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长周期探究活动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长周期探究活动策略研究

一、长周期探究活动的实施难点

在现实中,开展这些中长期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课外不但需要时间,而且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条件,尤其是城区的学生,城里的学生除了制作天气日历和观察种子发芽实验外,要实现教材要求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全面参与探究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对于课外活动教师缺乏指导、有效监督和及时的评价。长期以来,教师常常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布置一下,学生有没有去实践全凭他们的自觉性和兴趣。即使学生没有去实践,也无法要求其重做。作为科学教师,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引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有所得、学有所得。

二、开展长周期活动的指导策略与思考

1.提高学生兴趣

(1)拟人化方法。采用拟人化的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动物的恐惧,提高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蜗牛的观察和饲养活动中,许多女生对软体动物有恐惧感,这种恐惧对学生活动是非常不利的,是活动的大障碍。为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提示:蜗牛是老师的好朋友,跟我还特别的亲昵,我去抓他,他会害羞地躲起来,但它高兴的时候会在我的手心、手背上爬来爬去(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它还是一个杂技高手,走“钢丝”都不在话下,甚至还会上“刀山”(让蜗牛在刀上爬行)。通过这样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就能战胜对蜗牛的恐惧,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故事激趣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通过讲故事可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转化为对故事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北极星的观测活动前,可以给学生讲述古代航海过程中北极星是如何来指引船队方向、如何挽救迷路探险者的生命的。在观测月相变化的活动之前可以讲述中国古代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和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在这样的激发后,有些好奇的学生甚至买来了天文望远镜去看个究竟。

(3)意义催动法。让学生领会观察探究活动的意义,也可以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例如,在制作天气日历之前,可以事先讲述宁波灵桥建成通车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还从未被大水淹过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德国人设计建桥时曾查宁波150年的水文记录。这些水文记录为桥的设计提供了帮助,许多科学家就是利用古时候留下来的丝丝线索研究古代的气候,而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天气记录也可为后人提供便利。通过这样的表述,不但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对数据的真实性也会更加重视。

2.鼓励家长参与

因为长周期观察探究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家中进行的,所以家长的支持是活动效果好的重要保证。从过去对探究活动的指导来看,许多家长还童心未泯,也常有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常常利用学生的兴趣,边活动边邀请家长的加入。例如,观察蚂蚁的活动,许多家长小时候都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来指导学生观察蚂蚁最为合适。对油菜花的观察也一样,油菜开花的季节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教师将油菜花的观察与家庭春游活动相结合,可以一举两得。而像观测北极星这样的活动,甚至连家长都未必能在星空中找到北极星,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指导家长的方法。对于这些活动,家长参与之后可以弥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活动效果。

3.开辟科学教学实践园地

尽管可以依托家长的力量,但在实际的活动中,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的效果有所降低。开辟科学教学实践园地,不仅方便了科学课教学,更是解决这些长周期观察探究活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学校可以专门开辟一块场地种植桑树,根据不同季节种上油菜花、凤仙花。为丰富起见还可以种上其他同类的十字花科或凤仙花科植物,这样既能美化校园,又能为教学服务,更能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可谓一举多得。班级中则可以开辟一个生物角,在生物角中放上学生做的生态瓶,养上蜗牛或是蚂蚁,观察霉菌的生长过程。这样,学生的观察活动就会在课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

4.选择适合学生进行观察和养殖的品种

如今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限制,有许多动物的饲养在学生家中很难实现。例如,蚂蚁的饲养。蚂蚁一般生活在洞中,学生根本看不清楚蚂蚁的活动,而且蚂蚁生长环境的营造也非常困难。因此在饲养时可采用“蚂蚁工坊”代替普通野外的蚂蚁。“蚂蚁工坊”中的蚂蚁个头大、用明胶(蓝色透明)代替了泥土,学生观察起来更加方便,学生还能看到蚂蚁在明胶上打洞的情景。下次要使用的话只要用微波炉一加热,明胶就能恢复原来的样子,还能实现重复饲养。再如,蜗牛的饲养,蜗牛在饲养过程中其糞便湿度大,处理起来极其不便,不处理整个饲养环境就会恶化,又脏又臭的环境下的蜗牛会使学生对蜗牛观察的兴趣大打折扣。此外,蜗牛不仅会啃食纸盒,还会从盒中跑掉。为此,可用和蜗牛同科属的田螺来代替,将田螺养在透明容器当中喂食、清理、观察都非常方便,当田螺爬上容器壁时,它的运动方式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更不必担心它从容器中跑走,也不会影响家庭卫生。

5.提供多种记录手段,提高记录效率

学生对于长周期的探究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兴趣,但长时间的繁琐记录会使他们对观察探究活动的兴趣逐渐消失。因为动植物的生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学生观察记录的正确性难以考证,而它们的生长变化如按天来计算,这种变化也是不明显的,这又对学生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学生记录上要为学生提供多种记录方法,哪种方便、哪种更能体现出生长变化就采用哪种。现在比较常用的记录方法有:量化的表格、写实的图画、卡通特点突出的图画、文字描述、照片或视频记录等。在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记录中,就可以利用拍照的方式记录,每天给观察对象拍一张照,最后将这些照片按时间罗列,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就一目了然了,这样记录既方便又直观,还便于日后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6.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实地探究和观察中的不足

长期的观察探究活动大都变化缓慢,在课堂当中只能凭学生的记录去回忆它们的变化,不够直观。即使学生采用的是照片形式的记录,展示起来也多有不便,因此可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弥补观察活动不足,增强活动的效果。例如,有关凤仙花的一生,可用加快放映速度的方法,将它的一生快速放映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如观察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可利用“模拟星空”这个软件将时间点加快,学生就能很容易发现其他星星都在围着北极星做圆周运动,而北极星正处于这些圆的中心。观察蚂蚁、养蚕等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7.顺应动植物生长周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蚕的生长周期在一个月左右,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则要几个月。教材的安排则是按单元进行的,远远快于凤仙花和蚕的生长速度。这样一来,当上到某一课时,学生手中的蚕和凤仙花还远没到达这一程度。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灵活安排,分别穿插进行。如同时布置养蚕和种植凤仙花的任务,将两个单元的内容穿插进行。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就可将后面单元的内容提上来。等学生手中的实践成果与上课内容一致时再上该课内容。这样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的前提下上课,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

三、总结

长周期观察探究活动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可以说,这些活动虽然难度大,但经过教师的灵活处理和巧妙安排,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陈锋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