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面审总结范例

考试面审总结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1

一、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质保体系的策略

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从结构上包括三大体系: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和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一)内审制度

内审(InternalVerification,简称IV)是保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能够符合组织计划,实现组织目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改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3]

1.内审制度的制定

(1)目的内审工作的重点就是制定本中心的教育质量标准,设定内审标准和管理流程,并对教师和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利用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师教学、作业、报告、考试的设计、成绩评估等流程的标准化并达到既定培养标准。(2)内审员组织架构内审员的工作是在各院校内审小组的领导下完成的,内审小组由资深的、有经验的专任教师和领导组成,组长负责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仲裁。内审员负责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保证。每个内审小组根据各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情况可以按照年级来划分,也可以按照课程的相关性来划分。内审小组1中,教师1担任内审员工作,对组内的3-5名教师的教学质量负责,但教师1的教学和评价资料不能自己审核,必须交由其他内审员完成,以达到公正和质量统一的目的。(3)内审员工作流程为了确保每学期的工作标准切实得以落实,内审工作流程如下:每学期初教学管理部门为每门课程确定内审员,教师根据大纲设计作业、实训项目和考核、考试文件,编制教学和考核计划,交内审员审核,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内审员有权要求教师根据大纲重新设计;若内审员审核无误,则填写《初审表》将内审意见和结果完整记录,教师则开始批改第一份作业/实训报告并将评价样本提交给内审员再次内审,内审认定评价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教师需要重新批改,纠正错误。之后,教师根据统一评价标准完成全部学生的评价,内审员审查各项考核资料,审核通过后,填写《考核抽样表》记录内审意见。最后由各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内审负责人总结内审意见,提交给外审员。上述工作流程是一个基于工作结果,对工作流程各节点进行监控的质量管理模式。为保证内审质量,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审制度》,内容包括内审员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确保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内审员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内审仲裁委员会申诉,请求仲裁。仲裁委员会由各内审组长组成。该流程中,各工作环节都需要将内审的证据保留完好,以便外审专家进行核实。

2.内审员的责权

内审工作由各院校独立完成,每位内审员都是内审整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保证了整个专业的教育水准和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他们承担的责任包括:一向教师解释教学和学生评价标准;二保证教学标准和学生评价标准的彻底执行;三提供教育管理支持。内审员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内审员每学期要求教师按时提供所需内审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教学设计、作业、实训等的设计以及教师对学生考核标准及考核过程的资料等。针对教学部分,内审员首先对教师拟定的作业和实训项目进行审核,对不能完全满足大纲要求的设计,内审员有责任确保教师已将偏差完全纠正后才能下发给学生去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实训项目必须提供足够的实训条件和指导,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完成相关调研和实操,要求教师提供学生完成大纲学习目标的全部证据。对于学生上交的报告、作业、考卷等,内审员主要针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审查,包括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要求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考核过程和方式,保证对每位学生进行公证、客观的评价;教师在给学生做评价时是否给出详细的、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来帮助学生分析课业未达到要求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要求全部教师能够用统一标准为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对不恰当评价,内审员有权要求重新评价;内审员还必须保证所有教师的全部课程的评价标准一致。对内审员和教师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由内审组长裁定,内审组长也无法确定的由内审仲裁委员会决定。以上内容都通过详细填写《内审表》反馈给教师,同时《内审表》也是内审员的工作证据。内审员还有随时进入教师课堂听课,给予教师反馈和指导;随时向内审组长汇报内审情况的责任和义务。

3.内审员的选拔与激励

内审员的任职资格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这些内审员的候选人可能是资深的、有经验的教师或顾问,他们通过培训上岗。一个新内审员上岗是否需要培训、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取决于他们过往的经验。对于整个内审小组而言,必须确保整个专业内审工作的是连贯的、结构化的;确保所有内审员都能执行同样的标准进行审核并形成相应的内审文件和材料;定期举行内审会议进行培训和工作检查。

(二)外审员工作职责

外审(ExternalVerification,简称EV):即外部审计,通常指第三方审核,是外审员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3]

1.外审制度

外审制度是由工商管理教指委统一制定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外审的时间、外审员的工作方式、外审结果的形成及作用等。但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于各院校而言属不可控因素,必须在教指委的统筹下才能完成,因此,其质量高低,甚至能否贯彻执行则取决于教指委的组织和管理水平。

2.外审员的责权

外审员的职责包括: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标准对该学期的每门课程进行考核设计和评价结果的审查,重点是学生呈现的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评价情况及内审的标准和结果是否恰当等,此外还包括:教师对教学大纲、课程与评估标准的理解是否准确以及教学中的新突破,内审机制是否健全,内审制度的运作是否高效、合理,内审抽样是否符合要求,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是否规范,文档是否健全等。[4]外审专家主要通过审查各院校的教学资源、内审组织运作、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各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外审员的权利包括:向教指委提供客观的审查结果,形成外审报告;外审员有权要求各院校对未达标的部分进行修正并在下一次外审中重新审查;外审员有权要求不合格的院校取消开办工商管理专业的资格。

3.外审员的任用与培训

外审专家由第三方机构提供,为了保证其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外审专家的薪酬和具体管理都应该由第三方完成。为了避免出现熟人之间碍于情面的情况,外审专家还应该每两年换一家院校进行审查。同时对各中心派出的外审专家也应视每家院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资历浅的到资历深的原则委派外审专家,不断帮其提升和改进。教指委必须为外审专家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培训,以保证外审工作的一致性。为了保证客观的外审结果,外审报告中应提供学生评价资料样本具体审查情况和其他资源审查情况。在工作方式上,除了现场检查、观摩外,还包括抽查学生的作业、实训报告、考试考核文件、全部内审记录等,还会与教师和学生见面,倾听教学和其他方面的反馈,进行360度的检查和反馈为各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内外审之间的关系

每学期初,各工商管理专业需根据拟改进的方面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内审制定,将内审结果提交外审。内外审之间是自上而下的关系,也是一个质量不断改进的闭环系统,在这个循环里,每次外审专家的意见都有利于内审员不断修正、调整内审方案,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见图3)。

二、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质保体系的其他问题

(一)内外审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内审、外审制度是质量管理中的舶来品,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导致同样的管理方法在东西方会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实施内外审效率低下的原因有:碍于面子,内审员不好意思对教师严格要求;内审员与教师沟通不畅导致问题无法解决;内审员的质量意识不到位,对教师的工作降低要求;外审员与所审查的院校比较熟悉,难以达到认真审查的实际效果,变成走过场;外审员对工作的执行尺度不统一;外审结果对于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意义不大,导致大家的重视程度不高等等。

(二)质量体系构建中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药;药学服务;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社会药房

零售药店作为医院药房之外的另一大药品供应主体,其药学服务的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然而,我国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1]。如何确保消费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已迫在眉睫。

1零售药店里中药药学服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现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难以完成对药学服务人才的准入把关

执业药师是药学服务专业技术人才[2]。1994年3月我国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标志着药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实行了准入门槛制度。1999年4月对《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一直沿用至今。近20年的药学服务实践,从“以药品保障供应”为中心转向了“以患者安全合理用药”为中心,社会公众对药学服务的期望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药学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7年年底,全国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人数已达到95.36万人,注册408431人,注册率为43%[3,4]。由此可见,有一半多的执业药师没有选择注册。根据《执业药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业药师实行注册管理制度,没有注册就是没有执业药师身份的执业。由此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管理及考试办法应进行必要的修订,提高药学服务人才的质量。

1.2执业中药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及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执业中药师是零售药店指导患者使用中药的终端责任者,肩负着指导消费者安全合理使用中药及中药文化传承与宣传的重任。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3月31日,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359954人,其中注册于社会药房的为31513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27.50%;具有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执业药师仅有55170人,其中注册于社会药房的为46819人,而全国的药房数为447034家[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执业药师注册总人数与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要求“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超过4人”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注册于社会药房的执业中药师数量非常小,平均每家社会药房只有0.11人。执业中药师数量的极度匮乏,使得零售药店“挂证”现象屡禁不止。同时,执业药师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72.50%。这就导致社会药房的中药药学服务工作难以全面展开,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是无法保障。

1.3缺乏中药药学服务标准实践指导和评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药事管理法规侧重于药品的质量管理等,针对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法律法规基本空白,仅有一些倡导性、宏观性的指导[6]。然而,服务是无形、可变的。因此,在没有确立统一标准、责任义务等实施细则的前提下,零售药店中药药学服务的执行力、有效性及稳定性就难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执业中药师在从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实践上的问题也就无法获得相关专业上的指导,无章可循,某种程度上催生了中药药学服务的随意性。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叠加,使得零售药店的中药药学服务工作难以提高。

1.4零售药店经营者对执业中药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定位错乱

执业药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药师岗位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社会责任性以及公众服务性等特点。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零售药店依然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忽略了执业中药师专业技术岗位的属性与广泛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采用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执业中药师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将从业待遇与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挂钩,在从业过程中主动提供中药药学服务的意识不强。

1.5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审方调剂贮存养护等意识淡薄

中药饮片是直接用于汤剂,其加工炮制、防蛀防潮等养护措施均可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根据刘倩等[7]的调查,零售药店在中药饮片的购进验收、贮藏养护、装斗清斗、审方调剂及代煎服务等多个核心服务环节均不理想。中药历来重视药材的道地性,强调以配伍复方的形式发挥综合疗效,方剂中任何一味单药的质量及用量均可影响到临床疗效[8]。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着中药在世界上的声誉和形象,加大中药饮片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力度迫在眉睫。

2零售药店发展中药药学服务的建议

2.1完善执业药师管理制度,提高中药药学服务准入门槛

加快执业药师法制建设,从法律层面明确执业药师的权利与责任,准确定位其社会作用。提高执业药师在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社会地位,建立执业药师的职业优越感和认同感。实行执业药师等级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引导执业药师终生执业。强化执业中药师报考专业的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教育背景,严格把控准入条件和从业经历。鼓励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毕业生参加考试,进入社区零售药店从事中药工作,充实社区中药从业人才储备。

2.2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药药学服务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零售药店里中药药学服务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教育部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的医学大类下的中药学类本科只有中药学与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专科只有中药学1个专业。而且中药学专业是培养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及研发等领域的中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属通才教育,难以培养出社会公众需求的中药药学服务人才。所以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增设中药药学服务方向,以为中药药学服务队伍输送高素质人才,避免“先天不足”。

2.3建立中药药学服务评价体系和考核监督机制

中药姓中,即中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药药学服务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9]。建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社会责任意识强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根据零售药店的特点及实践进行总结,制定中药药学服务方法与标准,通过实践检验再进一步修订,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药药学服务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对不同等级的药店合理设置考核标准及日常监督管理措施,纳入GSP管理细则,促进零售药店中药药学服务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提高中药使用的有效性、依从性和安全性。

2.4全面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引导零售药店经营理念转变升级

随着“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新医改的不断深入,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零售药店分级管理制度,总结分析试点运行的情况,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根据药品零售过程中的经营条件状况、药学服务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对零售药店实行等级管理,提高零售药店的市场准入门槛。淘汰服务水平低、软硬件不符要求和社会责任意识低的药店,以避免高度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扰乱市场。在制度上引导零售药店经营者理念转变升级,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通过考核执业药师的中药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促使其提高中药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使其特色鲜明的中药药学服务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优质中药药学服务的品牌效应。

2.5加强中药饮片流通质量监管,重视中药审方调剂工作

有法可依是法制建设的基础。完善中药饮片流通领域的相关药事法规,使其执法时有法可依。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中药饮片炮制、采购、验收、贮藏养护、审方调剂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供应到终端使用整个过程的质量监控。创新中药饮片包装标签与说明书等管理相关制度,保障中药饮片供应质量的可靠性和溯源性。提高中药饮片鉴定验收岗位的责任地位,重视中药饮片炮制、鉴定验收的师承教育作用,定期开展专项培训与考核。此外,中药审方调剂是中药质量监控的最后环节,也是中药药学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环节,其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中药饮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中药审方必须由执业药师或主管药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中药调剂员必须熟练掌握中药处方的应付原则,做到理、法、方、药一致性。

3结语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3

高考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错误、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薄弱三方面。具体表现为:写作内容单调、主题不明确、论点论据支持力不足;文章结构和句子结构欠合理、段落和句子间连接不顺畅;语言方面的问题,选词、造句、文章结构均按照汉语习惯,造成词语搭配不当、中式英语、语法错误、用词错误等。写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缺少真实性等方面。

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鉴于《新课程标准》对考生英语写作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教学中和考试中关于英语写作的相关策略。

2.1词汇策略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说的:“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递不了。”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和前提。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都是经过精选而来的,具有容量大、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通过短语去记单词,通过构词法去记衍生词,通过句子去记词组,真正起到扩大单词量的效果,最终将其运用到英语写作中。

2.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策略

多关注中西文化差异对言的影响,克服思维障碍,能正确的句子,多读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多记忆、背诵一些难度适宜、体裁多样、题材各异、语言地道的小短文;多看一些外语节目,熟悉他们常用的习语、以及一些常见表达的应用场合等。在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实践中体会什么样的英语才是地道的英语,以及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形式、思维习惯等方面到底有什么区别。应对作文考试时,更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斟酌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3英语写作评价策略

在日常的教学写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信心,培养其英语写作兴趣,寻找每一篇作文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性的评语,此类评语应该是充满温馨的鼓励、真诚无私的提醒和情真意切的关怀,通过写作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4模拟考试策略

在高考英语中,作文分值一般是25分,相应的时间应掌握在3O分钟左右。学生平时在不受限的时间里,慢慢精雕细琢,或许会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但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里,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定时写作训练。在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后.才能在高考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也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2.5应试策略

首先,认真审题,审题包括三个方面:审文体、审要求、审要点,还要涉及到人称、时态、句式的选择以及表现手法等;抓住中心,列要点,特别是反映图画内容的文体,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推敲、合理想象才可以捕捉要领,拉出文章的主线,确定文章的中心;其次,根据内容要求,遣词造句。争取做到句式恰当,成分完整,句意清楚。精心组织材料,进行准确表达。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地写漂亮句子,多用精彩词语。再次,完成作文初稿,连句成段,进行段落整合、句子的扩展与合并,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整理,即运用恰当的连词来表示句与句之间的并列、递进、转换、转折、因果、对比、选择、总结等关系,以使文章连贯、紧凑、自然、流畅。最后,在初稿的基础上反复推敲揣摩,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和调整,通过深加工力争使文章在各个方面都准确流畅。同时,英语写作书写的好坏、卷面的整洁与否肯定会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书写时,要注意清晰匀称,美观大方,每个字母,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乃至字距、行距都要一丝不苟。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4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能损耗的规定,通过以下几点实现技术管理方案的构建:

(1)设计台区数据格式。

针对低压台区数据格式设计还不完善的地方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进行强化升级和健全。

(2)增加抄表频率。

主要是通过增加抄表频率,得到多组不同期段的数据,作为数据评估的支撑。

(3)收集数据。

包括用电信息、稽查信息、线损信息、客户信息等等,系统在收集到这些信息之后,定期自动生成线损汇总报告。用户用电信息的收集主要靠低压负荷测录仪在用户端进行。

(4)进行数据评估。

通过对线损数据的分析评估,详细掌控线损状况,并形成月度线损评估报告,指导企业工作改进方向。

2技术管理方案实施的对象区分

顺德区是佛山市的一个重要工商业区,区内人口总数多,用电情况复杂,既有农业用电,也有居民、商业、工业用电,存在着高低压用电混杂等诸多情况。在构建低压台区技术管理方案时,要对方案实施的对象进行划分,以居民台区为主,原因是居民数量极为庞大,涉及的面不仅大而且复杂;其次是商业台区,商业台区中的用电商户虽然不是很多,但却是用电大户,是抄表及线损控制的重要对象;还有一类是配套台区。除了各个独立的用电台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电台区,里面混杂了居民与商业两种用电形式,或是商业台区与配套台区混合区。分清技术管理方案的实施对象,能够为方案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保障。

3技术管理方案实施的步骤

(1)选取试点。

以供电局所辖范围内的典型低压台区作为试点区。之所以选择典型低压台区作为方案实施的试点,主要是为了论证方案实施后低压台区线损数据、抄表数据等是否符合预定目标。典型低压台区应该是包括居民、商业、配套三种台区以及这三种台区的混合区在内的台区。如果选择单一的居民台区作为试点,由于其台区性质与商业台区有很大区别,因此不能作为方案成果的有效论证。

(2)统一数据管理与分析。

对试点台区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通过收集到的电能表数据、抄表员反馈的反窃电信息等,结合统计学知识,对所有数据进行电脑统计分析。

(3)建立分析报表模型。

根据电脑对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形成有研究意义的分析报表模型,指导供电企业了解当前的线损状况。同时依据该模型,从反窃电、抄表等技术管理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存在的线损异常状况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4)制定技术管理办法。

根据各试点的工作状况以及线损分析报表模型,研究并制定抄表的各项管理流程、办法,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对各个台区的线损控制管理工作。

4更好地实施技术管理方案的措施

4.1强化培训和技能考核

供电企业应该在抄表和线损控制技术管理方面对员工多加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上课、考试、专题会、技术讨论会等,如技术讨论会的开展,以某个线损情况作为案例,在会议上由各个班组成员针对问题,探讨、总结处理方法,并汇总成会议纪要。除了各种培训之外,还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类有关抄表、线损知识的考核,对于不能掌握技术、知识要领的员工,要严格要求其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在完成考核之后才能上岗。

4.2构建完善的管理责任体系

通过管理责任分层落实制度,对企业的各个领导管理层进行责任的落实,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实现不同层级直接面对上一级管理和考核的目标,并据此构架出线损管理机构组织图,通过该组织构架图,清晰地明确各自的责任、任务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

4.3完善制度保障

可以通过出台线损管理办法、考核办法、业扩工程管理办法等,明确抄表、计量、检测、稽查等几个项目上的线损职责。如线路更换,企业制定了明确的信息变更时的信息传递流程,就能确保台区的客户数据与客户实际情况、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4.4加强业扩报装的流程管理

(1)服务窗口严把审核第一关,严格审核客户业扩报装的上报材料,对于材料不齐全的要做退回处理,并指导其完成材料的收集。

图纸设计完成之后,由供电窗口进行设计图的相关资料的检查,不齐全的做退回处理;相关资料齐全的,则由窗口递交到审图处。

(2)图纸审核。

具体审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图主要是由审图技术员来完成,按照相关的国家、行业规定对图纸的设计进行审核。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予以退回,并给出修订意见;对于通过审核的,该业扩单将继续流程。

(3)工程施工。

所选的施工单位必须符合施工资质要求,同时,必须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

(4)中间报验及隐蔽工程报验。

施工中如果存在隐蔽工程,需要告知供电部门进行中间查验。营业窗口在受理客户中间查验时,要认真检查客户中间查验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全,有隐蔽工程存在的,需要上报;另外,营业窗口要对隐蔽工程相关资料进行查验,主要查验其上报材料是否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要做退回处理,并严禁施工;如果齐全,营业窗口将中间查验相关资料通过系统送到审图技术人员处。审图技术人员依据工程性质和工程要求进行现场查验,并记录有关查验结果。查验合格的,该业扩单继续流程;不合格的,用电户将整改到查验合格为止,才能继续下一业扩流程。

(5)竣工报验营业窗口受理客户的相关竣工资料,并检查是否齐全。

如果资料符合要求,营业窗口工作人员会将用电户竣工报验资料传送给验收工作人员进行验收。

(6)竣工验收。

验收工作人员根据用电户的工程竣工报告,打印出工程验收意见书,并到现场进行验收,记录相关验收数据,确定工程是否合格。

(7)资料归档。

竣工验收合格,供电局才能进行合同的签订,不合格的,要监督其至完善方可。竣工验收之后是安装接表流程,最后就是资料归档。

5结语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英语教学;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是一种跨文化载体的教育[1]。从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育看来,边远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少数民族地域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语言等方面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域独特的语言发音、语言思维等给该地域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中学英语的教育理念、面临教学挑战、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思。

一、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再认知

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是民族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少数民族地域的生活习俗、文化特色、语言特点,中学英语教育中,应该如何秉承何种理念来引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当下的地区英语教学的实然境遇,莫非中学英语教育的就是为了英语考试?又莫非英语教育仅仅交给学生另一门语言?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一批又批的毕业生送走后,民族地域中学生的英语考试不是足够优秀,也未能掌握外语语言基本交流的技能,不禁要问,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曾与多位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或许是需要一线教师针对落后地区、复杂英语教育问题进行再审视。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是具体实操的引领。中学英语教育中,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其理念不外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的理念,其中“教”便是教育、教师、教学的理念,设计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二是针对“学”的理念,“学”是指学生、学习、学校几个方面,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教育系统中学生是主体,而主导因素便是教师,就目前民族地域来说,“教”与“学”两方面理解的深度都不够,具体为民族地域的英语教师再教育的不足,多数教师秉承刻板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待学生未能着实“以生为本”,很多学生都“畏惧”与教师交流,整体看来,多数英语教师未能真正做到“真琢磨、做实事”的教学态度,作为民族地域一线教师,深感“任重道远”。加强对民族地域一线英语教师的再教育,理念需先行,其次是条件辅助,助力民族地域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2]。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英语依然作为重要的一项技能,因此英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还是比较重要。现就一线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交流总结出当下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1.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师关于“教”理念的认识问题;2.少数民族地域任课教师关于“学”理念的认识问题;3.少数民族地域少数民族语言思维、语言发音、语言习惯等挑战;4.家庭教育意识薄弱的挑战;5.少数民族地域教育本身存在问题的挑战。其中,教师对英语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认识问题是挑战的核心。对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挑战进行剖析,具体如下:一是:关于“教”的认识问题,外语教学教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教”的理念,“教”在学校中学英语中,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基层教师急需理清楚的,未能思考、深刻反思什么而“教”?“教”给谁?又怎么“教”?教师对“教”认知的深度,决定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指向,因为“教”指向“学”,教材指向“学”,教法亦是指向“学”,学校管理亦指向“学”,显而易见,“学”当是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关于“学”的认知问题,“教”与“学”的关系本是互动互构,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但身边的同事更多只是关注“教”,未能认识到“教”的对象的是学生的学习,或许该说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域教育具体实践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三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厘清之后,最需要的是“环境平台”的支持,具体是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与沿海城市中学的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对具体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共性等方面的探究,提供更多的平台供教师进行再教育,教师的在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域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线中学英语教师更多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未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从内部因素看来,对于基层教育教学的困境主要是自身理论支撑与理论认识不足,而导致具体实践时的尴尬境遇,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切实衔接,这不仅英语教育科目的问题,也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体衔接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的针对性。研究性的理论专家们到一线基层进行教学实践、调研,以研究出针对性的理论,从根源上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理论;2.实践的协同性。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再教育,着实深化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再认知,让一线教师成为能教学也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3.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性。健全交流平台,“上下联通”,一线教育工作者与理论、政策制定者保持紧密联系。这些思考或许只是“应然”的状态,希望能一步步趋近,通过这些审思,使“实然”的具体实践更加明晰。

参考文献:

[1]蒲莹晖.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民族认知因素研究——兼论潜在课程的介入必要[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3):206-209.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设计;问题;策略

0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工程设计的最初尝试,是对学生的工程思维与工程素质的实战考验,也是对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检验。[1]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环节。[2]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严格实行论文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新设地方本科院校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招生的大部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律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学生的英语和数学功底相对差,造成大学专业课程基础不扎实,加上教师的工程能力相对缺失,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毕业设计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剖析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和新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毕业设计也出现了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有:因各种原因,学生投入的精力不够;不熟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陈旧;论文空洞,东拼西凑,没有达到任务书要求;参考文献陈旧,图纸不符合工程标准;逻辑结构混乱,不符合格式要求;工作量不饱和,数据不准确,论证不充分;教师跨学科专业背景指导,工程能力缺失,指导能力不足;课题陈旧,更新率不高;课题与专业符合度不高,课题泛、宽,难度、深度不够;任务书没有给出具体要求和拟达到的技术参数;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语空话、套话,同一个老师对不同的对象,评语雷同,过于简单;过程管理松散,指导记录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个别教师评阅、答辩流于形式,降低标准。虽然这些现象是极个别,但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成为制约学校“三重一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瓶颈之一。

2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数

2.1学生因素

(1)学生态度问题。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在第七学期期末,正式开始在第八学期,学生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学生的态度存在问题,主观能动性差,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全部大学阶段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只是走走过场,到点就应该可以毕业,学生主动找老师请教毕业设计的少,被指导老师找的多,甚至个别学生联系不上。(2)专业知识不扎实。相当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与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少;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计题目偏易,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各课程知识才能完成的题目太少,学生独立思考、调查研究、以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3)设计时间紧。按照教学计划,第8学期有4周的毕业实习和调研。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外一是没有时间收集资料;二是缺乏紧迫意识;三是学生在外面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对困难。4周过去了,部分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返校,就是返校回来的学生中也有相当多的没有作毕业设计。大部分学生只是在4月底、5月初开始作毕业设计,留给学生时间不多,学生做出的东西不是东拼西揍,就是过不了关的“水货”。

2.2教师因素

(1)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教师要承担比较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教师投入日常教学和科研的精力和时间多,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投入相对较少;甚至个别教师认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毕业设计能否完成、质量如何与指导老师的关联度不大;个别教师要求不严,学生自觉性差,学生不主动问,教师就不主动答(指导),学校规定的定期和不定期指导学生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2)老师指导能力不够。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培训和自学,其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准确把握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的深度和广度;大部分教师缺失工程背景,来源于工程实际的课题很少;部分教师的任务书笼统,参数不符合要求,甚至缺少参数;个别教师第一次带设计,没有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难度、深度把控不准,如何指导学生,如何要求学生,还缺少经验;部分教师跨自己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拟题把握不准。这些情况都导致教师的指导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设计需要。(3)教师指导不到位。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学校规定的指导要求不能落到实处;有的教师要求不严,学生自觉性差;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检查,指导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各种原因,造成教师指导不到位,师生缺少面对面的指导。另外从教师的评语和指导记录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评语和记录过于简单、笼统,没有针对设计中的过程、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等作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2.3其他因素

(1)过程管理落实不到位。尽管现在毕业设计已经构成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审题、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评阅、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等过程。但是这些过程检查不及时,相对滞后;且不同学院、老师对要求和标准理解和把握不同,责任心各不一样;如何把质量监督落到实处,思考的不够。(2)课题来源单一。毕业设计首先是给老师布置任务,老师拟题,所有的设计题目都是老师拟定后,再交给学生被动选题。这样有些题目超出了学生的专业范围和学生层次,有些题目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其主动性。使毕业设计衍变成被迫完成教师所分配的任务。(3)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有关毕业设计的制度比较齐全,但对毕业设计质量缺少有效的监控和处罚措施;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基本上是按照指导的人数计算,与质量无关;在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事中监控,中期检查和评阅教师评阅也是流于形式,只是在学生答辩离校后,由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组织检查,检查的结论尽管也反馈给各教学单位,但是学生已走,老师也无法修改。这样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质量不够重视,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

3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3.1拓宽指导队伍,提高指导能力

在人事管理多种模式下,根据学校应用型定位,采用了多元化人才引进策略,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指导设计能力。一是招聘了具有硕士学位和较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专职老师;二是聘请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内退工程师作为兼职老师;三是聘请一批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卓越计划专业的企业导师;四是出台措施激励中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3.2实行指导老师遴选制

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要确保指导教师的质量,要从指导教师的质量上把关,实现指导教师遴选制、聘用制,要从导师的资格、教学科研能力、责任心、学科背景等方面遴选合格导师,要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原则上不允许跨学科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坚持把指导学生的人数与指导老师指导的质量、责任心等挂钩,指导资格与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职务、只唯能力与责任心。

3.3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工作量计算方法

结合应用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构建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包括形式质量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过程质量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把毕业设计的质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毕业设计指导人数与上一年的指导质量挂钩。按照不超过2%的比例评选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给予奖励,充分发挥优秀指导老师的示范效应。实现教(指导)评审分离,建立答辩、评审过程指导教师回避制;逐步推进毕业设计盲审制,实现盲审一票否决制;改进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方法,实现检查全覆盖。严控毕业设计的评定标准,从师生两个方面对毕业论文进行实时、有效的评价。学生主要从选题是否合适、开题是否答辩、态度是否端正、文献综述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技术路线是否可行、论证是否充分、计算是否完整、设计是否正确、图纸是否标准、结论是否准确、文字表达是否通顺、格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等方面评价;指导老师方面主要从拟题是否科学、题目与专业是否吻合、题目是否来自工程、技术参数要求是否合理、指导能力是否适合、管理是否严格、精力投入是否到位、指导是否及时、指导是否留痕、记录是否详细、评语是否有针对性、签字是否完整、成绩是否合理等方面评价。

3.4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加强管理时效性

要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必须要加强过程管理,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并形成闭环控制,使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要严格落实事前规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按照计划组织专人检查,发现问题要求指导老师和学生立行立改。毕业设计事前阶段关键是抓好审题和开题,事中阶段关键是抓好设计和论文撰写,事后阶段关键是抓好评阅、盲审和答辩,要求评阅、盲审和答辩老师必须指出论文的不足,学生根据意见修改。学院、教研室承担主体责任,在全程管理中,给出检查要求和时间节点,认真、及时做好阶段性的检查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学校和学院两级督导进行抽检。

3.5提前介入,合理安排

考虑第八学期部分学生因为受实习、找工作、考试等事项的干扰,根本无法专心做毕业设计。为确保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把毕业设计提前在第七学期开学后,就开始征题、选题,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后,开始毕业设计,极个别的学生在第六学期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就选定自己合适的题目。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学生管理也相对容易,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打磨,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

3.6多渠道拓宽课题来源

学校是应用型工科学校,毕业设计课题应该尽量结合工程、来源于工程。但由于受教师工程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每年的课题既要与工程结合又要有一定比例的更新,对于教师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为解决毕业设计课题每一年有70%左右更新率,必须改革创新,拓宽课题来源渠道。主要采取的方法:卓越计划学生的课题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拟题;将各种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结合,竞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项目,通过提炼、简化,作为设计课题;把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通过改革创新,有效拓展课题来源。

4结束语

经过对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检视,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不同措施。通过实施指导教师遴选制、二级学院审题制、论文制、教(指导)评审分离制、答辩回避制、抽检盲审制、盲审一票否决制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反馈机制等措施,将有利于推进毕业设计的质量。制度再多、措施再好、方法再先进,关键还是人和落实,具体的就是学生和老师的理解和执行。只有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建立健全毕业设计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把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隋媛媛,张强,孙裕晶,等.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关键问题探讨与建议[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8):130-135.

[2]尤玲玲,陈永恒.提高本科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0):128-130.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7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并非培养人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识教育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强调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重视人的情志的培养;等等。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通过多年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实践经验,基于对国际通识教育的理念,研发出科学、学术语言与思维、艺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四大领域24门学分制国际通识课程项目,学生在完成国内高校开设的两年通识课程后,可以选择出国续本,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也可以选择在国内继续完成本科学业,获得国内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办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目前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三个专业。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能够符合IGEC项目的要求,学校专门成立了IGEC中心,隶属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全权负责IGEC项目的实施。中心下设行政、教学组等负责相关事宜,共有专兼职,包括双肩挑教师、管理人员等31人,严格管控整个培养过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IGEC项目的发展,IGEC项目每次接受1~2次外审:中留服组织课程专家组到访合作院校开展教学考察、听课、看课、走访、座谈、查阅材料等工作。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外审中以完善的组织架构、丰富齐全的教学过程性材料取得优秀的结果。

二、IGEC项目实施成果

1.校园国际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开设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的合作院校,秉承培养人整体素质,而非培养人的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理念,积极探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中外师资队伍,项目开设双语课程共计16门,能够承担双语或全英文教学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推进了学校本科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改革,鼓励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批判性思维理念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拓宽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促进了大学国际化的进程,提升了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为进一步促开放办学、助力学校顺利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教学和教研活动有序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应制定部门校历,定期组织召开培训、教研和管理会议,传达中留服对IGEC项目的教学要求、内审及外审规定,贯彻落实国际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美国课程特点、授课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教研;探讨中心和学生管理的改进方案等。具体内容包括:IGEC课程大纲要求、IGEC教案书写、如何进行IV、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方向、教学方法讨论、外审教学材料准备会议、期中、期末考试教学总结等。由于国际通识教育师资要求较高,需要知识面广的国际复合型教师,因此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每年暑假组织IGEC项目学术交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设计、班级活动、作业和评价、国际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教学及实践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参加中留服培训后,再次进行培训和经验分享,力求将国际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3.项目教学质量监控卓有成效

IGEC教研室应组织学生进行学评教工作,用打分加评语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评促教,以评促管。依据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要求,IGEC每门课需两位老师,即一位授课老师负责教学,一位内审老师负责调控和监督。IGEC教研室要求内审老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学期前、学期中及学期末与授课老师讨论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育方法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内审老师每月听课至少两次,做好记录,提交听课表与会议记录。除内审老师以外,IGEC教研室邀请其他部门听课,提交听课表,及时向IGEC项目中心反映情况。

4.丰富国际课外文化生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后两年国外的课外生活,在国内能提前接触了解到前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学校应开展系列特色教学活动。例如,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每年会组织国外合作院校到该国内高校,国内学生可与国外院校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国外院校的专业申请、录取情况、校园环境、师资力量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IGEC项目中心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workshop,与学生们一起探讨AI、云计算、量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化国际进程的有效方式。

三、IGEC项目实施的影响

考试面审总结范文8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目标由零维(点:学科知识)变成了三维(立体: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不少教师依然在高考的重压下,极度追求成绩的“两个凡是”:凡是能够提高高考成绩的就做,而且多做;凡是与高考无关的就不做,也不许学生做。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能说完全背离了新课程标准,至少不会太考虑学生的感受,是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依然开展着应试教育。其实今天的政治考试,硬要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也有可能拿高分,但是如果能顺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展,学生会发现,考试正变得日趋容易,而且他们的学习也日趋轻松,因为其中很多考试内容,也涉及素质。所以,倘若教师不能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开放性的思考,学生会越学思维越窄。如备课《股票、债券和保险》时,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大方面,包括知识目标中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内容,能力目标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更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意识,增加个人财富的观念和从经济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等。最后一点应该说在考试中很少直接出现,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却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中应当形成良好互动

课堂的良好互动,包括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不仅是形式上活跃,激起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互动的内容要能实现近期与远期的教学目标,或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在互动时,教师应当将注意力放在互动因素与目标的关系上,高效的因素要多加利用,反之,只形式热闹而无实效的因素,则应放弃。高效因素包括情感因素、语言因素、辅助性语言因素、情境因素、教师的能力因素等。在教学《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考虑到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论认知,但他们接触社会和生活的机会少,需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以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和法治观。所以上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了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受审的视频片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结合视频,说说滥用职权带给国家的危害,以及国家公职人员应该怎样运用手中的权力。在讨论过程中,笔者巡堂关注学生的状态,对处于游离状态的学生,轻轻拍拍肩膀提醒;对遇到困难讨论不下去的小组,铺路架桥作提示;对默不作声的学生,接过小组讨论的话题单独向他提问……通过采用各种方式,推动这些学生参与交流,使他们逐渐真正成为小组的一员。

三、教学反思重在推动整体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