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要: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的特大型城市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大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但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长期性的建设工作,智慧城市建设在取得卓越成效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有效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各个城市都要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指出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过程中,人们对城市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信息化时代到来以后,城市服务和发展思路都打破了传统的思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智慧化建设,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应用到了城市综合管理中,打造了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和管理系统,给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但智慧城市建设给城市科技创新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各个城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经由智慧城市建设来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先进信息技术如BIM技术等,已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在高层智能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BIM技术,运用其模拟化、可视化、协同设计等功能,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优化,可有效提升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产生更佳经济效果。

1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时代到来后所形成的新概念,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融合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改变了城市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经由创新技术的感测、分析与整合,也就可以使得有关部门能够在城市运行的过程中,准确获知城市的基本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的依据。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城市不仅具备了更高的综合发展能力,更有了更高的安全服务水平,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不仅达到了信息公开、资源配置的目标,更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风貌[1]。以智慧城市的社会综合管理系统为例,其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2.1科技创新投入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科技创新投入仅仅是一个方面,在不断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可逐步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生产要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却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智慧城市对城市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这种驱动作用可以使得城市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以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作为指导,积极进行科技人才的引进,并扩大专项资金投入,给城市内生提供动力[2]。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整合结果,可在城市的科技创新中提供动力源泉,助力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当下的很多城市发展中,智慧城市尚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其在未来还有着艰难的建设道路要走,虽然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但因为深受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资金等的限制,城市内的资源配置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城市政府要有效发挥其作用,积极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给城市的科技创新营造对应的制度、政策支持,使得城市可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其科技创新潜能。各个城市都要在现阶段的发展条件下,强化科技基础,整合城市内已有的各种资源,通过财政支持,给予科技创新提供一定的配套设施保障。

2.2科技创新载体方面

从科技创新的长远角度来看,为保障城市极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也需要从科技创新载体的角度来进行。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科技创新载体方面,其影响体现在经由智慧城市一系列建设任务的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国家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机构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载体和结构支撑,该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可有效将各种科技成果转化为最终的科技产物,给城市发展创造对应的“智慧因子”,使得不同科技创新要素之间可以保持高速的流动性,加快科技创新[3]。智慧城市建设使得科技创新载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载体上,反而更集中在多个载体上,给科技创新提供了一定的载体和平台支撑,如高新园区、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均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下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

3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

3.1统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标准

为全面发挥智慧城市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各个城市都要加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投入。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都显著提高,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化建设,但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智慧城市建设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下及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相关部门要结合城市的发展特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逐步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将此标准和规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使得每个城市都能够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建设机构和部门,在城市内进行硬件标准的明确规定,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实施办法,掌握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投资合作主体、运营主体,形成完善的建设体系。当统一了规范化标准以后,各个城市都要严格在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按照信息共享标准,保持城市内部交通、医疗、民政等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保持相互之间的可靠连接,打破原有城市的部门壁垒、信息壁垒,开放对应的数据接口,经由统一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同子系统之间的高效衔接[4]。

3.2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意识,明晰智慧城市建设内涵

每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部分城市存在着建设效率低下、层次浅薄且成本偏高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各个城市在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时,都应该逐步形成智慧城市建设意识,从思想上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整合最新的建设理念和思路,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用智慧城市建设来驱动城市的科技创新。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特点,为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符合相应的标准,提高建设水平,各个城市都应该具有大局观,从战略性的角度来具备高度的指挥城市建设意识,使得城市内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充分了解指挥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5]。

3.3注重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以后,在智慧网络中形成了多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只有保持了高度的兼容性和协调性,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使得智慧城市中的各项服务能够满足城市人们的基本需求。因此,为达到智慧城市良好的建设效果,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各个城市在开展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顶层设计,更要做好系统规划,经由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经由对经济性、技术性、实用性等综合对比分析和论证,实现智慧城市中不同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

3.4加强数据协同与融合

数据协同和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本要求,在开展相应的建设任务时,各个城市需在统一的建设标准下,结合城市本身的情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建设工作。为达到智慧城市大规模、深层次应用的目标,专业的建设人员需整合现有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保障基础数据、公共数据、实时数据的高度协同与融合,使得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的每个人员,都能够具有数据共享意识,发挥数据资源在城市服务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城市还应该进行数据大平台的构建,但在该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同业务部门数据库端口兼容性不足的情况,有效实现对城市内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城市服务中能够达到数据共享和融合的目标。

3.5完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相关制度体系

智能城市建设不仅仅要将着眼点聚焦在城市前期的建设方面,更要着眼于后期的运营管理,因此,各个城市都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进行运营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形成智慧城市信息化规划制度、现代通信设施建设制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使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切实履行其职责。在形成了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相关制度体系以后,也就可以给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制度支持,使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涉及公共安全、市民隐私等数据的部分,依据制度规定进行分层级、分权限开放和共享。各个城市同样要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给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可经由培训宣传、专业研讨和交流来实现。

3.6充实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

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建设过程,为全面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各个城市都要在当下的建设条件下充实参与主体,适当拓宽智慧城市建设时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建设任务中,经由多方建设主体的参与,来加快总体的建设步伐,使得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经由市场化运作方式来提升智慧城市运营水平,推进融资机制的全面创新。社会资本在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中以后,政府信息中心的信息开发运维可逐步向数据管理、网络服务外包业务等转变。

3.7加大BIM技术的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加大对BIM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因为BIM技术兼具模拟性、协调性和可视化的特征,在得到了智慧城市的大致构想以后,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来呈现最终的效果,根据直观的结果呈现来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和设计细节的优化。比如,以某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在开展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涉及的土建工作任务量庞大,单纯的人工规划和设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智慧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土建项目,均可利用BIM技术整合项目的全部信息,构建BIM模型。首先,在场地优化方面,可利用BIM技术来构建施工现场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修阶段的三维场地布置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行施工现场的虚拟展示,保障场地布局的优化。其次,在复杂节点的三维交底方面,通过型钢柱和混凝土节点的三维建模优化,可在满足钢筋间距、锚固长度的基本要求下,减少钢结构的穿孔问题,对金属屋面实施深化设计。BIM技术,是可以贯穿整个建筑物全寿命周期的一种信息化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优化建设项目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等方案,而且还可以为建设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它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运用项目的虚拟建造,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各参与方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实现数据共享,运用数据同步管控,达到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而信息化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技术的应用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结语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BIM技术的强大功能,可以有效提升质量控制的效果。城市的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智慧城市建设进度、水平的影响,因此,各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还需要有效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科技创新方面的关系,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深度。

作者:王晓霞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