗透到单位的各大业务流程管控中,使得业务流程监管的价值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最后,要全面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持续的对单位内部各项业务流程的内容与管控措施进行创新与丰富,保障事业单位能够稳定、有效的长期发展。

3.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首先,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优化内控体系的作用发挥与新要求,促进与保障新会计制度与内控评价机制两者间的有机融合与积极构建,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内控体系的优化。其次,搭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具体措施的过程中,一要确保内控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更加贴合与服务于内部控制平台的建设,为促进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奠定基础,同时还要为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最后,强化对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构建成本的管控,基于单位自身内部控制与评价机制的现实情况与发展需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内控评价工作策略,及时对内部控制体制开展评估,及时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规避风险的发生。

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要想有效、科学的增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与效率,就必须搭建全面、高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并完善现有的会计核算相关规范制度,能够在具体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最大程度的规避不合规行为的发生,并且有效及时的预测与防范财务风险,使得内部控制能充分发挥出管控作用。另外,事业单位还要针对财务不同的管理职能与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将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开来。最后,对于审批授权的管控需要更加严谨与严肃,尤其是重要的会计事物需要构建审批核实制度。

5.加强合同管理建设水平。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资源的应用价值,并应着手从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等角度进行全方面的优化与流程构建,为事业单位相关项目可以依据合同资源信息开展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合同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展,保障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及保持与内部控制制度的一致性,促使合同管理体系更好的融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

四、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质量是保障内部各项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的基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体系建设,因此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之间的有机融合是当前事业单位的重点。但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以来相关经验尚浅,事业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类问题影响新制度优势与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事业单位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好充分应对及准备,大力推动政府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效能,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殷娟.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纳税,2019,13(34):114-115.

[2]张云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影响[J].纳税,2019,13(19):161.

[3]李志英,董烈之.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挑战[J].中国农业会计,2019(05):20-22.

作者:张亚娟 单位:云南省健康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