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有效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摘要:本文以高效内控为角度,探究管控预算与考评的重要意义:内控是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因素、梳理预算与考评的内控功能;分析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的现存问题:内控不到位、预算作用未发挥、工作衔接不顺畅;探索了强化内控、有序落实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方法:构建高效运行的内控体系、加强预算考评力度、深度联合各项财务工作,以此全面落实各项内控工作,发挥财务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信息平台;资金

引言

结合事业单位内控实况,内控与其他财务工作存有密切关系。前期预算与工作考评两项工作的共同运转,旨在高效落实各项工作,具有提质增效的作用。高效落实内控工作,有利于获取准确的预算方案、客观的考评结果,发挥出内控最大价值。因此,以内控制度为基础,事业单位应全面梳理前期预算与中期考评各项工作的现存问题,加强问题改善与整改,提升内控与其他财务工作的结合效果。

一、以高效内控为角度,管理预算与绩效的重要意义

(一)内控是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因素

内控工作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完整的管理体系与执行方法[1]。在内控前期。合理判断经济活动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加强风险控制,确保内控质量。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成效,需有序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内控工作的高效落实,有助于保障预算成果,促使事业单位达成资金支出控制目标。例如,地质单位在确定勘测项目后,给出项目预算方案,包括:用工成本、勘测器具各项成本,比如采买、运维等。在预算方案制定后,全面落实内控工作,比如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各类器具调用方案。比如,3号地质项目所用的探测仪与钻机,1号项目有剩余,将设备调至3号部门,对1号项目勘测无影响,可进行1号项目向3号项目的设备调用,优化设备采购成本,减少3号勘测项目支出成本,提升1号勘测项目的器具利用率。合理进行资源分配,加强资源调度,设定高效资金管控目标,以物资高效利用为出发点,重构预算支出体系,减少支出金额,获取较高资金控制成效。

(二)梳理预算与考评的内控功能

(1)以高效内控为立足点,事业单位在进行多种经济交易时,能够有效防控资金风险,确保绩效管理质量。比如,在采买勘测仪器时,以内控为出发点,进行多家供应商的性能与成本对比,以确保资金使用效果。(2)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全面融合高效内控机制,显著优化单位内部各项机制内容,形成简练、高效、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有序进展给予依据。(3)以内控制度为基础方向,全面开展各项财务工作,增加预算约束力,发挥考评监督力。

二、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内控不到位

1.内控环境不完整质量优异的内控体系,有助于事业单位高效完成各项财务工作[2]。在事业单位中,以内控责任人为主要驱动,确保各项内控工作的进展效果。或者说,责任人的整体内控思想,能够决定内控体系完善性、内控工作进展的顺畅性。然而,在事业单位中,内控体系的构建,尚未获得多数管理人员的关注,具有内控运行形式感,并未切实发挥内控功能。内控环境完整性不足,相应降低了内控建设的完整性,难以形成各部门合作体系,削弱了内控能效。2.内控流程不健全在事业单位中,业务体系的完整性、内控方法的高效性,是保证内控质量的关键内容,其直接决定着业务运作的有序性、资金支出审核的合理性。例如,勘测中,对于实地勘测岗位缺失关注,在单位实际运行中,缺少完整的审批体系,尚未建立清晰的权责体系。审批体系完整性不足情况下,形成权责划分混乱现象,造成内控功能失效、事后监管等问题,难以保障内控效果。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进行资金监管时,并未采取职责分离方式,难以构建多级资金的监管结构,降低内控作用。3.内控职能不全面绩效考评作为内控工作的直接表现,用于反馈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成效,具有内控约束性。在具体内控工作中,承担考评的主要群体并未形成正确的业务认识,只能够完成账面监管工作,无法以专业性角度落实各项内控工作,形成内控监管不善、反馈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二)预算工作问题

根据现阶段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大多数单位为减少预算成本,在搭建信息平台时资金使用不充足,难以保证信息平台功能的完整性,在形成预算管理体制滞后、预算方法前瞻性不足等问题。以业务需求为条件,在内控工作中形成较大数量的财务资料筛选与处理任务,以整合成全面的财务报告[3]。对此情况,如果采用原有的数据处理方式,会降低工作能效,无法保证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增加各岗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可能发生人为失误、数据不准等问题,难以保证报表质量。由此可见,在信息建设不全面时,资金管理能效不高,有碍于各部门财务资料互通,间接增加交流成本。

(三)工作衔接问题

依据内控要求,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运营、资金使用需求,合理搭建风险防控体系,准确预测经济交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各项财务工作落实,为内控营建优质财务环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单位尚未高度关注考评工作,采取的考评方法具有被动性,难以保障各项财务工作的衔接效果。

三、加强内控,有序落实各项财务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高效的内控体系

1.多措并举事业单位可采取多元措施提升内控环境的约束力。(1)构建运行流畅的内控小组,配置相应内控人员,选择财务工作中的精英与骨干,分配内控任务,明确内控职责,确保内控工作高效落实。内控小组的主要责任人,选择单位的第一管理者。(2)搭建内控办公环境,明晰梳理内控要务,搭建内控监管小组,执行考评工作;组建内控事务小组,落实内控各项工作。(3)开展会议内控方式,形成各部门交流体系,便于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在会议交流中,以会议纪要形式,记录资金使用需求,排查资金支出风险。以年度视角,给出内控多级措施,促使各部门积极参与内控工作,发挥内控约束作用。(4)塑造单位管理人员较高的内控认识,破除原有的财务运作思想,借助预算、考评各类内容,进行内控宣传,营造优异的内控思想环境,形成绩效驱动工作氛围。加强内控人员专业性建设。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在内控体系不完整的情况下,尚未全面落实内控培训工作[4]。少量事业单位在落实内控能力建设时,以财务能力为主要方向,尚未融合管理思想,并未形成全员内控的学习环境。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开展内控能力更新工作时,应扩大参学群体,增加培训次数,确保培训有效性,建立全员内控意识。开展内控专题宣讲活动,加强内控业务增强,融合线上学习方法,全面开展内控宣讲工作,促使各部门人员准确认知各项财务工作的内在关联。比如,勘测单位可对党建、矿产勘测、地质宣传各个部门,逐一进行内控讲解,全面提升各部门的内控意识,从各个部门、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资金监管,构建成资金节流体系,达成降本增效的内控目标。

2.体系优化

(1)以内控政策为蓝本,结合单位业务情况,构建内控体系。在内控机制建设时,加强权责分离,形成多级监管体系,最终形成内控制约。(2)以严谨的工作方向,清查资产。如果发生资产流失问题,对任一事业单位都会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资产流失控制,严格开展各项资产的财务管理,从采购、出让等视角,建立多级监管体系。比如,勘测单位在器具采买时,前期支付定金,在器具供应试运行无误后,支付器具尾款,以此保障资金支出的合理性,防止器具性能欠佳、后续供货不及时等不利问题。

3.加强资金监督力度

在内控体系运行期间,配置相应的考评工作较为关键。各级监管主体,比如审计、纪检等,周期性查看内控体系的运行效果,排查业务资金问题,确保内控体系运行的高效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可邀请外部单位,全面评估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形成完整的监督过程,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监管质量,切实发挥监督评价功能。应对各项资金支出时,采取多级监管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切实回避资金支出风险。比如,勘测单位在引进重力仪时,结合项目需求,设定引进数量,经过采购部、各部门责任人、内控组长的多级监管,确保采购数量无争议,落实采购行为。建立至少三级的资金使用监管体系,能够形成全员资金管理结构,确保资金支出的有效性。必要时进行采购信息公开方式,形成信息公开机制,防止采购账实不符问题出现,发挥信息公开的资金监管作用,严防资金流失问题。

(二)加强预算考评力度

1.开展财务信息平台建设

依据信息市场的技术更新情况,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全新的资料数据库,配置考评方案,确保预算执行效果。在财务管理期间,加强财务资料共享,优化信息交流成本,保障财务资料监管完成,确保数据反馈真实,给予全面准确的资金使用考评报告。

2.增强预算考评体系标准性

(1)在开展资金决策时,结合项目资金使用需求,以特定的资金支出控制目标,给出有效的资金决策,配置相应的监管方法、预算控制方案,确保资金使用高效率。(2)建立完整的考评体系,开展有效的资金使用考评,具有预算监管的真实价值。在考评时,侧重从资金周转、资金产出、资金利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资金周转率是指单位某业务使用资金的总量,与资金投入后产出收益的比率。资金产出是指经济回收数额,与投资总数的比值,用于反映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利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投入与利润的比率,能够反映出资金使用的经济产出能力。例如,地质单位结合阶段内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资金考评。如表1所示:此地质单位的三个项目,地压防治项目的成本较小,资金收益相比能源勘测较高,整体资金监管效果较好。在实践工作中,地质单位以地质变动为视角,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准确分析地质特点,成功选出资金最优的防治方案,增加了煤炭作业的安全性,发挥出较高的资金使用作用,达成资金内控目标。

(三)深度联合各项财务工作的有效方法

1.加强预算与风控联合

(1)搭建预算动态监管体系。内控小组结合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预算动态跟进,周期性总结监管报告,比对实际支出与预算金额的差距,分析超额支出、资金节省的根源,形成资金内控学习资料,在单位内部进行案例宣讲,发挥资金优化的积极作用,减少超额支出问题发生可能性。比如,在磁力仪送货后,部门人员尚未进行磁力仪试运行,进行磁力仪验收,在实际运行时,发生磁力仪故障问题,与供货商进行多次交流,进行磁力仪的性能修缮与重新供货。器具修缮消耗10天,增加了项目进展时间,延误勘测进度,增加人员外调10日费用,形成资金超额使用问题。对此情况,在预算监管时整理成材料,对各部门进行宣讲,增加各岗位人员认识,完善设备验收流程,严防类似资金风险再次发生。(2)采取高效预算控制方法。在发现预算金额超出较大时,应及时调整方案,减少资金损失,加强预算与风控的联合效果,达成资金监管目标。比如,在能源勘测时,前期进行设备检查,校准读数,防止勘测资料缺漏问题。如果在勘测期间,发现设备故障问题,及时启用其他设备,调整勘测方案,确保勘测资料可用。必要时增加勘测资料的收集多样性,借助无人机设备,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减少外调勘测资金风险[5]。

2.设定清晰的考评指标

绩效考评工作,在事业单位资金监管体系中具有多种作用,能够测定预算执行效果,反映内控工作的约束不足问题,对于后续预算方案、资金内控给出了完善建议,确保内控与预算高效联合,发挥资金监管作用。例如,某单位以“3E”思想为指导,从经济、效益、效用三个方面,进行资金考评。经济考评是指:在资金支出时,使用全面的支出决算方法,制定支出优先级别,积极回避资金浪费问题,确保资金分配均衡。效益考评是指:资金决策的前瞻性、资金支出的监管进度、资金产出的各项效益,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评。效用性考评是指:结合资金使用的产出成果,以长远视角,评价资金使用价值。比如,某地质单位在进行“非能源勘测”时,致力于研发清洁能源来有效替代煤炭,打造全新的供暖资源结构。项目进行资金考评时,经济性视角,设计优先资金级别,以项目研发为主,确保清洁能源开发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经济体系中,事业单位工作面临多种考验,财务管理层次是决定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社会的贡献成绩。因此,事业单位应增加资金使用能效,构建完整的财务体系,发挥单位的社会服务作用。

作者:崔芳 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