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听觉训练质量的有效举措

论提高听觉训练质量的有效举措

一、提高听觉训练的质量

很多人的童年有过这样的经历:独自一个人等待着父母下班回家,门口响起了母亲有些疲惫但急切的脚步声,在听到声音的同时似乎都不用思考,已喊着“妈妈”冲到门口去迎接了。同样是在等人,如果等的是女朋友,当高跟鞋“哒哒”的声音在门外停下时,已熟悉这个声音的人就会跑到门边,调侃而充满温柔地问“谁啊?”可是如果此时传来的还是高跟鞋的“哒哒”声,但并不熟悉,同样会问“谁啊?”但会有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语气、声调和心情。这两者的不同是由于听到高跟鞋敲打地面造成的不同节奏、频率、轻重的声音判断而来的。“妈妈回来”的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是“听”的刺激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有了不同的语言变化,但能否将这些由听觉带来的“不同”搬到舞台上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要训练学生的不是单纯的表达上的变化,而是在感受到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给自身带来的从心理到肌体再到声音所呈现出的变化。估且将这一过程称为“唤醒”,唤醒其本真的内心,像童年那样期待“妈妈回家”的迫切心情;青年时期等待女友来访的急促不安,当身心被这些情感唤醒后,到位的台词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

“听觉”还有一个美妙之处在于“想象”,由耳朵辨识的声音进入大脑后会有色彩斑斓的展现、各种场景的预设,以及无法预知的真实发生,都会使声音的呈现产生微妙的变化,甚至可能有“神来之笔”的出色表达。美国著名表演教授贝拉•依特金提出“在训练中,开发演员们自然的身体上的回应能力和对内心冲动的信任,而不仅仅是对这种反应的训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感受能力是个综合体。各种感觉到达大脑后,其反应是相通的。朱自清先生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如果能感同身受,那一定是“听”懂了,感动了。

一些资深的钢琴教师时常提醒那些急于让孩子成才的家长,第一步应该让孩子学会“听”音乐,倾听钢琴流淌出的美丽音符带来的愉悦是学好钢琴的前提,通过“听”来提高学琴者的艺术感受力。在幼儿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一课,即“听说课”,训练听的感受力,进而加强语言的表达力,两种训练异曲同工。“听”与“说”是互为联系的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对声音感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语音的好坏。感受力强的人能够较准确地分辨出不同发音方式的各种细微差别,以及丰富的声音色彩,语音的表现力也就比较强;而听觉感受力较差的人,往往发音走调,分辨不出发音方式的细微差别,所以其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较弱。人的语言能力的获得,除先天遗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演员在舞台上的“听”,并不是成人理智上对声音的辨识,而是孩童感知上对声音的天真反应。或者说,在台词课关于听觉训练的过程中,要追求听觉与想象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听觉训练的质量。三、实施听觉训练的设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给学生做过一个这样的训练,“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心里发生了什么呢?”其以“云”这个字作为例子,在念出这个字的时候让每个学生说出此时想起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感受。然后斯坦尼又换了一种方式,其用不同的方式来重复“云”这个字,让学生想象“听到”的是什么样的云。斯坦尼说:“我们的天性是这样安排的:当我们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我们开头是以内心视觉见到所谈的东西,然后才说出我们所见到的。如果我们在听别人说话,那么我们就是先以耳朵来领会对我们所说的,然后才以眼睛见到我们所听到的。”“在我们的语言中意味着见到所说的,而说,就等于在描绘视像。”斯坦尼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为台词课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听觉训练提供了思路。笔者认为,要把日常生活的体验与课堂教学的启发相结合。

设想A:要求学生在每天的不同时间,花上10分钟,闭目入定,专心倾听这个世界

要求:1.在没有看到声源的情况下,能辨识出几种声音?2.每一种声音能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3.将听觉经验记录下来。我国台湾作家罗兰曾把这种“入定聆听”的感受发挥到极致,可以视为“学生听觉经验记录”的范本。“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铮铮淙淙似在我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像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乱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功名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而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设想B:划分声音种类,便于唤醒情感记忆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辨识不同的声音,贝拉•依特金将所有的声音大致归为六类:

a.自然力——大自然的声音水声:海洋、湖泊、溪流、江河、波涛、湍流;风声、雷声、雪声、冰雹声……林中的树叶声——在严冬或盛夏;火的声音。

b.城市的声音——人为的或工业的声音各种汽车:轿车、卡车、牵引车、出租车、急救车、喇叭声、警笛声、刹车声、装运垃圾、汽车爆胎的声音;各种火车:地铁、在交叉路上的鸣笛声;各种飞机:喷气式、直升机起飞、降落、震耳欲聋的声音;各种犯罪:开枪声、警报声。

c.家里的声音——居室或公寓里打开和关闭的声音:门、窗、衣柜、餐橱等;重压和搬运的声音:地板的响声、受热膨胀后的挤压声;各种家用电器的声音:吸尘器、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电热水器、电烤箱、石英钟等声音;卫生设备的声音。

d.各种动物的声音各种宠物:猫、狗、小鸟的声音;各种家禽、家畜:鸡、鸭、牛、马、猪的声音;各种野生动物:野鸭、天鹅、乌鸦、麻雀、松鼠、鹿、田鼠、蝙蝠的声音;

e.人的声音。各种用来沟通交流的声音:谈话声、笑声、叫声、吼声、哭声、耳语声、歌唱声、口哨声等;各种生物本能的声音:呼吸声、打喷嚏声、咳嗽声、打嗝声、肚子的咕噜声等。

f.各种音乐现场的、录制的或是收音机、电视机播放的音乐:古典的、爵士的、乡村的、宗教的、民族的、外国的、摇滚的、重金属的和新潮的音乐或歌曲;大合奏或合唱:唱诗班、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独奏、独唱、二重唱等。

辨别各种声音,并把其描述出来,在学生描述每一种声音的时候,启发他们描述出脑子里能看到什么情境,强调学生感受这些声音所带来的身体反应;当学生回忆这些声音和它们对之产生的影响时,启发学生体会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是否会因此而受刺激。在此训练中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增加其复杂程度,以肌肉记忆的方式,探索“听”带来的不同的精神集中点上的活动和学生对复杂声音的反应。

设想C:在台词课上设置专门时间段,让学生欣赏经典乐曲,闭目“听赏”电影、话剧和纪录片片断。要求:1.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聆听经典乐曲后的个人感受;2.要求学生凭想象讲述纪录片中的自然或人文场景,以及话剧、电影里人物的关系及台词背后的思想情感(潜台词);3.教师针对乐曲欣赏做一些“说服”工作,总结成熟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直观性的符号对艺术信息的传递;4.再次聆听乐曲,认真观看纪录片、电影及话剧片断,由学生总结“听”与“看”的差异。

二、总结

中央戏剧学院的台词课既是基础课程,也是优势与特色。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感觉的高度敏锐是非常重要的,而敏感地获取信息是说好台词的前提,作为“五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获取信息比例最高的“听觉”,如果在台词课教学中,对其加以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不仅能使学生今后的表演更加真实、情感更加充沛,也能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作者:李红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