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行业细分,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本文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结合职教20条,探讨基于“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1+X”

一、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及就业现状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从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至成熟稳定期,并逐步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目前已成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新技术应用日益深入,行业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敏锐度和学习能力,同时要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快速进行落地。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20年度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电商人才行业当前存在三大矛盾:一是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储备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电商行业人才的高质量要求与高校教育缺失之间的矛盾;三是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与传统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加强实操性教学、加强与企业对接需求、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是电商企业最希望被满足的需求,而高校教育体系在这方面依旧是一个弱项[1]。因此,高校要根据电商行业的发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用人需求。

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相比电子商务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专业发展相对滞后。该专业从获批至今约20年的时间,作为典型的交叉类与应用型学科,各大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各有不同,然而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十分相似,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脱离真实电子商务行业岗位的泛泛之才,缺少一技之长及核心竞争力。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时效性,无法与市场同步,人才输出远远赶不上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近三年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的调研了解到,多数学生反馈初入职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知识不落地,与实际工作脱轨。其根源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深入调研及实际论证,对于具体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不够明晰,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宽泛而笼统,人才培养方式依旧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非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竞争力,毕业后的工作起点相对偏低。

(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结构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特征决定了其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基础,更需要基于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商业敏感度及实战技能。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依旧延续传统学科的“广而全,多而杂”,缺乏专业发展特色,更未体现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区别,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是“互联网技术+商务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而电子商务的主要岗位包括运营类、技术类、销售类、设计类、客服类等,且新型岗位不断涌现,学校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难以匹配,且理论知识相对陈旧,教材中有些观念和技术相对落伍,最近几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不断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然而所依托的平台多数是虚拟仿真软件,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差甚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实操能力的提升幅度有限。多数专职授课教师并非电子商务专业科班出身,又缺少电子商务一线工作经验,虽然对行业动态多有关注,寒暑假也会参加相应的企业实践,但无论是从时间方面还是参与度方面,都如蜻蜓点水,对于企业岗位的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在课堂上带给学生实时的行业资讯、切实有效的就业实践指导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针对性培养。

(三)产教融合力度不足

2019年10月,多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结合上述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各院校积极探求校企合作之路,如“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多种合作模式,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优势明显,企业导师与真实项目的引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师资与课程结构。但是从整体来看,首先,产教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合作周期较短、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其次,在校企合作中更突出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就业指导,缺乏对于一线教师能力的培养提升;最后,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较低,毕业生在合作企业的留存率也不够理想。

三、基于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制定创新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要了解高职学生的学情。随着高职扩招政策的推行,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越来越低,学生层次逐渐多样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缺少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不清楚本专业要学什么、怎么学,对于毕业后的去向更是茫然。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发展,明确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实现校企对接,可以借鉴“校中企、企中校”的运营模式,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实现路径。实施过程中可将国内外电商平台和电子商务内外贸企业引进高校,使高校学子能够从进校开始就充分与企业和社会对接,缩小理论与实战的距离,实现“创业有门路、就业有出路”的电商人才孵化目标。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承接真实企业项目,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按照技能掌握的先后顺序,以“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方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阶梯式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1]。成功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模仿,但无法完全复制。学院应当结合自身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在真实项目的运作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持续输入新生力量。

(二)持续推进并落实“三教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的方法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准突破口[2]。如义乌工商学院基于“专业—就业—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多渠道方式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学好专业;能够独立完成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案例项目—灵活就业;具备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轻松创业[3]。义乌工商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在教学方面勇于改革,另一方面则是赶上了电子商务初期发展的流量红利期,利用当地的货源及物流优势开展的全员创业尝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电子商务专业的三教改革,需要贴合市场趋势及经济发展,教师和学生需要“走出去,带进来”,在这个社区团购风靡、直播带货席卷农村包围城市、全民网购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什么、怎么学,才能够在电商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首先,在校企合作之前,要进行全方位评估,选择运营相对稳定的行业领头企业或者具有独特发展优势的企业,确立能够达成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专业发展情况共建实践基地或者产业学院。建立企业导师制度,结合行业发展及企业用人需求,与校内教师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技能培训目标并制定评价策略,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兴趣特长制定个性化职业规划,形成技能型评价体系。其次,建立人才互通机制,企业为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使其参与企业项目;学院安排企业技术或者管理人员到校进行实践课程授课及实习指导,与企业合作开展自媒体宣传、直播、短视频带货,对选品、策划、文案撰写、拍摄、主持等环节进行分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将日常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获得沉浸式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实现双方共赢的可持续化合作。

四、“1+X”证书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与定位,提出职业教育需要进行办学体制及育人机制等多项改革,鼓励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其中一项具体措施,是从2019年开始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首先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4]。该项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截至2020年年底,陆续有四批共计300多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广,企业参与度越来越高,院校选择性越来越大。如何让“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优势,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2020年6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的公告中提出,“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应依据职业标准并结合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客观、准确地确定标准的范围、等级及职业技能要求,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反映产业主流技术、体现行业最新要求、衔接专业教学标准[5]。以将阿里巴巴公司作为第三方评价组织者的“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为例,该证书适用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主要面向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全网营销和跨境电商销售等岗位,根据店铺和官方网站的规划,完成跨境电商店铺基础设计、跨境电商平台基础运营工作任务,根据线上跨境交易业务需要,完成跨境交易跟单工作任务。该标准中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详细的职业技能要求,从初级到高级,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进阶。既体现了企业及岗位的实际需求,又为学生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提供了参考,符合职业院校教学规律,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在人才方案的制定中,可以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二)将“1+X”证书课程体系融入专业课程

针对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不匹配的现状,职业院校需要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是替换相对落后的课程,另一方面在原有课程中加入新的知识元素,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如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新增“自媒体运营”的课程,如果是单纯的理论授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参考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制定并的“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该课程每项工作任务都对应具体的职业技能要求,这种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模式,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获得成就感。结合00后学生对自媒体平台的使用习惯,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组建小组进行分工协作,进行文案创作、图片和视频拍摄剪辑,将原本用于打发时间的自媒体账号作为学习实践的平台,直至实现内容的变现。在此过程中,可以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进行产品宣传、直播带货、数据收集及整理的工作,实现产学结合。表1 自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初级)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1.内容创作1.1文案创意1.1.1能通过搜索引擎及平台热搜榜、官媒、官网等渠道搜集选题,甄别选题优劣,创建选题库1.1.2能根据选题搜集素材,创建并完善素材库1.1.3能根据平台内容创作规则,按照选题方向筛选和整理素材,形成初步文案……1.2图片筛选与编辑1.2.1能根据选题确定配图的方向和图片主要元素,搜集并筛选相应图片素材1.2.2能根据图片格式要求,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图片尺寸编辑、图片拼接、角度校正等基础处理……1.3视频拍摄剪辑1.3.1能根据视频脚本需求,完成场地选择、道具准备、灯光布置、机位调整等拍摄前准备工作1.3.2能根据选题方向,使用拍摄器材,完成主要素材的拍摄……

(三)加大“1+X”制度推行保障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可以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增强学生的技术技能并直接提高就业竞争力,然而目前在院校和企业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证书考核要求的软硬件条件达不到、教师参与“1+X”证书试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所需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压力等现实问题,还需要政府、院校、第三方评价组织(企业或机构)的多方配合,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

作者:孟祥梅 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