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讨论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讨论

摘要:随着全球化势不可挡,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转变,贸易对抗会让各方都难以受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识别危机,把握发展的命脉,趋利避害,把企业做大,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关键点就是财务分析,通过分析问题,判断企业实力,挖掘企业潜力,防控风险,从企业的现状出发,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改变决策者对财务分析不重视的思想,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对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意义深远,有利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和评价,帮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有效的缩小预算与实际经营的差距,借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数据信息的质量,借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的主观认识,完善企业财务分析对策,以加强财务分析报告的实用性,借以推动财务分析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竞争实力财务分析

通常运用的财务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上述财务指标虽然计算公式简单,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但作用却很大,可以快速地宏观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加强,财务人员从传统账本向ERP系统转变,通过数据与产出的关联性,建立一套简单的比例指标,更多收集经营环节的数据,在各环节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企业管理层在做重要决策时,仅凭经济的宏观走向和市场趋势判断,肯定是不全面的,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财务情况加以分析,如偿债能力、经营风险、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去预测企业是否需要扩大规模,还是稳定经营,以提高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实力。[1]

(二)缩小预算与实际收支间的差距

在新的企业经营环境下,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一般将各项财务指标与预算指标管理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将财务分析数字化、具体化,发现企业实际经营与预算信息的差别,判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差距实在无法缩减,对企业未来时间段的资产、负债、利润等情况进行合理预估,管理层做出决策后进行相应审批调整,缩小差距,确保企业的目标不偏航。

(三)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企业

在经营过程中,因为盲目投资、经营不善等情况,极易出现负债严重、支出超标、资产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轻则影响企业正常获利,重则直接面临破产的窘境。这时企业如能深谋远虑,重视财务分析,合理的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加以对企业真实运营情况分析判断,进而发现企业经营方面、投资、筹资等方面存在的潜在威胁,做好科学合理的防范工作,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对企业资产、债务和盈利方面的管控能力及规避风险。

二、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方法不当

目前多数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只重视收入、利润的增长,而忽略财务分析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来自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财务只是记账报税。这样的认知,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分析方法传统落后,方法运用方式简单。比如某些企业单一的运用比率分析法,虽然对企业财务现状有比较有效的分析,但它只适用于某些方面,揭示的信息范围存在局限性,方法虽好,不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和实际情况,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其实,财务分析工作专业性很强,不仅涉及财务知识,还需要经济类的专业和技能。财务分析要求数据的绝对的精准,任何一个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影响财务分析结果。[2]

(二)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认知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由核算会计兼任。其实财务分析与企业融资、投资、运营都息息相关,而因为我国财务分析工作起步晚,高管认知的局限性,使其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认识停留在记账的表象,而忽略了其全面财务管理功能,无法改革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分析数据齐全,由于核算职能限制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无法揭露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样管理职能的弱化,也无法使其站在全局高度分析和评价问题。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不了解,也使核算会计无法深入了解非财务信息指标。综上所述,财务分析综合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由于财务分析工作质量和创收力无法量化,企业考核体制搭建困难,无法制定激励机制,财务分析人员缺乏动力,仅靠自觉性来提高质量不现实,也不符合规律,制约企业提升财务分析。

(三)财务分析数据失真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依据是行业数据及企业历史期数据,如果财务数据不精准,必然影响分析结果。导致数据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部分原因是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不规范,基本功不过硬,相关税收政策领会不深刻,间接影响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还有部分财务人员,任意调节财务数据,操纵结果,虚增收入减少费用支出来提高利润,故意延迟收入入账时间,随意增加成本费用使利润减少,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大打折扣,数据完全不具备参考性,无法与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

(四)资料准备不充足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果一家企业对于财务分析没有清晰认识,那么整体框架就无法搭建,财务人员没有清晰的构架认识,无法做到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汇聚精准,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比如某些高新科技企业,需要投资新能源项目,由于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无历史数据参考,现有企业提供燃油项目的成本费用数据,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可比性,没有参考价值。这就是基础数据资料与分析目标不符造成的后果。其次,分析范围的不完整,也会直接影响分析的结果。现在很多集团公司,拥有众多子公司,盈利情况不一,只针对性的分析某一家某一业务板块的数据,必然无法代表各公司及集团内某个行业甚至整个集团的效益情况,这时候,需要以全体集团公司为一个整体分析,数据才具有说服力。

(五)财务分析方法落后

由于每个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不尽相同,财务分析的方法也无法统一,所以市面上没有统一的财务分析软件,很多企业仍然在用最传统的方法做财务分析,手工输入财务信息,导出相关数据,再做成最简单的电子表格。此方法,无技术含量、效率低、出错率高,导致数据分析存在局限限。而且因为方法的传统性,其只具备表象意义,无法看到数据后的深层的分析价值。在目前财务分析工作中,也有部分企业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软件更新慢,与企业实际分析需求存在差距,企业运用也没有对分析功能进行深挖,导致分析质量和效率的不理想。[3]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财务分析方法的质量

要想让财务分析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善,最先做到转变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认知,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话语权,提高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财务报告的规范性。要想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各项经济业务,规范会计核算,注重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实用性,提高报表报告编制质量,增强财务分析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对财务分析结果需求,辅助战略实施,为企业日常经营做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预测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二)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

优秀的财务分析人员,是拥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企业面临的现状是,内部财务人员专业水平高低不一、工作能力良莠不齐、财务人员入门门槛低,很多员工达到了持证上岗的要求,但对会计领域及征管政策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无法达到财务分析的理想状态。当前财务分析工作的专业性、现代化特征已渐渐突显,财务人员如果专业性弱、政策不熟、业务渗透不足,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整体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财务分析人员素质培养刻不容缓,会计人员素质高、业务强,就能将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找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建议财务部门通过开展研讨会的形式,对数据不断分析、探讨,进行状况预警,预测未来。通过培训的方式可以初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加其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财务人员自身应当认识财务分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实时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持续更新财会知识,适时为企业降本增效、融资可行分析、充分利用财税优惠政策,系统的财务分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建立相应的轮岗制度和激励机制,让财务人员都有机会更加全面的了解公司业务,提高业务处理技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状态,更好的留住人才。最后加强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互动,因企业数据具有综合性,来源于各业务单元,财务人员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对企业各部门、各生产环节、经营环节进行梳理,制定红线,共同协商出标准的操作规程,每月进行数据对标,分析异常,杜绝人为操纵现象,对企业数据提供者进行专业培训和监督,保证各期基础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可提高分析质量。[4]

(三)提高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

企业管理者,应当知法守法,加强道德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做违法行为。财务人员要走出办公室,多了解公司业务及行业状况,识别财务分析的业界标准,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面临的环境,综合考虑使用者对财务数据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体系,运用多项分析指标和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报表数据与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与行业标杆横向比较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不同年度间的差异,分析各报表变动趋势;亦可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如:产品的生命周期、行业竞争力和本行业发展动态等,财务指标反映过去,非财务指标则面向未来,不同的指标具有互补性,对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将使分析结果更全面,也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四)准备充足的资料

众所周知,财务分析维度多、深度广,获取充足的基础资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企业的每一个阶段的经营状况可以多角度切换视角观察。传统财务分析,一般是从业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收入和成本信息,无法多维度实现按照区域、事业部等划分,要突破多维度深广度的分析,需要建立多维度业务的基础会计核算,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可比性保证财务分析时,获取相关的财务资料真实可靠,供使用者财务分析简单便捷,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建立动态、信息化、系统化的分析方法

传统依靠手工计算分析,人工收集资料的时代已经过去,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财务数据系统性地分析,通过互联网实现各部门间财务信息共享,基于分析结果结合数据信息,提出最佳方案,有利企业长足发展。

1.建立动态分析方法。传统指标往往是静态指标,因受手工计算能力限制,无法准确体现各因素的影响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数据量增加,处理速度要求高,引入系统化分析平台刻不容缓,通过建立财务分析模型,演示某一参数的变化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影响,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不同的决策。其次,应当重点关注常规动态指标,比如国内同行情况、国外市场竞争力以及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等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平台,明确基于场景业务需求的基本功能,来决定平台搭建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框架。[5]

2.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数据库包罗万象,汇集企业和行业相关的所有信息,如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等的数据信息,选取一定的样本量,制定分析目标和范围,系统进行分析,如:获取有用的内部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会计账目信息、业务信息等,获取有用可比的外部信息,包括各同行业公司的财务信息、市场环境信息等,将内外部数据进行整合,提供分析支持。

3.建立财务分析平台。鉴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在财务分析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财务分析平台,相当于一个人机互动的智能平台,操作简单,只要输入想要的信息,该平台就会快速智能的提取数据,通过定制模板展示。

(1)制作展示模板。财务分析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的报告使用者的不同的用途,需要开发出多个报告模板满足其使用者的需求,这些模板的内容和版面设计基本固定,区别仅在于数据和图表的不同,高层使用者着眼于集团总体发展战略,财务分析系统就需要涵盖集团所有公司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汇集成分析报告。而部门管理者只需要用到相关部门的单一模块,针对本部情况进行分析回报。

(2)增强可理解性结果落实。在报告展示中,大量专业术语、财务语言会使非财务出身的管理理解困难,于是统计图形、简单的表格与展示语言相结合,往往能使分析成果简单明了。增强财务分析工作平台的可理解性,最终目的是提供有用的分析结果,使分析结果彻底落地促进经营。通过披露财务分析结果,和各部门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明确各问题的责任归属部门,责任到人,并且将整改成果和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使财务分析真正地解决问题。[6]

四、结语

当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正确审视企业的财务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认知,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财务分析信息的质量,确保财务分析工作的真实、有效、准确和全面,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目前财务分析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通过本文,调整分析思路,增强公司联动性,建立起财务分析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公司的系统化分析平台,促进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杨力 单位: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