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分析初探

大数据下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分析初探

摘要: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与德育功能,将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及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而大数据技术是优化课程思政应用理念,确保课程思政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课程思政与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师主动功能发挥”及“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上的难点问题,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所拥有的“凝练价值”“挖掘价值”“点亮价值”等作用,以此为课程思政教学及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思政;教学难点;价值

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任务得以落实的根本性课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融合起来,通过挖掘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切实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目标。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难点问题,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彰显其价值引领作用和功能,使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课程思政教学得以发展和优化的抓手,使学生教育与培养工作更契合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大数据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首先是大数据。大数据主要指数据资源规模庞大,难以通过传统的软件工具进行处理、管理、攫取及整理的数据集合,通常拥有真实性、低价值密度、多样性、高速性、大量性等基本特征。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是通过对海量数据集合的有效分析、挖掘、整理的方式,帮助人们获取信息价值的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比对等技术。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数据量庞大,类型多元,并且拥有较为丰富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才能切实、高效地帮助决策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升教育管理的决策质量。而将大数据技术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决策支持、趋势判断、问题探究等功能,让课程思政教学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其次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根本理念是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满足学生发展成长的期待,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统合起来,形成同向同行的发展格局。其本质是立德树人,通过立德树人任务的夯实,为学校人才培养,树立好风向标,为学校育人功能的挖掘,提供好抓手。通过完成立德树人任务,使各专业各课程教师可以做好思想引导、道德指引工作。协同育人是课程思政最为基本的理念,通过坚持全程育人,可以将立德树人要求融入学生成长的全周期,通过全员育人,将全体教职员工培养成思想教育的“行家能手”,而通过坚持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融入课上课下,延伸到校外校内,覆盖到网上网下,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显隐融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通过深化专业课程的模式、结构、内容、目标的改革,将隐性的人格养成、文化自信、国家意识、政治认同融入专业教学的不同过程、不同环节中,让课程思政教学发挥出真正的育人功能[1]。

二、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引领

(一)凝练价值

充盈的精气神能够让学生一身正气,帮助学生在勤于求知、敏于学习中专攻术业,使其善养心中正气,放眼时展,立足民族复兴,为祖国发展养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在大数据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凝练价值主要指凝练专业教育的价值,突出专业教育的实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功能的发挥,丰富专业教育的内涵,使专业教育的价值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强国志、爱国情充分融合起来,指引学生自觉投入“报国行”的过程中。譬如,体育专业的根本价值是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在强国强身的过程中,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而这与课程思政的爱国主义理念、民族复兴思想相契合,两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丰富体育教育的底蕴。

(二)挖掘价值

遵纪守法、科学求实、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中华精神不仅体现了思政教育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包含了以创新发展为主导的时代精神,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挖掘价值本源是专业教师通过挖掘专业教育本源的价值,使其升华为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使其凝练成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本源价值的挖掘并不等同于价值凝练,价值凝练是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华,考究和综合。而本源价值的挖掘则是需要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使专业教育所蕴含的深层次价值,彰显出来。譬如,外国语类专业应充分挖掘自身所拥有的人文哲理价值,帮助学生体悟到自强不息在生命拓展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到“苦”与“乐”的内涵,让学生从文化角度出发,更好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深层次意蕴。

三、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分析

(一)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在于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不同的专业知识、技能都拥有鲜明的特征和特点。譬如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传授追求“求真”,强调“实践”,注重科学理念的培养。而课程思政讲究真善美的充分融合与和谐统一。所以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就将“核心价值观”“聚力凝心”充分地贯彻到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织牢知识探索与价值追求之间的精神纽带,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文美、思想美及内涵美。而如何将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深化、内化、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内涵,则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另一难点。

(二)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和构建

课程思政引领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发挥着课程思政所拥有的价值引领和思想指引功能。然而根据实践探究能够发现,我国目前的课程思政教学还存在鲜明的协同育人机制问题。即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协同育人作用难以发挥。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还未形成鲜明的协同育人理念。协同育人理念的缺失,导致学理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批判性与建设性、启发性与灌输性、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难以得到和谐统一,无法帮助专业教师更积极、自主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而协同育人机制的保障条件缺失,如缺乏激励举措、经费保障、组织领导等层面的保障,将导致学校难以营造出课程思政教学“有为”“敢为”“乐为”的氛围,致使协同育人机制无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能够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功能

专业教师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确保专业课程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就需要发挥好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导功能。但其难点在于学校能否增强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否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能否将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地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应做好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可在此过程中,还存在“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意识和能力”“专业教师形成课程思政自觉”以及“师风师德建设工作”等层面的问题。在师风师德建设工作中,只有引导专业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才能切实帮助其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才能通过以德服人、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立身的方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和成长。但在师风师德建设中,却难以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

四、大数据下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是课程思政教学得到优化的关键举措,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破解课程思政教学中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专业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2]。

(一)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

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融会贯通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难点,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基本性问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首先,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探究学生就业、专业成长、岗位发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性,使思政教育内容成为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破解的抓手。其次,在健全人格与素养培养中,将团结合作、遵守规则、文明精神作为内涵,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育的抓手,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规则”与守法、用法、知法、学法等习惯结合起来。最后,在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上,需要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显隐融合的方式,使两种知识充分地结合起来,融合起来。不过由于教师能力有限或者思政元素挖掘难度较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其他院校在思政元素挖掘中的情况,明确主要的挖掘方法和元素类型,进而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判断不同思政元素挖掘所拥有的效用,从而提升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质量。

(二)完善和改进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文化建设、会议开展等方式,引导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树立协同育人意识和理念,使协同意识逐渐成为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依托。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学术研究的方式,帮助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在实践调研中,认识到协同育人的价值,形成协同育人的理念。其次,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通过大数据技术明确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完善中的影响因素、支持因素,并结合学校办学的特点,为协同机制建设与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譬如经费支持、激励举措及组织领导等。在激励层面,需要将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与教师职业发展、职称评定联系起来,让教师能够更自觉地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再次,改进协同育人机制。在协同育人机制改进中,学校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让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此外,学校还需要构建协同育人平台,让大数据技术成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分析课程思政“效果”“质量”,改进、优化教学手段、协同方法的关键,切实改变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格局,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信息化程度。

(三)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首先,学校结合课程思政教学及其价值引领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开展专门性的教师培训工作,全力培养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思政理念、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及思政理论应用能力。特别在思政元素挖掘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应以思政教师为主体,帮助专业教师明确思政元素挖掘的方向、目的、范围及标准,让专业教师更好地挖掘专业教育活动中的思政元素,真正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质量。其次,加强思想指引,帮助专业教师形成“课程思政自觉”及课程育人理念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理念;切实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使教师掌握立德树人的原则、内涵及方法。再次,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让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从而科学优化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特别在学情分析、学生思想分析上,大数据技术拥有难以替代的作用,譬如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开展数据、学生考试数据、网络行为数据及教学评价数据的方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率。此外,在大数据平台支持下,将各类思政教育资源汇集成专业化、独立化大数据资源库,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工作经验,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整合纳入其中。此过程中发挥思政教师专长,促进思政教师整合思政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建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后,专业课教师即可便捷获取各类教学资源。且大数据技术能记录教师资源库访问轨迹,继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为专业课教师智能化、个性化、自动化推荐资源,提升专业课教师备课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鼓励大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库,结合自身需求自助获取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科学、严谨的思政学习指导,体现大数据技术优势。

(四)驱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大数据对课程思政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形成较大冲击,亦为专业课教师组织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新路径。大数据整合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名师精品课程,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使其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隐性教育特征,与大数据本质属性相契合,突破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可使师生走出传统封闭课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课程思政潜移默化育人,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有效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数据技术亦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风格、思想道德水平、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继而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立足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需求,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定期为学生推动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可基于宏观层面分析思政教育整体情况,同时能从细节着手考虑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五)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大数据驱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需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科学评价方法。大数据技术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思政教师能够借助数据信息记录,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实现过程性评价,突破课程思政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局限性。一方面,思政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线上学习记录,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学习态度,继而评价课程思政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反馈,从思想倾向、行为习惯与价值观等维度考核评价,将课程思政作为考核评价核心。总而言之,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过程中,需利用大数据技术全程跟踪与评价,将实时信息反馈与终结性考核结果相结合,对学生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五、结语

大数据技术对破解课程思政教学难点,彰显课程思政价值引领作用,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掌握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的整体情况,明确学生的发展诉求,进而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让课程思政建设更加平稳、健康、有效,与此同时也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帅.立德树人理念下社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众文艺,2021(18):156-157.

[2]朱玮.高职院校会计数据处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5):50-51.

作者:贾明辉 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