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探究

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探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业、各领域,对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创新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现如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行业内竞争愈加突出,企业已然发现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要想进一步加快发展进程,必须着重强调财务战略,使得企业可始终保持增长水平。文章从财务战略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着手,分析了财务战略的特点以及现实困境,并对如何制定与完善财务战略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完善

信息化时代,整个经济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要想在这一环境中得以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结合市场特性以及运营现状,制定可行、科学的财务战略,以此来实现价值最大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财务战略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

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根本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制定科学且合理的财务战略,一方面可确保资金链的稳健与流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阶段均涉及财务战略,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将一系列因素考虑到位,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且可基于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将其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将企业运营发展的核心集中于价值最大化,同时,要想在经济大环境中站稳脚跟,还应将财务战略、职能战略进行协调,细化不同的战略目标,渗透可持续理念,使得企业自身竞争力大大提升,牢牢抓住发展机遇,进而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可持续增长视角下财务战略的特点

对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同样的财务战略也不容忽视。从本质上分析,财务战略属于职能战略,一方面有利于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加快企业财务的转型升级。不同活动涉及的财务战略各不相同,只有确保财务战略的切实可行,才能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现从可持续增长视角出发,将财务战略的特点概括如下:第一,指导性。通常情况下,财务人员整合、分析大量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财务战略,为各项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方向一致,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系统性,各个战略目标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保持协调与统一。第三,复杂性。财务战略的制定直接关系着经济活动所需的资金,若是未能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极有可能造成资金短缺问题,导致企业陷入运营困境[1]。

三、可持续增长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现实困境

(一)对可持续增长的重视不足。尽管,新形势下“可持续增长”理念深入各个行业领域,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其重视不足,实际运营过程中并没有重点关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过于偏向于获得更多利润,只是盲目地进行扩大经营规模与业务范围,未能充分把握投资项目的整体质量,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分析只看中眼前短期效益,目标与规划具有限制性,缺少前瞻性,故而不能真正地加快企业发展进程,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性较强,往往在运营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来进行技术研发、技术升级等,此时则需要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但同样存在极大的风险,若是未能准确定位,缺失可行且科学的财务战略,必然难以创造价值,效益分配出现障碍,甚至会引发更多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战略信息体系有缺陷。现如今,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最为核心的数据信息为会计信息,这一信息仅仅可反映出基础财务工作,不具备全面性与系统性。但目前,企业往往习惯以这一信息为主,整个信息体系存在明显缺陷,难以进一步保障财务战略。另外,财务战略涉及面广泛,制定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仅要对内部控制环境加以分析,还要做好一系列调研工作,准确把握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但实际上却并未强调这一要点,导致财务战略与实际需求偏差过大,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部分人员专业素养偏低。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专业人才是企业最为核心的支柱力量,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相较而言,对财务人员也有着较高要求,一方面应熟练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学习主动性。虽然从整体层面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其中不乏部分人员专业素养偏低,加之内部培训力度不足,有的财务人员不能综合分析多方面要素,制定并完善财务战略,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工作失误[2]。

四、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增长视角下的财务战略制定与完善

(一)着重分析财务内外环境。可持续增长视角下财务战略的制定必须强调内外环境的深入分析,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战略与各阶段的实际需求相适宜。首先,内部环境分析,一是现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等,决定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作为财务人员必须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二是资源协调分配情况,掌握经济活动中资源的使用效能,以及能否实现更深入的开发;三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合作,只有形成统一的整体,朝着战略发展方向前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其次,外部环境分析,一是市场环境,一系列政策与标准规范对高新技术企业运营、战略投资等都有着引导作用,同时约束着各项实际行为;二是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金融风险等,若是未能结合这些要求展开分析,必然难以确保企业稳定运营。为了制定更加科学的财务战略,还需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前提下,强调最为关键的要素,如长远性、动态性,根据环境变动情况以及整体运营目标,进行优化与调整,将一系列影响因素考虑到位,从根本上增强财务战略的综合性能。

(二)准确界定财务战略目标。基于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战略目标主要分为总体以及具体两个层面。新常态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十分明显,为了加快发展进程,必须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准确界定财务战略目标,优化内部资本结构,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实力。总体目标具有导向性与前瞻性,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展开全方位分析,不仅要考虑财务决策的准确性,还要结合市场需求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切勿千篇一律地随大流,而是需要拓展创新思维,将更多新理念、新思想融入财务战略目标当中[3]。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具体目标的制定与企业主营项目联系甚密,应考虑资金成本最低化、项目筹资最大化、资金链灵活且稳定等,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所需,确保具体目标的针对性以及正确性,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投融资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避免陷入经营困境。

(三)适当选择财务战略模式。企业可持续增长是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延伸性的特点,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战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战略,需对企业发展阶段进行确定,基于此适当选择相应的模式。在初级发展阶段,应当重点强调集中性,这是因为此时企业组织结构还不太完善,只有将各项资源集中到一起,有机整合,才能逐渐拓展运营规模。对于投融资,应当结合战略目标与运营现状,确定最佳的投资项目以及融资渠道,为各个项目提供充足资金,经过筛选与提升,形成富有特点的优势产业。在成长发展阶段,应当重点强调风险控制,将财务战略与风控管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一系列基础的调研工作,将各个风险因素考虑到位,同时侧重于成本控制与管理,防止出现浪费现象,以具有拓展性的财务战略为主。在稳定成熟阶段,应当重点强调综合性,此阶段企业实力已上升至一定的高度,各方面的管理水平有所保障,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可围绕核心战略目标,挖掘行业内可用的资源,构建业财一体化体系,以业务来促进财务,以财务分析结果来调整业务项目开展进度,研发新的高新技术,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与合作,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四)把握财务战略实施要点。1.健全财务战略评价机制。新形势下,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健全财务战略评价体系,以此来确保财务战略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首先,确定评价标准,借鉴其他成功案例,汲取经验,从中提取可用的指标,结合财务管理现状,并通过对比与分析,得出与企业实际相符的评价标准。其次,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丰富财务战略评价内容,同时涉及业务与财务,加强考核与管理,端正员工的思想态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严格规范评价流程以及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得整个评价体系更加完整。2.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如今高新技术企业还应打破思维定式,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以新的管理模式为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预算框架,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企业各项目的有序推进与高效完成。第一,依托信息技术,搭建财务信息化共享中心,标记企业最为主要的研发项目,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预算管理工作;第二,量化并细化预算编制,将预算目标与财务战略目标相对接,共同落实于经济活动中;第三,加大后续的监督与控制力度,第一时间发现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与调整,并及时反思,评估是否存在发展战略目标偏离的现象,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4]。除此以外,财务风险预警也十分重要,因此可建立一个多功能的预警体系,进行准确的风险预估,实现合理规避,避免造成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进而使得财务战略目标充分落实。

五、结语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新形势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最核心的一项工作,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着积极效应。因此,现阶段企业必须要对可持续增长与财务战略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制定并完善财务战略,从而进一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马雪荷,杨红.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理论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11):49-50.

[2]宿敏.浅谈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财务战略管理[J].知识经济,2018(7):11+13.

[3]胡大伟.基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战略选择研究实践[J].财会学习,2017(11):33+35.

[4]闫华红,李政辉,邱昕.企业可持续增长下的财务战略模式研究:以A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5(12):95-98.

作者:曹可欣 单位:丰田汽车技术中心(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