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措施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的方法、程序和制定的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及企业内部考核与监督的需要,内部控制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重视。但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经营决策常常由少数投资人经验式拍板,加上企业文化的缺失,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基础工作管理薄弱,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因此,本文列示了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希望能够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控管理;问题;措施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1.内部控制环境规定了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家族企业的弊端明显,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没有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公司治理结构中责任与分工不到位,就算有也是形同虚设,很多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和接受力也比较弱。管理层只是把内部控制看成一套制度,他们认为制度的推行只是表面现象,对企业的运营并没有产生有效影响,这种认识导致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2.忽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管理者,而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过于虚幻,太难把握,没有什么作用,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带动作用,这会丧失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原有的做事标准和风格也会被淡化、甚至改变,不利于工作开展和目标达成,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有的竞争力。

(二)缺乏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不能认真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也没有风险应对机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这些事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管理者对于这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机遇,无法合理的进行风险应对,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者危及企业生存。

(三)财务基础工作管理薄弱。1.缺乏规范且具有操作性的财务流程,营运资金的控制系统有缺陷。资金管理不严格,出纳不及时记账,白条抵库,个人微信收付款,用EXCEL电子表格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随时更改甚至删除。会计出纳不对账,期末不调整银行存款未达账项,不盘点库存现金;报表上甚至出现货币资金负数的现象;在销售收款、采购付款等主要环节,先付款后审批,缺乏必要的流程和有效的控制措施。2.财务核算不规范、不准确。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不规范,在各个产品之间分摊不合理、不准确;产品成本结转方法太过随意。对存货管理则重钱不重物,对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不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常常发生损坏、变质、甚至被盗流失。对实物资产未定期进行盘点,没有做到账实相符。往来账项混乱,期末不及时核对,导致一些往来账款长期挂账不消甚至形成坏账。在收入和成本确认方面,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人为调整收入和成本,达到操控利润的目的。3.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联系作为唯一目的,没有绩效考核是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效能的意识。绩效考核采用的可量化指标占比较低,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而对于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定义及考核则比较抽象,难以准确评价。考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判断,主观性太强。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理解不够,也不能认真对待,从而无法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自我检讨、自我提高。领导者与员工缺乏有效沟通,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者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的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确定员工绩效等级,形成有效的考核体系。

二、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治理结构是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管理必须通过权力制衡达到企业内部权利平衡,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者职权进行分离,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确保经理层在董事会领导下正确履行职责,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对各领导层进行监督控制。其次,创建积极向上企业文化。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小组,树立企业文化标识,对员工进行思想宣传。提炼员工行为规范,不定期开展员工知识技能比赛、组织广大员工沟通交流、加强意见箱管理,重视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二)完善财务工作的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和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财务工作的基础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如资金收付流程、票据管理规定和其他档案管理等,都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保证。所以要完善财务基础管理,首先要从管理者的认知层面高度重视,认识到财务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其次是要细化基础管理的内容,如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原始记录和计量工作、规范财务核算及操作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等。第三是要明确职责权限,将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强化日常的监督执行。

(三)建立必要的风险评估体系。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第二个要素就是风险评估。企业存在的风险无处不在,有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等等,因而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风险评估,发现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对策,查漏补缺。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包括环境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法、分解分析法、现场调查法等,但每种评估方法并非孤立或相互排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同时进行。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如设置资金支付额度、应收账款回收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标准,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当风险发生时,比如2020年初的病毒疫情,导致企业延期复工复产,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固定成本支出导致资金紧张,则可根据预警情况,提出适合的应对方案,如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延迟偿付借款及货款等。

(四)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制度。再完善的内控制度,如果缺少评价与监督,都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难以发挥作用。企业要成立评价与监督内控制度的机构或部门,明确其工作职责及流程。一般内部控制评价包括企业管理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阶段进行。管理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控制环境的评价,应全面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复核的整个过程,关注主要经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包括了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规划、治理结松、运行政策、主要岗位及人员、会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情况。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则侧重于对企业经营活动层面控制的评价。重点包括: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费用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在完成内控制度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反馈,修正等相应的监督与惩罚措施。

(五)财务部门对内控建设的重要作用。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素、新引擎,财务管理环境和运作模式也随着发生了变革,为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我们应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开展智能型财务管理。通过公司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实现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数据实时在线,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2.财务人才体系转型。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流程,财务人员坐在办公桌前谈财务,这样的财务工作在企业中将逐渐被替代。因此,会计工作必须从忙于日常核算、远离企业战略、视野狭小等不利现状中转变思维、完善知识结构、训练和激发财务人员的数据运用能力,搭建更加有利于每个个体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加强财务人员全局意识、培养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组织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训练员工系统思考问题、全过程拉通业务,跨边界推动业务的工作能力;通过信息共享和管理授权,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业务财务协同服务。企业的内控管理系统,通常都会面临多系统、多组织、多权限的问题,财务系统只是企业内控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所以财务工作只有有机的融入到业务、支持业务,服务业务才能够实现整个公司管理系统的交互融合,才能够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多价值,才能给领导层提供有效的经营决策以及管理信息。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运行,能够站在业务角度去感受、评价、和改善财务问题,给领导层提供有效的经营决策以及管理信息。通过对业务的学习和了解,从中提升发现财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既能跳出财务看财务,又能回到财务做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坚持业务财务协同服务的双向性,坚持财务走向业务、感受业务,同时鼓励业务走入财务、理解财务。

三、结束语

中国民主建国中央委员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只有3.7年,而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在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25%都存活了100年以上。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助力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即使有些认识到了,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力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因此,企业必须规范内控环境建设、重视企业文化建立、加强基础环节管理,从而更好的做好企业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胡为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2]王震寰.企业的内部控制.上海理工大学.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

作者:刘姝麟 单位:庆阳巨淇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