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新探

新时代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新探

摘要:贯彻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科学设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补齐教学质量建设的“短板”,推进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和育人水平高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进一步总结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监控的有益经验,强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的监管,将对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要求

教学质量影响育人质量,高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承担着教学育人的责任,因此,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是推进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所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既定的教学质量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流程,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监督和控制,以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并不断提升而形成的一套互相协调、成制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1]。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要树立质量意识,课程的育人价值是第一位的,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因素。高校领导、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切实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保证各门课程育人作用发挥。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从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等层面进行“把关”,确保课程的建设导向和育人导向。同时通过校领导、学院领导听课以及专家督导、同行听课等措施,检查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和育人效果;并把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和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中是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通过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分解到教学全过程,使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学职责。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科学设定教学质量评价要求,按照立德树人总要求,分类推进,确保教育质量。

二、要科学设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评价指标、实施路线等综合推进。就学校层面而言,需要建设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意识传导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如有的高校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常态监控和专项评估,重点对学生、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实施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闭合管理,逐步形成以专业评估(认证)、课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命题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为特色的“1基2式3维4步X专项”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框架就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面和主要环节,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了重点环节有要求、整个过程有标准、质量建设成体系。对于具体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高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考核指标,有的指标体系设定一级考核指标、二级考核指标和具体考核点,这为教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了“标杆”作用。如有的高校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作为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又有具体的评价要求,同时也设定了优+、优、优-、良+、良、良-、中+、中-、及格、不及格等不同的评价等级,这样就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评价。如在一级评价指标教师素养中设定的具体考核要求有:教态得体,精神饱满,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表达流畅;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内容熟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也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具体考核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课堂教学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还包括实践教学;不仅有理工科学科课堂,还有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课堂;不仅有上百人的大班教学,还有二十几人甚至更少学生数的课堂。这就需要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差异性评价指标的设定,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同时还要辩证分析学校教学督导课堂评价分数和学生课堂评价分数,由于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课堂组织形式也存在差异,这就会出现两个群体在对同一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时出现不一致甚至分数差异很大的情况。如有的高校校级教学督导对艺术类课程进行督导评价时,督导评分较低,原因在于艺术类课程在教学时比较灵活,不太注重教学规范。而艺术类课程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较多,故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较高。而对于校级公共基础课多采用大班教学,大部分教学班学生人数在90人以上,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24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关注不足,因此学生评分较低,但由于理学类教师的教学较为严谨,教学规范性较强,故校级教学督导评价会较高。这就需要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从学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大局角度,结合每个专业学科的特点和课堂组织形式等,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课堂教学做出综合性评判。

三、聚焦教学质量建设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时效性

高校的教育教学开展在贯彻立德树人方针下,各个高校在专业学科、历史传承以及服务地方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随着高校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服务社会职能的不断加强,地方高校在不断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服务面向,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高校要及时做好专业学科调整,主动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的需要,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实现学科的交叉、综合、渗透,以打破那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划分过严、各种专业分工过细,互不通气的孤立状态。因此,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既要关注“眼前”专业的建设现状,还要着眼地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标设计,引导、规范学校专业学科建设“接地气”。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起到了“指挥棒”作用,对各个学院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等起到了考核评价。但是,也应看到,不少高校是学校层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完善,但学院层面的教学质量体系不健全,或者生硬的照搬学校的评价指标,没有考虑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导致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出现考核评价“一刀切”,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具体而言,在校级层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但在院级层面的各项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学院监控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学院没有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学院教学督导队伍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教研室的监控职责落实不到位;学院的质量标准以学校为准,未体现学科及专业差异;在实现工作中未能与学校的相关工作相呼应,难以真正实现协同监控的目的。因此,要在学校、学院以及教师乃至学生中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建设质量文化,完善教学质量体系。其次,应加强对学院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学院质量监控的组织管理队伍,根据学校的质量标准,建立与学院学科、专业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体系,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健全学院督导队伍管理激励制度。

四、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做好教学信息的动态抓取,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的开展

随着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推进,部级、省级和校级不同层级的在线教学平台逐渐完善和加强,高校通过慕课、雨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大比例增长。网络课堂的普及和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对教学督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学仪器准备、教学素材遴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在线课堂的秩序监控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这些方面均不同于以往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现实要求教学质量监控必须推进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要因事而为,因时而进,主动分析线上教学和线上授课的规律特点,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在确保教学质量前提下,对开展网络教学提出明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要求,并通过时时在线监控、问卷调查反馈等形式对网络教学开展有效检查和督导。要积极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建设,做到从教学信息采集、教学秩序运行、教学评价实施、教学反馈等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从而能全程、动态、综合的对教学质量开展督导、监控和评价。虽然教学质量监控有专门的部门,但教学质量监控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涉及教务处、学生处、招就处以及基层学院等部门、单位,这就需要各项数据、信息在部门、单位之间“流动”的准确、一致,而信息化建设无疑会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高效、准确。有的高校结合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了“数字高清网络教学监控系统”“教室多媒体触控一体机”“教室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运行平台,使之成为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过程中实现多措并举、凸显时效、互动互联、点面兼容的可操作系统。高校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应用软件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信息化,将会极大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鹰.基于ISO9000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作者:高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