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下县域经济发展新途径探索

经济发展下县域经济发展新途径探索

[摘要]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使我国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央“三农”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村的消费,而且优化了农村产业的结构,促使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通过深入改革来促进农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因此通过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来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循环的发展,为我国新经济发展而创建新途径。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

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同时也是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基础。通过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可以在国际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而且可以实现国民收入的科学分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县域经济有自身的特色,加快推动新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

1用好中央的“三农”政策,充分发挥制度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状态下,农村人口比例很高,但是城市化水平偏低,这就产生了城乡发展失衡的不良问题,会容易使农业的收益率低,这种矛盾比较突出。新经济的发展地位就决定了未来的经济转型模式,必须用好中央支持的三农政策,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会影响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也会关系到农村区域的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要逐步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的发展,正确理解以上的政策,才能够尽快地去转变经济的运行发展模式,来统筹三农问题,并做好经济发展的抓手[1]。用好中央的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带动机制,同时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模式,通过工业来促进农业的发展。2010年年初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的三个扩大,就要求要深入地化解农村地区的三农矛盾问题,逐步在城乡内部建立一个和谐的城乡关系,进一步推动城乡、城市与乡村资源的科学分配。通过利用投资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去优化农村县域经济结构,这样才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2]。

2利用内需拉动力来刺激农村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来实现县域经济的增长

国内县域的地域比较广泛,县域的人口众多,但是国内的县域经济出现较大的不平衡。通过激活县域的物资流通,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来拉动县域的经济,这就是以内需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内需来刺激消费,在面临经济下滑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消费的增长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向好,稳定发展而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在我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以需求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增长,这样会逐步转变过度依赖外需拉动内部经济的增长模式。在中央刺激农村消费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市场规模逐步扩增。受中央优惠政策的引领,农村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同时也刺激了消费的增长,电脑、空调、冰箱、汽车等成为农村消费的新热点,而且农村区域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超过了500万辆,这表明农村的消费已经成为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基础[3]。因时制宜地去逐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此为消费市场的扩大而奠定基础。在2010年,我国已经建立了近50万家的连锁农家店。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商贸政策、邮政政策来逐步使企业向农村延长服务。尤其我国的电商加大了农村的布局,快递企业也在农村区开设经营网点,来扩大快递的覆盖面。着力改变农村区域的消费水平,促进农村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当前农村区域人均的纯收入进一步增加,为农村区域的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函数,当收入越高则消费更多。给民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例如新农合、新农保等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区域的社会保障有着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在农村区域放开了消费信贷的政策,为农村区域居民的消费带来更多的保障,稳定了农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加快县域经济的转变,要结合当前新农村的产品结构和农村区域消费环境的新特点,千方百计去紧抓农村区域的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潜力,增进消费速度,拓宽消费规模,这样才能够持续扩大消费,来保证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4]。

3以新型的工业化作为抓手,来逐步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一,以新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来推动信息经济的结构调整,要落实当前国家推行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在县域经济发展时,还要科学使用资源,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社会,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并进一步地加快当前县域经济的结构优化调整步伐。通过根据我国的工业化内外双源、内外兼修的特征,来深入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大力推动资源型过渡,逐步去推动资源结构的合理调整。由于全国的各个地区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的方式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各个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化方式不尽相同。在推动工业化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的做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坚持以国内的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地布局新工业产业,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来转变过去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来发展,逐步转变过去粗放式的运作模式[5]。注重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时,重点发展那些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的新产业和特色的农产品新项目,要坚持以差异化作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并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使县域的工业能够紧紧贴合各县区的经济实际。第二,要抓住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乡村发展中,要通过工业产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去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期间,要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绿色能源产业,以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并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来引入新产业,以及形成一个复合型的产业结构体系。通过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工业来带动农业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数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增,实现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来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现代农村产业经营,逐步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来发挥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这样才可能为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新引擎。促使农村居民的就业,而添加更多的蓄水池,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敢于承接城市的转移产业和服务,来促使乡县域经济逐步实现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县域还需要通过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金融商贸业,以及发展社会的社区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业来构建一个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通过把握城镇产业结构,紧抓历史机遇,通过以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县域经济模式的转变,作为发展的契机,并实现体制机制的优化完善,逐步突破县域经济产业链的限制,打破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够实现在县域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实现农业工业的联动发展。要逐步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去扩大服务的供给缺口,来满足农村区域居民的多元化服务要求,才能够使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6]。第三,提高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在城乡区域内部逐步推动建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同时以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应用产学研相融合的方式,来开展技术的创新,并且广泛地应用高技术,以及应用适用性的技术,来改进提高现有的制造业。通过注重投入,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的方向发展。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更新以及设备的改造。建立现代生态友好型的社会,以财政、参股、补贴的方式来投资。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注重县域营销网络的建立和物流体系的完善,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来打造县域的知名品牌。第四,要紧抓县域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按照生态的规律,充分利用县区的自然资源,同时考虑环境的容量,来将县域的资源开发、废弃物的利用、生产经营相融合,推动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同时,降低经济在发展中的能源消耗有序控制,循环使用资源,有效处理经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逐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在县域建立蓝天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大力发展可持续自然循环的经济,来逐步拉动绿色消费,推动绿色的生产,这样才能够逐步破除县域经济增长的瓶颈。在县域加大环保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使用绿色无公害的产品,在农村区域建立绿色生态环保生产体系,引入环保产业,给予绿色产业发展一定政策、资金、人才支持。第五,积极地扩大县域的开放,大幅度地推动改革创新。通过积极地转变现有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循环发展,同时还要以更大的魄力来推动改革开放,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改革措施,来激发新经济的活力,以及新经济增长的外因动力和内因动力。在协调推进城乡改革方面,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地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农村区域综合的改革。着力去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程度,通过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来提高农村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并逐步扩大县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当前市场的市场化、全球化、股份化、证券化新发展趋势,按照中央加大对开放的政策来不断优化外资的结构,以科学理性的招商理念来引入外资,通过项目来带动产业的发展,消除因为资金不足,而制约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以存量带动新增量,积极寻求与外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来参与工业化的建设,可以引入外部的资本,如民间资本、外资资本与发达的地区、大集团、大企业合作,承接发达城市的产业转移。资本技术与企业合作,并开展资产的重组、资本运作,进一步做大本地的企业,做精中小企业。通过使用引进来的政策,引进国外优质的技术和资金,并扶持本地企业走出去。制订县域土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完善区域产业环境,制订宽松的产业政策,以便能够吸引大城市企业落户建厂。

4结语

在新经济的发展环境下,要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逐步发展绿色经济,刺激农村的消费,转变农村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来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通过为企业打通市场环节,拓宽企业的营销网络和物流网络,来使企业的产品下乡,为村民提供更丰富的物质产品,来逐步带动乡村居民奔小康。政府部门优化完善政策法规,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在农村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加大投入一定的资源和政策,转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同时,还应该为农村拓宽金融服务,为农村企业的发展而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体系,为村民的就业提供培训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向明.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8(7):666-667.

[2]张晓丽.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北方经济,2018(4):65-67.

[3]刘汝霞.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测度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9.

[4]高洁.晋城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7.

[5]董晔卉.县域经济发展途径探析———以衡南县为例[J].环渤海经济?望,2019(10):65-66.

[6]潘静萍.浅谈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44.

作者:齐政霞 单位:邹城市节约能源工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