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绿色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相关理论为基础,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同时简单总结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意义,对绿色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关系进行一定的研究,重点分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从法制、技术创新和生产消费模式等方面阐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绿色;经济

0引言

虽然我国绿色经济自1921年以来发生了深刻性的变化,但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仍是以促进环境保护为主要代价的,这显然是一种不符合绿色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模式。它不仅因此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还因此造成了大量环境污染,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更是影响绿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必须试图在一些科学理论书籍中找到相关基础概念,发现蕴藏在这些书籍中的绿色经济的思想,与当前我国绿色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炼,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引导我国绿色社会经济发展实践。

1相关概念

1.1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经济以贯彻马克思主义绿色生态观理念为理论指导,不仅减少了对一些化石燃料能源的依赖,例如石油、煤炭,同时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频次,真正意义上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等造成全球变暖气体的发展目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和谐健康的发展目标。新的绿色产业经济理念是一种新的绿色发展经济理念。新的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全新的、与以往大为不同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它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能源排放技术为主要基础的绿色经济社会发展,以环境保护为重点。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在这几个方面,人们应该开始重新思考一下经济快速发展与人类自然、能源之间的直接关系,经济快速增长与自然环境怎样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与中华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直接关系,以及这种发展经济模式如何最有效促进中国人民的最终根本利益和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整个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努力真正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

1.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无机世界到有机世界,再到较低的有机体,最后,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进化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自然,就不可能有人类,而自然是人类产生和生存的基础。“历史本身就是自然的历史,也就是说,自然正在成为人类这个过程中真正的一部分。”恩格斯说,“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它在自己的环境中发展,并与之一起发展。”人的身心生活与自然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指出,在人和动物身上,人的生命都是从身体的角度表现出来的对无机性的依赖,人越是动物,人所依赖的无机性的范围就越广。视觉、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作为艺术的对象,人类意识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无机性,是一个人为了享受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品。同样,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也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最主要的矛盾。在当时的国情下,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生产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主要矛盾就是环境问题,在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根据我国国情与社会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提出来适合我国健康发展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以及生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两者关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各国之间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这就导致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例如大量燃烧煤炭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气体,进而造成全球变暖,这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

2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制度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活动必须受到政策与制度的制约与保护,国家应当积极鼓励制定与绿色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绿色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国外,绿色经济的发展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缺乏政策和法律的准入,首先在立法领域,我国的立法制度是不完善的,而且在能源领域仍然没有很多专门的法律,比如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其他关键的能源领域,这些法律的不完善将导致能源与整个环境之间缺乏一致性;其次,由于我国缺乏详细的立法传统,现行的能源立法缺乏足够的细节,同时,由于立法没有特别关注细节,这导致了另一个负面的结果,即环境保护法的执行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也不利于实质性的改善环境状况;最后,虽然法例和规划都订有一系列的执行措施,例如提供税务优惠和津贴等相关规定,但在支持企业以及居民低碳生产以及生活,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绿色经济的发展方面,尤其在缺乏更详细的激励的情况下,其实践中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2技术因素由于没有储备足够的工业低碳核心技术,特别主要是现代低碳工业核心技术缺乏储备,低碳核心技术的大量缺乏严重阻碍当前我国工业低碳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统低碳生产技术中,只是完全复制了发达国家的传统低碳生产技术,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发展加以引进。目前低碳高技术水平企业总体上讲仍是阻碍我国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技术障碍,与发达国家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相比,我国科技企业投资水平还有很大的保障改善发展空间,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缺乏也是导致我国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度滞后的原因之一,大量的核心减排技术必须来自国外,发达国家不能向我国转让或销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我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的情况下。

2.3消费方式改革创新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均基本可支配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人们看待自身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已发生巨大的改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出现了一定的改变。例如许多消费者更愿意买汽车来作为他们的代步工具,这就导致了更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道路拥挤等问题。另外,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会购买更大功率的电器,这就导致用电量增大,对环境的破坏也愈发严峻。

3绿色经济发展的途径

3.1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深入研究实践离不开理论支撑,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必不可少。因此必须依据我国国情与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础指导,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迅猛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拓展与发展理论,进而促进人、自然、经济三者和谐发展,互相促进,和睦共处,更好地构建生态文明,从而为实现我国绿色经济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

3.2完善法律法规细节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绿色经济的法律法规,由于某些具体情况的具体细节不明确,法律法规在司法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明确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符合相关法律框架和原则的前提下,提高其实际适用性,确保其法律效力,并制定详细的法律,具体涉及某些领域,例如制定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法律和条例,从而完善发展绿色经济的法律体系。

3.3技术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技术水平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引进新型的技术,并熟悉掌握和运用,提高创新自主性。低碳利用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要发挥作用,特别是民用电力、交通等传统能源行业,要重点支持、发展和引进新型节能低碳利用技术,以此完善落后企业的生产,积极探索发展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提高我国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利用先进国际出口转让也很重要,而且先进低碳技术从发达国家直接流入发展中国家,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并将低碳技术运用在绿色能源发展的各个领域。国际技术转让还可以促进低碳技术的传播,最终实现全球绿色经济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4建立绿色的消费模式“绿色生活方式”的定义是通过减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追求“绿色生活方式”是为了发展生态文明,所以“绿色生活方式”就是生态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人们消费商品的方式直接反映在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上,可持续消费是一种先进的消费模式,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保资源的最佳消费和持续利用,以及尽量减少废物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稳步推进可持续消费是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

4结语

绿色经济在我国依旧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绿色经济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未来对此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应着重注意收集与此理念相关的信息与资料,进一步发现与拓展绿色经济理论的研究,使此理念有丰富的理论来源与基础。本文从政策、技术、消费等方面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依旧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会以更系统、更全面的视角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视域下的绿色经济,以帮助制定更科学,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张宇.探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0(8):8.

[2]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3]陶爱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成果述评及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21-22.

作者:邹雨廷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