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分析师框架下投资学教学改革探析

卖方分析师框架下投资学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在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的重复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引导和教授学生学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闭环分析范式,本项目借鉴“新财富”分析师的分析框架,在原有的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引入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及公司分析的“三位一体”研究框架,借助雨课堂工具和证券市场经典案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统一,提高了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投资学;自上而下;行业比较;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互联网+”、区块链及人工智能技术已植入金融行业的诸多应用场景,新技术的应用将颠覆传统的金融体系。面对新技术的冲击,金融工程专业学科建设需要进行调整。在新技术的冲击下,西方国家金融工程学专业学科建设已发生变化。金融工程学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诞生,随着科技、金融创新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工程专业中不断引入新科技、新理论、新的交叉学科,如引入物理学、大数据等。我国高校设置金融工程专业的时间短,而随着新时期金融创新和新的金融理论不断出现,我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便需要调整。[1]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理论界和金融实务部门越来越重视引进与吸收国外先进的金融工程理念和技术。然而,从国外引进新的金融工程理念及技术还需转化为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实践,这同样需要教育部门对金融工程学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目前我国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厚知识”的培养方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地方性院校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一般仅是对知识点的教学,并没有串联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应用,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构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在我国金融改革及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人才。

(一)国外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2018年全美金融工程学专业排名及学科设置,美国高校金融工程学专业以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技术来建立金融市场模型和解决金融问题的人才为主。其本质是利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权、期货、互换等,对金融领域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这个专业偏重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此对金融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二)国内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的载体和经营方式正在向网络化、虚拟化和混业化方向发展。金融交易的市场空间正在打破国界、区域界限走向国际化、全球化。金融发展将走出传统的“竞争优于垄断”的定式,走向民主化管理的发展道路。高素质、高质量的金融人才应该是具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本科阶段的金融工程专业于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等五所高校正式设立,之后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一直处探索阶段。唐菁菁、谭春枝对了发达国家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2]根据国内金融工程专业在学科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童中文、张炜提出了金融工程学科建设需要立足于交叉学科、工程化、本土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四个基本要求。[3]随着现代金融工程理念及金融创新的出现,刘家鹏等认为,在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模式下,金融工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需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能力拓展体系以及课程设计四个体系进行重新设计。[4]从服务地方经济角度看,谭春枝、岳桂宁提出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以广西大学为例分析了其在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5]按照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需要从产教融合方面出发。产教融合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马方琳提出了从企业需求和国内发展的角度培养金融人才培养方式。[6]吴晓球指出,金融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中国金融变革要求,金融人才要符合产业发展变革要求,并提出金融专业人才需具备很好的理论逻辑、卓越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源源不断的创新意识、广阔的国际视野、守住道德和风险底线这五个基本素质。[7]

二、投资学原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汪昌云等人认为投资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证券投资与产业投资,其以投资决策为核心,将经济变量分析与经济机制分析应用于投资过程的各个环节。[8]博迪等认为,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构建投资组合并对可能包含在资产组合中的证券进行的价值评估。[9]然而,投资组合(股票、债券、商品及衍生品等)的内容在金融工程,期权、期货或其他衍生品,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而对投资组合中的证券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也在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固定收益等课程中有所阐述,这导致投资学原理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出现较大重叠。在课程内容出现重叠的情况下,投资学课程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重复教学现象,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寻找到串联投资学原理各教学内容的主线及安排“别致”的教学内容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问题。此外,在证券分析中,为引导和教授学生学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闭环分析范式,本文借鉴“新财富”分析师的分析框架,在原有的投资学原理教学内容上引入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及公司分析的“三位一体”研究框架,借助雨课堂工具和证券市场经典案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体性的协调统一,提高投资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三、投资学原理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基于“新财富”分析师研究框架,本项目将以投资标的挖掘中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为逻辑主线,并借助雨课堂、经典案例讨论及调研实践构成投资学原理的核心教学内容,将各部分内容安排如下:

(一)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本文以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主线,从宏观经济研究体系中的增长动力、经济运行、政府政策、金融信贷四个维度出发[10-11],进一步构建二级指标,挖掘各个维度中存在的投资机会,图1所示。具体来看:增长动力层面,“三驾马车”是宏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故研究主要从分析消费潜力、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及进出口发展角度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走势,从中挖掘可能存在的宏观投资机会;经济运行层面,按照宏观经济走势可识别和预测当下及未来的宏观经济景气度,按照工业增加值、GDP增速、CPI及PPI走势辨别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政府政策与金融信贷层面,本文基于事件法,构建政府政策、金融信贷与投资机会相关性的事实,用数据呈现政府政策、金融信贷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抓住政府政策出台、金融信贷运行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二)行业分析框架

行业分析旨在系统地梳理行业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辅之以行业比较以挖掘行业投资机会,如图2所示。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投资驱动、制造业占主导,因此,行业分析者应将中游视为经济同步指标、下游视为领先指标、上游视为滞后指标。具体来看,行业分析框架主要构建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行业产业链及产业链增加值,借助对行业产业链的梳理,了解行业的基本状况及影响行业变化的核心因素;(2)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状况分析可能引起行业供需结构变化的因素,进而分析行业中出现的投资机会。

(三)投资标的分析与投资逻辑

基于宏观经济、行业分析框架,可以找出具体的受益标的。但不是所有受益标的均有投资机会,还需要对标的的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9]“新财富”价值分析的方法主要有:(1)可比公司分析法,即通过与可比公司的比较,得出标的的价值;(2)基本面估值方法,通过标的经营状况,采用净现金流、净利润、账面价值等财务指标给出标的估值水平。本研究通过“新财富”分析师主要采用的“自上而下”分析框架,构建了“宏观—行业—投资标的”的核心内容,实现了将证券分析、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涉及投资学原理的内容串联起来,利用雨课堂,采用典型案例与调研实践的教学方式,并且与实践结合。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如图3所示。

四、投资学原理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上述对投资学原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实践改革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开展典型案例教学模式

中国资本市场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很多典型的案例。“证券分析师荐股靠谱吗?”曾是2011年媒体、投资者对分析师提出的最有争议的问题。要了解分析师的荐股是否靠谱,就需要了解分析师荐股所用的分析方法。为回答证券分析师荐股是否靠谱,就需要了解分析师荐股的逻辑。[12]因此,在开展典型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基于A股具体股票,借鉴分析师的分析框架研究股票估值。

(二)开展围绕投资标的是否“物有所值”的实践调研

校园课堂与具体投资标的探讨脱节是投资学原理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投资标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餐饮店、二手书店、电车店、理发店、衣服店等商店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投资学原理课程中有关投资标的的成本、盈利水平、投资风险等因素,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该课程知识。

作者:吴俊 马潇野 曹兵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