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类高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商科类高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商科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但据相关数据显示,该课程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教”难“学”,学习效果欠佳,与实际联系较弱。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立足专业培养目标差异,寻找各专业特点,借助互联网教学辅助平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实践体系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评价,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专业差异;培养目标;教学改革

0引言

经济学作为商科类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商科类高职院校,主要着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商业素养、力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经济学基础作为商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职业素质的培养及职业技能的锻炼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商科类各专业的培养重点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等原因导致该门课程难以全面发挥其应有的奠基作用。各专业经济学教师及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教”、难“学”,学习效果欠佳。据麦可思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调研数据显示,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架构中的“重要度”高,“满意度”低,属于关键改进“对象”。本文将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旨在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经济类与非经济类各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商科类学生的经济思维,更好地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于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及改革成果也不断涌现,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其中,有众多教研人员对商科类院校中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在经济学这门课程中的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李强(2013)在《商务学院非经济类专业西方经济学人才培养建议》中提到,当前商务学院非经济类专业的经济学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体系过广、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他提出,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向型范式,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应合理配置教学内容。方鸿(2012)认为,经济学课程的教材适用性差、教学方式单一和考核体制的不完善导致非经济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根据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与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教材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林素刚(2009)也指出,通过采取加强针对性的教材建设、改变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措施,可实现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提高其综合素质。更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环境下探讨了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详细的改善手段。俞健萍(2017)则在面临经济学基础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时提出,教学理念的转变及教学内容的扩充是解决教学效果差的关键。杨海波(2017)则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提倡结合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此改善教学效果。刘加林、周卫军(2018)则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经济学课程的改革是必要的,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核等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改革思路,以此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过文献分析与学习了解到,当前大多数学者也发现了经济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研究也指出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如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尤其在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该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教学结果为导向,通过对比分析各专业的经济学课程学习成效,确定教学痛点;进而在识别不同商科专业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需求差异基础上,基于差异化对比分析之后凝练教学改革方案,以此提升该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效果。

2当前存在问题

2.1教学大纲“以全概偏”,教学目标不精准。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商科类院校,经济学基础是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我院2019级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可知,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所差异,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职业素养及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其中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在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我院当前对经济学基础该门课程的受教群体仅划分为经济类及非经济类,未充分考虑非经济类中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的差异需求,教学大纲的针对性较弱。例如会计专业和互联网金融专业都是经济类专业,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基本能力课程;而在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该门课程则是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这一差异体现了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使得相同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识别培养目标差异,定制差异化教学大纲对提升教学效果,精准把握教学需求至关重要。

2.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出现难“教”难“学”。从当前经济学基础教学效果看,该门课程是各专业学生挂科率较高、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教学难度大。当前我院的经济学基础教学仍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通用的基础案例分析。在具体教授过程中,未充分体现出各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诉求。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搞好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精准对标其职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在教育中体现出未来职业对学生自身的技能与素养的实际需要。当前的教育手段较为单一,无法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使得经济学这门在商科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学科无法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学院、教师等教学主体应引领学生从“教中学”向“做中学”“赛中学”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学习,切实解决“教”“学”难点。

2.3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难致用”。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经济学领域较为基础的理论性科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性较弱;我院作为商科类高职院校,对经济学的学习又必不可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喜欢玩中学、有趣欢快的学习氛围,对于实践性高的课程学习兴趣浓厚,且喜欢新鲜有趣的学习方式,所以对于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一直找不到支点,是学生的痛点。为学生搭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桥梁,创建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环节,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3改革政策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3.1“定制化”教学大纲模拟“准时制生产”的管理学理论,逆向制定各专业的经济学教学大纲。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形成。作为商科类专业基础性课程,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凸出其在不同专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及时捕捉市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需求制定培养目标,进而明确学习成果要求,再依此明确本课程于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知识要求,最终定制各专业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由此才能凸显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做到由“需”定“供”,提升教学效率。

3.2“创新性”教学方法。不同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我院各专业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这也是造成该课程“满足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善这一问题,应在结合“定制化”大纲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各专业相关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对战等新颖环节,辅以互联网教学平台,由此加强各章节教学与实践的关联性,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对该课程难“学”的惧怕心理。

3.3“多元化”教学案例。在当前我院所使用的经济学基础教材中,各章节案例较为陈旧,且专业针对性不强,案例与学生自身关联度较弱,使得学生在学习讨论中缺乏兴趣,这也是阻碍教学效果提升的壁垒之一。为改善这一问题,经济学基础教师组应定期举行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心得探讨,为不同专业选取各自专业领域相关的新颖教学案例,形成每一学年不断更新的教学辅助资料。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性,增强经济学课程与其专业的关联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3.4“多维度”“全时段”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也是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敦促教学主体改善教学环节的重要方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应配备不同的评价体系。当前我院各专业对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评价仍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评价维度单一且缺乏灵活性,没有考虑不同专业对该门课程的知识目标与技能要求差异。单一的评价标准会逆向造成“教”与“学”的目标及方式的单一,从而造成学习成果不佳,削弱该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能。因此,我院应建立“多维度”“全时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各专业培养目标,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评价重点;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地推出“学中评”的“全时段”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与学生两个教学评价主体可以在教学与学习中开展教学评价,从而促进教学改进,形成教学、评价、改进闭环。

3.5“强关联”实践体系。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的目标之一。由于不同专业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向不同,使得不同专业培养体系对经济学课程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需要加强经济学基础在实践中与其他横向课程及纵向课程的关联性,采取与各专业高度关联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加强学生分析与专业相关的新闻内容、与其他课程进行联合实践教学等,才能充分发挥经济学基础在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的基石作用,成功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4实施效果

4.1增强经济学课程与不同专业的适配度。通过定制不同专业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学方法、甄选的教学案例及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经济学基础课程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充分融合,加强经济学基础课程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适配度,发挥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基石作用。

4.2增强经济学内容与技能需求的契合度我国高职教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具备职业技能是学生能够成功实现就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商科高职教育中,通过对比分析各专业教学体系对经济学课程的实际技能需求,调整当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以“产”促“教”,形成符合知识、技能及素质需求的教学体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与职业技能,发挥该课程的最大效用。

4.3提升教、学主体对经济学课程的满意度。通过以上改革内容,实现在保证经济学基础课程重要度不变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与学生的学习满足度,使得经济学基础课程由高重要度、低满意度的“关键改进对象”转变为“双高”的“优势科目对象”,充分体现经济学课程在商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4.4加强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优化后的经济学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拉近了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使得经济学基础课程变得更加“接地气”;同时“强关联性”的实践体系也增进了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互动与融合,由此加强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消化与运用。

4.5提升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到教学案例、评价体系及实践内容的改革,全方位为教学主体定制适合其专业培养目标的学习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心理,培养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

经济学基础作为各大商科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地位举足轻重。但由于其课程特点及教学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本次教学改革力图做到“脚踏实地”,向教、学主体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期望通过对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及学情的分析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教学辅助手段,从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丰富、教学案例的甄选、实践体系的建立及教学评价的创新等多个维度,为经济学基础创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增强教学满意度,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邓瑞瑞 卢莹 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