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误区探讨

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误区探讨

摘要:时代的发展促使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相应程度的改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绩效考核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不断推进,如何贴合企业绩效考核的需求,针对原有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完善、优化,就成为现阶段备受企业管理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由此,本文对现阶段企业绩效考核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进行阐述、研究,针对性的探究完善对策,希望能够对未来企业绩效考核和财务分析做出帮助。

关键词:绩效考核;财务报表;分析误区;对策

引言

随着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受重视程度的逐年攀升,财务报表分析作为实际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整合、研究部分,合理的开展财务报表分析不仅仅能够为企业后续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1]。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绩效考核理念在实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落实,基于绩效考核理念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也逐渐地凸显出来,如何帮助绩效考核和财务报表分析朝向更加相辅相成的方向发展,就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

一、绩效考核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常见的误区

纵观以往我国企业基于绩效考核下的财务报表分析来看,虽然这一工作已然开展了数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以往的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仍旧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析主体与行为主体之间相分离的特性,这一错误思维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实际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实际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3]。结合笔者以往财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这一分析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绩效考核数据时滞问题严重。就绩效考核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情况来看,受这一报表性质的影响,导致报表中能够反馈的数据大都具备较强的时滞性,是针对企业过去经济事项的总结和分析,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滞性问题的存在,会致使基于数据考核背景下的报表内容只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无法全面的代表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所以,在实际报表分析中,报表信息的使用者们应重视对这一报表的参考价值,而非决策价值,以此科学的使用基于绩效考核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内容,同时降低企业过分依赖财务报表而带来的风险、隐患等问题。比如,在以往企业基于绩效考核的财务报表分析环节,就曾出现过因过分依赖财务报表数据而导致经营决策错误的案例,从而导致企业身处财务风险之中,通过影响了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

(二)绩效考核对象设计不够清晰。纵观以往企业基于绩效考核下的财务报表分析来看,考核对象错位问题是实际分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思维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管理者会认为财务报表分析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忽视了企业其他部门参与对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影响。这种思维的存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报表分析这一工作的错误理解,影响后续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4]。比如,在以往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以流动比率为例,通过这一指标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企业在短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同时预测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偿债能力,所以,这一指标通常会被作为绩效考核的因素之一。但是,管理者们却忽视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对这一因素造成影响的有很多,比如,物资部门、销售部门的工作情况都会对这一比率造成影响,如果在实际的分析环节单单将其作为衡量财务考核的指标就很容易造成结果的错误。

(三)考核指标设计比较笼统。考核指标设计较为笼统也是现阶段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长时间的这一问题不仅仅会造成指标分析结果的不准确,同时也很容易引发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良好环境、文化的形成,同时阻挠企业发展。比如,在进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的分析环节,由于这一指标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综合性比较高的指标,并且这一指标通常会被用于评价企业综合运营管理能力,这一指标的数值阅读,往往意味着企业内部总的资金周转速度相对更高、企业能够创造的价值更大,所以在未来的报表数据分析中,如果想要实现这一指标的有序增长,就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参与进来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并通过企业中多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协调,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提升总资金周转率的目标,然而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部门沟通不畅,就很容易造成参与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后续企业管理的问题,降低企业总资金周转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产出去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过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纵览以往企业中有关财务报表数据的分析而言,这一分析大都属于一种侧重事后的分析、评价手段,然而,在绩效考核的背景下,这一财务报表分析就势必会要求考核者在事前针对这一结果做出预判,从而确保基于绩效考核下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满足预期的考核需求[5]。然而,就目前实际企业基于绩效考核的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度重视结果的“逆向选择”问题,失去了开展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比如,在进行企业有关现金流动比率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如果这一企业内部流动比率数值设定过高,就很容易引发企业管理者通过降低公允价值、快速变现的方式在考核前批量回笼资金,虽然这一操作在账面上看满足了考核的目标,但是,就实际企业发展来说,这一操作对企业利益损伤极为严重;与此同时,企业运行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为这种“逆向选择”提供“温床”,减低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使用者对企业真实运行情况的了解程度,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误区的举措

通过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在未来基于绩效考核下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来说,如果想要实现对原有工作中误区的完善或弥补,就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原有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式进行优化,以此推动未来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

(一)明确考核指标的实质,凸显财务部门的权责划分。结合以往的财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实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凸显其分析结果在内部绩效指标考核的作用时,就应针对考核指标的性质和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帮助财务部门更好地开展财务报表分析,同时凭借其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此,实现基于绩效考核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目标[6]。比如,在未来优化企业绩效考核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管理者们就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在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后,对后续绩效考核有关部门的权责范围予以明确,通过明确权责范围的方式将相关目标落实到部门中去,以此规避原有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常见的对象错位等问题,提升基于绩效考核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

(二)分层解析考核的指标,划分综合性的部门导向。在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划分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绩效考核环节应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对考核的指标进行分层次的解析,将原本综合性相对较强的指标进行明确,划分到不同的部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多部门协同,从而实现预期开展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比如,在未来实际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管理者就应针对以往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需求予以适当的分解,并将其分解后的小目标落实到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中去,以此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影响实际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总资金周转率这一指标的考核环节,通过对这一周转率的研究可以将这一周转率划分为流动周转率和非流动周转率两种,虽然究其本质其两者均能够满足一定的线性函数关系,但是以企业中不同的比例指标进行比对衡量的话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考核价值,从而帮助财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状态,实现基于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

(三)构建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模式,突出考核目标。通过对以往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笔者认为通过基于绩效考核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清晰地针对被考核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比对,从而为后续的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所以,在未来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如果想要更好地凸显这一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目标,就应在强化定量考核的同时及时考量实际生产、经营中可能会影响其结果的偶然事件、因素等,以此最大程度上落实考核的目标,提升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为后续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正确使用奠定基础。比如,就这一环节,管理者们可以在剔除某些事件的特殊影响后对企业正常运行状态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以此突出考核的现实意义,同时确保基于绩效考核背景下,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目标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研究的推进,基于绩效考核下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越发受到企业财务管理者们的关注,通过对以往企业绩效考核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报表分析来看,笔者认为在未来的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财务管理者们应从以往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误区出发,针对性的予以解决、优化,以此提升绩效考核下财务报表分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以期能够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做出帮助。

作者:梁冰 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