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作用

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作用

摘要:文章首先围绕全程管控和全员参与两个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特点进行了阐释;其次,从强化风险应对能力、促进管理质量提升以及辅助战略决策制定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表现;最后,结合信息化发展与财务业务融合两个部分,提出了全面运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发挥作用的应用把控要点。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施工材料

引言

做好成本方面的控制工作,与建筑企业的管理质量、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企业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偏误理念,使得成本超预算、核算随意化等负面现象频频发生。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传统,并未体现出良好的前瞻性与全程性,也不利于企业精细化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形成。由此,我们有必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展开探究讨论。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特点

与传统局部化、阶段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相比,全面预算管理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全面”两个字。在成本控制的实践应用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特点体现在多个层面:第一,全程管控层面。在传统时期,大部分建筑企业会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拘泥在具体的工作阶段。例如,一些企业倾向于开展工程前期的预算行为,对施工中可能涉及的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编制出相应的预算方案。然而在实际的项目建设、施工活动过程中,预算方案并未得到有效运用,而是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工程资料存在,进而导致前期预算与中期核算割裂开来,不利于企业成本的精细化、及时化把控。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视域下,预算方案会始终贯穿于建筑企业的经营建设之中,形成集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事后复核于一体的全程化寿命周期控制体系。当预算方案编制完成后,其会长期作为一种重要的依据资料,被应用到各项施工成本的核算分析当中。一旦发现施工活动中存在资金资源的收支异常,便可将实际情况与预算数值的偏差进行比对,进而实施相应的隐患排查与风险处理措施。在项目完工后,也应依托预算方案,对工程的整体成本投入进行结算分析,从而在实施超额成本追责补偿的同时,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后续优化夯实经验积累[1]。第二,全员参与层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经常被企业其他人员盲目认定为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分内事”,继而导致相关财务工作的配合程度、响应速度均处于较低水平,甚至会陷入“孤岛化”的困境之中,不利于企业精细化、及时化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视域下,“全员参与”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具有高度必要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会受到采购、仓储、施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负面问题,都可能使企业成本的回报效益、保障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建筑企业内部应积极建立起业财互动的良性氛围,要求和号召采购、设计、施工、仓储、检验、管理等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积极配合财务人员的工作活动,及时、主动地为财务人员提供资金资源信息与专业建议,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与精细成本控制切实渗透到企业的整体运行发展之中,将施工风险、经济风险同步降至最低水平。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表现

(一)强化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在成本控制中,建筑企业最主要面对的风险类型就是经济风险,对此全面预算管理可表现出良好的弱化作用。例如,在施工材料的采购阶段,若采购人员缺乏严谨的预算管理作为约束,将很可能出现材料采购单价过高、材料采购数量超额的情况,进而导致材料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而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后,财务人员可深度参与到采购方案制定、采购活动执行的过程当中,从预算角度出发,对材料的单价、总额提出限制要求。这样一来,盲目追求材料品质、忽视“性价比”的情况将很难发生,粗放化、随意化的采购行为也可得到有效杜绝,从而在保障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将材料成本总投入维持在预算额度以内,防止企业承受相应的经济损失风险。在成本波动的背后,往往还隐含着大量的内在风险因素,如人因风险、技术风险等。例如,若现场施工人员盗取钢筋、木材等施工材料并从中获利,势必会引起施工活动中材料需求量的额外增加,并充分反映在财务成本数据上。通过比对预算方案与施工实际,财务、管理等人员便可快速排查出相关违法、违规问题,并依法进行事故处理,达到肃清施工队伍、整顿施工风气的效果。再如,在提倡绿色生产、节能生产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若建筑企业未对能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技术的有效利用提起重视,难免会在照明、用水、用材等方面形成更大的成本投入。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更换节能照明设备、构筑循环用水池、就地取用土建材料等调整建议,能有效推动建筑企业管理理念、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创新化变革,从而淡化企业技术风险,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2]。

(二)促进企业的管理质量提升。制度规范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成本控制力度的根本条件。在这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也能发挥出强效的支持作用,推动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健全与管理质量提升。例如,建筑企业可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核心辅助项。首先,编制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方案,并将相关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的班组、岗位和人员上。其次,在工程项目的正式开展过程中,对各环节、各岗位预算方案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纳入考核信息库当中。最后,按照特定的权重比例,对建筑企业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并实施出合理的奖励或惩罚措施。这样一来,绩效考核制度的指标体系更完善、评估结果更实际,其对建筑企业整体形成的约束与激励价值也就越高。再如,受限于传统时期“各自为阵”的独立化成本控制理念,采购、仓储、施工等业务环节的联动协作水平并不高,使得采购流程、仓储清查、施工记录等工作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在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后,采购、仓储、施工等环节均可被“成本链”串联起来,继而形成高度的系统性、联动性。此时,为了保证实际投入与成本预算相契合,一个采购方案的制定需要以材料仓储余量、材料施工需求为主要依据,从而充分提高相关信息采集与管理任务执行的及时性和严谨性,促成企业管理质量的综合提升。

(三)辅助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战略决策的制定质量与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企业经营发展潜力密切相关。若建筑企业领导人员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经营方向缺乏前瞻性与全面性,将很容易出现决策偏差,使企业陷入危险的风险漩涡之中。在此背景下,通过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能为领导人员提供出更加长远、全面且可靠的信息依据,从而实现前瞻性需求的充分满足,辅助其完成战略决策的科学制定。例如,在面对某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橄榄枝”时,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可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该项目的资金资源基础成本与波动风险进行前瞻预测,从而编制出科学可靠的预算报告。通过分析这一报告,建筑企业领导人员能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承接该项目的可行性与价值性,进而更理性地决定是否参与投标活动,达到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把控

结合行业经验与相关研究来看,要想充分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作用,应注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要点把控:第一,全面预算管理对数据信息具有海量化、真实化的采集与分析需求。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掌握的有效信息越多,其预算方案、管理活动的作用效能也就越强。所以,建筑企业必须要深入参与到信息化发展当中,做好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等技术工具的构建应用,从而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效性。第二,全面预算管理提倡且重视财务与业务的渗透交融,只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积极沟通、相互了解,才能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最大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既要组织员工开展多种工作交流活动,如跨部门观摩、开放式会议等,也要在教育培训方面下足功夫,积极培养财务人员掌握更多的建筑设计、市场采购、施工技术等知识,培养业务人员掌握更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预算核算等知识。这样一来,财务人员在制定预算方案、排查成本风险时,能更加清晰、明确地对企业现状实施评估,并实施出科学的管理行为。同样地,业务人员也能站在专业角度上,向财务人员提出更多有关成本控制优化、预算方案调整的意见或建议,为企业内控体系的持续趋优夯实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保有很大的优化发展空间。建筑企业领导、财务、业务等各方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将相关管理理念、管理手段落实到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施工把控、技术调整等环节当中,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为企业控制成本、保障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邹彩琴.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4):170–171.

[2]翁伟.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实践与探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24):155–156.

作者:王景龙 单位:山东擎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