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下提高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下提高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摘要: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对金融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传统金融业的发展还是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传统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存在诸多不适应性的方面。因此,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科技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由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金融科技创新深刻地影响着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传统金融业和新型金融业态都对金融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并进而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角度,高校金融专业必须明确金融科技创新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识现有培养模式的差距,总体设计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对金融业变革产生的影响及人才需求新趋势

(一)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基础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拓展,这些创新成果在金融领域也日益推广应用,形成了金融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并且正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金融业态。从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再到无人银行和数字货币,以及手机证券交易系统的推广使用,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的推出,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变化,表明传统金融业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技术的变化也改变着传统金融业从营销模式、业务模式到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的转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上小额贷款、P2P和众筹等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认知。

(二)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1.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变革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技术进步尤其是在金融行业有较为广泛和深入应用前景的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金融行业面临着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提升业务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这种压力和动力一方面来自同行业内部竞争,另一方面来自一些金融新业态兴起的外部力量。就传统金融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而言,各金融机构均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自身业务范围和业务质量,从而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就一些金融新业态而言,希望通过金融科技新方法,在原有稳固的金融业行业框架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传统金融业机构金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靠掌握创新技术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面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传统金融业对于金融科技创新人才有着迫切需求。2.金融行业的业态变化新趋势对人才的新需求和新要求。伴随金融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融资模式和技术条件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金融的金融新业态,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以及第三方支付、P2P融资、众筹、小额信用贷款等等。这些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金融新业态由于业务结构、业务平台与传统金融有着很大不同,从诞生之时,就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有着不同以往的需求。首先,在业务模式方面,其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有着全新的构造,需要从业人员重新认识;其次,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再次,在业务技能方面,要求对于计算机、通讯等软硬件新的业务手段和技能有比较高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这些人才新需求明显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二、当前模式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创新趋势的不适应性

基于上述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普遍存在与其不适应的状况,直接影响金融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一)金融科技创新趋势下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不适应性。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在就业领域和就业方向方面,仍然主要聚焦于传统金融行业和传统金融业务岗位,并未足够强调金融科技创新的理念、创新思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金融行业和传统金融岗位对于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要求在很多方面已经无法适应金融科技创新的趋势要求。因此,提高金融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必须首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瞄准金融科技进步的新发展、新趋势而着眼于未来,使其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意识。

(二)金融科技创新趋势下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设置不适应性。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设置主要仍以传统金融业的业务需求为导向,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在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流程和基本技能等内容方面有许多不适应的情况。1.基本概念、原理的内容设置不适应性。当前金融教学在基本概念原理方面,主要针对传统金融,当然,与金融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设置是必要的,但是,没有金融科技创新的理论阐释很难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实的金融业发展动态,无法有效把握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业的影响以及金融业未来发展的科技方向,因此,适应和解释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概念、原理、趋势等内容需要补充和完善,紧跟金融科技进步的趋势甚至应具有一定前瞻性,否则难以使学生理解和领会金融科技发展的必然性与一般规律。2.操作流程的内容不适应性。由于金融科技发展迅速,传统金融模式的科技创新与新型金融业态的业务操作流程也处于探索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当前对于应用最新金融科技的业务操作流程仍难以统一和模式化并直接纳入金融专业教材内容中,因此,当前金融专业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大多仍然是较为成熟的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业务操作流程,或者较为简单地解释金融科技的应用,并不能全面反映金融科技创新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变革,较难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要求。3.基本技能的内容不适应性。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技能培养内容设置仍以传统金融业的需求为主,注重学生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主要金融传统行业在业务中的技能要求,如商业银行的银行财务会计、出纳点钞、储蓄、外汇结算、计划制表、信贷评估、键盘操作、银行营销等基本技能;证券公司的经纪、投行、自营、投资咨询和证券业务营销等技能;保险公司的投保、理赔、保险产品营销等技能内容。在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各项金融业务的线上开发、线上推广、线上办理等模式都与传统模式相比发生的较大变化,因而所需技能也有很大不同,在计算机软硬件技能、互联网通讯技术技能甚至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

(三)金融科技创新趋势下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方法不适应性。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方式方法上,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知识学习、领会,辅之以课堂讨论、作业练习、案例分析等,技能训练方式主要通过实验室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过程中会安排一定的金融机构实习时间,能够使学生掌握传统金融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金融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处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培养方式方法难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金融科技手段进行实际检验,也难以较为熟练地掌握,同时也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性工作,因而就无法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金融科技创新使得传统金融业面临一次重大转变,以人才为根本的金融行业必然会对人才需求做出重大调整。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及时把握人才需求动态,及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加具有就业竞争力。

(一)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1.创新性知识结构的培养目标。提升金融专业未来就业竞争力,需要学生具有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需要学生既懂得金融科学的传统基本概念、原理,又对金融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所了解和把握,能够用动态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探索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考虑金融业发展的热点和前沿性问题,懂得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未来趋势。所以,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创新为重要导向。2.创新性业务能力的培养目标。当前条件下,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同时金融科技创新迅猛发展。在这一特定时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业务能力目标必然具有一定的复合性,既要掌握传统金融的的业务规范与业务流程,又要为未来金融科技创新条件下的新模式做好业务能力的准备。因此,对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在业务能力方面的目标定位应综合传统与创新,注重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的衔接与平稳过渡。3.创新性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适应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的就业竞争力提升,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金融业务的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新技术条件下的操作技能,如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基本维护、熟悉一些常用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命令,能够适应常态化的新技术工作条件。只有综合的业务操作技能培养目标,才能适应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科技创新条件下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优化。金融科技创新条件下,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方面,因此,需要在基本概念原理、操作流程和基本技能等具体的培养内容上进行细致的调整和优化。1.基本概念、原理的内容优化。随着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金融业务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涌现出大量新的金融模式,金融理念和认识、思路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把这些新的概念、原理体现出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专业学生了解金融业态的新变化,同时,逐步掌握创新的一般趋势与规律,进而更加适应金融业未来的就业需求,更加主动地融入其中,甚至具备由适应到主动创新的转变。2.操作流程的内容优化。金融科技创新作为新的趋势,而且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操作流程内容安排上采取创新模式,比如将较为成功和典型的一些金融科技创新业务操作模式以案例的形式较为详细地呈现在课堂,师生共同从正在进行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中总结可以推广的操作流程,使得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借助这一机会真正走入课堂。3.基本技能的内容优化。适应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的就业竞争力提升要求,在基本技能的培养内容安排方面,在传统银行会计、出纳、储蓄、外汇、结算等基本技能外,加强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软件编程、线上业务操作、线上营销基本技能,前瞻性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能储备,同时培养学生的业务创新技能以适应就业环境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三)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1.在基本理论和概念原理培养方面。除了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课堂学习方式之外,要更加关注使用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的运用,以适应金融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变化新趋势。2.在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培养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方式掌握传统金融业基本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基础上,通过引入行业专家授课、增加传统和新型金融业态工作实习等方式,使得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切实感受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业的改变作用,实际体验金融科技创新条件下的金融业务管理规范与业务流程,适应将来的行业要求。3.在技术方法和业务技能培养方面。在课堂讲授、课后练习以及实验室上机操作的技术方法、业务技能培训基础上,需要针对金融科技创新趋势条件下业务功能的复杂性,增加场景体验、实际案例的解决方案设计及其检验验证、客户实际接触、团队组织分工研讨及沟通协调等培养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姜丙毅,张平平.数字经济时代财会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5):59-64.

[2]杨彩林,罗长青,潘小文.金融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视角[J].知识经济,2018,(5):132-133.

[3]潘斌,张晶,刘峻峰.“互联网+”时代下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才智,2018,(15):90-92.

作者:张世晓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