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

摘要: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将努力实现 2030 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进而完成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 。 本文将研究江苏省绿色债权 、绿色信贷 、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金融工具 ,研究环境治理 、绿色交通 、节水节能和高端高科技产业资金流动的影响,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碳达峰;碳中和

一、绿色金融概述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将 2015年称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元年。 在这一年,绿色金融渗透到中国市场的各个领域,并在政府的推动下迅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要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 在党的报告中,强调了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在“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条件下,绿色金融对产业转型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1.绿色信贷优化产业结构 。 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良好 ,前景广阔。 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工具。在绿色信贷方面,金融机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深入研究了绿色金融的概念, 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这一标准。 各银行都设立了相关部门负责绿色金融贷款的发放,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 以确保绿色贷款的顺利发放。2017 年 ,江苏银行正式成为赤道原则银行 ,成为中国第二家接受赤道原则的银行,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杠杆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江苏省 2019 年新增贷款 1.43 万亿元,其中绿色信贷或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保护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职业贷款 663 亿元,这表明目前江苏省各大银行绿色信贷评估、审批发证制度初步建立,并具有一定规模。

2.绿色债券优化产业结构 。 作为中国最早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省份之一,江苏省也在有序开展绿色债券业务。2018 年年底 , 江苏省政府了八项促进绿色金融服务的建议, 其中列出了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ABS)的30%折扣 ,以帮助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和优化 。 2019 年 ,江苏省围绕“科学运用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念,了多项指导性政策文件,包括《关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和《关于绿色债券贴息措施的相关规定》。 利用绿色金融,积极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公共卫生设施和环保企业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特点, 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同年,江苏省批准 5家企业发行 19.2 亿元绿色债券, 以缓解这些环保企业的融资需求。

3.绿色证券优化产业结构 。 绿色证券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市。 2017 年江苏省绿色企业政府了《绿色产业上市公司奖励实施细则》,通过出台此类政策措施鼓励环保上市公司,并在从省普惠金融专项资金中拨付资金时,按照上市流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奖励。 另一方面,绿色基金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技术、人才,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环保类或生态友好型企业投资,得到基金投资的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保持环境技术优势的同时,增加经济产出,从而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2016年,江苏省了《引导绿色基金发展工作计划》,强调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绿色基金,支持江苏省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2018年,苏宁金融与无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PPP 绿色产业基金,规模 4 亿元,助力绿色产业发展,一方面吸纳市场闲置资金,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加大了绿色金融理念的宣传力度。

三、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的作用机制

1.信息传导 。 通过公开竞价 ,绿色金融市场可以形成绿色金融产品的价格发现功能。 投资者和生产者通过价格预期和市场供求来估计未来的市场趋势。 这些有效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信息传递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经营和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从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缓解资本借款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提高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吸引资本流向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2.资金杠杆作用 。 利用绿色金融创新投融资机制 。 绿色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活动转型期的一种新型绿色经济,为绿色产业减少过剩产能,为“三高”产业弥补环保缺口,引导资本从过剩产能产业流向绿色产业,淘汰重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投入产出组合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绿色转型。 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去杠杆化”方面,绿色金融市场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消除过剩产能,合理配置和引导资本流动。 金融机构直接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来源,敦促该行业企业改善生产率低下、污染严重且资源依赖严重的问题。 “加杠杆”方面,引导募集的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流入经济效益高、科技水平高、 环境污染低与资源消耗低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企业,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激励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改善生产方式与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从企业层面的优化上升至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3.资源优化配置 。 在对各类企业进行信贷评估和发放过程中,金融机构优先向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发放信贷,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社会责任低、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公司将被列入黑名单。 因此,应完善绿色产业的评价机制,使资本进入绿色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业,推进绿色产业转型进程。例如,财政补贴、保险赔偿风险、给予环保项目的低息优惠贷款、简化税收优惠等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资本流向环保企业,提升绿色项目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绿色发展规模,以寻求长期的竞争优势。 除了资本重组外,劳动力、科技创新等生产要素也更接近绿色企业,要素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资源整合能够推动产业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从而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综上可知,绿色金融与产业转型具有相关性,绿色金融分别通过资金的形成与导向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传导作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四、江苏省运用绿色金融促进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1.绿色金融奠定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 绿色金融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中,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将成为未来绿色金融的重点发展对象。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发展路径的基本要求,短期内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但未来将为社会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因此,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产能的结构优势,需要通过绿色发展路径寻求新的市场回报, 从而实现与绿色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 由此可见,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决定着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绿色金融推动能源产业技术提升 。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在传统金融市场内容易被低估,从而容易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绿色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对其投资项目的环境污染负责。 因此,金融机构将对投资项目进行环境审查,以确保资金投资于环保行业。 绿色金融通过投资导向,不仅引导传统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且为替代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动力。

3.绿色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绿色金融作为融合了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可协调发展的全新发展理论, 有效实现了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兼顾,并且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生产生活方式各方面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绿色金融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在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中,存在着一定的区域产业结构,要实现去产能发展,必须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兼顾环境效益。绿色金融能实现传统产业朝着绿色产能行业的转变,有效缓解传统行业对于煤炭以及钢铁资源的依赖性,为传统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推动供给侧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5.绿色金融促进绿色消费 。 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制度 ,加强金融机构的生态环保责任和创新意识,不断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扩大资源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个体进入绿色消费领域。 另外,绿色金融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得绿色产品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 从而降低消费的成本,以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

五、江苏省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金融市场覆盖范围不广 。 近年来 ,江苏省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国内外的成熟机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原因是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不足以支撑它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当前,江苏省并没有实现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投 融 资 途径,其主要形式为绿色信贷,并且总量规模较小,而且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发展仍不完全,因此为了实现多方位、多元化、多途径的融资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发展方向。 此外,在服务对象上,绿色金融仍存在较大局限性,全面覆盖还无法实现,以绿色信贷等为主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针对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对于需求旺盛的中小型环保企业和个人而言却鲜有涉及。 此外,当前企业对绿色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存在缺陷,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绿色金融对促进生产和社会进步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从而阻碍了绿色金融在企业间的进一步发展。

2.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 。 从目前来看 ,江苏省政府层面缺少统一、权威的绿色政策信息平台和绿色项目信息数据库,针对上市企业或发债主体也尚未建立全面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广泛存在。 一方面,当前某些上市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会刻意隐瞒一些对自身企业不利的信息,选择披露一些对自身企业有利的信息,不仅信息量少,而且信息有效性、针对性也较差。 另一方面,与法律政策规定的披露要求相比,这些上市企业所披露的大多数项目载体不符合要求,披露的内容规范化表达也不符合要求,进而阻碍了绿色政策的沟通和实施,不利于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绿色项目进行筛选和排查,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1.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 ,构建多元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一是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 以江苏现有银行为基础,在鼓励现有银行统一按照“赤道原则”对绿色金融业务经营进行规范调整的同时, 加快推动其他银行进一步绿化;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充分调动其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指导和支持其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提升其专业化水平,从而不断丰富江苏绿色金融经营主体,提高绿色金融产业集聚度。二是设立绿色发展银行。 绿色发展银行为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因此,江苏应加快发起成立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多元化资金来源为初始资本的、专业化的绿色发展银行,并选择以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作为绿色发展银行的突破口。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创新发展,可以为绿色项目投融资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具体包括绿色资产评估机构、环境风险评估机构、绿色信用评级机构以及绿色金融产品认证机构等。 除此之外,江苏还要探索组建专门化的绿色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并发展要素交易之间的绿色市场,通过不断扩大市场中的参与主体,形成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多维度、综合性。

2.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 要想实现资金真正流入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利的行业中,就必须针对企业的环保信息在银行建立起专业的金融信息数据库,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 将企业的融资能力与环保责任连接起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积极性。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与国际接轨、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认证机制的速度,通过指定第三方机构对绿色金融经营主体进行环保审查以及风险评估,帮助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企业形成准确判断。 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实现绿色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企业贷款金额的有效发放。 各个金融机构以及绿色金融企业应当及时了解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并且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做法。 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并且建立起与绿色信贷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

作者:刘艳婷 葛佳 陈裕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