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难点探究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难点探究

摘要:自我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以来,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实现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在2018年9月,我国国务院正式提出关于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事业单位必须以政策内容作为发展导向,充分利用预算绩效管理工具,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我国廉洁政府的建立。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对策

当前环境下部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与预算计划严重不符,甚至存在着资金浪费等现象。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则可以对事业单位上一个预算周期内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形成完善的评估报告反馈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当中,为下一年度的财政资金配置提供信息支持。

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是提高预算科学性的主要方式。尤其在当下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尚处于初级阶段,财政资金使用成效不高,也影响了国库支付中心的发展。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严格控制和落实资金预算,进而提升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提升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一切业务活动所需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国库支付中心向事业单位拨付的每一笔资金都是以预算为基础的[1]。

二、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第一,“重投入、轻管理”的管理意识尚未根除。新政策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开展思路,要求事业单位要提升“花钱必考核”的自觉行动意识。但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方面主动性不高,甚至片面地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对预算执行的加强,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面向范围,也无法保证预算绩效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的深度结合。第二,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偏颇。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考核严重滞后于预算执行及项目运营,缺乏事前评价环节,也没有针对各预算项目的实施必要性、项目投入成效性、方案可行性等进行评估论证,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过于偏重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指标设置也往往以借鉴行业其他单位为主,没有结合自身情况明确考核对象、考核方法以及考核周期等内容。在指标权重失衡的情况下,预算绩效考核难免流于形式[2]。第三,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程度较低。一方面,事业单位尚未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即考核评价结果没有及时传输反馈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当中,无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配置以及资产采购等环节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个人绩效联动不足,无法对基层员工形成严格地考核与管理,不仅影响了预算执行效率,也不利于事业单位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强化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凡事必问效、问效必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管理层人员可以通过下发预算绩效文件、制定预算考核规定、组织基层人员培训等方式,在单位内营造良好的预算绩效考核实施环境。另一方面,严格遵循“绩效优先”的管理原则,以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数据,对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不力或预算操作不规范的部门及个人酌情减少和调整预算项目,从而调动内部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事业单位也要依据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计划,制定合理的年度预算管理目标,为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指明方向,也能够保证考核结果与单位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二)规范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流程。事业单位可以搭建预算绩效管理双监控模式,即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状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本地区的财政业务系统还应当将预算绩效管理模块纳入行政监管工作系统当中,强化对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时监督和定期反馈,以保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在事业单位中贯彻落实。另外,针对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完善的实施流程。第一,明确预算绩效考核主体,将项目绩效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层面上,通过自我评价、同级评价和上级评价等多种方式对部门及岗位开展考核工作。当事业单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以后,由财政业务系统将项目绩效考核转化为自我绩效考核,自我考评内容与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同时,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对专业性要求较高,要想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绩效考核主体的建设工作,即引入外部第三方专业机构,联合单位的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等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以保证绩效考核的独立性。结合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等多种模式,强化对预算部门及关键岗位的控制,进而有效提升单位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项目综合效益。第二,制定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方法,针对预算执行、专项考核以及部门评定等,采用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并对年度考核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细致量化考核结果,切实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度和作用[3]。

(三)健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是为了衡量事业单位的一切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设置一定的衡量标准来全面、客观地评价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应当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目标设置以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为基础,考核内容可以细化为项目支出考核、部门支出考核和单位预算考核。其中,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通常为“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这一基本流程,因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当体现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这几个方面。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考核指标要应当考虑到资金来源性质、投入方向、公益效果这几个因素。此外,为了保证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事业单位可以依据目标导向性原则,以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和公平性作为指标设置的基本维度,考核指标包括项目运行成本、职能履行情况、单位管理效率、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作为主要内容,对每一项目标进行量化处理,以保证考核结果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四)加强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事业单位在针对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管理时,不仅要依据政策规定开展动态化的预算绩效考核工作,还要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作用。一方面,通过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将绩效考核信息反馈到单位管理层及预算管理部门,为后续预算管理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提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并及时调整预算管理的缺陷环节,形成完善的预算闭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以预算考核作为核心,对各预算部门及关键岗位实施标准化的考核管理,并联动基层人员的个人利益及岗位晋升等,调动员工对预算管理执行的重视程度,确保项目预算、资金配置方案等切实可行。

四、结语

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难点问题。为了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关政策,事业单位应当从转变思想意识、规范考核流程、科学设置指标以及加强结果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预算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促进事业单位长效发展。

作者:徐慧萍 单位:衢州市名城保护和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