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

中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

摘要:在我国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用进行简要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有效发展职业教育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发展;作用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借助职业教育的组织规划从多角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加快地方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因此要客观分析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协调性发展的目标,为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切实带动地方经济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

二、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全面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并从多角度制定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方案,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加快了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细化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在我国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地方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并制定合理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借助中等职业教育的力量提高本地区范围内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对于教育的普及化发展和劳动者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基础性的高素质劳动者条件,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实践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从侧面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1]。

(二)中等职业教育将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本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而在地方经济发展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职业胜任力,使本地区范围内的劳动者具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基础素养,可以形成人力资本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中,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进一步展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能,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的优化开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劳动力就业

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现代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人才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传统低素质的劳动者逐渐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出现失业的情况。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组织实施,能为劳动者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对人们的学习潜能进行挖掘,使低素质的劳动者按照市场需求以及个人发展需要参与到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学习实践中,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在有效促进地方劳动者顺利就业的同时,也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对中等职业教育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就需要把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政策的影响,积极制定合理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方案,确保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发展。下面就有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进行细化分析,力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全面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发挥地方政府导向,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撑,只有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地方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才能夯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促进综合发展效能的彰显。首先,发挥国家政策的保障作用。在实际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促进国家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扶持方针,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操作规程进行细化处理,确保让群众享受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在地区范围内实现全面普及化发展[3]。其次,构建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在发展地方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目标和具体工作战略进行确定,确保在2035年初步构建能适应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规划发展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展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价值。再次,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要结合本地区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意见和指导意见等,并设置扶持中等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确保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角度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地方环境,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获得政府的支持,益智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增强发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提高整体发展水平[4]。最后,有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对本地区范围内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规划,并尽量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在企业和社会教育相关组织的共同支撑下,保障本地区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真正为本地区范围内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支持,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

(二)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改革教学内容

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校企深度合作是有效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从深化校企合作的角度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确保从多角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真正面向企业发展需求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设置,使所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5]。首先,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和完善,对接岗位工作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开发,紧密围绕本地区范围内的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需求,从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和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进行创新,使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产业建设保持高度的契合。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文化课与专业课融合发展路径的构建,将劳动准入课程体系的构建作为主要的方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提供有效支撑。其次,以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人才需求促进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确保在发展职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束缚,可以尝试以专业为基础引入单位承包管理模式的教育思想,实现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实施承包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业教育向产业园区、工厂、村屯等延伸,从而面向社会、市场需求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体系,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完善办学制度,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教学组织管理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新时期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组织管理模式,并按照地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企业人才需求引入企业新型学徒制,确保对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优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6]。首先,要构建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机联系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体系,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教育局的有效引导下,促进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以及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现实需要,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发展和规划,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构建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融入职业教育所需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材料等对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在全新课程体系的作用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构建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本地区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相关企业要寻求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专业群体系的建设,保障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有效的运行,彰显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综合效果,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全面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有效设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多方力量的支持,能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和规划体系,也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带动性的影响,从而提高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要客观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确保可以借助中等职业教育的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职业教育扶贫: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体制探析——以“三区三州”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1,22(03):121-128.

[2]何素娟,苑潇卜,张成飞.以太行山区为例谈精准扶贫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支持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9(06):43-46.

[3]印罗观,刘会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36(06):89-93.

[4]杨梅.终身教育视野下职业院校发展改革的思考[J].职教发展研究,2021,25(01):67-76.

[5]王振玲.认清职业教育使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21,42(02):46-49.

[6]范志莹.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21,35(01):121-128.

作者:李加才让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