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务风险

摘要: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税务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在简要概述当前相关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对风险内容进行定位,并从岗位人员思想、企业资质申报、项目管理能力、纳税筹划管理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地管理策略,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税务管理能力,展开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财税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力量,在享受国家政策支持时,也存在着相应的财务与税务风险。尤其在市场高度发达的竞争环境中,更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控制好自身的财税风险,在保证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化开发政策优势,保证自身良好的竞争状态。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需以当前政策内容为导向,引导出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与税务风险问题及管理策略。

1相关政策简述

1.1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收入所得,其所得税可按15%的比例进行优惠减免。同时,居民在进行企业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如果总金额在500万元以内,可以直接免征其所得税,而超出500万元的部分,也可以享受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内容中,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在工艺、技术、产品等创新领域的研发经费,如不带有资本化成分,可以按照50%的比例进行加计扣除,而符合资本化的部分,则以企业无形资产的150%完成摊销。高新技术企业中,用于研发项目的设备与仪器,如果金额在100万以内,可按照折旧年限的60%进行缩减控制,或是采用加速折旧的处理办法完成管理。除上述政策内容外,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还在各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地方性优惠政策,为吸引其投资与建设提供了支撑。

1.2增值税

增值税管理体系下,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征的进口商品名录》内标注的商品,高新技术企业用于项目研发与创新的设备与设施,都可以减免进口环节上的增值税与关税。同时,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对于软件与软件改造的市场领域,按照17%的比例进行税务征收,并在管理税务的同时,将超出3%的部分,进行“即征即退”的管理策略,使软件行业也能在较低的增值税税率条件下,保证自身的发展状态。

2风险内容说明

2.1企业资质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作出了明确性的说明。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务必要拥有相应的技术产权,并要求其科技职工的比例,要在总员工数量的30%以上,研发人员需在10%以上。在收入条件上,对其作出了明确的层级化区分。以近一年的高新技术销售收入为条件,数值在5000万元以内的企业,应占总比例的5%;5000万~2亿元的比例应高于4%;2亿元以上的,应至少占3%的比例。当企业符合以上的政策要求后,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政策优惠。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尚有一些领域没有做出明确且量化的说明,为企业的界定带来了实质性的风险。例如,企业研发队伍中,短期员工的比例相对较高,就可能会对企业性质的申报与认定带来风险,影响企业对于政策优惠条件的利用。

2.2研发成本归集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项目研发所消耗的费用,带有明显的政策优惠条件,其作用主要在于激励企业加强对技术领域的开发与创新,并加快科技研发成果从理论层面向应用层面的转化。但是,在对研发经费进行管理的实务工作中,对于其归集条件,并没有形成明确标准,这就使企业研发经费认证存在很大的漏洞。尤其在会计准则与税法政策之间,差异性的内容仍然存在,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带来困难,使其经营支出费用与研发费用出现混淆,不利于研发经费的独立核算[1]。例如,科技研发项目申报与运行的一致性、研发下脚料冲减、会计与高新收入区分等问题,都会对具体研发成本归集带来影响。而企业研发归集处理,与加计扣除研发归集有很大差异,忽视其他费用在加计扣除中的比例,使其超出整体金额的10%,就会增加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使其研发活动的财税管理能力被大幅度削弱。

2.3收入风险确认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其收入判断条件是重要的标准,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性政策内容。但为了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利用此类政策,就需要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技术与服务的收入内容,作出明细化的管理,以此保证企业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性政策内容。现阶段市场环境中,对于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认定模式存在差异,并导致税务报关工作中,产生了明显的分析与出入。这一条件,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带来了困难,并容易引发企业财税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

3风险控制方法

3.1加强税务人员思想认识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税管理,由财务岗位一线工作人员负责,其对于财税管理的敏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在优惠政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水平。为此,需要高新技术企业优化人才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视程度,调整整体组织结构的思想认识,并具体落实到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使其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完成财务工作,让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风险性问题。层级组织结构中,应从企业管理者开始,加强对于优惠政策财务管理的关注度,并使其作为部门中层干部监督与控制的重要内容。然后,在基层岗位工作中,定期组织一线财务人员,开展针对相关税收政策内容的培训活动,使其在财税管理、风险认识、管理策划等工作内容中,展现出明显的职业化优势与专业化能力。尤其在企业纳税筹划的内容上,防范财税风险问题,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3.2完善企业资质申报工作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水平,需要对加强企业内部的定位申报管理。在对自身财税信息进行细化通知的过程中,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真实且细致的资料,并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内容,对具体资质申报工作的文件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适应整体管理需要,保证企业资质与定位的准确性,避免对其享受政策优惠条件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开展申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的准备与填写。同时将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书、会计研发费用报告、高新技术收入报告、企业年度报告、知识产权证书、技术创新证明等相关材料,按照具体的申报要求完成准备。在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中,及时上交材料,并协助其完成自身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为企业合理利用税收政策中的优惠条件打下基础[2]。实务工作中,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条件,在部门内设置完整的申报工作管理人员或部门,在授予其资源协调调配的职权后,获得各部门与岗位的配合,有效地完成具体资料的备制与递交,保证企业资质认证工作的有序展开,避免延迟申报与定位不明确为企业带来财税风险。

3.3强化企业项目管理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享受来自财税政策中的优惠条件,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应当对其项目管理能力进行强化,并实现研发费用的独立核算,以此保证企业信息的完整性,为企业的财税减免提供有效地信息指导。对此,企业应当对高新技术创新项目中的相关费用核算内容,进行细致梳理,并在规范化管理思想体系下,以适应研发费用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对其原有数据统计方式与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在技术与服务研发成功转化的影响下,确定企业在技术、服务领域中的研发投入,并形成投入经费的总体数值。尤其在财务与会计的账目管理工作上,需要岗位人员对研发费用中,费用名称、实际内容、归集路径等内容进行综合化的管理。尤其在熟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与加急费用控制差异化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地区分财务准则相关税法的管理区别,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减免申报,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使企业可以充分满足税务部门的相关管理需要,并在审核过程中,可凭借自身的优势项目管理能力,快速、高效地享受到政策内容带来的优惠,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税负,为其稳定发展扫除税务风险问题。

3.4补充企业纳税筹划管理

针对财税风险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应当重点强调对于风险问题的识别与预防,在出现财税风险问题之前,就通过系列性管理与筹划,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态与运行条件,保证整体财务管理的控制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根据相关行业领域内制定的管理细则,并在配合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纳税规范细则的内容基础上,完成对于自身财税工作的规整化处理,使运行与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得到控制。而在报关管理实务工作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经验,对具体产生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并形成针对性地管理措施,对企业纳税管理行为作出进一步的规划与控制,使其在维护企业税务稳定上,发挥积极影响[3]。另外,在内部组织结构协调性上,企业也需要进行优化管理,通过加强各部门与财税部门之间的合作,保证企业财税筹划工作执行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消除并控制其中的风险产生条件。保证高新企业内部各部门,都能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开展生产与发展活动,以此使整体纳税筹划管理,展现出明显的实用性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条件的同时,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性问题,并集中体现在企业资质认定、研发成本归集、收入风险确认这三个方面。在落实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岗位人员、申报工作、项目管理、纳税筹划这四点内容着手,保证企业的财税管理状态,进而使其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政策条件带来的优势,维护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状态,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凯钟,陈慧林,郑晓纯,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税负分析及税务筹划——基于BK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案设计[J].经济师,2019(02).

[2]廖子鉴,席成斌,巩文明.智能制造行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以四川省为例[J].税收经济研究,2018,23(04).

[3]刘小瑜,温有栋,江炳官.“互联网+”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风险预警——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J].税务研究,2018(06).

作者:江鑫庭 单位:厦门卫生检疫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