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的优化探析

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的优化探析

摘要:本文针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首先简要概述了新会计制度内涵及特点,其次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再者深入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促进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越加突出,而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会计制度的作用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策略应该不断地进行调整,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结合新环境、新机遇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

一、新会计制度概述

为了统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将运行成本、核算口径以及资产流动等工作透明度突显出来,我国从2013年开始部署新会计制度,并在2019年开始实行新会计制度。过去主要以收付实现制推进会计相关工作,该种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明晰部门资金运作情况及财务状况,能够促进财务监督和资金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1]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资产及债务需要更加公正、透明的会计制度给予支撑,为满足需求,新会计制度应运而生,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的重建。[2]新会计制度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基础双重特点,新会计制度针对预算和财务问题进行了制度区分,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作为区分的标准;其次是功能双重特点,新会计制度采取统一核算的方式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个方面的工作;最后是报告双重特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根据职能不同分别形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严谨,预算约束缺乏力度。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预算编制问题尤为突出。许多事业单位没有严谨的预算编制体系,导致预算工作无法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从而降低了预算约束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实际付款监控效率。从约束力度来看,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按照过去的单线方式开展会计工作,忽略了专户管理模式下“收支两条线”的作用,把部门及人员支出与非税收入混淆,甚至占用项目经费等,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在于预算约束力不到位,缺乏严谨的预算编制。[3]此外,事业单位还存在追加、调整预算的现象,但现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备的预算变更核算机制,这导致临时性的资金流动,增加了预算申报和使用频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算约束力,最终造成资金预算与用途出现严重差别。

(二)内控制度体系脱离实际,亟待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脱离实际,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尚未形成合理完备的内控体系,现有内控体系与实际发展需求不符,制度的建立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尤其是基层单位人员少的问题较为突出,制度制定看似完美,但过于繁杂,其中部分制度流于形式,仅为了完成手续而制定,一般情况下,遇到问题仍然较为随意,甚至是凭经验办事,缺乏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还存在会计人员职责分离的现象,职责分离导致会计人员所受监管的力度降低,导致核算工作责任不明确。

(三)绩效评价工作不规范,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绩效评价工作问题值得深究。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尤其是项目决算工作的绩效评价,加之事业单位的考核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经济责任人没有针对性的考核管理制度,无法落实责任追究工作。部分事业单位赋予了项目负责人支配经费的权力,但却没有针对该权力严格追究经费开支责任。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责任追究工作落实不到位,权力和责任不对等大大降低了责任人所受到的约束力。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就容易滋生腐败、挪用公款的问题,责任人权力过大,受到的约束力度较低,则容易为部门开展工作埋下隐患。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增强内部控制工作规范性。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为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指引了方向。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要求,使得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骤增,因此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而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促进了事业单位内部深化改革,进一步细化和补充了内部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对单位信息数据处理加工的管制。在新会计制度的作用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信息数据处理与加工工作得到了推进。新会计制度与过去的会计制度相比,在制度方面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瓶颈,在数据处理、加工方面有着更加科学、更合理和严谨的标准,通过明确对数据处理及加工的相关规定,新会计制度明显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会计数据手机、会计数据存储以及处理等工作,都能通过电子凭证以及账簿的传递、排序、查询等进行电子化操作。信息数据处理工作的优化升级,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核算效率,使得财务报表数据有效性得提供了帮助,从而完善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有效提升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效率。因此,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影响是深远而又突出的。

(三)提高资金监管的有效性。资金监管有效性的变化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极为突出,这一变化也反映了新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相较于过去的内部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针对资金管理问题做出了相关调整,修正了过去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极大程度地完善了会计控制中的资金监管体系。新会计制度针对资金管理问题,加大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监管力度,发挥了内部会计对资金的约束功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健全了资金管理机制,规范了各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和支配,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为事业单位资金核算和利用提供了保障。换而言之,在新会计制度的作用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资金监管问题得到了解决,推动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前进。

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思想。在新会计制度的作用下,要想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从思想层面出发,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思想,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受职责不同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主要面向公众,需要完成部分公益性活动和工作,这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缺乏严格的制度及内部控制。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就应该从管理的角度着手,提高内控的思想认知水平,形成以管理层为核心的会计内部小组,专门针对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培训,助推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内部控制小组工作质量,以此达到提升内部控制重要性认知的目的,并将认知普及到普通工作人员身上,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以增强成本管理有效性,更加科学地进行单位预算,进一步避免内部资金跑、漏、冒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的应用环境下,事业单位应该增强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内控工作规避各类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更快、更全面地应对内部财务风险。要想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应该从组织架构和预警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风险管控组织架构来看,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成立风险管控小组,以此保证风险管控统筹工作的开展,并在管控小组中设立风险管控方案设计部门,专门负责事业单位内部风险应对方案设计,将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按照风险管控工作守则安排工作,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从风险预警机制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风险预警尽早地发现项目潜在风险,从而部署相应的应对方案,达到降低项目损失的目的,风险预警机制应该包括风险识别、监管和分析几个方面内容,通过风险识别监管单位资金运行,再结合风险分析进行评估,在衡量项目风险损失后,利用风险监管进行有效性分析。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极大程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由于事业单位收支相对固定,因此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主要围绕资金支出问题展开,而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能从预算管理角度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创新及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应该结合现代化的预算管理模式,设置更加严谨的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达到提升预算权威性的目的。此外,应该结合预算编制指标更好地规范部门和人员行为,促进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与监管。当然,对预算编制的设置还应该结合一定的审核力度,增强预算执行力,促使单位加强对内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升级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全方位地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地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能力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集体培训促进人才队伍不断学习,将财务知识与管理理论深入内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扩展内部控制人员知识面,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建设,为事业单位的人才发展提供保障。此外,事业单位应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不断细化、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为管理层了解人员实际会计核算能力提供途径,与此同时,设置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以此提高发展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从而间接地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五)完善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机制是新会计制度应用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离不开监管机制的监管,针对现阶段内部制度的薄弱点,完善监管制度能及时进行反馈,因此事业单位的监管机制建设极其重要。要想完善监管机制,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明确内部考核目标,明确审计部门职责,发挥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其次,应该打破传统的监管现状,转变过去单一的监管模式,打造全方位的监管模式,实现动态的监管;再次,应该建设相应的监督程序,促进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审计工作;最后,应该设置适合监管工作开展的评价环节,以此作为评价预算指标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从而促进监管工作的进行,以此达到监管的目的。

五、结语

由此看来,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应该意识到当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新会计制度带来的影响,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将新会计制度应用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工作中去,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103–104.

[2]孙姬萍.《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财经界,2019(09):142–143.

[3]冯子明.探析《政府会计制度》视角下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J].财经界,2019(05):103–104.

作者:姚春艳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