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路径

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路径

摘要:阐述了太原市百村百期万人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的基本情况、主要效果,分析了其对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推动作用,提出通过搭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组建技术创新服务团队进一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工作。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培训;创新载体;太原

农业科技创新载体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形式,能够研制、开发农业科技成果,或有一定获取、传播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条件,从而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各类组织或实体[1-4]。从2016年起,太原市科技部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开展“百村百期万人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主要针对太原市的娄烦县、阳曲县这两个贫困县,按照“精准、协同、梯次”的原则,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以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使贫困户贫困人口能学习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科技素质、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实施脱贫农业科技培训对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起到了很有力的推动作用。

1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的基本情况

自2016年11月起,太原市星火技术发展中心针对娄烦县、阳曲县这两个贫困县进行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生猪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技术;露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核桃种植和低产改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旱地西红柿无公害栽培技术及蔬菜病虫害防治;马铃薯、谷子、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中药材栽培技术;果树整形与修剪技术;猪、鸡、羊的新型养殖技术;畜牧饲料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等。

2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的主要效果

太原市星火技术发展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娄烦县和阳曲县农业生产需求实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为贫困户解决种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户的知识技能。引导贫困人口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采用专家集中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进示范技术,在各个关键环节着重强化技术指导,逐步在当地建设起规模化、标准化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利用多种传媒平台和手段,以点带面,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相结合的技术线路进行实施。同时,把科技农业知识、实用技术通过培训技术资料发放到了农户手里,解决了农户们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受到了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3对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推动作用分析

3.1积极引导以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近年来,现代农民职业培训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作用凸显,农业技术培训不仅可以使农民掌握农业知识和技术,而且使科技成果得到很好的应用和转化,有利于培育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不能仅仅写在论文报告里,而要以需求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与传统农民相比,现代职业农民更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和生产工具,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自觉主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量,通过科技创新挖掘创富潜力。通过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增加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源动力[5-6]。3.1.1科技培训促进创新载体建设通过脱贫攻坚培训,因地制宜地把一大批农业先进成果、适用技术在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进行科研、中试、示范、推广,对接供需双方,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介服务,引导科研单位进入农业科技创新载体中来,比如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规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载体的示范和转化能力。3.1.2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分析。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解决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科技应用问题,促进支柱产业的成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主要模式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在目前技术示范推广模式中成熟度较高,它以优良的农业工程设施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广泛吸引国内外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项目到示范园区进行科研、中试、示范、培训和推广,尽快形成一批适合当地和周边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用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加速传统农业改造[1]。3.1.3山西省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情况。根据山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相关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思路,围绕山西农业特色与优势,集聚创新资源,拓展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打造酿品、饮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带动基地化、规模化、有机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把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高地。3.1.4太原市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情况。培训期间总共征集高校、科研机构技术成果200多项,其中面向娄烦县、阳曲县分批103项。例如阳曲县万向农业田园综合体以现代农业科技产业为核心,建设成为太原市辐射全省的现代农业区、休闲度假区、康养中心区,注册商标“泥屯河”用于推广优质果蔬产品。园区由薄膜智能连栋大棚、玻璃智能连动温室、科技孵化基地、家庭农场、鱼塘及两座智能穹顶温室(一座已建成、一座在建设中)构成。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专业院校和科技特派员优势,为万向农业田园综合体选派了特派员,整合资源,建立以市场为引导,以科技培训为手段,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为区域服务载体,结合科技精准扶贫等农村科技工作,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开展相关工作。

3.2创新创业以推动。“星创天地”创建培育“星创天地”是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农业创新创业开放性综合平台,是广大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3.2.1科技培训成为“星创天地”的主力军。在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过程中,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大学生、返乡就业农民工等创新创业主体,这些人有很强的创业意愿,对接培训过程邀请的授课老师均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把这些专家力量补充到创业导师队伍中,形成以科技、人才、资金、资源为依托,集合科技示范、成果转化、技术集成、融资孵化、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营造专业化、社会化、低成本的农村科技创业氛围,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之火加快形成燎原之势。3.2.2太原市“星创天地”发展情况。自2016年7月科技部《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及相关单位创建“星创天地”。比如娄烦县云顶空间星创天地是集生物科技、立体栽培、科技创新、科普教育、科研实验、品种展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自成立以来,积极引进和开发新品种,开发新技术,与山西省农科院、山西省马铃薯脱毒中心建立合作基地,通过合作,开发了现代农业实用新型技术,培养了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农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延伸,进而推动城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比如阳曲县青草坡星创天地运营以来,引领一批上安村民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旅游创业项目建设中,如兄妹网络小杂粮基地通过网上销售各式小杂粮等其他产品,有村民开起了自己的农家乐,有村民开起了水上乐园,有村民设了农家商店、乡村游乐园,有村民建起了三层楼准乡村民宿等,此外,青草坡星创天地还和村里的贫困户合作开展了“都市放羊娃”的活动,让城里的孩子穿上小羊倌的服装跟随羊倌们一起去真真实实地体验放羊生活,每个月也能给羊倌增加额外的收入,开展了刨红薯、挖土豆、摘苹果等各色采摘项目,既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3.3对接需求以助力。“三区”人才项目太原市每年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项目,太原市星火技术发展中心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单位,为“三区”人才项目进行全过程服务工作。“三区”人才项目服务是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太原市脱贫攻坚的一项科技创新举措,经过该中心的服务,打通了专家与农户、涉农企业沟通的桥梁;通过人才对接,提高了农业项目的快速落地,增产增收。组织开展了贫困县的科技需求调研、项目征集,通过实地对接、发放需求调查表,摸清了科技需求及双方对接需求,对接效果明显。双方合作紧密的技术和成果可形成项目的,进入项目培育库,其余技术和成果继续服务;跟踪推进,服务项目,按对接双方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在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培训过程中,与各县科技部门密切合作,充分调研、听取贫困县的需求,对没有确定受援单位的科技人员,帮助科技人员尽快与受援单位对接,主动介绍本地有关产业和需要支持的,与有关受援单位主动协调,帮助双方确定合作关系。经过和市县科技部门的密切协调配合,全部受援单位顺利签到了科技人员,明确了科技人员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目标,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针对贫困县的农业现状,开展需求征集、成果技术及人才对接,并服务申报山西省科技厅项目,征集贫困县“三区”人才、技术需求,服务供需双方开展项目对接和人才对接活动。根据各县农户、合作社以及相关企业需求,设计培训内容、编制培训教程、对接高端人才、服务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共同开展重点技术培训。通过人才对接、项目凝练,建立项目库,根据双方需求不断完善培育项目,该中心引导人才及技术资源不断跟进,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智力支持。

4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工作建议

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线,以建设南部城郊农业示范区、北部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区为突破口,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项目打包、团队协作、平台支撑、资源共享,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产学研结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太原市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服务指导能力,激发农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培育农村产业兴旺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4.1搭建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结合太原市农业生产实际,突出城郊都市现代农业需求,组建设施蔬菜、花卉、杂粮、葡果等领域的专业创新服务团队,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送上门服务。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构建技术服务、产业交流、信息分享的专业平台和市、县、乡(镇)、村四级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资源库,把相关的技术、人才、成果及创新服务团队等资源纳入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开展产业规划、特色农产品开发、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新品种选育、农业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人才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病虫害疫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专业化服务。

4.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围绕全市特色葡果、设施蔬菜、健康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等第一产业,开展良种繁育攻关、有机旱作技术、智能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集成创新、技术推广;围绕食醋酿造、肉乳制品、干鲜果蔬、粮油主食等第二产业,开展生物技术、营养技术、功能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应用;围绕农产品流通、设施园艺、休闲养生农业等第三产业,开展现代物流,农业信息化、装备智能化等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培育农业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太原特色的城郊都市现代农业自主创新体系。

4.3开展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对有区域资源优势,符合市场需求,优质、高效、生态、节约型的农业优良新品种和先进技术,加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扶持力度,按照太原市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结构调整方向,支持以“减玉米、增蔬菜、增葡果、增杂粮、增药材、增花卉”为原则的特色高效种植,以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有机旱作农业,以技术集成为核心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创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系统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

4.4组建技术创新服务团队。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为引导,整合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统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建设市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支持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主线,围绕太原市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技术承包和科技培训,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哲敏.不同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J].农业技术经济,2002(6):30-32.

[2]新华社.韩长赋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大平台好载体[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1):78.

[3]龚如斌.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J].河南农业,2018(19):12-13.

[4]冉崇朝.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载体建设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农村经济,2001(9):7-8.

[5]郭艳青.推进农民职业化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载体[J].农民科技培训,2018(2):12-13.

[6]龚如斌.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J].河南农业,2006(8):34.

作者:李静波 张晋 张? 单位:太原市星火技术发展中心 太原市科技应用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