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分析

信息技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点燃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顺势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契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关键作用,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以便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本文介绍了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小学生优秀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推力,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应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四个领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细化为不同的培养方向。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逐渐成为新时期社会所需的全面人才。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一)主体地位发生偏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全面改观,课堂教学形式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1]。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识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和控制课堂秩序而过度主导教学,导致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难以起到良好的知识吸收效果,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极容易在长期被动听课的过程中形成消极的依赖或从众心理,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也导致其综合素质提升速度放缓。

(二)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语文知识教学提倡严格纪律、知识灌输、注重理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夯实基础学习。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经验技能达到全新高度,传统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教学。而一些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识不到信息技术的优势,片面认为数字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基础学习,长期秉持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授课,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停滞不前,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难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进步发展,教师应当将培养全面型人才视为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教学成果,不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小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夯实基础,推动语言建构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解基础语文知识可以将冗杂的文字性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学习基础,从而推动其语言建构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围绕语言建构应用素养,明确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基础知识,开展语言建构训练,让小学生在记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不同问题,增强其语言建构应用意识。在夯实基础知识方面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明确指引。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遵循直观教学原则,细分冗杂的基础文学知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文形式呈现重点学习内容,按照其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基础知识,为培养语言建构意识创造契机,促进小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步发展。有些学生在接触基础知识时容易将易混淆的知识点混为一谈,无法在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措辞表达想法。教师要在基础知识中植入生动的图文资料,调动学生语言建构应用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基础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基础知识,基于培养语言建构应用素养进行教学,可以使小学生逐步掌握高质量的语言应用技巧,从而形成、发展核心素养。

(二)熟练技能,提升思维发展上限

小学生应当具备基础学习技能,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言应用训练,把课堂提问环节与知识总结环节相融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应用训练,可以提高其学习水平,有助于提升其思维发展上限。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理清关键的语文学习技巧,整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虑,以开展语言应用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核心素养,提升其思维发展上限[2]。在语言应用训练时,教师应当简要介绍学生已经完全内化的知识内容,减少其熟练掌握的技能教学比重,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训练中弥补自身缺点,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可以汇总学生的问题,围绕语文学习技能培养开展语言应用训练,将课堂提问环节与知识总结环节的核心内容相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学生存在疑惑的知识,带领其多次审视理解不扎实的知识内容,使其通过语言应用训练的方式思考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既能熟练学习技能,又可以加深理解印象。部分学生对有难度的训练会产生抵触心理,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不同的训练任务,展示有趣的训练引导信息,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扎实基础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增强审美鉴赏技能

情境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优质载体,将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帮助其鉴赏知识中蕴含的美感,可以增强其审美鉴赏技能。教师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文学知识、创设不同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带领其深度品味知识,为培养审美鉴赏技能提供不同的切入点,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技能。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意识,教师可以从数字化教学角度入手,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背景内容,搜索不同主题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图片,发挥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作用,将小学生引入情境中感受和领略语文知识的魅力,体会文字之美。针对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鉴赏名词,教师可以从培养审美素养的角度出发,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再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和展示鉴赏指南的方式,调动学生鉴赏学习的兴趣,把专业名词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加深学习印象,促进其审美素养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文化知识,充实情境教学,使用信息技术展示鉴赏学习的注意事项,进一步降低理论学习难度,合理控制情境教学时长,尽量让学生短时间内理解,以免出现疲惫状态,使学生能够从审美角度出发鉴赏不同的文学作品,深入理解所学理论,切实增强鉴赏技能水平,促进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四)引导积累,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离开理解能力支持的文化积累行为必然不会高效,而加强积累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理解素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将语文知识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的热情,运用信息技术扩展文化学习的空间,把文化知识与学生熟知的语文内容相联系,使文化积累学习变成发展思维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文化积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满足学习积累需求的文化资料,结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讲解不同文化的理解方向,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知识的态度,采取针对性措施融合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资料,把握培养文化理解素养的目标,细致解读语文知识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学生喜爱的生动文字、趣味图片,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积极主动地整理、归纳不同的文学素材,不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丰富学习经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五)耳濡目染,营造优质学习氛围

运用信息技术呈现趣味性知识,围绕课程目标设计趣味学习活动,将语文知识学习融入活动中可以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耳濡目染地理解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需要教师努力,而且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与理论相关的趣味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趣味学习活动,通过课堂提问、加工想象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了解各类趣味知识,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小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促使课堂产生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要找准时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表扬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和学习建议。然而受身心素质发展差异性影响,不同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不尽相同,导致学习出现差距,教师要分析学生之间产生差距的成因,重视扩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载体。教师要坚持耳濡目染原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知识框架,播放不同的音频资料,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营造优质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些学生学习时容易偏离正确方向,教师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本材料转化为生动、新颖的音频内容并播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六)合作探究,树立优秀集体观念

合作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融入信息技术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将培养核心素养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教师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充分吸收重难点知识。多数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有序完成合作实践任务,而部分学生容易受从众和依赖心理的影响,难以把握自己合作探究中的地位,导致学习效率和质量下降。教师要细致思考,在原有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开展竞争学习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不同的开放性议题,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议题,充分发表观点,增强集体意识。如此小学生能够切实提高个性发展意识和学习能力,摆脱学习依赖心理,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固定教学顺序,按照学生合作探究结果重铸教学结构,合理变更教学目标,将培养核心素养融入合作探究中,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教具搜索学习所需资料,激发动手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肩负起团队责任。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于不同教学环节,而且还可以为培养实践精神提供良好的保证,确保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树立优秀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实践精神。

(七)翻转课堂,丰富传统教学形式

翻转课堂是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传统课堂而言具有较大的教学优势。构建翻转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数字化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将理论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一步丰富传统教学形式。教师要把学习任务难度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培养核心素养,在传统课堂模式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料,使其能够主动把握学习方向,进而通过交互式教学手段实现培养核心素养。部分学生难以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构建翻转课堂时,教师要干预学生“畏手畏脚”的现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自主学习流程与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地设计学习方案,围绕基础语文知识完成一系列探究活动。受传统教学形式影响,有些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仍会沿用传统学习法,导致实际知识吸收的情况不容乐观。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逐渐丰富传统教学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搜索学习所需资料,在翻转课堂中提高语文学科素养,为日后学习、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八)培养习惯,助力实现持续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崇敬的先进人物并适时讲解其学习、生活习惯,在充实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降低培养行为习惯的难度,助力小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需要早期进行培养,教师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喜欢的道德模范和名人志士,坚持以身作则,注重为人师表,规范日常授课过程中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4]。语文知识中蕴含大量行为习惯内容,教师要以道德模范和名人志士为契机,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视为终极教学目标,呈现不同的视频资料,以亲自示范和理论讲解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间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些个性发展意识弱的学生盲目模仿教师行为,“生搬硬套”他人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消极的场依存性人格,不利于其未来发展。教师要将培养学习习惯渗透至不同的知识总结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正确方式进行反思,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反思结果,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在直观数据的帮助下树立个性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状态,摆正学习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结语

针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教师要抓住关键的培养时期,全方位、多角度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运用夯实基础、熟练技能、创设情境、引导积累等方法,提高小学生语言应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上限,培养其优秀的审美素养和文化领悟能力,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树立优秀的集体观念,优化教学形式,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度践行培养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高青玲,邢耀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视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62.

[2]陈燕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47):114.

[3]徐海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1):122.

[4]赵永辉.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130.

作者:王小玲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