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议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议

[摘要]教育现代化改革与现代教育意识构建,离不开教育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代语境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之物。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显得重要,大数据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不是表面层次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是全方位利用大数据优势提升整体的教育语境与教学质量,是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将管理、教学以及与社会结构有机整合并建立的信息共享共同体。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大数据

一、引言

科学与创造意识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中,教育以及教育体系也随着时展而发生着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变化。大数据信息时代让传统教育从教育模式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信息化更为我国教育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信息时代各种数字技术处理系统和运行软件,大幅度提高了教育体系的管理和信息更新水平。“云”技术以及云端处理功能和物联网在社会中被广泛采用,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对于选择和应用大数据技术为教育现代化管理所用,建设和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等问题,目前的教育界,还停留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高等教育机构对于建设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概念的提出,有深厚的时代色彩和渊源。互联网时代开启了国内各大高等教育院校与国际间高等教育机构互联互通的门扉,我国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受到了来自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教育体系的冲击。一方面开拓了眼界,另一方面也给国内各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如何提升教育管理水平,逐渐接近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利用信息化逐渐超越国外的教育体系,将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在大数据整合下得到完美的契合。拓宽大学生学习视野,让他们在多元化学习道路上,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开发个人潜力,是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移动终端、局域网、5G等技术,可以整合优势信息资源,将教育资源以及院校管理融和在网络平台上,以资源、信息管理共享的模式,体现信息化大数据的优势,是可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合理指导思政教学的宏观布局。调整教育管理思路,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从宏观上改变学校管理以及教育规划传统布局。客观的引入数字化技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并通过建设院校发展数字模拟系统,对院校有计划的进行前瞻性规划,形成长远性的宏观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对教育人才以及受教人才进行点对点的精准管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育从业者的工作热情,保证院校系统内信息化更新建构的生成与维护。2.加强对基本建设条件的提高。在院校内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所谓的基础设施就是网络的铺建与覆盖,数字化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为了院校能够在园区内不限空间与时间限制的使用网络和数字化设备,就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利用现有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和设备覆盖教育领域各个单元。偏远地区的网络设施与设备的建设,也应成为信息化技术普及之地,推动网络化和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覆盖率,也是在整体提升教育管理与教育成果。3.全面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论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还是现代信息化时代,都是培育优秀教育成果的必须之物。尤其是信息化时代,院校领导要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保障建设资金以及建设人才的培植,让更多的教育资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以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教学中,还要对已有的信息化教育系统进行适时评估,以方便系统的升级改造,适应社会和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能够更新和完善与教材的匹配度。4.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教育信息化不是概念生成,而是由相关的教育人才完成的宏观思想指导下的细节工程。教育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结构中的各个支撑节点。只有不断充实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数字化技术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各大院校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招聘与培养制度和长远规划,将人才信息库与院校教育资源结构进行匹配,充实力量相对薄弱的科系。5.构建大数据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应用,在社会各界已得到广泛普及,也让各高校领略到了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因此,各高校都在各自的园区内建设起多个数字化应用平台。比如,院校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体系这些数字化系统的建成,简化了工作流程,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利用大数据和管理因工作产生的数据,就需要利用大数据相关应用维护技术,将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提升数据应用和分析的准确率。6.实时利用数据管理软件整合教学资料。大数据给学生与教师都带来了学习与工作的便捷,很多学校所建立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不断进行教育资源调整,显著得提高了教学成果优化和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数据采集以及分析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能够总结出供院校领导和科系教师精准总结管理经验和教学成果的资料,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大数据整合出来的信息还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就业上的帮助,为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工作方向的指南。因此,应用数据系统工作的管理人员与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培养,掌握和熟练使用数字化处理系统,院校应在此方面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最大程度提高数据处理系统的利用率和数据分析的准确率。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由于高校校园文化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各高校都存在着建设与运行上的不同。有的高校全力以赴进行新技术、新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应用,而有的高校还仅停留在建设与应用的概念中,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还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某个应用环节。尤其是部分教职员工思想较为保守不愿意接受新兴事物,一切行为模式还固守着传统。因此,造成了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严重落后于社会以及其他院校的现象,导致与社会、企业信息化系统不能够完成并网和应用,使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滞后,严重阻碍了校园文化以及学生学习和就业等。甚至在某些院校领导层,将信息化建设视为超前消费和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浪费了教育资源。让院校整体教育脱离了时代,逐渐被时代淘汰和被其他院校所取代。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现代化技术应用较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制度方面的构建还不够成熟和规范,经常会出现重复管理以及管理缺失等现象的出现。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是覆盖院校全领域的工程建设。施工与维护上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在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时体现出较大难度。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没有将可发生事故的制度性防范作为预防措施,更没有将对相关人员的管理进行明文规定。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制约和阻碍着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现的建成和使用。

(三)保障机制缺失

当代信息化技术,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工作条件,让各行业的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高校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也必须要适应时代技术和时代特色,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前题下,进行体系建构的不断生成和维护。由于安全意识和运行技术、机制的不完备,目前,各高校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事故,也导致众多信息化系统的瘫痪和信息化教改的失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和资金的投入就能实现和运行的工程,而是需要全员都参与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系统性工程。由于我国众多高校还在执行传统教育模式,让现代化管理系统还处于试验、适应阶段,并没有与传统管理进行兼容,导致在部分信息化处理方面出现了数据不作为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重视不够,和系统不具备评估功能而造成的,难以在问题出现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四)教学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虽然信息化建设已经在高校开展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某些教职员工思维意识还停留在传统中,没有接受现实,而是被动的承认该系统的存在,没有让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没有拓展现代化意识思维,将新兴事物排斥在工作程序之外,在被动中工作,就很难发挥出教育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因此,要培养教职员工转化思维,主动接受新的工作形式,强化意识建设,让现代化的大数据处理系统为高校教育提供更优质和快捷的工作方式。

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

现行教育体系下,信息化、数字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新教改中大数据应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建构,将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结合传统教育模式工作中的优势节点,将信息化技术落实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并制定出相应的信息化采集系统和分析系统。还需要高校各部门加强合作,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处理执行能力。院校应在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为建设更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已有系统的升级换代等做好准备工作,逐步解决信息化管理系统单一性和一元化现状。转变教育思想,将大数据运用观落实到工作细节中。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的高速传递和传播以及信息共享等。将大数据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到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就是在整合各方面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处理优化教育管理方案,其具有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做到的事无巨细的特点。同时,要加大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快建设和完善院校信息化处理能力工程的铺设进度。完备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彻底改变现有教育管理现状,紧跟时代需求,将院校与社会、学生、教师等连接在一起。要彻底实现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出符合本院校文化的教育信息化语境,彻底推动教改工作向信息化,创新模式方向的转变。

(二)完善保障机制

根据本院校教育资源以及校园文化特征等,精准定位本院校的信息化方向。对即将运行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方向性确认和审核,以保障在运行中能够安全、便捷的为教育管理服务。高校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法律、法规方面对教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行为约束。使他们能够按照规范化操作从事教育管理工作。避免因怠工和技术不过关导致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出现推诿扯皮,以及对接时的工作事故的发生。各高校应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生产力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然后,要在信息化构架中,适时升级硬件系统和网络安全维护,为不断运行的工作提供技术性支持,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在局域网和开放网络之间建设高级别的安全防火墙。最后,要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制度化建设,在专业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上建立管理制度。细化各部门的业务分工,将责任制落实到每个教职员工头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运用大数据系统工程为教育、教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管理与监督要双规并行,及时做好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为院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一切管理应从“以人为本”原则出发,而从事管理“人”的工作的还是“人”,因此,要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视为人与人之间的综合素质考验,大数据管理、处理、分析,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团队的素质建设。要提升管理人员招聘、使用等级,将具有信息化意识、高素质、能够熟练操控数字系统的人才招聘和调配到一线工作岗位,对从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人员和团队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接收更新换代的数字化技术,提升业务水平,提高从业教师对数字化技术教学的利用率,为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有序运行提供切实保障。对从业教师进行教学理念转换培训,将师本位思想转化为生本位。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答疑解惑,授业传道。只有高素质水平的教师和有个人教学魅力的教师才能担负起更高标准的教学任务,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决定了他接收新兴事物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技术培训,能够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数字技术处理能力,更好的适应当前和未来的教学任务,能够让他们熟练的通过条目检索和数字存储,为教学过程添加新的传业授道技能。

(四)构建评价系统

首先,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可以覆盖整个院校园区,更能在联网的语境中,与社会接轨、与世界互联。高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以及院校领导要定期对所建设、使用的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利用所采集的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数据分析,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性。其次,要优化数字化系统使用程序。简化各种工作流程,更好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率。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能够及时反馈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就能够准确的评估教学成果和教育管理现状,可以让院校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和改革。

五、结语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为国家储备人才力量。因此,加强院校时代感建设,将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引进和介入到教育管理中,构建适应现代教育语境的高校教育大数据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作者:王岩 黄睿彦 刘莹 钱文溢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