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融合探究

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融合探究

摘要: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推进,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教学,更多新颖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新型的教育模式使本身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前教育课程是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学前的学生由于年龄特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本文以学生学前教育课程身心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教学;融合

在教育改革中,越来越注重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前教育是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对学生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学前教育属于硬性灌输方式,不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现代化的新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做了很大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游戏教学是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游戏相结合,更能体现出新教改的目标。

一、目前学前教育的不足

学前教育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最初阶段,是实现终身教育的起点,对儿童今后学习习惯和身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对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职业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师还存在思维模式落后的问题。由于任教时间长,已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这种传统思想不利于现代化的教学。另外,在学前教育时期,学生的年龄也存在个体化差异。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不完善,甚至有些孩子不能认知和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1]。所以,很多教学内容不能顺利的展开。最后,是硬件配备设施问题。良好的教学也需要齐全的硬件设备作为辅助工具,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教育的形象,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学前教育时期的学生对文字的认知较弱,图形认知相对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丰富而多样的教学道具,让学生简单且直观的明白教学的知识和内容,所以硬件设备配备不完善也会影响学生的学前教育情况。

二、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措施

学前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也集合了儿童教育、心理教育、营养保健等知识的介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2]。在注重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要切实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转化传统的学前教育,以更多的教学方式加以融合。游戏教育融入到学前教育课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游戏可降低儿童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在玩乐中获取知识。

(一)在教学方案上有所创新。一套完整而良好的教学方案对于学前教育课程非常重要。在学前教育课程的设定中,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求学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案加以创新,并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新的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结合丰富的道具和教具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观察手中教具的形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想法后,引出本节课要教的内容。这样教师从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再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案可以达到很好的学前教育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所以,要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是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的关键[3]。在学前教育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将要教授的内容顺利的进行。例如,教师在进行《五以内加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将五个同学分为一组,然后教师随机地说出一组加减法,例如“5-2等于多少?”让小组的学生自行组合。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很开心地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这样比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得到更好的教育成效。

(三)完善学校的资源设施配置。幼儿教育课程在其课程设定上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所以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特点,在学校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更多的教具,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生动和活泼,以更直观的形象理解所学内容。完善的设施设备,也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与游戏更好的融合。例如,儿童在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时,教师需要准备教具,利用教具让学生进行锻炼,然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够保持更好的平衡效果,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

三、总结

将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相融合,不仅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进行学前教育时,要正视学生的天性,不能刻意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将游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发挥出游戏教育的职能,这样才能让学前儿童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靖娜.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8(9):5.

[2]罗士才.浅析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整合[J].文渊(中学版),2018(12):301.

[3]蔡菡.“课程游戏化项目”背景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启示——基于教师评价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8,288(12):41-53.

作者:乔玉沅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