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影响

过度自信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着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0年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够显著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2)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非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文章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首先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发展中,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管理者评价制度,同时完善法律环境,避免政企双向“寻租”导致对技术创新资源挤出效应的产生和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而造成的创新资源浪费,最后积极发挥好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加快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优化与升级。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扩散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其生态、环保、节能等优势愈发受到国家重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发展新兴战略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动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推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应用与推广,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同时,伴随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持续性高涨发展,我国也滞陷于环境恶化扩大的局面,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成为了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杨晓辉和游达明,2021)。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从环境到社会再到经济层面的相互贯通过程中,提高了生态优化的效率。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经济效益,同时做到了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形象和迎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宋德勇等,2020)。但绿色技术创新要做到更大的研发投入补贴支持和不断增加优化资源配置的生产成本,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往往难以持续投入。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中,由Hambrick(1984)等学者在批判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层阶梯理论,开创性地将高管团队特征、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绩效结合在一个框架中,指出高管团队的人口统计特征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决策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在高层阶梯理论的基础上,汪明月等(2019)等学者研究得出高层管理人员的地位和组织懈怠态度对驱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也有学者从动态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高管团队特征,并且研究得出高管团队的认知价值观集体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保守战略决策(魏哲海,2018)。Wang(2021)等学者通过员工素质、经济激励等指标来衡量管理者能力,以高层阶梯理论为基础,并通过动态数据分析得出管理能力能进一步强化管理者过度自信,从而正向调节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之上有学者进一步指出高管视角下的环保认知能力、创新层面的创新管理投入等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着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高层管理团队是公司主要战略决策的制定者,由个体特征引发的战略决策的改变可能是巨大的。那么,基于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的视角,这些个体特征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在上市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着主要决策地位。据以往文献表明,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环境战略决策中,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会对环境战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强调了性别和年龄的重要性。对此,本文引入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概念,在以往的文献中,魏哲海(2018)首次通过过度自信管理者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理论模型,构建了以学历、年龄等个人特征数据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测算管理者过度自信。刑丽云等(2020)在前人通过高层阶梯理论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过程中,在管理者过度自信衡量指标中加入了社会媒体曝光度这一变量,结果显示社会媒体曝光度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刺激。虽然管理者过度自信得以被衡量,但由于指标体系的选取不够客观全面,从目前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驱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并购行为、投融资、多元化措施等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同时,张明(2019)指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避税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管理者自信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与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出管理者的团队特征应该从多层面、多指标、宽领域的方向去测算,并且给出管理者过度自信定义及测算的个人、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以及一系列指标,对后述的研究给予了方便。上述文献成果为本文进行探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可以看出目前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算中指标体系的选择和层面不够广泛,并且在已经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结果之后,鲜有文章对目前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展开探讨,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不够关注。本文将通过文献基础上的三个层面———多指标体系的构建,测度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进一步探讨对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一)主要变量说明

1.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EVTechnologyInnovation)。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上市企业,样本均根据2011-2020近10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进行筛选。剔除了ST、ST*和样本量不足10年的企业样本,选择了我国16家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采取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管理者过度自信(OC)。分别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出发,去寻找管理者相关个人特征。个人层面:性别、学历、任期、年龄、自恋、是否为公司创始人;组织层面:两职兼任、企业绩效;社会层面:社会媒体关注度、媒体评价,分别打分综合测算。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各企业的成立年限(Age)、股权制衡度(Balance)、现金流比率(Cashflow)以及托宾Q值(Tobin'sQ)作为控制变量。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发现,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在1.1左右,远小于5,且容忍度远高于0.1,证明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主效应回归

表2报告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在模型(1)、(2)、(3)中,本文分别对模型采用了最小二乘法估计、固定效应及随机效应回归。观察模型(1)、(2)、(3),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系数分别为1.19、1.21和1.20,均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且为正。回归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说明在创新发展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并且结论在多模型的测算下依然具有稳健性。

(四)Tobit回归

118由于被解释变量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是以0为下限的变量,应采用Tobit模型进行再次估计以确保其稳健性。回归偏效应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模型(6)中,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关系和上述主效应回归方向一致。模型(7)、(8)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非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的结论依然稳健。股权制衡度(Balance)的系数为负,表明股权制衡度越大,企业决策权越小,会造成企业创新风险的扩大,从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生抑制效应。企业的上市年限(Age)为正,表明公司成立年限越长,技术创新管理体系越成熟,要素资源投入越合理,从而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现金流比率(Cashflow)回归系数为正,意味着企业内源性融资越稳定,对技术创新投入预期更高,从而促进更多的技术创新投资行为。托宾Q值(Tobin'sQ)回归系数为负,高Q值意味着过高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尚处于不成熟时期,给企业带来不了过高的资本回报,高预期与低回报造成了两者负向的关系。

三、回归结果讨论

(一)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够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有着关键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研发风险、技术复杂性、挤出效应等,同时面临着市场需求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量产发展、技术进步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带来了技术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本文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市场导入阶段,较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强度带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扩张以及规模发展。在管理者过度自信驱动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强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由数量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产出扩张,新能源汽车创新产出向个人用户端的渗透率不断提高。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非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本文在对样本进行所有权的筛分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下的技术创新与非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出现这种现象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解释:一是政府在选择激励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时,会优先选择风险小、体量大的国有企业,在此背景下,仍然进入到激励名单的非国有企业显然拥有较大的技术创新优势。二是由于非国有企业资本体量小的原因,受到市场创新驱动强度相较于国有企业要更大,所以非国有企业在相同管理者过度自信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产出比国有企业多出了市场创新驱动作用的一部分。可见,相较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可以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刺激下,能够缓解由于资金约束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抑制作用,降低技术创新发展成本和投资风险,从而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发展。产权异质性的差异关键在于企业规模和竞争环境的差异,从企业规模来看,管理者过度自信强度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国有企业大规模创新发展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更多仅仅是起到引导性作用。从竞争环境来看,尤其是当前“补贴退坡”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逐渐由管理者过度自信驱动向市场创新驱动过渡,非国有企业拥有较好的市场创新活力,因而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下,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四、政策建议

第一,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发展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能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引导作用。企业应充分重视高管团队个体特征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总结各因素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理和实证结论,对企业各方面因素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情况。优化管理者团队的管理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信息披露制度,帮助政府和投资者更能有效地识别处于绿色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企业。完善政府对绿色企业的筛选和评价标准,加入管理者行为这一影响因子,提升政府对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的筛选及识别能力。完善相应的管理者评价制度,进一步利用管理者的心理特征。我国尚处于绿色经济转型和调整阶段,政府应该进一步利用“管理者过度自信”,以取得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中。

第二,由于企业补贴欺诈现象频出且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减少,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着智能转型困境。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在可预见的未来及时做出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在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应该适时调整激励政策,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符合其发展的激励政策。最后,积极完善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尤其在重难点技术及颠覆性技术上,加强合作沟通交流,共同克服技术难题。适时通过组织参观、互相学习等方式,着力解决企业技术落后瓶颈。通过管理者过度自信,让要素资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新分配,达到优先发展的目的,同时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展览会议,积极发挥好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国有企业中,完善相关法律环境,避免政企双向“寻租”导致对技术创新资源挤出效应的产生。充分发挥好市场创新驱动的优势,完善行业壁垒市场准入审批制度等,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充分推动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企业应当充分做好资金审批和管理,充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避免因为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而造成创新资源浪费。最后,积极完善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尤其在重难点技术及颠覆性技术上,加强合作沟通交流,共同克服技术难题。适时通过组织参观、互相学习等方式,着力解决企业技术落后瓶颈。通过管理者过度自信,让要素资源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重新分配,达到优先发展的目的,同时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展览会议,积极发挥好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结构优化与升级。

作者:曹长帅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