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生成具体的教育教学与就业指导抓手。即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实践过程设计方面精准发力,继而构建科学和先进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全面强化学生就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将既定的课程内容与方法全面贯穿到通识教育中。高校需把握好实践环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各个领域人才招聘条件等,动态优化服务内容与教育方法。即在具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社会大环境特点与就业形势,科学打造人职匹配的顶层设计。立足实际的个体需求与市场需求,引领大学生进入适合的领域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内容的设计

(一)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与服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内容的设计,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展开,引领大学生进入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质上是对学生进展途径的引领,即在职业发展与就业层面提供的指导与服务。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学业教育,使学生形成进入相关领域的资质与基本能力。大学生所拥有的学历是进入既定行业和岗位的“敲门砖”,需指导与引导他们高质量和顺利地完成学业。高校需面向大学生高质量组织专业教育,有效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这是其未来职业发展和就业的直接基础。必须引领大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逐渐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在生涯教育方面,引领大学生培养理性的判定与评价自身的能力,继而科学和正确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针对职业选择方面的服务内容设计,要涵盖职业意识教育,即引导大学生对职业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对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信念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与行为。

(二)就业能力拓展方面的教育与服务

就业能力拓展方面的教育与服务,要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及强化,以此生成具体的内容模块。学习能力强化模块,需帮助大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不同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主学习能动性,积极探索专业知识和领域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相对于职业能力的强化,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更加重要,这是他们未来不断强化个人市场与职场竞争力的前提与重要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创建开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知识探索方面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真正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由此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学生职业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需生成具体的内容模块。围绕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两个层面,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聚焦求职与发展的专门知识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求职就业技巧方面的教育与服务

教师要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态,围绕这一服务目标形成具体的内容模块。教师应将国家政策与各个领域的人才招聘条件进行汇总,进而将其与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理性对比,使他们能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方面自持过高,无法获得符合自身能力的职位或岗位。因此,需做好就业心态的引导,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发展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既定的求职与就业技巧,不断夯实他们的就业信心,进而以端正的态度和积极心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方法的设计

(一)理论探讨法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着鲜明的理论性与现实性。教师必须根据内容设计,生成具体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方法。采用理论探讨法,指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当前的就业与创业形式建立深刻的认识,明确职场规范与规则。教师可围绕重要的理论知识,与大学生进行理论的探讨与交流,由此对职业发展与就业形成清晰的认识和逻辑。

(二)情境模拟法

教师可依托客观事件发生与发展的既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与行为引领。利用情境模拟法,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基于更加接近职场环境的情景,强化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教师需准备相关的素材与学习内容,创建教学与服务情景,通过合理的事件呈现,引领大学生对职场生态建立更加直观的认识。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进行指导与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道具与场景的各种准备,为大学生创建开放和相对逼真的应聘或工作情境。如利用模拟说课、面试等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

(三)参观体验法

面向大学生开展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需为既定对象提供多样的体验与感受。区别于传统的大班授课,利用参观体验法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与知识供给。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与学习,在深层次体验生产与经营流程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感受与体悟。学生在真实职场中的各种体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求职观和发展观,使他们理性地定位职业发展目标和求职方向。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实践过程设计

(一)基于人职匹配理念的顶层设计

高校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现状,以实际的问题为着力点,构建具有宏观指导性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基于人职匹配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为大学生提供具有极高导向性的服务和建议。学校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体现自身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面的领导地位及战略性作用。服务内容必须精细化和专业化,引领大学生进入人才稀缺领域求职与发展。学校要全面分析人才需求新标准与市场需求,依据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与自我价值实现路径的设计,帮助他们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必须处理好大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在个人发展方面的真实诉求与需求,从宏观层面把控他们的就业领域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及各个产业转型与升级情况,引导大学生客观和理性地分析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求职需求,引领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增强职业能力教育质量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质量,会对最终的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质量产生关键影响。高校应将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正式纳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培育与孵化高质量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和多维度的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高校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面,要致力于实现外延式发展,为大学生高质量求职与就业提供有利条件。高校应制订科学的教育培训方案,强化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既要了解指导的技巧与方法,还要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背景,能对不同领域的政策与法规进行深度解读。学校必须打造专业化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在更高的层面和维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且具备构建具有前瞻性服务体系的能力。学校可组建专门的职业指导教研室,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定义为研究课题,围绕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提出更具有先进性的指导方案。只有职业指导教师实现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可采用专业培训与自我进修的方式,不断强化职业指导教师的岗位胜任力,真正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增强职业能力教育质量。

(三)引领大学生理性定义未来职业价值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在实际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实践过程,引导大学生理性定义未来职业价值,以正确的观念引领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在就业与求职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指导服务。面向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的大学生,不应局限于理论层面知识的讲解与说教,需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发展观,增强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明确职业价值,对教师提供的指导与服务内容产生认可。教师需系统和深层次地讲解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对社会贡献、薪资、社会声望、社会保障、社会地位等形成多维的思考,在深层次剖析其内在机理与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正确和深刻的认识。如在社会贡献维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使其明确社会中不同的职业都具有存在的意义,并对社会产生不同的贡献值。学生应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和喜欢的职业与岗位,不应过度看重眼前的高薪,需从长远发展角度定位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整个过程中,要引领他们对晋升、机遇、福利等进行合理解释与说明,尽量引领学生看重未来的发展机遇及所在领域的发展潜能。教师要引领大学生正确分析工作地点或城市,继而在求职时不完全聚焦于一线城市和大型企业,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进行职业选择。

(四)根据学生人格类型实现个性化教育与指导

高校需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方面给予更高质量的服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人格—类型匹配理论,有内在依据地对教育与服务对象进行群体分类。教师需明确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实现精准地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正确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适合和正确的道路上发展与拼搏。根据人格类型匹配理论,将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分成以下6种,主要包括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分别制定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针对现实型人格类型的大学生,高校应注重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即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与平台。依托真实的工作情境,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场适应能力。针对研究型人格类型的大学生,指导他们深层次地学习专业理论,能勇于提出问题并自觉制定解决方案。利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科研思维与开放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上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为研究型人格类型大学生提供更多与学者交流的机会,对专业领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多维思考,令其在求职与就业中具有更多选择性与可能性。而针对艺术型人格类型的大学生,需引领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与艺术探索的时间。注重培养这部分大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在实际参加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尽量为这部分学生创建开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挖掘他们天赋与潜能。而社会型人格类型的大学生,需有针对性地强化其服务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层次融入复杂的社会环境,逐渐形成适应社会的必要素养与能力。面向企业型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策划与实践中,科学强化大学生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学校可为这部分大学生提供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日常生活中能常态化地训练其协调组织能力。而面向传统型人格类型大学生,需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注重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即掌握关键职场的技能与面试要点。教师可以引领大学生处理难度较小的日常性事物,由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并在日常的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

总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学校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设计优质的服务内容,二是设计多元的服务方法,三是把握好实践过程质量,且在各个维度有效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学校要不断提升职业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为大学生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曹薇 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