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学术型研究生群体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创新力量,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一个国家长远的科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包括: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宽泛的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以期为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国家之间发展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孰优孰劣,最终取决于国家创新能力的高低[1];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研究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因为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科研型人才,所以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创新型人才的质量紧密相关。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应该仅仅是高等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的职责,也应该是一个从娃娃抓起的过程,是需要整个教育体系互相承接、密切配合的过程。因此,本文以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为视角,就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1学生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无论哪种性质的创新,都是对已有知识或者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有些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进步和突破,有些是对原有的否定,这就需要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而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鼓励,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或者研究生教育体系的职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崇尚权威,那么学生怎么会在研究生阶段开始质疑,而且即使想要在研究生阶段转变固有思想,也是非常艰难的。要让我们整个社会都鼓励质疑精神和发展批判性思维,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改变。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要允许孩子说话,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与孩子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其实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非常重要。实际上家长是孩子一生中面对的第一个权威,如果家长只是喜欢孩子服从于自己的决定,事事包办代替,不给孩子机会,那么这个孩子学到的只有服从,事事都服从家长的决定。这么做的过程中孩子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就被泯灭掉了。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需要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包容的学习环境,要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进行质疑,不要过于教条,不要太拘泥于答案的整齐划一,要鼓励学生思考,教学方法也要多样化,多给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更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包容的学习环境。所谓大学,就是要集百家之言,大学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各种侧面,即使是同一概念,不同的学者由于视角不同,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也会存在差异,无所谓孰好孰坏,只是看问题看世界的视角不同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获得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最好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即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的问题,而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以上阶段的基础之上,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这个阶段的导师要学会放手,要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开始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研究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不要受权威和已有观念的束缚,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以上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且一脉相承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对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都会有影响。因此,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整个社会、整个教育系统的职责,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而不是某一个教育阶段能够单独很好完成的。

2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存在差异的。正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大家看世界的视角也不同,因此才会发现世界的很多不同侧面,人类才会拥有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个性的存在对于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需要整个社会和教育体系关注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这样才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个性,在这个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更倾向于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而且由于实际班级规模较大,教师如果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就会很困难。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很多时候都是大班上课,一个班级甚至达到200人,一个专业任课教师一学期的课程只有几十节,一个学期结束,一般情况下教师连学生都认不全,更不用说熟悉和了解学生,那么了解学生的个性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就要学会倾听,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时,要给予学生解释和陈述的权利。往往是在学生的不同于他人的观点中,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过于注重整齐规范的答案,而要对学生的质疑提出鼓励、提供支持,即使他提出的观点是错的和不合理的,也要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以后还会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会积极地思考问题,每个创新都是不停尝试与失败的过程。

3多元智能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接受、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2]。每个人不同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也是不同的。因此,没有学生擅长所有的学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会有自己的短板。在学习方面,每个学生擅长的学科是不同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学生的表现优秀,但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学生的表现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所有的领域都是优秀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发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然后在这个擅长的领域中不停地鼓励他,而后使学生在这个领域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使命。在学生不擅长的领域,要允许和容忍学生的不优秀,但是也要积极地鼓励他,肯定他的付出和努力,不要打击他,不要使学生丧失信心。

4宽泛的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进行了学科划分,每个学科就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而且现在学科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因为研究对象不是孤立的,很多研究都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强调通识教育。很多高校在大一年级是不分专业的,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是发明和创新较为集中的领域。因此,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也要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宽泛的学科基础。首先,要提倡学习哲学知识。哲学是在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提升。通过学习哲学知识,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哲学思想,触类旁通,对自己的研究会有所启发和启迪。其次,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虽然在大学阶段理科专业都开设有数学类课程,但是不同的研究领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往往不同,因此需要学习本领域所需的数学知识。很多科研成果都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再次,要掌握相应的软件知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很多学科的发展,因此学术型研究生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所需的软件知识。最后,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例如对于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不仅仅需要学习自然地理方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环境学、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使研究得以深入拓展,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和发现。以上四方面知识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支撑,创新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成为空谈。

5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在孩子的成长中,你愿意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很难回答。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多少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如果让你一生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会开心吗?你会心甘情愿吗?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以爱或者是“为你好”的理由,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强加给孩子?在一些人生理想和道路的选择上,“为你好”是你的想法,你不是他,你怎么能保证你的选择对于孩子真的就是好的?除却一些大是大非、善恶的选择上,对于很多事情人与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我们才会发现事物的不同侧面,而这才是创新的基础。从小学到大学,很少有人会关注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而家长们往往最关注的是让孩子学习有用的东西,往往忽视这些是否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兴趣和热爱才是创新得以萌发的土壤。如果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兴趣和热爱,那么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才会有对事物的热爱和执着,才能使人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其中,醉心于所做的研究,才能够持之以恒。任何创新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居里夫人历经4年时间,才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来1克的镭[3]。一开始的时候,她要亲自在室外将沥青铀矿残渣一点点地进行熔化,而后逐步进行提取,实验条件非常艰苦。如果没有她经年累月的付出和辛劳,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精神,就不会有镭元素的发现。因此,我们全社会都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既包括家庭,也包括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教给学生知识。曾经听过一个很好的案例,是关于我国香港的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走出过很多很优秀的人。这所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也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开始的时候教师并不教孩子学习任何知识,而后对于表现得非常好的孩子,作为奖励,教给这个孩子一个字,这个学字的孩子非常开心,而其他的孩子非常羡慕,由此学习就变成了对孩子的一个奖励。这个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把学习作为奖励,也就奠定了孩子一生中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学习呢?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孩子,怎么会无所建树呢?

参考文献

[1]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2]加德纳,沈致隆.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M].左明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作者:肖海丰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