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策略思考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策略思考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发展理念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是主流和根本要求,县域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走一条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彼此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是全新挑战。本文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产业分区、转型升级、城乡一体的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策略。

[关键词]县域经济;绿色经济;绿色发展

在过去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很多县域都是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或者依靠传统单一的农业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尤其在一些资源富集和地处偏远的县域体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为我国县域发展留下了很多生态欠账和阻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了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作为基层行政单位的县级政府必须尽快找到一条经济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通道。

基本概念解析

——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理念。具体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绿色”具有多层含义:一是指自然之色,即原生态环境;二是指可持续性,即长远发展和利益长效;三是指整体和谐,即发展关联要素之间的各不影响,彼此协调均衡且互补共进。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强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致力于建立一个可长期延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内涵中关于经济层面的思考,经济的绿色化主要指向经济的健康增长,长期综合效益的实现。具体涉及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合理利用,工业绿色生产,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彼此和谐。

——县域经济。县域即县级行政区域,是一种行政管理概念的区域划分,县域经济就是指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连接,农村为依托,覆盖整个域内所有经济类型的一个综合概念。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性失衡是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不同县域由于历史根源性差异,产业缺失现象也不尽相同,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超50%以上者居多。目前,很多县域的主要经济类型是农村经济和轻工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比例偏重且产业多采用传统经营发展模式,分散化、粗放型、整体产值不高是主要特点。第二产业也是围绕农业发展起来的纺织、食品加工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型工业,缺乏高新的中重型工业类型,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较低。第三产业更加薄弱,大多数地区属于未开发地带,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等未得到充分、有效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实现的经济效益微小。

——面临较严重的生态压力。县域经济总是伴随着县域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建设、工业生产、资源开发以及农业生产等都会导致县域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给县域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大阻力。首先,发展县域经济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各类产业配置必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厂房、交通运输、交易市场,建设必然会涉及对农田、水体、山体、林草木等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其次,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供给尤其是生产所需的能源,有些县域盲目开采矿藏资源和油气资源,忽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埋下地质灾害的隐患。此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部分县域盲目跟从,大规模削山填湖造地,大量移除原生林木栽植经济作物,以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等,使得县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出现冲突,最终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直是困扰我国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县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出现城乡差距。从总体上看,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将投资建设的重点都放在了城镇,而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视程度及关注度不高。一些县域城镇与农村隔断式发展,农村长期处于传统农业经济社会,而城镇已经进入现代化,城市经济水平超出农村地区数倍。在此背景下,农村居民为获得更多收入、实现更好的生活及发展纷纷迁入城镇,造成人口集聚,而农村出现大面积耕地撂荒,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老龄化、稀缺化,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较低。农村农业经济长期发展滞后严重拉低县域整体经济水平。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策略

坚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遵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要善用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合理设置产业分区,促进县域经济有序发展。县级政府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建设需求和县域生态结构,按照产业类型及特点设立不同的功能分区,各产业在各自区域内合理发展,避免产业区与生活区及自然空间的混乱分布和交叉,从而减轻对生态的破坏。与此同时,合理的产业功能分区也便于各产业就近活动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更便于集中管理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助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经济绿色化是县域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但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对现有落后的产业进行淘汰和转型升级,让其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并向扩大化、纵深化发展。首先,大力扶持现代绿色农业。如大棚有机蔬菜、种养立体生态产业,鼓励农业生产使用绿肥和生物质农药,降低农产品药物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同时加强县域特色农业品牌塑造,按照“一村一品,村村特色”的发展规划,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通市场产销关节,提高农业效益。其次,大力发展高端绿色工业。引入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深度挖掘和开发县域特色资源,发展生物质新能源、水电及光伏等产业;引进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发展现代制造产业。再次,加快多产业绿色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业、工业、文旅产业等融合发展路径,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广农业全程机械化;以文旅带动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进而优化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多点增长。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协调与可持续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必然成为县域经济快速、稳步、高水平发展的一大拖累。鉴于此,县级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倾斜,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如县乡道路、物流运输、学校和水利工程等新建和改造。与此同时,加大县市省级交通工程建设,规划完善的交通网络,打通县域与外部地区的经济通道;还要加大金融助力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创立绿色发展基金,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园、孵化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入园,持续推进工业园区的绿色管理、绿色发展。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缩小县域内部的城乡经济差距,并有效拓宽县域经济与外部的联系和合作发展空间,实现整体协调,长远保持“绿色”发展底色。

作者:蒋永刚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