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内容摘要】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需要的人才,普遍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但是实践中课程的开设并未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经济法课程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总理在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指明了新方向,又提出了挑战。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教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在此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经济法课程如何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法律素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与从事的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众多高校经管类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都开设了经济法课程。每个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不一样,要求的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也不同。但实践中基本所有专业的经济法课都采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相同的教案及教材,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性和学生的知识背景、需求,增大了学习难度,无法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难以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不同,主要包括合同法、企业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很多学校没有考虑两者的不同而选用法学专业的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此外,教材普遍篇幅较长,少则十五六章多则二十几章,而多数学校只有32~36课时,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全面透彻地讲授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几乎不可能。

(三)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针对性。经济法课法律条文非常多,上好一堂课难度非常大,需要收集大量的案例加以辅助。由于教师时间、精力和知识体系等局限,教师大多会详细讲解法律条文但较少涉及到如何具体运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强,同时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无法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较单一,缺乏有效性。经济法课程多数采用期末考成绩加平时表现,以期末成绩为主要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主要以试卷为主,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活动的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导致学生不重视日常学习、实践能力较弱,日常碰到法律问题无法自己来解决。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一)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1.教材选择具有科学性。教材的选取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一是教材内容要能反映经济法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有突出的学术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性。二是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要求,深度适宜,分量恰当,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经济法教材版本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在选取材时要考虑到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2.按照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应突出实践性。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教学目标、其他课程内容衔接及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如工商管理专业要专门学习《公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财务会计类专业应侧重于学习《票据法》《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等知识;市场营销专业关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合同法》等与市场活动有关的经济法律法规。3.课程设置要加强科学性和衔接性。在经济法课程开设过程中应注意与前置课程的衔接。高校目前普遍以法律基础课作为先修课程,为学生掌握经济法知识提供了一定理论铺垫。课程开设过早学生缺少经管类课程的专业基础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大二开设较合适。专业和教学对象不同应开设学时不同的经济法课程,如经管类专业48~54学时左右,非经管类36学时左右。

(二)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能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积极进行课前准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平台,课前教学任务、上传微课、提供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上传经济法案例视频等。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小视频及慕课等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2.合理进行课堂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围绕重点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课堂设计不再是以讲授“知识”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课前学习知识,课内解决问题。课堂设计的目的要达到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面临的问题,通过专注于问题的研究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和主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幸福感和成就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如案例表演、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案例专题等。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分组可以是教师规定成组,也可以学生自行成组;教师对小组内组员各角色要分工明确,每组分配不同主题任务,每组要推荐或自荐组长,负责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任务;各小组汇报后由教师对各组总结评价,结合其他组的评分,折合成各组的最终分数。每次都要对学生有评价和计分。(1)案例分析。为了选取具有新颖性、典型性、有深度和广度的案例,教师可以在法律门户网站、公众微信号、热门法制栏目及报纸上搜集案例。这样的案例既能吸引学生,也便于设计提问、讨论等环节。可以发起主题、群聊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案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后任课教师点评学生观点之后进行分析总结。(2)案例表演。教师可以选择典型案例,给学生分配好角色,如法官、原告、被告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比如写起诉状或答辩状、收集证据、法庭辩护及掌控庭审过程等,巩固所学知识。(3)模拟法庭。教师可以设定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此类场景中要面对的各种法律问题。如学习合同法时,让学生模拟订立合同,以此熟悉要约承诺、合同内容及形式等知识。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演绎案情,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析。(4)案例专题。根据课程内容和热点法律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发言讨论、进行争论和辩论,由没有参与的学生发表点评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去法院旁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日常生活中的义务咨询。3.课后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课堂教学后,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包括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等题型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完善考评体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经济法课程考核的内容。所以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必不可少。将课前学习任务、在线互动交流、课堂参与讨论、考勤、小组探究、课后作业完成等都列入平时成绩中。

三、结语

经济法课程改革已在各高校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法律实践能力,可以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简单法律问题。但是还需要优化经济法课程改革思路、拓展教学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伯格曼,萨姆斯.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王允丽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伯格曼,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3]胡小凤.基于翻转课堂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6

作者:梁鑫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